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8-07 17:13:01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装飘字,掌握两个新部首。

  3.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荡、新生活等重点字词,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感知水乡。

  1.播放课件,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

  2.检查反馈,理解驳、帆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水乡什么多?

  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由读,让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

  2.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

  (2)指导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

  3.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

  (1)方法迁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船多的词语并进行感情朗读。

  (2)看图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

  (3)指导有层次地朗读,读出船的多、船的美。

  2.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

  (1)自读质疑。

  (2)随文解字箩,想想: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

  (3)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的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

  2.理解歌的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3.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2.师生对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背诵。

  3.拓展思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听写生字。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次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尝试动笔练写。

  2.搜集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学习体会本文作者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的人文视角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

  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如何真正尊重一个人的价值,懂得社会环境的建设应由每个人做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假设性问题:与个你一直崇拜与敬仰,但却没有机会见到的人不期而遇时的心情与行为表现。(请两个同学表演。)

  二、学生介绍霍金(预习作业)。

  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总结霍金特点:聪明,残疾,不幸,顽强,有杰出成就,非常著名。

  三、我们来看看作者葛剑雄邂逅霍金前、时、后,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要求:学生通过集体朗读、个别诵读,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和关键词语)

  提示:充满敬意、震撼、感慨;结合PPT逐层分析。

  1、作者为什么会对霍金充满深深的敬意?

  提示: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

  2、A、当作者邂逅霍金时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提示: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周围人的感染,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B、作者为什么会有心灵的震撼?

  提示:因为其独特的形象:身躯、目光(极度冷漠、超常魅力:不矛盾,漠视生活艰难)

  3、作者为霍金感到庆幸,但之前又说霍金是不幸的,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阐述的角度不同。

  庆幸: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他生活在一个个人生活时空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

  四、拓展:

  剑桥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那么,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周围也有人文关怀的存在,我们如何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听听刘翔自己的声音:“前天参加了一天活动,晚上刚到上海,一下飞机就又被请去高庆祝活动,你说说看,谁能够受得了。”(摘自《文汇报》)刘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抱怨道。记者发觉刘翔在讲这番话语时,无奈的'眼神中甚至还有些愤怒。“说真的,我根本不想去参加那些庆功活动,有些是躲都躲不掉。”(摘自《文汇报》)这时的刘翔眼神中又流露出满是对于能够过正常人生活的一种渴望,只是这种渴望现在对他已是遥不可及。

  2、最近,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辞去了“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你如何看待这一事情,请阐述你的观点。

  3、20xx年霍金在浦东机场受到媒体追逐,人们争着花高价购买霍金报告门票,而在听报告时,却有人呼呼大睡,有人交头接耳。请简评这种现象。

  由以上种种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文关怀意识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努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创设一种像剑桥一样的人文环境,本文作者也有如此的想法。

  五、小结(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个人价值的可贵,愿世间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关怀。

  六、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人文关怀(必做)。

  2、就“人文关怀”谈谈自己的理解(>=300字)。

  附:板书设计

  邂逅霍金

  葛剑雄

  不期而遇

  敬意

  邂逅 震撼——呆滞 平静 跟随 尊重生活空间

  感慨 不幸——身体残疾 人文关怀

  幸——科技帮助 尊重个人价值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工具: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茉莉对话,营造爱的氛围。

  1、揭示课题,欣赏茉莉图片。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读。

  3、说说自己心中的茉莉。

  4、生活中有一种爱也像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感人至深,所以人们说:爱如茉莉。

  5、指导读题。(淡淡的,却深有感触)

  二、与文本对话,感受爱的真谛。

  1、这种爱没有豪言壮语,而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知道什么叫细节吗?交流。

  总结: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可以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细节,感受文章的语言,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

  2、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17小节,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画出来。要读出你的感情,写出你的感动。

  3、请同学们选择一处最感动你的细节,把它读给大家听。注意:要读出你的感情,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动。

  细节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茉莉般的爱?说说自己的体会。

  2、自己的病跟这顿饺子相比,哪个更重要?

  3、练习朗读,读出虚弱的语气。

  4、小结: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细节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1、感受到谁对谁的爱?从哪里感受到的。

  2、从“直奔”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爸爸当时心里很急,很担心师)

  你真会思考,我们读书还要学会揣摩人物的内心!你能把爸爸这急切的担心给读出来吗?

  3、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从他俩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来了?

