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常用(7篇)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1
1.成立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确立子课题单位;
2.研究制定《实验方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搜集文献资料;
4.完成课题项目申请,召开"开题会"。
(二)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方案;
2.子课题单位开展等组对比实验;
3.验证子课题,开展中期评估;
4.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框架。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1.收集、整理研究成果;
2.分析、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
3.课题鉴定、实验推广。
七、研究对象
1.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
2.三门峡市崤函小学
3. 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
4.三门峡市第一小学
5.义马市外国语小学
八、成果形式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评价方式改革后学习情况的变化以及向教师、家长、学生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研究的成果,形成研究报告。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成果形式如下:
1、教师学习材料汇编;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英语评价研究》实验报告;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英语各年级学业评价方案和操作办法;
4、建立新课标小学生英语评价题库;
5、新课标小学生英语学习成长记录手册;
6、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将鼓励研究人员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参加评选和交流,并有多篇论文发表。
九、题组成员分工
(一)组长:金锐, 主持课题研究,负责指导、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
(二)副组长:雷卫国,孟秋红负责制定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评价体系方案。 联系、指导教师开展实验。研究资料的收集,档案管理。
(三)课题组成员:乔少敏、强苏鸿、张丽丽、李秋霞、张双保等负责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拟定、具体操作及实施指导。
十、课题研究的管理
(一)本课题将在全市范围内展开试点实验研究,有义马市、湖滨区及市直部分学校参加。
(二)本课题研究将由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区、县教研室及学校参与并深度介入实验研究子课题组,各实验学校成立以主管领导及骨干教师为主的子课题研究小组,确保本项课题研究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各级课题组除积极有效地依据方案有序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外,每学年应开展一次公开性的交流研讨活动。
十一、保障措施
(一)课题组在组长领导下,明确分工和责任,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做到组织保证。
(二)健全课题研究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研究工作。建立交流制度及时交流和总结经验。
(三)建立课题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四)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2
一、对学生评价的理论思索
(1)量化评定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合理易行有效的转化机制。对教学中的识记内容采用量化评定,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关注结果;对需要较深入理解的地理事象、地理问题、地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如区域差异、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意识等)采用质性评价,不仅关注结沦本身,还关注结论的形式、结论得来的过程等。
(2)多次评价机会取代一次评价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如设置题库,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考试,允许学生多次抽答,直到他满意为止;考试时设置多份试卷如基础卷、分类强化卷、提高卷等。基础卷着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该卷做得不理想,可以通过分类强化卷对没有掌握的部分进行弥补和强化,而那些基础卷考得较好的同学在完成基础卷后可以做提高卷。这样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评价与考试中注重学生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3)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地理课程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后者一方面是地理课程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业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子关注、我们可以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各项非学业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挖掘井总结出来,列一清单以引导,提醒自己进行观察和记录、如敢于陈述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表现了学生的'自信;提出不同的见解表现出学生的创造性等。
(4)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自评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自我评价,一方面有利于调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首先,评价者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标准,要以公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评价他人;其次,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内容小适合多主体评价,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适宜多主体评价;最后,在多主体评价中,特别是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5)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实效性。对学生的激励,往往易流于形式,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却不佳。你给学生激励语言,我给学生大红榜;你给学生小红旗,我给学生大红花。这些短期内也许还有一定效果,但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变得越来越“廉价”,学生肯定会感到乏味。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井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强烈欲望。
(6)评价方式不能统一,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为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基础、性格、观念、思维灵活程度、心理需求等往往都不一样例如,有的学生并不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但他很可能在乎自己的特长,人际关系等。
二、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评价工具
(1)探究活动。这里的探究活动指计划性、组织性、探究性、开放性都较强的探究活动,不包括随机的探究;包括解决地理问题、对自然和人文地理事象的研讨。可以所有学生参加也可以部分学生参加;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课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都行,行动方案由教师或学生制定或是师生共同制定,也可各小组制定。
(2)评价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和细化、重组。评价等级分为6级:A(创造性强),B(相当于优),C(良),D(中),E(及格),F(糟糕)。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等级体系。设定评价等级的目的不是对全部学生分等排序,主要是针对个人的,其功能主要是诊断,让学生反思,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不够,从而让学生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评价标准部分用语说明。①信息源—包括两个方面:现成的(如报刊、杂志、网上等的资讯)和原创的(通过实地观测、自己调查等手段获得),当然后者应得到更大鼓励。②结论的关联性指课题与结论的关联、结论与资讯的关联,广度与深度可以反映学生的理解水平。③评价学生得出结论的方法手段,还要评价学生是否勇于尝试还没掌握的但更有效、更先进的方法手段。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3
学业评价是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像物流管理专业这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的学业评价更加重要。学业评价对于学校和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对学业评价的定义、物流管理学业评价的问题和思考以及学业评价的意义做简单介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为了培养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而怎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学业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高职教育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职业道德。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决定了教师的培养方案,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学业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一、 学生学业评价的定义
