【精品】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
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手段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法、学法
1、《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2、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六、教学程序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解决字词障碍;
3、理清文章脉络;熟读课文;
4、明确“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3、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背景材料介绍,学生描述社戏这一习俗;
4、学生联系家乡某一文化习俗,在课堂上口头表达,课后写小作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二课时
1、看戏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戏时的心理和兴趣。
1、找出夏夜行船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哪些描写可以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明确此处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2、学生复述看戏过程,归纳看戏时人物的心情;
3、布置课后写一篇小作文,练习以景抒情的写法。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课时
1、看戏归来的情形;
2、看戏次日的情形。
1、复述归航时主要写了哪些趣事;
2、比较此时心情同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3、重点讨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七、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画家梵高》一课是人美版第八册17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课主要介绍了梵高的生平及其人物画、风景画等作品的特点,学生能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对梵高的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为今后欣赏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都非常活跃,而且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并且好奇、好动、好表现。而且通过4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但之前的学习中很少接触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因此,需要从人物生平角度入手,引发学生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并且多创造条件和活动,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现个性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梵高的生平、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梵高作品的欣赏,讨论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梵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提高审美素养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梵高的艺术精神,养成最重多元文化的意识,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梵高及其作品,学习欣赏作品的方法与过程。
难点:感悟梵高的艺术表现情绪,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五、教学方法
教法: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美国宇航局的航流星云图观测到地球表层,竟然和一位画家在100多年前创作的一幅名为《星月夜》的作品极为相似。这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大自然创作了艺术作品,还是这位画家早就拥有了一双创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这位画家就是著名的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为新课中欣赏《星月夜》作品做铺垫。
活动二:赏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同学们对梵高了解多少?结合教材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梵高的生平。
2.展示梵高的两幅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真实、严肃、神秘等。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养成自学及提炼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大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入手来欣赏梵高的作品,可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为后面赏析作品积累素材。
活动三:形式分析,感受风格
1.继续多媒体展示梵高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小组讨论:这两幅自画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构图:大方饱满;色彩:明亮热烈;笔触:奔放粗犷。
2.展示《星月夜》,引导学生欣赏并尝试从构图、色彩、笔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构图俯视,色彩饱满、对比强烈,线条奔放有力,笔触厚重有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物画与风景画的欣赏,可以深入的了解梵高的作品,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提取画面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整合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四:总结概括,领悟探究
1.总结梵高的绘画特点:色彩对比强烈、明快;线条扭曲、流畅、奔放;构图饱满。
2.展示《自画像》《星月夜》,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几幅作品分别表现了梵高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压抑,激情。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梵高的艺术特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五:比较鉴赏,小结作业
1.展示《唐吉老爹》《吃马铃薯的人》《向日葵》《阿尔附近的吊桥》等作品,学生欣赏,并结合梵高的艺术特色,从构图、色彩、线条、情绪四个方面分析作品。
2.总结回顾梵高的艺术特点。
3.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梵高的相关图片、文章或影像资料,加深对梵高的深入认识,下一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比,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梵高的理解;而作业则将知识带入到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艺术的净化、陶冶、教育功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
七、板书设计(略)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首先,从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及章节的地位来说:《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而且是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它既符合学生有易到难,有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而且为下一步学习电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说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是电学的教学重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推导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简单的图像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析与论证提高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3、通过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实际运用能力,强化学以致用的思想。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并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这一章内容的第二节,起着呈前启后的作用,为了后面知识的学习,所以我认为: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表达式是本节的重点;公式的变形公式R=U/I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针对于这连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下面我将从学情加以分析
四、学情分析
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的形象来支持。而且我所执教的这个班级,从总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有待改进,而且态度不认真,没有上进心,理解能力差,如何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的现状,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教法
物理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六、学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课程改革形成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良好态势。其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物理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物理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 复习导入——引入概念探究新知——形成概念精讲例题——深化概念中考链接—巩固新知总结反思——提高认识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引入概念
1、由上一节探究的两个关系引入欧姆定律:
2、用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得出公式
I=U/R U=IR R=U/I
(三)精讲例题----学会应用
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一道生活中的题目: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 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四)中考链接—联系中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并且把课本的例题熔入即时训练题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欧姆定律及其有关概念;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六)课堂检查——及时反馈
学生经过以上几个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欧姆定律的相关内容及简单的应用,为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提供更好的信息,为此我有针对性的设计题目进行课堂检查。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
(2)默读课文,初步掌握边读边想变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会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一系列方法的渗透。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复习导入(二)交流研讨、欣赏剪纸(三)升华情感、读中感悟(四)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一) 复习导入环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同时把此文的主要线索,连接祖孙俩的情感载体“剪纸”自然引出,为下文做好铺垫。
(二)交流研讨、欣赏剪纸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三) 交流研讨,读中感悟
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在解读姥姥这一环节,我遵循读句子——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仍然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四)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结合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只会享受、索取而不会爱他人,不会感恩的这一特性,在这里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学会捕捉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呵护,从而懂得回报,感恩,从而结束全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把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美德与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板书成“心”形。正因为这些才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难以忘怀,深情思念”八个字板书到“心”形下方。
整个板书的寓意是:姥姥的剪纸,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蕴含着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着姥姥,体现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知识点: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小数点的位置确定、商是纯小数的整数部分用0补位,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添0继续除。其中小数点的位置确定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因此学好本节课尤为重要,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所以被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如何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标对教材的要求,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2、在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三峡工程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四、说教学思路: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总体教学思路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四)梳理知识,总结全课
五、说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策略:
1、迁移转化的策略。
利用迁移,让学生明确转化原理,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补充一点,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迁移)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问题引领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习方式遵循自主性原则策略。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设计本课活动时我努力以学生为主体,引领他们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受益。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创设良好、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三峡五级船闸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利用图中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为了促进知识的转移,教师有意把一组信息稍加改动:要求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数,平均每天上升水位3.28米,3天水位共上升了多少米?让学生回忆前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将旧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接着来做本节课提出的新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个红点问题,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方法
(1)结合情境中的问题,指名列算式
(2)寻求方法
①仔细观察这道除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做一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②自己试着算一算,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小组内讨论以下,准备班内交流。
③班内交流
有的可能把单位改写成整数除法来做,有的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把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再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就是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用竖式计算,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根据是什么?引导学生有根有据的来思考、解决问题。
④教师小结,掌握转化方法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被除数是小数,商是不是小数,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呢?把被除数看做整数,再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做,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把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再缩小的原来的100倍,从而发现商里的小数点正好和被除数里的小数点对齐。(重点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一个9除以3得3,8表示8个十分之一,除以3商是2个十分之一,还剩2个,和百分位的4合起来是24个百分之一,除以3得8个百分之一,因此,小数点的位置在整数3的后面,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精品】说课稿五篇】相关文章:
牧场之国精品说课稿11-08
梦圆飞天精品说课稿11-05
【精品】关于说课稿11篇02-23
《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12-17
惊弓之鸟精品说课稿11-03
圆柱的表面积精品说课稿11-04
分数的基本性质精品说课稿11-04
《醉翁亭记》精品说课稿12-17
爱惜每一张纸精品说课稿11-08
【精品】兰亭集序说课稿3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