  是啊,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虽然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让人感动。

  细节3: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他们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再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字词知冷暖,文字是有温度的,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爱的温度?(爸爸的叮嘱、恬静的微笑、紧握)分别说说自己的体会。

  2、大家想一想,爸爸睡着了,那就握着呗,怎么还会“紧”握呢?一个“紧”字告诉了我们爸爸是时时刻刻在照顾着妈妈呀!

  3、原来爸爸妈妈内心的爱就体现在他们的神态、动作上。谁把这样的爱给读出来?有感情地读。

  这是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去体会的,如果站在你自己的角度,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读这句话?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不惊动这样的画面。

  4、阳光悄悄地“探”了进来,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上“探”说明阳光也不打扰这幅画面。)

  5、学生齐读。

  6、小结:师:读着,想着,想着,读着,我们渐渐明白爱有时就体现在──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上。这种爱平淡无奇,却细微体贴。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7、但是,他们真的睡着了吗?从那里看出来的?

  细节4: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1、“布满血丝、边打哈欠边说”体会到什么?

  2、小结: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细节5、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啊!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1、“清醒含笑的眸子、麻木”体会到什么?

  2、小结: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

  3、他们既然都没有睡着,却为什么都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睡着了呢?

  4、真爱无言,大爱无声,就让我们默默地聆听,用心感受这份茉莉般的爱。(师范读)

  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

  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

  爱如茉莉平平淡淡,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前后呼应,加深理解

  1、出示:在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2、是什么钻到了我们的心中?

  四、归纳延伸,引起思考

  1、生活中需要爱,除了爱情,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爱、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爱,甚至与那些你并不叫得出名字的人的爱,有了爱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写一句话: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主体,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愉快识字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遇事要动脑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以歌曲内容导入新课。

  (板书:风)

  2、引导感受风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在活跃气氛中进入课堂学习。

  2、感受风的.特点,畅所欲言,产生兴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引导进行“认朋友名”活动,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2、去拼音认读生字词语,以交朋友的形式读词语。

  3、引导“魔方生字对对碰”活动,巩固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

  4、引导应用词语,同时介绍识字方法,并组词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1、个别学生领读名字,初识生字。

  2、进行“交朋友”巩固认读词语。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对对碰”游戏中巩固生字。(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说我指”的游戏。)

  4、练习应用词语,介绍识字方法。

  三、读文感悟,领悟交流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画”的美丽。

  3、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认真读课文,你喜欢谁的画?

  你从哪里感觉到风了?找出相关的段落重点学习。

  (教师巡回参与,相机点播)

  4、交流汇报,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板书);

  重点理解“飘、转、弯、斜”等动词,

  指导朗读重点句子,在朗读中感悟。

  5、师生共同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画风中事物的变化来把风表现出来,使人感到画中有风。

  6、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初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第一段,感受“画”的美丽。

  3、明确要求,自主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研读。

  4、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5、与教师一起共同小结。

  6、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展示朗读。

  四、创造体会,拓展延伸 1、引导拓展口语练习:

  说一说: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我说:“是风,风把( )吹得( )了。”

  2、唱一唱:

  以练唱儿歌的形式,再次回顾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活动

  3、想一想、画一画:

  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

  引导先说,课外画出。 1、进行拓展口语练说,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锻炼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

  2、试唱儿歌,感受课文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

  3、创造思考,想想说说、画画,延伸课外。

教学设计方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又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⑴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⑵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四、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1、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故事导读:

  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3、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话,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五、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口吻下流

  倒霉

  起誓

  简短

  解救

  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教学设计方案6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与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汇报单,小奖品,磁扣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一定要注意观看啊。(课件出示一个圆点)。

  生:老师,就是一个圆点啊。

  师:是啊,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可别小看这个点。许多点排列起来就组成一个有趣的点阵,比如:我们常玩的五子棋,围棋(出示五子棋,围棋的图片)都是由各个点组成的点阵。其实,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研究点阵了。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好吗?(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数数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3的正方形,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4的正方形,共有4×4=16个点。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在研究这一组点阵中点的个数时,同学们研究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再多一些,又该怎样求出点阵中点的个数呢?(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师:谁来汇报讨论的情况?

  生:我们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这个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

  师:总结得非常好,教案《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也就是说:用“横排数×竖排数”,对吗?(板书)你们能根据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并画出此图形吗?(学生点子图上画第五个点阵图,展示)

  师:为什么这样画?