学业评价就是以我国的教育目的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方式和工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能力的提升进行判断。学生学业评价是学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方面,它关系到学校教学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学业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参考。简单来说,学业评价就是学校通过搜集学生学业方面的资料,然后根据资料分析并整理出一定的结论,根据所得的结论,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学校也可以根据所得的结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中的问题
(一) 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一直是应试教育,虽然现在一直在极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改变的。现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的监测仍是以考试为主。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考试的内容一定要合理,在考试中一定要公平,因为有一些学生在考试中有作弊的行为,这样的.考试结果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技能,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只单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并不能够完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
现在的高职教育中,一个学期通常进行一次考试,整个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的测试,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就以这一次考试的结果作为依据。学校进行测试的数量少,也就意味着该结果中有很大的偶然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只要在考试的前两周认真准备,依然有可能考出很好的成绩,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松散的习惯,不利于学校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 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主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仍然是老师,辅导员根据任课老师提交的结果来进行学业的评判,这种方法虽然很容易操作,但是也有一些缺点。首先,现在的高职教育不像以前的高中、初中那样有固定的教室,而且,通常一个老师是对多个班级进行教学。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就比较少,老师很难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所做的评价难免会不符合实际情况。
现在高职教育多与一些企业有合作,学生可以进行实际岗位操作的实习,学校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到不同的企业去完成实习,但是学生的学业评价是由学校老师进行的。但是由于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地方,指导老师很少去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而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基本都是好的,所以老师在进行评价时就只能以自身的感觉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很难对学生学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反映。
(三) 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
现在高职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业评价都是总结性的评价,而且评价结果就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或者等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综合能力提升没有办法反映。以一个成绩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标准,对于某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影响,使其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过程性评价的减少,会使得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忽略,夸大结果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三、 关于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的思考
(一) 考试内容具有应用性
考试是一个很好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但是对于考试的内容要做一下调整。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有经济、计算机、管理、数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案,所以学校在进行考试的时候不能只以理论知识作为考试内容提供,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增加一些专业技能的考试,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针对性的考试,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增加一些小测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评价内容具有就业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就业型人才,所以物流管理课程中学生的学业评价内容要以就业需求为依据,学校可以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根据物流行业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学业评价内容等多方面的改变,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时刻关注就业行业的变化,以市场的需求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 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由于老师并不一定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评价结果难免有所失误,所以高职物流管理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要趋于多元化。除了老师评价以外,还要进行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企业的评价,将这些评价与学校的考试成绩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价结果。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化,不以结果对学生进行绝对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才可以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反映,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学习评价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业评价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学业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评价的等级和老师的评语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获得好的评价,就会更加的努力,获得不好的评价,也会激励学生多加努力;学生的学业评价也可以使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对这些漏洞进行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评价也是就业单位对学生了解的一个参考,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评价,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这个评价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习评价的好坏,对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业评价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中,学校对于学业评价的方式、内容都要尽可能全面、科学,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保证高职教学质量。对于物流管理这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业评价需要结合市场的需求来进行。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4
摘要: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考核存在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情况,较突出的问题是重结果轻过程,理论考核过多、实践技能评估不够,对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评估重视不足。针对于此,文章借鉴了国内外的主流学习效果评估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习效果;过程性评价
高等教育的普及存在多条路径,其中,处于相对较低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学生文化素质欠优等因素严重迟滞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达成。究其主因是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而学校教学的质量最终会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效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环节,而作为课程要素之一的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鉴于此,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亟需建立健全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效能的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估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课程学习评估理论
目前,学术界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估过程的研究成果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理论有以下几种:
1.1多元智能学习效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哈沃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该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可分为七个种类,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独立的,不相关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有机的,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结合在一起。这七种智力在个体中的结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和特征,即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形成学生、智能、教育的新理念。学生智力评估应在多方面进行,评估主体应多元化,应能促进学生智力全面提高。
1.2双系统评估理论
这是德国学者提出的理论。为了保证国家考试的客观性和培训机构的独立性,双系统职业教育采用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由社会组织与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完成,学校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共同负责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测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则只对学生进行学业的终结性检测。双系统评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该国经济腾飞培养了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
1.3目标评估理论
泰勒的目标评估模型是历史最悠久、最完善的课程评估理论之一。它简明、清晰,容易被课程评估人员理解和接受,至今在课程评估领域仍占主导地位。该理论的评估流程划分为定立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参照预设的目标展开对学习效能的评价。在泰勒看来,要想系统、理性地研究课程计划,就必须首先确定要实现的目标。可以看出,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实际结果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在使用这些反馈信息的基础上修改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目标。
1.4学习水平理论
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是对前人已经得出的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将学习形式由低到高排列成金字塔结构,这也构成了他的学习智慧的理论基础。他认为解决问题是智力技能的最高成就,是获得高级规则的主要途径。参与问题解决的前提技能不仅包括学习者必须掌握和解决的问题的相关规则,而且还涉及到与问题情境相关的语音信息的学习和认知策略。为了成功地解决问题,证明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的规划和安排的技能也体现在使用某些认知策略、有组织的语音和智能技能、认知策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现状分析
学生学习评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和状态,这与我们忽视教育评估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职业教育的就业机制尚未得到承认,其原因是学生就业的外部接纳主体———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尚未被吸纳进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之中。事实上,评估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的教师、教材、环境因素,内外部因素都应该是我们评估的对象,所以对多层次评估方法的开发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水平不高,评估过程多聚焦于学生学习的结果上,不大关注学习的过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2.1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的全面评估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通常情况下,此类院校对学校的教与学的评估,相关的各级管理者的理念还停留在以对教师的管理考评为主,而对有关学生的学习的评估考查、激励还处于听之任之的状态。他们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没有完善全面的指导性意见,对任课教师提交的各种有关学生的教学统计数据资料仅限于收集、保存阶段,没有深入的数据挖掘过程。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体现往往仅凭理论性的卷面考试成绩,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度很低,单调的笔试模式不利于充分评估学习效果。
2.2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风格教条
由于受到传统教与学僵化教法的不良影响,部分任课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而是武断地以自我为本位,对学生学业的评估完全由教师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更注重对课堂学习效果、课内活动和学生成绩的评估,教师不大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从而不能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估。该评价方法突出表现在评价指标环节,定量指标远多于定性指标,评价结果只反映能够准确量化的总结性理论知识考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生的技能知识应用能力得不到体现。僵化、教条的学习效能评估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创新,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3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主体过于单一
在这方面,主要是由学校主持学习结果的评估,其中,课程任课教师由于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掌握程度较高,因而在对学生学习效能的评估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单一的以教师的评价作为权威的评估结果,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评估工作的主体一般是教师,这种评估方法忽视了个体和社会对于评估工作的参与。由于学生不参与评估过程环节中对于自身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被动地成为评估的接受者,因此评估结果难以说服学生。此外,缺少第三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的评估不仅不能给予学生的学习以反馈、指导、鼓励、监督、认同等作用,而且还不利于未来学生进入社会岗位。
2.4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内容不完整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课程评估过于关注学习者的作业和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时间一长,许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将操作结果、测试结果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体现在对文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片面结果评估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内容多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估,忽视过程评估,所有这些“点”而不是“线”的终结式评估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无法诠释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困惑和经验。此种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误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功利化。再者,期末考试的实施,主要基于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测试的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评估,其直接结果是师生的教与学的互动双边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过程,教和学的灵活性、市场性缺乏,无法及时跟踪社会对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3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的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性很强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的学习质量的评估应充分考量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与建议,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为核心、教育部门为指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学习质量评估体系。
3.1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参与评估主体应多元化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估活动往往是在学校的教务部门的统一管理安排下,由各教学系部分解,任课教师具体执行的期评试卷考试制,其它相关方没有有效畅通地参与对学生学习效能评估的途径。因此,首先创造实现学生自我评估与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安排,再设法将其它利益相关者引入考评主体当中,以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体现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当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也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引导作用,教师要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可能,在原有评估主体的基础上引入班主任、系部辅导员,评估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全面了解课程的学习效果。
3.2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内容要全面
