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古诗

时间:2024-05-04 09:28:53 我要投稿

关于清明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清明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清明的古诗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诗所写的应该是作者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物复苏的郊外。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坐出神。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温庭筠这首《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的清明诗中,独树一帜。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墓地,死者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鴂鸟啼鸣,暮春景色。词的下片,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朝中措·清明时节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

  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清明的古诗】相关文章:

古诗《清明》04-06

古诗清明04-09

关于清明的古诗03-09

(经典)关于清明的古诗12-11

清明杜牧古诗04-06

《清明》古诗翻译04-23

清明古诗的意思03-01

清明古诗杜牧04-06

清明古诗大全05-24

清明古诗推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