  生:因为前面四个都可以看作正方形,所以第五个图也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我们把第5个点阵中的点,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划分(出示教材第82页第(3)题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所有奇数相加的和。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能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长方形的点阵吗?

  生:可以。

  师:课件出示一组长方形的点阵。提问:你们能用刚才的两种方法发现这个点阵的规律吗?

  生:(1)。横排×竖排:1×2,2×3,3×4,4×5

  (2).折线划分法:2,2+4,2+4+6,2+4+6+8,2+4+6+8+10

  师: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

  (2).斜着一层一层数:1+1,1+2+2+1,1+2+3+3+2+1,1+2+3+4+4+3+2+1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三.应用新知,兴趣优在:

  师:其实,点阵是灵活多样的,每个点阵都有自己的规律。(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观察下图中的`几个图形,小组内说说他们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粘出下一个图形。

  生:汇报,展示。

  四.课末设计,兴趣高涨:

  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点阵的规律。现在,你想自己设计一个点阵吗

  生:想。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点阵设计大赛,好吗?课件出示要求:

  点阵设计大赛

  1、设计时间:5分钟

  2、设计要求:(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幅有规律、美观的点阵图,画出前4个点阵,并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的数量.

  (2)每组派代表说明设计的方法及点阵中的规律,并展示作品.

  (3)优秀小组的作品,在班级”展示台”展出.

  生:小组内自由设计,展示。

  五.联系生活,兴趣永存:

  师:看来,同学们各个都是个出色的小设计师啊!点阵的规律,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课件出示图片)一些大型活动的展示标志,广场上美丽的花坛,由点阵构成的各种图案等等。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点阵的规律,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对吗?那么,就让我们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

教学设计方案7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 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 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试验探究 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1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 等高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伸展试验---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2、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吗?

  3、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

  5、结合探究二和探究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四、实践运用 提升技能

  1、判断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说明理由---师生评议

  2、口答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学生评议

  3、拓展运用:【课本例题3】学生分析题意---小组合作解答---学生解答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口答题题型的训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谈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堂作业:

  1、做在书上作业:练习四 第4、7题

  2、坐在作业本上作业:练习四 第3题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附后

教学设计方案8

  【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二、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⑵ 狂舞:纵情的跳舞。

  ⑶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⑷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⑸ 亢奋(kàng):极度兴奋。

  ⑹ 晦暗(huì):昏暗,不明显。

  ⑺ 羁绊(jī):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⑻ 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⑼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⑽ 烧灼(zhuó):烧、烫,使受伤。

  ⑾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⑿ 辐射(fú):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⒀ 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⒁ 淋漓(lín lì):① 形容湿淋淋往下滴。

  ② 形容畅快。

  二、导入

  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

  2、提问: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3、提问: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讨论并归纳:

  分成4层:

  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

  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

  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4、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讨论并归纳: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蓝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5、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6、提问:作者与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

  壮阔、豪放、火烈。

  7、提问:作者是怎样写的?讨论并归纳: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8、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9、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讨论并归纳:

  空气(冰冷~燥热),阳光(恬静~飞溅),世界(困倦~亢奋)

  10、提问: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1、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

  讨论并归纳:虚写。

  12、提问: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3、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讨论并归纳: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4、提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讨论并归纳: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

  开放的。

  四、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⑴ 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忘情( ) 闪射( )

  火烈(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搏击( ) 辐射( )

  ⑵ 境空:

  ① 骤雨一样,是( );旋风一样,是( );乱蛙一样,是( );火花一样,是( );斗虎一样, 是( )。

  ②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了。

  ③ 容不得( ),容不得( ),容不得( )。是( )了、( )了、( )了的那么一股劲。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讨论并归纳: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讨论并归纳: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

  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讨论并归纳: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7、提问: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9、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讨论并归纳: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0、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讨论并归纳: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⑴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⑵ 句与匈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⑶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

  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12、提问: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四、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⑴ 写出了面词的反义词:

  晦暗( ) 束缚( )

  闭塞( ) 欢乐( )

  摆脱( ) 冰冷( )

  恬静( ) 困倦( )

  ⑵ 简答:

  ① 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②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③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④ 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方案9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售”“驮”“卖”等14个生字,积累“买卖”“出售”“栩栩如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二、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非洲小朋友、动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关图片,自制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非洲儿童图片)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吗?(非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黑色的皮肤)你们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今天梁老师就带着大家走出亚洲,走进非洲,来认识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书揭题:《卖木雕的少年》区分“买”和“卖”,并指导书写。

  3、从课文的题目中,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大家?