学生课程学习效能的高低体现在多个方面,既有知识性的也有技能性的,既须体现理论性,更应兼顾实践性,因而对他的评估内容需要综合全面的考量,才能对之进行有效的评价。职业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习和创造的技能,更是正确的、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或者可以通过对学生工作的评估来实现,或者通过学生分析和讨论各种课程问题来探究其内在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学习效果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的学生,这样的问题需要从学生处起点解决,使学习者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学生的学习将能从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来理解所学内容。
3.3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学习效果评估应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因为单纯地采用量化考核难以达到考核的目的。为此,可采用各种综合评价模型来开展学习效果的多元综合评价,对不易量化的定性目标的考核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实现,此外,鉴于某些课程考核目标的多样性、复杂性,可采用神经智能评估方法辅以相关软件解决。当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主要是基于终结性评估为主、形成性评估为辅。对于各类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价流程的制定须遵循适时、适用原则,充分发挥各种评估方法的长处。当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估,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但形成性评估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节点,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内部和外部的评估,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展现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4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估的标准应多样
通常,高职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以绩效性指标为主,强调对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的考核,但这并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责能性标准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主动性,表现出的能力程度等都包含于其中,可从多方位、多角度完整解析被评估对象的学习情况。当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在制定具体的学习效果评估标准时,可根据本校师资配比、学生素质等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出合理合规的评价标准,切忌求大求全,脱离区情、校情、学情。
4结语
总之,当前的学习效果评估仍囿于终结性考试这一单一的评估模式,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需要不断测试和改进。实践证明,任何评估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职业教育需要建立多中心参与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实现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学生对课程的效果评估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通过学习质量评估模式的不断改进,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最终促进学生实现职业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煜.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以“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xx(51):213-214.
[2]唐喜芬,邹茜茜.过程性学习评价与学习效果关系研究———基于N高职院校“创就业指导课程”的数据分析[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9):78-83.
[3]钟贵麟.采用过程性评价评定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职协20xx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xx:8.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5
摘要:课程评价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自信。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改学生发展实践反思
评价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等的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起步与深入,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尝试与反思。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过去的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而课程评价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的趋势,不能以一份试卷的分数下结论;应发挥评价过程中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甄别与淘汰;应采取多元化评价,不能以一次考试定论;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而不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在新的理念支配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关注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实践活动:
在新的理念支配下,20xx-2002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制定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案(具体方案附后)。在评价方案中我们关注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定量评价:课程改革不是放弃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删去传统生物学教学大纲"繁难多旧"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所有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生物科学素养的载体,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知识。对这方面的评价,以市统一的结业会考成绩为准。
2.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的定性评价:在这部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⑴档案袋评价:将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收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练习册的作业等收入到学生档案袋中,作为衡量学习态度与能力的一项指标,是过程评价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主要由教师评定出A、B、C、D四个等级。
⑵同伴的评价:在班级内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每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时,四位同学轮流承担小组长、设计、收集资料、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等任务。活动完毕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进行自评与互评,并记录在"合作学习小组评价表"(评价表附后)中。 3.嘉奖分:在评价表的最后设立嘉奖分,这些分数计入到定量评价的成绩中。由于家长的观念还是看重分数,所以这部分分数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此项目中,我们要求学生自我反省、回顾,将"你认为自己在本学期内有哪些出色的表现,请填入下面的空格内"。"出色表现"我们界定为大多数学生平时没有积极做到的,如上课积极发言,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积极查找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在小组活动中经常能提出新颖的有建设性的意见等,总加分10分。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反省一学期来的表现,肯定自己的优点,认识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恰当运用评价的激励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⑴由于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时间短,新的评价理念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逐步认识的,所以评价方案不能在学期初就与学生见面,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今后力争在学期初就制定出评价方案,并明确地告诉学生,发挥出评价的导向作用。
⑵过程评价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我们收集了学生的许多资料放入档案袋,也制定了平时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但我们深感这些方面还不能很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方面由于大班化教学,而且一位教师要教4-5个班级,教师要全面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过程,确实力不从心。一般只能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关注较多,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就关注不够。另一方面由于课时很紧,有些活动就匆匆而过,不能及时进行评价;基础知识部分,平时也没时间进行阶段检测,只能以期末的一次考试来定。
⑶加强实验报告的训练。
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表达及书写的能力,是重要的过程评价。现在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科学探究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存在两个问题,有些组每次实验报告都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得不到锻炼;有些组虽然是大家轮流完成,但一学期每人也只写一两次,体现不出每个人的发展过程。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发现、探讨、改进、提高。只有构建起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课程改革才能成功,我国的基础教育才会有质的飞跃。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6
