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红楼梦》的点滴散文3篇
一
记得,在没进师范之前,我就开始断断续续的接触红学。开始,并不知道,什么叫红学?只知道《红楼梦》这本古典名著。红学研习的对象又是什么等等。从不懂到入门再到深入,找到了部分红学的种种资料,从枯燥乏味到大开眼见,一系列的转折点。包括前人的红学著作,从中探索加以写礼记。还有些研究集干包扎的文章,抄录来鉴赏。如《红楼梦》版本有几种。我只知道有:程甲本和列藏本亚洲人民研究院到宁格勒分院,所藏抄本《石头记》简称列藏本这两种是我了解的部分版本。还有印象当年听启蒙老师提起《红楼梦》时,做了简单的介绍,如作者是谁?姓什么?是什么朝代的人等等。如今的师范图书馆里的,关于红学方面的书籍,基本上被我看了个遍。在找些,没有看过的红学著作,真是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
前些年上初中的时候,老版语文课本上,有《红楼梦》的节选内容,到现在还没有忘记,除了这些还有《红楼梦》作者的简介,而后又从其它红学作品上看了作者的介绍,大体相同,但是有些问题,还在争论。到了师范之后,才接触到红学作品,记得那时看得很是带劲。虽说有些问题搞不懂,但是也让我大开眼见。很少写红学方面的东西,有时心血来潮的时候,我便写了一点文字,至于我对红学的了解,还是不够深的,只是业余爱好一点吧了。随着时间的流失,以前看过的红学作品内容慢慢地就淡忘了。只要抓住里面的问题,来进行解析它,这样问题就能成为文字了,我想是这样的。红学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之一,同样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红楼梦》里面写法也很高超,它的词句都是很优美的。只要你仔细的研读,就能发现它的优美处。
《红楼梦》是发展红学的根本,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没有《红楼梦》,那里有红学呢?现在红学在中国发展有一定的根基了。《红楼梦》也有几个版本,况且这本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把此书传遍了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是中国人,都知道此书。中国有《红楼梦》的存在,甚至世界上都知道中国有《红楼梦》。《红楼梦》在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想必是这样的。中国人还把红《红楼梦》搬上了银屏,这也是国人的心血。现在关于红学的作品有很多,有的是个人研究的,还有的是集体研究的。《红楼梦》看起来,我感觉有点费劲,有些词句根本就是理解不透它的意思。一想到《红楼梦》就让人联想到它的时代背景。
二
《红楼梦》当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不用说,是曹雪芹定下的主人公,谁分解过他们之间的名字的含义呢?一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不以为然的很是好听。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在头脑中肯定是记忆深刻。如果联系上下文分解的话,都是根据家庭的背景,遭遇而取得名字的。下面我们就来分解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的贾和林黛玉的黛,不讲也是姓啊,紧跟着便是名了。从字面上理解,贾宝玉的宝意为:珍贵的东西。宝贝,是对小孩儿亲昵的称呼。而玉意为:洁白或美丽。林黛玉的黛意为:古代女子用力画眉。两者的玉字是相同。他们的共同点,便是这玉了。不光光,从字面来分解他们。换一种看法,把他们的姓和名连在一起,读起来,听起来就更优美了。不仅古代是这样,现代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贾宝玉和林黛玉,从产生以来,一直流传至今。书中他俩的名字很美,还有其他人的名字,也非常的优美。分解他们的字意,如同一场梦!
三
《红楼梦》到现在没退出历史的舞台的原因,是给读者留下了难以遗忘的内容。在校图书馆借书时,突然发现有关于和《红楼梦》方面的作品,同时我借了两本。看原著和一本专著,专著是很多作者结合起来的集子,这是我接触到的最初的红学作品。专著的两位作者分别是,卢兴基和高鸣的,两位作者是1985年版的,都是很旧的书籍了,但是里面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方法。比如《红楼梦》里面的方言词语,南方语言和吴语等等。再者看卢兴基的《红楼梦》的南方考辩,以下例:二姑娘轰鸣叫:二木头第六十五回按南方多有把呆笨的人叫木头的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和北方称木头人是不一样的。不看这本书的话,你不知道词语的,用意所在吗?可能自己领悟的正确性不太行。只有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再借用学习借鉴他人的方法结合,这样我想会更好一点。
【《红楼梦》的点滴散文】相关文章:
感悟,点滴散文06-16
骑行点滴散文05-12
点滴人生的短文散文06-24
温馨点滴的情感散文06-25
西部小镇点滴散文04-23
感悟从点滴中开始散文06-21
大丰港游览点滴的散文04-27
张中行散文《红楼点滴》05-22
大学生活点滴散文06-10
感动在点点滴滴中散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