  生:买木雕的少年是谁?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是怎样的木雕?(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世界地图还有非洲小朋友的图片,直观形象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非洲的情况,之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质疑,让孩子们提出由课题想了解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认真听课文范读。

  (1)注意读准字音,把本课的词语或是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1)提问: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组合作讨论,我到非洲旅行时,开始想要(),但是因为(),只好放弃了,最后()。

  (3)课文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3、交流反馈

  在班内交流,个别同学试说,教师相机评价(设计意图:初步朗读课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参与讨论,通过教师出示的总结提纲完成内容填写,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三)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幻灯片出示本课词语:买卖出售驮着构思新奇五官端正掏出饭馆一堆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牙齿莫西奥图尼亚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

  2、开火车试读词语。

  3、整体读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并试着分析识记方法。强调:“售”字书写时要注意隹字右边有四横;“驮”字右边是大;“馆”食字旁右边不要写成宫;“辨”字的辨析;“齿”的笔顺书写。

  4、考考你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摊点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设计意图: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从字的读音、词语的认读,个别生字的辨析书写等方面让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以个别读、开火车读、整体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识记,加强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

  2、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3、通过朗读,你觉得少年是一个这样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学的地方?(少年对中国人很友好,朋友之间很尊重对方,热情、充满关爱,少年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师总结:本课我们了解了大瀑布的美丽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听朋友介绍木雕、然后挑选木雕,接着放弃木雕,最后少年赠送了木雕。认识了一位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为这么说这样做呢?我们下节课来共同学习(设计意图:本课为第一课时,所以要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正确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步体会非洲少年与中国人之间的友谊,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布置

  认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把词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课后认真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图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学分享。

  实用设计方案2

  一、从离职开始

  立刻放下手中工作,首先接到下属的辞呈时.处理这件事,以表示对该员工的重视。一般应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或人力资源经理与其面谈,主要内容包括:肯定该员工的业绩,解离职原因,根据他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对他未来职业发展的建议,同时征求他对企业的一些看法。当然还有保留完整联系信息:个人电话,个人邮箱,MSN,QQ等。

  好的离职则始于好的结束。一个好的离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双方均心存感激、相互肯定、坦诚面对的离职。

  二、定期维护与更新

  建立数据库:更新员工就职信息和联系方式,便于分组发送邮件等。这是保持员工联系的基础。

  在社交网络上建立企业群:为所有曾在一个企业工作过的员工提供一个可以交流互动的平台。例如,LINKEDIN这种职业网站,也可以是微博等较轻松平台。这样一来,在不同时期工作的员工之间也有了交流的机会,使毕业生们源源不断地受惠于旧主,更便于雇主发布统一信息。

  三、制度管理

  规范的操作流程会提高执行效率,设立“旧员工关系专员”来具体执行离职记录整理,员工跟踪和信息更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对于返聘人员,企业可单独设立一套行政操作流程。

  四、功夫下在离职前

  普通员工离职,再招聘的成本约占该岗位年薪的三分之一,而核心员工离职则会造成其年薪1.5倍的损失。企业绝不是鼓励员工离职,而是希望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通过对离职者的管理,让在职者和整个组织发展得更好。员工离开旧雇主选择新雇主的原因主要包括:人性化管理、品牌形象、企业规模、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所以针对离职情况,在这几方面进行改进,建立一个开放、坦诚的氛围以及规范的工作制度将大大提高返聘率,增加离职员工继续从不同方面发挥效力的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实用设计方案3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家曾提出,创新是将个人带到成功终点的交通工具。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2~6岁,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创新的火花了。社会飞速的进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进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使用便利的饮料瓶(罐)、礼品盒、一次性杯(盘、碗)等应运而生,人们常常在用完之后就丢弃了它们,这样既不环保也不卫生。其实这些废弃物既美观质地又好,是很好的制作材料。将这些废旧物品再利用可以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游戏材料,这既能满足幼儿创造力培养需要直观、具体和形象的特点,又是宣传环保的好方法。因此我们打算通过环保教育以废弃物直观、具体、形象等特征引发幼儿借形(借物)想象,动手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游戏活动材料。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动手制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将“废物”变为“有用的东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及环保意识。结合环保问题和创造性的培养,特定本学期小班的教研子课题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游戏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研究目的

  (1)幼儿能感受到所收集的废弃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通过引导制作出想象物。

教学设计方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记号笔、记录纸、画好刻度的水瓶,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红枣、花生、圣女果若干。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师:今天乌鸦先生心情不错,给我们带来了三样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点击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3.师:(出示量杯)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这是什么?(小量杯)它要用这个小量杯和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要我们猜一猜,如果要用红枣装满量杯,需要多少红枣呢?那如果装小番茄呢?