【论文摘要】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多种形式与方法的评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推广,由于三者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而教学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也与教学过程形影不离,实践发现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互评与自评的评价,能很好地促进三者的发展并能对三者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其可操作,效果佳,宜推广。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一、“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评价观点的提出
目前,大家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还没有达成共识,观点各异,主要是因为分割三者而进行评价,这使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时很迷惘。参照高校专家的研究,如孙有平等同志的评价系统,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评价权重过大,操作复杂;而唐时虎的评价有了改进,“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中表现出的乐观程度、情结控制与调节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道德和合作态度等情况给予评价,通常情况,学生没有明显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可给予9分。”这种方法一是因为大家相差不大,没有区分出学生的真实情况;二也不能更好地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养。三是教师对全体学生这三方面的评价是个别的片断或总体印象而不是全过程,因此不全面也不理想。
笔者认为,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的评价,可以转化为对学生评价(自评与互评)能力进行评价,因为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评与互评再评价,而使三者的评价有了交集,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为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地进行自评与互评,说明他在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加,使运动参与有了广度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如果学生评价准确而又中肯同样也会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学生的互评能被对方接受的程度同样也能反映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学生评价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评价能力现状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评价的出发点与目的不同,评价的水平能力,评价的态度、结果等都不尽如人意。表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评价,学生或不着边际地乱说一气,或只言片语不中要害,或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夸大,或类群效应,或私人关系,或附和权威,或以偏概全等等。语言是心灵之窗,这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二)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有以下四点:①没有培养学生积极的评价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评价态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大胆进行评价。②对进行的评价未有达成共识的标准。评价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好在何处,差在何方,怎样帮其解决,不能过偏,不负责任的评价,对不足之处定要言之有物、有度,实事求是,语言委婉、中肯。③没有建立自我、同学和教师三维的评价修正制约机制。④教师不善于传授给学生另一种神态与体态评判语言的评价。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等神态与体态语言。只有与上述的语言的评价相互补充,多从正面引导、鼓励,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评价过程的闪光点,让真情、亲情融于教学与评价的全过程,才能让掌声、笑声充满课堂,喜悦、自信、收获成功写在脸上。
三、要教会学生评价的技术策略
1。正反对比策略。明确技术的评价标准,现在体育模块教学中,是以学会一定的技术为载体的,其中的知识、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社会适应等都是围绕技术的学习展开的。因此学生只有明白了技术的评价标准,把自己、同学的学习与之比较,才能开展评价,教师通过正确的技术与学生在学习时易出现的错误技术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技术评价标准,建立学习评价的出发点与平台。
2。范评引路策略。即通过教师示范的评价指导学生评价的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五个方面,使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对照并逐步使学生的评价水平提高,从学法指导的角度来看,范评指导这一过程也是一个运用教法渗透进行指导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范评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评价的时机与不同情况下的评价方法,给学生以评价的标准,培养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做到以教师范评为基础,让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需要,从而为学生实现主动性的评价和创造性的评价提供可能。 3。评价点拨结合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教师的相机诱导及点拨,同样,在指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意识地由教师或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及时的点拨和评价。具体操作中可指定一学生进行评价作例,引导学生指点,及时引导学生思考:现在应该如何评价呢?让学生根据这一学生的评价进行合理的分析,指出存在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在这里,“点”充分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点”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及时补正、完善,并逐渐趋向完美的过程。所以评与点的结合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建构,协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评价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自评习惯策略。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反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情感等习惯,引导学生常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还能学更多、更好吗?与同学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样改进?今后自己朝哪个方面努力等,让学生通过自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我。
5。互评尝试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安排学生进行评价尝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尝试,使同伴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对照,都有修正、完善、补充参与表达的机会,进而在小组中进行评价,最后到全班发言的途径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使全班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消除一些学生在评价时的胆怯心理。由两人互评到小组的评价,在互评中就可以培养学生评价的准确性以及语言的流畅性,增加学生评价的勇气,培养学生评价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6。评价考核策略。每一节课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都作为评价内容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在经过对学生进行评价培训后,把定性评价进行量化体现,即对每个学习模块都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一定的典型的正误技术动作,让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出现,作为对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
四、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经过教师的指导、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逐渐得到提高与发展,运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增强。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一方面是检测被评价者学习效果的过程,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检测评价者学习效果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更能让全体学生在这个动态评价系统中朝着良性的方向科学地发展。因此,我们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客观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以便对学生进行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与发展。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7
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人们一直在议论评价问题。一是担心将来高考怎么考,二是思考我们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评价学生。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央明确指出,高考要和课程改革相结合。这几年高考的改革方向与课程改革是一致的。因此,我们现在应该着重考虑的是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怎样评价学生这个问题。
