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亭畔荷花开抒情散文
初夏6月,荷花陆续绽放,是赏荷的好时节。丰渚园中的荷花亭位于一个小岛上,四面荷塘环绕,正是赏荷的最佳地点。伫立亭前,满目是绿叶连波,翠色清新,粉红的荷花点缀于绿叶之中,一支支亭亭玉立,一朵朵轩然昂首,如娉婷少女般纤姿袅娜、楚楚动人。一阵清风吹来,荷叶荷花随风摇曳,舞姿妙曼,舒展柔美,再加之荷香阵阵扑鼻,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迷醉。
我缓缓地绕亭一周,欣赏着不同光线角度下各种姿态的荷花美景,猛回头,发现身后这座荷花亭显然也是一景。这凉亭是座由八根方形的钢筋混凝土柱子擎起的假上层八角亭,其中下檐为八角波形边,上面是圆形攒尖,黑琉璃瓦,金色的须弥座加宝珠式宝顶。看来,波状下檐是模仿荷叶的形态,而上面的圆形顶意指荷花,宝顶则是花心,虽非逼真却很形象。整个建筑与四面荷塘中的荷叶荷花相映成趣,尽显水乡园林的典雅景致。
走入亭内,仰头上望,高高的穹顶上有一圈八幅完全相同的画,画中一位布衣中年男子为卧床的老妇人端碗,他是正在服侍患病的老母。显然,这是一幅孝子图。这个荷花亭正式名称叫做“江孝子亭”,应该有些特别的来历。
根据资料介绍,江孝子,即是江逢辰,是惠州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他是清末光绪年间的进士,任户部主事。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他也就成了惠州史上最后一名进士。出身惠州名儒世家的江逢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虽入仕为官,却对当时官场的腐败和官吏的贪墨无耻痛心疾首,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前途深感忧虑,进而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在甲午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年,他以母病为由乞假归乡,侍母尽孝,从而结束了仅3年的短暂宦游生涯。
其母病逝后,他在母亲墓旁搭了一个草棚守孝。不久,他亦病卒,年仅41岁,本地人称他为“江孝子”。他的早逝,或有几分母逝悲伤的原因,实际上,更多的应为对国事民情和自身前途的忧虑、哀伤和失望所致。
在清末民初时,江逢辰的友人为了纪念他,在平湖西北的丰渚这里建了一个“江孝子亭”。此后亭子经过多次的`重建,早已不复当年的摸样了,眼前这座新建的亭子应该是最大、最壮观的吧。江逢辰生前极为仰慕苏东坡,而惠州西湖有众多苏迹,他葬于西湖附近,纪念他的亭子也建于西湖洲诸之上,想来,他的在天之灵应会感到十分安慰。
当年西湖周边到处都有莲荷,江逢辰就有诗句云:“六如亭路多垂杨,红菱翠藕开野塘。”如今,荷花亭周围垂柳绕堤,荷花满塘,已成为惠州最大的荷花园。我想,宣扬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培育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而在江孝子亭畔种植荷花应该更有深意,也更合江孝子这位正直文士的心意。
古往今来,赏荷向来都为世人所爱。荷花之美,不仅有婀娜多姿的形态美,有鲜妍明媚的色泽美,有清新雅致的芬芳气息,同时,还有更深层次的意韵和内涵。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对莲荷最贴切的描述和最好的褒扬。莲之节操是高洁、清廉的象征,充盈着傲骨、中正、济世和忠贞等等为人为官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性,正是清廉之士的最爱。人们常常来到荷花池畔,欣赏荷花,抒情感怀,这不仅是文人之雅趣,也是普通人的高雅休闲活动。而于此闲情逸致之中或还深藏着某种精神的寄托,在对莲之清节的赞赏中也潜含着人们向往社会清明、生活幸福的热切期盼和追求。可以说,赏荷因其美,爱莲为其清。
我安坐亭中,享受着夏日中的清凉,享受着沁人的清风荷香。抬眼望去,荷塘之外四处是诗画般的园景:亭台轩榭、曲院回廊、假山小桥,而柳堤之外便是水光潋滟、碧波千顷的西湖,风景之美让人陶醉。这时我才突然留意到,从丰渚园的另一边、西湖旁的五龙亭方向隐隐传来悠扬的胡琴和唱曲声,那是几位退休老人在一起弹唱。我听不出他们唱的是什么小曲,也许是本地的小调或是水乡渔歌吧?
委婉动听的小曲让我想起,江逢辰也作有几首惠州西湖棹歌,其中有一首是歌咏西湖荷花的:“芙蓉花开云锦铺,凝妆明镜无时无。怪道女儿颜色好,朝朝梳洗对西湖。”这首棹歌唱出了当年西湖的美景,那幅荷花盛放如云锦、湖水清澈似明镜的绝美图画仿佛就近在眼前,无怪乎本地人杰地灵,荷花美景陶冶人心啊!若普天下遍植荷花,人人赏荷爱莲,那真是世间最美的风景了。
【荷花亭畔荷花开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读荷,诗意荷花满乾坤抒情散文11-16
荷花池畔独步的作文09-08
荷抒情散文12-18
《野渡》观荷亭_精品美文06-22
《野渡》观荷亭-精品美文03-30
雨荷的抒情散文04-07
雨荷抒情散文12-10
抒情散文《荷念》09-08
老鳖塘畔的枯木抒情散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