  4.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吗?乌鸦先生给我们一张记录单,上面有三样东西,它要我们选择两种东西装在小量杯里。你想选择哪两种,就在那旁边打个勾。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出示课件,以乌鸦先生带东西来引出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猜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因为我们班有些幼儿还不太会正确的数字,就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再交流的时候再告诉大家,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师: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师: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4.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活动评析:通过交流展示,一起验证试验结果,引导幼儿了解、感知三种物体体积的不同,物体体积大的用料少,物体体积小的用料多的原理。)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1.出示乌鸦:乌鸦先生陪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游戏,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谁,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水)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先生吧!(引导幼儿想出用材料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师: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现在,水位在哪里?老师用记号笔做好了一个标记,想一想,用哪种材料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有的.小朋友说是小番茄,有的说是花生,我们来比比看好不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着手,一个选择小番茄,一个小朋友选择花生,一起比赛吧。

  3.师:哪个可以让水位最快上升呢?

  4.单独出示两个,请两位幼儿上前进行比赛。

  师:每次只能放一个进去,看看到底哪个可以让水位上升最快。

  5.师小结:原来大的东西可以上水位上升的快。

  6.师:乌鸦先生喝到了水,让邀请你们一起出去玩好吗?

  (活动评析: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一起探索如何让乌鸦先生最快的喝到水,再次感知物体体积大的,水位上升的快,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3.通过儿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与气候。

  教学难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会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字的方法。

  2.通过阅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景物于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看图识字,引出生字

  1.夏天就要到了。在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我请大家看一幅很美的'图,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图上都有什么呢?(出示彩图)

  出示生词卡片(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

  3.他们在干什么呢? 能不能用比较精彩的语言告诉老师?打开书57页读读。

  出示生词卡片: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粮食、游得欢、接网忙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游戏:找朋友 找出生字新朋友

  1.带拼音读词读句:谁认识这些生字新朋友?

  2.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会读吗?练练吧! (自由练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抽读生字卡片。(打乱次序)

  5.学生摆字卡。 (边读边摆成3排)

  6.学生找字卡。 (识字大王、识字小老师)

  7.游戏:拍手找朋友:图文结合 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

  游戏:捉迷藏 这些生字躲到了课文里,大家还认识吗?

  三、朗读感悟,兴趣学习

  1.自由试读识字儿歌。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共有几句话,作上记号。

  请同学分别读这三句话。

  请挑一句你最喜欢的,赶快练练吧!

  2.合作学习:请把你喜欢的这一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全班展示读。反复练读这三句。

  4.表演读:星星创作奖 神秘奖品奖给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的小组。

  要求:每组挑一句最喜欢的,边读边表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时间1分钟。

  5.全班展示:全班配合读,小组表演。

  6.小组比赛读。

  7.拍手连读。

  8.游戏:找尾巴 全班拍手读,一人排顺序。

  读课文或边儿歌:

  小蜻蜓展翅飞

  小蝴蝶捉迷藏

  小蚯蚓造宫殿

  小蚂蚁运粮食

  小蝌蚪游得欢

  小蜘蛛结网忙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 分类学习法:这么多生字怎么学更轻松呢?孙老师教你们一的好办法,就是分类学习法。

  2. 小组讨论法:这些字可以分成两类,哪两类呢?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第二类:展、运、网

  (1)学习第一类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1)编儿歌:蜻青青小虫天上飞

  2)虫+熟字:虫+青、虫+廷、虫+胡、虫+丘、虫+引、

  虫+马、虫+义、虫+科、虫+斗、虫+知、虫+朱

  编儿歌记生字:虫和青,蜻蜓的蜻;虫和廷,蜻蜓的蜓

  (2)学习第二类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去掉拼音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写蚂、蚁。

  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应该写得左右大致相等。虫字下面的提不要写成横。

  右边的马、义要写得瘦长一些。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仿写。

  3)兴趣延伸

  同学们,课下还可以观察一下,夏天其它动物都在干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

  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

  三、教学用具

  一张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脚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张呈现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三部分内容。师:首先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

  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

  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

  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

  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

  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

  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情景

  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这段话读一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斜斜踩着想象推想)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师:科学家根据发现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

  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

  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合理吗?哪些地方合情合理?为什么合理?举例说说。分小组交流,选择汇报形式。

  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

  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合理、严谨、完整,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

  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

  以上是指导复述。

  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黄河-黄河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教学难点:

  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带来的图片,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丰满音响,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二、教唱歌曲

  1.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2.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带唱。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进一步学习四四拍的节奏韵律,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歌曲是什么情绪(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练习、分析和对全音符的理解,让学生从中感受对父母的亲情和对家庭的亲情,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成绩来回报你的爸爸和妈妈呢?

