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08-09 09:19:25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优选(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优选(5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

  3.谈感受,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练习背诵课文

  1.自背。

  2.交流背诵方法。

  二、谈收获

  l.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生以导游身份为大家深情地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课文的写作结构。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注意字形

  “漓”:右边是“离”最后两笔是“ ”和“丶”。

  “澜”:右边“门”里是“柬”。

  (2)组词练习,区分形近字

  瑕( ) 峦( ) 桨( ) 澜( )

  暇( ) 恋( ) 浆( ) 斓( )

  漓( ) 绵( ) 筏( )

  璃( ) 棉( ) 伐( )

  离( ) 锦( ) 阀( )

  (3)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生字的体会和注意的'问题。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3.阅读《桂林山水感怀》(习题精选中提供)。

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1、德育点:

  让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深情。

  2、创新点:

  通过被打事件展示父亲对自己的深情。

  3、能力点:

  把握父女间的深情,了解插叙的巧妙。

  4、知识点:

  字词、插叙、语带双关的标题。

  【学情分析】

  教育正处于改革的过渡期,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往往不被儿女理解,因此,父母和儿女间的矛盾也就较为普遍,通过本文教学,让学生学会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深情。另,作文需要插叙,但学生不知如何自然巧妙插叙,可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练习 。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一、导入新课

  学习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体会文中贯穿的情感。

  (由上学期的作文妈妈的唠叨导入)

  1、由两名同学分别说一下自己对妈妈的唠叨的感受。

  2、教师导入: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这其中包含妈妈的唠叨、父亲的责罚。在这唠叨和责罚中包含着父母对儿女的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学了本文后相信你会有深刻理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1、检查预习:

  文中回忆了关于爸爸的哪几件事?

  明确:第一件事:鼓励我在毕业典礼上致感谢词。

  第二件事:爸爸逼我上学。

  第三件事:鼓励我去邮局寄钱。

  2、检查字词后朗读课文(读这三件事)。

  ⑴ 朗读,评议、看谁读得准确,有感情。

  ⑵ 学生自学字词。

  (注释中带注音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写完后自查)

  三、体会文中贯穿的感情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文中贯穿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举例说明。

  明确:文中贯穿着作者对父亲的挚爱和父亲对作者的关爱之情。

  2、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对此加以说明。

  参考: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

  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

  英子,不要怕

  没有爸爸,你更要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

  小结:重点是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的、懂事的情感。

  3、自由朗读,体会文中贯穿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

  学习插叙的表达手法。

  学习要点:巧妙的插叙;正确理解被打事件;理解语带双关的标题;学习插叙的表达手法。

  1、理清记叙内容。(按时间顺序)

  参考:爸爸逼我上学,送花夹袄──爸爸鼓励我到邮局寄信──爸爸生病住院──毕业典礼上我致谢词──爸爸的花儿落了 。

  2、再读课文,对照课文的记叙顺序,明确哪是插叙?

  参考:毕业典礼(回忆1)──爸爸生病(回忆2)──逼我上学,送花夹袄──毕业典礼(回忆)爸爸生病──爸爸喜欢花──毕业典礼主任讲话──(回忆爸爸鼓励我到邮局寄钱──毕业典礼结束──爸爸的花儿落了。

  3、对照课文,理解插叙的妙处:

  爸爸说的那些话与插叙的内容有关?

  (学生从课文中找,并进行交流)

  参考:明天要早起

  不要怕, 你要学做许多事

  4、从爸爸的这些话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理解回答。

  5、写毕业典礼结束后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6、理解最后两句: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

  (花落,爸爸去世)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点明主题

  (在爸爸的关爱下,在经历过许多事后,我体会到自己长大了。)

  二、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被打事件?你有过被打的事吗?被打后你是如何想的?

  2、作者没写被打后的想法,只写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致于流出来,你猜测一下,她的心里会怎样想?

  3、这次挨打,与我的成长有关吗?爸爸的打中含有什么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把课堂上研讨的问题整理出来,写在作业本上。

  2、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轨迹,那些事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 学会列提纲写作文。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好作文提纲,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紧扣“难忘”选择材料,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

  教学准备1. 通过指点写日记,积累一些难忘的素材。

  2. 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等教具。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新课。

  这个单元,我们要写的一篇作文是:一件难忘的事。(板书、读题)

  二、 明确“习作内容”“习作要求”。具体地说,我们要写一篇怎样的作文呢?学生进入作文前自学。

  (1) 自学“习人内容”和“习作要求”。

  (2) 教师用小黑板或影出示“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让学生讨论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3) 重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恰当的作文内容。

  ① 理解题意,什么叫“难忘的事?”(生活中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给自己以教育、启发、感受的一件“记忆深刻、难以从脑子中抹去”的事。)

  ②

  概括地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要说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可以采用自己先想想、同桌或前后相互启发议议,再参加全班讨论,师生共同评议,务求选出最当的一件难忘的事作材料。

  那么,在选好材料后,我们该如何按照习作要求写好作文呢?

  三、 学习“习作提示”

  ① 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再按提纲写作文。

  ② 明确作文重点是“事情的经过”,这部分的提纲要列得具体、明确。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设计

  四、学生试列提纲,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讨论、修改作文提纲,注意发现并纠正普遍性的错误。

  六、 学生开始作文,教师指点。

  七、 评议。据评议和修改意见修改作文,教师再巡回指导。注意按不同学生类型作不同指导。

  八、誊写。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 穈先生 掷铜钱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侮辱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㈠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㈢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六、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从全文的理解把握中分析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硬件科学态度。

  3学会生字,理解“荡然无存”等词语。

  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统一分段,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定向。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科普说明文,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揭题,齐读“学习提示”。

  2自读。

  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自学生字词。

  自学互查抽查准备试听讲评订正

  《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分段。

  这篇科普说明文和《会说话的灯》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讲述分段及分段理由。

  4阅读。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指名读,思考“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5作业。

  作业本上第1题。

  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默读第二大段。这段讲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出示灯片“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出示下列句子和第5自然段比较。

  (略)

  这灯片上的话和书上的'第5自然段比,相同的是作者?不同的又是什么?书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作业本第2、3题。

  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1学三、四段。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背后发现?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各新发现。

  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

  2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点?研究动物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3巩固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在下列各题避任选两题作业。

  作业本上第7题。

  写句子。

  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

  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

  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07-28

[经典]设计方案08-05

设计方案(精选)07-27

设计方案【精选】07-29

经典设计方案12-01

【经典】设计方案07-22

(精选)设计方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