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01 09:44:20 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有关实施方案3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施方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实施方案3篇

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素质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完成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阳光体育活动,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班主任

  三、测试项目

  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全校学生必测项目。

  1-2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

  3-4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5-6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米*8

  四、主要工作

  1、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通过班队课等形式介绍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方法。介绍关于此方面素质的辅助练习内容。并通过校讯通平台告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并督促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

  3、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大力推选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4、最后,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师的有效指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安排学生集中进行分组测试,并进行成绩的统计和上报。

  六、实施步骤:

  1、10月上旬向学生介绍体质测试的内容、标准以及测试的方法。布置增强体质的辅助练习手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锻炼。

  2、从10月中旬开始,利用体育课上的素质练习时间,加强此方面内容的练习,为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奠定基础。

  3、10下旬学生进行测试。

  4、11月8日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并上报成绩。

实施方案 篇2

  一、目的:

  课程设计是高校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利用本门课程及相关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的综合性课题。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方法,正确使用所学知识和相关参考资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 合素质。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规范和方法,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会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和快速查阅工具书 的方法,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风。

  二、任务

  1号题设计条件及要求: 甲、乙两台微机,采用并行通信,接口采用8255A。设甲机8255A各端口地址为0510H(A口) 0511H(B口)、0512H(C口)、0513H(控制口);设乙机8255A各端口地址为0610H(A口) 0611H(B口)、0612H(C口)、0613H(控制口)。

  设计一个通信系统。要求:

  (1)自行定义甲、乙联络线,并画出连接示意图。

  (2)画出甲机发送程序流程图、甲机接收数据程序流程图。

  (3)编写甲机发送程序、甲机接收数据程序。

  2号题设计条件及要求: 。。。。。。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具有自主设计电路原理图、查阅参考书籍和手册及资料文献的能力。

  2。设计、计算、文件选取、画出设计电路图。

  3。撰写严谨的、有理论根据的、事实就是的、文理通顺的设计报告。

  4、完成实物制作 。。。。。。

  四、课程设计报告(作品)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字迹工整、文字通顺、其撰写内容包括:

  1。目录。

  2。课程设计的意义和任务。

  3。课程设计所用的基本知识。

  4。设计计算等等。

  5。总结。 。。。。。。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第*周—第*周)

  六、成绩评定:

  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

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初中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20xx年镇江市中考物理、化学实验考查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考务工作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保密:z

  保卫:z

  宣传:z

  后勤保障:z

  信号:z

  派驻监考:教育局外派

  监考教师:外派(理、化各两名)

  检录:z

  抽签工作人员:z

  实验员:z

  二、考点、考室布置及要求

  1.考点布置:考点大门正上方悬挂横幅,按要求书写 “z市20xx年中考物理、化学实验考查丹阳市徒司中学中学考点”。责任人:朱辉平

  2.考点必须设有宣传栏。栏内张贴《考室平面图》、《考试流程》、《监考规则》、《考生违纪舞弊处罚规定》、《考生须知》、《补考规则》等,张贴有关标语,为考生营造一个严肃、和谐的考试环境。责任人:石晓春

  3.考点办公室:实验楼教师办公室。

  4.考场安排:九年级物理考试设在实验楼三楼物理实验室;化学考试设实验楼一楼化学实验;准备室设在实验室二楼生物实验室;候考室设在阶梯教室。

  5.考室布置:要做到清洁卫生,在各考室前面挂好石英钟。每考室每场安排四组不同的实验。每室安排2组8个考位,每个考位供一位学生独立进行考试。每组的4个座位从靠讲台的第一排开始,每组均编1、2、3、4四个座位号。考室座位编排示意图如下:(责任人:各实验员)

  讲台

  11

  22

  33

  44

  6.学生分组安排:九年级共122人,分为31组,共进行8个批次考试,每个批次4组,每组第一位为组长负责抽签,根据抽签结果有检录老师带领学生进入考场。

  三、考试时间、时量、信号、分值

  考试时间:20xx年5月9日。上午进行八个轮次每轮次考试时间15分钟,中间间隔10分钟。上午8:00开始,考务工作人员到岗时间:上午7:30。

  考试具体时间、轮次:

  5月9日 上午第一批次8:00-8:150

  第二批次8:25-8:40

  第三批次8:50-9:05

  第四批次9:15-9:30

  第五批次9:40-9:55

  第六批次10:05-10:20

  第七批次10:30-10:45

  第八批次10:55-11:10

  四、考试内容、形式及流程安排

  1.考试内容:新课程标准中各学科所要求做的学生分组实验。

  2.方式:各学科实验操作考试全部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并完成相应纸质试卷,教师当场评价的方式进行考试。

  3.每学科每场同时进行四个实验考题考试,分别由四个专业教师监考、打分,市教育局派人巡视检查,协助监督考点按程序操作到位,确保考风考纪。

  4.考试具体流程为:

  (1)编组: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准考证号的大小统一编号,每组4人,依次编好组别和组号,每组第一位为组长。具体编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各班班主任宣传落实到每位学生。

  (2)候考:每场考试考前30分钟,由各学科负责的联络员相互协调并通知相关班主任、要求学生携带《准考证》和考试文具进入指定候考区侯场,注意保持安静。

  (3)抽签:第一批的考生提前半小时进入准备室(第二批的考生在前批考生进入考场后即可进入准备室候考),按组坐好等待抽签。每小组的小组长代表本组到抽签室抽签,决定本小组的考查试题,考前5分钟由检录工作人员将考生带至考场。

  (4)入场:待上批次的考生全部退场后,监考组长安排下批次学生入场并根据抽到的考题对号入座。监考教师逐个查验《准考证》,指导考生在试卷上正确填写信息,记录缺考、空考考生有关信息。

  (5)考试:实行一监四制,即一名监考教师对应监考4名考生(每个考场设2名监考教师,每位监考教师负责考查一列学生实验操作);监考教师当场评定考生成绩,原始成绩按10分制计,后转换成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呈现。

  (6)退场: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组织考生依次退场。实验员做好下一轮考试准备。

  (7)登分:监考老师录入、汇总考点的考查成绩;打印一式两份,考点主任确认后签字、盖考点学校公章,一份考点保存,一份与评分标准、评分表、录入成绩的U盘等材料密封、盖考点学校公章后报送考点所在地考试院(招办、考试中心)。

  (8)补考:在物理、化学实验考查中成绩不合格者,可向学校书面提出申请一次补考,不论补考成绩如何,一律以合格、不合格两个档次计入成绩。补考工作统一于5月16日进行。

  五、违规处理办法

  中考物理、化学实验考查工作违纪违规处理参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执行。

【有关实施方案3篇】相关文章:

有关教育培训实施方案08-18

有关实施方案4篇05-05

工会实施方案04-30

教育培训实施方案08-18

专项整治实施方案04-30

实施方案3篇05-01

实施方案4篇05-01

预防近视实施方案05-01

学校管理实施方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