教学设计方案14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教学设计方案15

  指导思想:积极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初步让学生学会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努力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1、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唤起旧知,唤起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

  2、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通过启发学生领会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领会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并且和口语巧妙结合以营造优美的意境,来努力培养学生初步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3、以碟片《西厢记》(越剧)的播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和视听享受,同时,引导学生“观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2、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能否按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四个小标题把《长亭送别》这折戏概括一下?

  2、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3、文中哪几支曲子体现着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

  4、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诗词并且与口语结合的?有何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三尺讲台前与大家见面,并且能够上一堂课,与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时光,所以,我很珍惜这种机会。当我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也是安徽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的亲人一样。安徽是我的故乡,绩溪是我的最爱,你们是我的朋友。记得著名诗人艾青有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尽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却一直牵挂着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发展。看到安徽的巨大变化,想到它的灿烂前景,我很高兴;看到你们在这里安心地学习,想到现在的海湾战争局势,我很担心。真的。真诚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诚地希望爱满天下!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讲到“长亭送别”,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不知在座的同学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欢这《送别》,所以,用小篆写了这幅字。我带来了,给大家看一下。当然,这次由于比较匆忙,所以这字写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很愿意把它作为一份小礼物送给你们。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能够唱的同学就一起来唱吧!谢谢!

  (教学设想:通过充满深情的导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做人联系”的意识,懂得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通过熟悉的影片唤起学生的联想,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磁场,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为下阶段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基础。)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三、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重点赏析课文,把握两个目标

  (教学设想:着重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提供范例,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可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夕阳下,大海中,罗丝在杰克的引导和鼓励下,爬上船头的栏杆,张开双臂,闭目呼吸。也可举学生送别朋友,学生与父母分别的场景,因为有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明确:景碧云天(烘托气氛)黄花地(诗情画意)

  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

  (讲析时一可联系相关诗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以营造优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苏幕遮》、晏殊的《蝶恋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课后整理。也可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这雪下得紧”作为分析的范例,帮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二可插讲故事:传说作者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时,因为毕其一生,所以,“思尽,倒地而死。”说明文辞极其优美,缠绵悱恻之至,艺术水平相当高,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滚绣球]

  引导、启发学生先朗诵再思考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玉骢疏林斜晖马儿车儿借景抒情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身心憔悴怨恨

  过渡语:送别途中,莺莺不忍遽别的情感怎一个“痛”字了得?这种“痛”包含着愁苦与怨恨。

  过渡语:我们赏析了两段文字,领略了诗情画意,同学们能否从文中找几句口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呢?

  例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小结:《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让学生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并且一起背诵。教师展示书法作品。

  (教学设想:通过小结,让学生加深对“情景交融”的理解。通过再次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增加兴趣,获得美感。)

  赏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哪个字概括了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依恋与无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

  明确:恨(依恋与无奈)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简单赏析[二煞]

  过渡语: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这曲中找出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何“怕”?(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小结:

  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3、拓展学习视野,欣赏越剧片段。

  (教学设想:通过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越剧《西厢记》中的节选部分《长亭送别》,进行视听享受来激发兴趣;通过观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语: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所以,这样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五、作业:

  1、搜集有关“送别”的诗、词、曲、文、赋,能否作专题研究?

  2、以“送别”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能否吟诗填词作赋?

  3、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4、能否从文中找出几副对联?或者根据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自拟几副对联?

  5、用心读王实甫的原著《西厢记》,能否写一篇有见地的读后感?

  (设想:作业本着“因人制宜”原则,可以独立完成,亦可以小组完成,给予充分时间,体现开放性,独立性,合作性,注重过程,讲究体验,力求质量。)

  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

  崔莺莺:轻功名重爱情叛逆倔强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

  交融(烘托气氛诗情画意化用诗词加深意境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教学设计方案03-01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