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变幻说课稿示范
篇一:第二课光影变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光和影的现象并运用于简单的绘画作业。
2、发展学生立体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台、静物灯、衬布、铅笔素描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教师事先布置好美术教室,四周挂上窗帘,准备好石膏几何形体数个放在写生台上,用衬布盖好,将静物灯照在上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
2、教师缓缓掀开衬布,让学生观察在灯光照射下石膏几何形体的变化,关掉灯,让学生对比观察其变化,加深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3、师生小结:石膏体产生了明暗变化,这就是光影变幻的奇妙现象。 课题板书——《光影变幻》。
二、观察感知
1、课件出示多幅光影照片,加深学生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2、学生讨论,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影变幻的现象。
3、教师将静物灯从不同角度照在石膏体上面,让学生细心观察,了解不同角度光源变化后石膏体光影变化的特点。
4、分析明暗五大调,重点讲解明暗交界线。
三、教学示范
1、师生同时演示。教师在素描纸上示范画出圆体的明暗。
请一名优秀学生在素描纸上师范画出正方体的明暗。其余学生仔细观察用笔皴线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2、归纳两个物体相似的绘画步骤:
(1)勾画物体外形
(2)皴线表现一定的明暗关系。(注意: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3)调整修改。
3、球体与正方体的区别。
四、表现创作
1、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用线条表现明暗的方法。
2、提出作业要求,选择生活中一个熟悉的物体,用铅笔把它的明暗变化细心地描绘下来,要求表现出立体感。
3、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困难,教师帮助解决。
材料准备(选好表现的角度,如可以看到方形物体的三个面)
采光问题(选择光影效果明显的情况下表现)
技术问题(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变化)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
学生将作业粘贴在黑板上,师生进行展示评价。
形式: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六、课题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基本的明暗表现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和变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立体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照明器、静物实物、示范用纸,铅笔、范图等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课前摆放好写生台和几组静物,配上写生灯照明。
2、揭示课题:描绘一组物体的立体感。
二、观察比较
1、通过实验,对比观察同一个物体,了解明暗变化与距离物体远近有关。(教师移动写生灯,学生观察分析)光照下,离灯近的物体亮;离灯远的物体暗。
2、通过实验,对比观察同一种类物体,了解明暗变化与物体固有色的深浅有关。(观察两个橘子的明暗)
3、小结:一组静物因为固有色不同、离光的远近不同,明暗变化就会很丰富。
三、教学示范
1、观察一组静物(一个罐子和一个橘子)
2、分析学生作业构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太大会显拥挤,太小会显空旷,太偏不稳定等)
3、教师示范画第一步骤:构图(抓住基本形及形体关系、比例关系)。
4、分析两个物体的两大部(受光部、背光部)和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5、学生讨论将对象进行深浅色调排序。
6、教师运用明暗画法皴线完成范画,小结步骤与方法:(1)定位构图(2)勾画物象轮廓(3)运用明暗造型(4)调整修改。
四、学生作业
1、布置几组静物,学生任选内容,进行明暗画法进行写生:
乒乓球和球拍,笔筒、毛笔和砚台,茶杯和水果等。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提示:要善于整体观察,整体描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问题一:画面较灰没有体现黑白灰层次。
提示:黑白灰层次鲜明,立体感越强。
问题二:画面只有黑白两色,物体产生切割或缺口之感。
提示:深度是由亮部逐渐向暗部递增的,不能出现极度的明暗反差。用笔的轻重变化和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现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
问题三:没有考虑外形结构特征。
提示:渐变的过程一定要依从物体的形体特征,无论它的表面是弯曲的还是平直的。
五、评价交流
作业评价与小结
篇二:第2课光影变幻
课时:一课时
课型:实践课
教法: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编排上从欣赏光影作品入手,创设了光影变幻美丽的'情景。教材引导学生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由各种奥妙影调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单色调,让学生自由发现在平面上存在着明显的明暗变化。然后让学生学会用单色铅笔表现彩色世界的立体空间效果。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光和影的现象并运用于简单的绘画作业;
2、发展学生立体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的表现 。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台、静物灯、衬布、铅笔素描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教师事先布置好美术教室,四周挂上窗帘,准备好石膏几何形体数个放在写生台上,用衬布盖好,将静物灯照在上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
2、教师缓缓掀开衬布,让学生观察在灯光照射下石膏几何形体的变化,关掉灯,让学生对比观察其变化,加深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3、师生小结:石膏体产生了明暗变化,这就是光影变幻的奇妙现象。
课题板书——《光影变幻》。
二、光影现象
1、课件出示多幅光影照片,加深学生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2、学生讨论,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影变幻的现象。
三、光影认识
1、教师将静物灯从不同角度照在石膏体上面,让学生细心观察,了解不同角度光源变化后石膏体光影变化的特点。
光照在物体上,产生了亮部、暗部和投影,亮部和暗部又分为明暗五大调。
光照的角度、光源的强弱、光源与物体距离的远近、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材质等都是影响物体明暗效果的因素。
2、分析明暗五大调,重点讲解明暗交界线。(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
3、物体因光照形成的影子叫投影,它与整个暗部合称为“阴影”。投影的位置在光源与物体的延长线上形成“三点一线”。
四、光影表现
通过描绘物体的投影和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用一种颜色来描绘物体的绘画叫素描。
通过黑白灰来表现物体空间感和质感的素描叫光影素描。
描绘物体结构规律的素描叫结构素描。
1、教师示范
教师在素描纸上用4B铅笔示范画一个圆球体光影素描,学生仔细观察皴线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1)在画纸的正中间偏左上处画一个正方形,切去四角;
(2)进一步切去新产生八个角,形成圆形,擦去不需要的铅笔痕迹;
(3)画出明暗交界线,区分出黑白两大面和投影;
(4)进一步深入刻画五大调和投影;(注意: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5)修改调整,完成作画。
2、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在素面纸上完成光影素描——石膏球体
作业要求:
1、4B铅笔完成;
2、15分钟内完成时间;
3、石膏球体位置安排得当,不偏高偏低,偏左偏右;
4、形状要是圆形,能体现明暗五大调,并能协调画面黑白灰的过渡关系。
五、展示评价
学生将作业粘贴在黑板上,师生进行展示评价。
问题一:造型不准。(改进方法:找准辅助线。)
问题二:画面只有黑白两色,缺乏灰色调;(改进方法:增加灰色过渡,体现渐变效果。)
问题三:画面较灰没有体现黑白灰层次;(改进方法:增加深色。)
问题四:投影的位置不对。(三点一线)
六、课题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光影带给我们魅力,认识了光影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尝试了用我们的双手去描绘我们认识的观影现象——光影素描。我相信同学们今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像今天这样用心去观察我们身边的观影现象和事物,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设计:
光影变幻
素描
光影素描 结构素描
三大面 五大调
黑 白 灰 亮部 灰部 明暗交界线 暗部 反光
投影
【光影变幻说课稿示范】相关文章:
光影变幻教学设计11-10
《光影变幻》的教学设计07-10
光影变幻的评课稿11-09
光影变幻评课稿11-02
我努力读懂变幻的光影作文08-19
光影变幻美术教案(通用7篇)05-16
光影的交响说课稿07-04
光影的交响说课稿06-25
《光影的交响》说课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