我认为,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应明确一个目的、贯彻两条原则、坚持三维目标、把握四个结合。
明确一个目的,就是指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排队、甄别或是选拔。评价结果出来以后,对学生进行排队,以评价结果作为甄别学生好坏和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是背离这一目的的。当然,不能忽视高中阶段学习评价的选拔功能,但从根本上讲,选拔也是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 “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对我国普通高中性质和任务的基本认定。它清楚地告诉我们,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是一种大众教育,是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应该根据这一基本认定来确定我们的评价制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科学的、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评价机制,我们所采用的一切评价措施、方法和途径,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日的服务的。例如,我们在进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时,要遵循课程标准,注重考查那些对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防止出偏题、难题或怪题;试题的难度应该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尽量使更多的学生合格,让绝大多数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在考查学生的实践行为时,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进步着的行为、变化着的情感态度、转变着的价值取向,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评价学生的一时一事。评价要坚持多激励、少批评,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经常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贯彻两条原则,即全面评价的原则和客观评价的原则。所谓全面评价的原则,就是指评价的内容与评价的方式要全面。从评价内容上讲,就是既要评价学生基础性发展,又要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既要评价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评价方式上讲,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还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既要有量化评价 (如评分),又要有质性评价(如写评语、行为观察、情景测验、成长记录等);既要有过程评价,又要有结果评价。总之,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应该尽量全面,切忌用某一方面的评价或某一种方式的评价代替全面的评价。所谓客观评价原则,就是指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评价,即实事求是地评价。为了客观地评价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从本质上讲,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能力特点,有自己的爱好、长处与不足,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轨迹都可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我们必须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切忌用某一种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可造就之才。只有立足于这样的客观实际,评价才可能是客观的、科学的,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三维目标,说的是评价目标问题即评价标准问题。新课程的评价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知识目标的评价,包括对应该掌握的理论观点、原理的评价和对应该掌握的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的评价,其中应该着重考评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与把握。以思想政治课为例,我们应该注重评价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社会生活现状,理解和把握有实际用途的、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人文知识的情况。对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对所学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民主生活的法律规范自觉遵守的情况,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上,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正确的选择,会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选择和处理社会信息。对知识目标的评价,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做,特别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以表示对相关知识评价的不同。对能力目标的评价,包括对学习能力和实际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的考评,又要强调对 “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的评估。对能力目标的评价,一般伴随着相应的活动进行。但可经过特定的考试,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一些社会现象、问题所表达的关切程度和所持有的观点。在这种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还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的载体,能力目标是知识目标的活化;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又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内化和升华。有区别,就不能互相代替;有联系,就不能互相割裂,否则都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把握四个结合,即书面表述评价与实际表现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评价 (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书面表述评价与实际表现评价相结合是指内容评价。我们思想政治课应该评价学生书本知识的把握情况,但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而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把握情况,更要看其实际的行为表现,特别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即不仅要看学生写得如何、说得如何,更要看其做得如何。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是指评价的呈现方式。有些评价结果可以用数字量化,有些评价结果则只能用质性评价来呈现。例如参与相关活动的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这些评价用写评语、记成长日记等质性评价方式来呈现就比较适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是指评价的构成。过程评价是指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而结果评价是指在学期、学年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既有结果评价,更要有过程评价。而我们过去往往只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这样容易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地实施过程评价,使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况、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当然,教师对过程评价事先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教师应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切实根据所制定的指标进行评价,克服随意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指的是评价具体运作方式,即以上三种结合都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进行操作。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起作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的有效办法。当然,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起指导作用,如事先拟订比较具体的、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表,具体运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过程,真正起到评价应有的作用。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是个新问题,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理解与不断实践,最终构建起相对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出贡献。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相关文章: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07-28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08-03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实用7篇】08-04
课程顾问简历自我评价12-24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12-13
期末课程自我评价(精选26篇)05-12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05-29
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及实施意见08-04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范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