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阅读现状,探究阅读方法

发布时间:2016-3-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目睹阅读现状   探究阅读方法

                                    ■ 郭爱军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八个春秋,从现状来看,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教法改善了,课堂活跃了;学生的学习主动了,兴趣提高了,素质全面了。但就语文学科来看,阅读教学依然困难重重,收效甚微。每年的中考和高考,阅读部分的试题大部分学生得分率不高,就是重要的表现之一。由于阅读得分普遍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削弱了语文学科的地位,使语文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反,英语学科阅读试题相对容易些,容易得高分,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学生对英语的重视明显超过了国语--语文。

阅读应该怎样教?教师感到困惑;学生应该怎样学?学生感到茫然。对于这两个问题,教研人员和教师都无法回避。笔者认为,重要的是方法。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探究语文阅读方法,包括教会学生读文章的方法,教会学生读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授之以渔,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拿到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才可能有的放矢,收到明显的阅读效果。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对此深有感触。我们认为,学生语文阅读至少要把握以下五个要素,即

多读美文培语感,抓住关键是妙法,文体知识须了解,比较阅读来区分,答题方法很重要,读懂文章不可少。

一、 多读经典美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书读得多了,积累的词语也就多了,语句的理解也就深了,见的结构也就广了,这种能力在阅读中得到迁移,文章自然也就容易读懂了。老师们几乎都有这样一种认同,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成绩要好一些;喜欢背书的学生,语文成绩要更好一些,这就是最好的印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让学生多读书呢?

第一,对于教材中的精彩语段,经典课文,教师要把它作为重点,精讲详析,让学生耳濡目染,了解它的内容,赏析它的精妙,并进行背诵,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已经被普遍采用。

第二,多举行一些朗诵比赛一类的实践活动。对于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热情高,参与面广,效果显著。

    第三,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名著、文摘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 抓住关键词句,在繁文细节中把握要旨。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一怕文章长,文章长了,读了前面忘了后面。二怕语句难,语句难了不好懂,。其实,再长的文章也有关键句,再难的文章也有文眼。学生怕,是因为不得法;老师畏,是因为把不住要领。譬如,记叙文中总有一些承上启下句、抒情议论句,要么总结了内容,要么点明了主旨。说明文中总有一些设问句、段旨句,要么提醒读者注意,要么介绍了事物的特征特性。议论文中总有一些关键词、分论点,要么暗示读者,这里在总结,要么告诉你,这是支撑论点的理由。所以,只要教师教给了学生这些方法,只要学生能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再厚的书也会越读越薄。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这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学生有必要进行勾画圈点,有必要作批注,这样既醒目,缩短了搜寻的时间,又便于学生联系起来,综合判断。 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说明文或议论文相对容易一些,记叙文往往难一点,但不管怎样,只要结合关键性词语的引伸义、比喻义或象征义去看,就不难理解。 

三、 分辨不同文体,在反复比较中明确特点。      

讲阅读,不可脱离文体。做阅读,必须带着文体知识去读。每一种文体都有每一种文体的特点。所以,老师在讲阅读时,首先必须用专题讲授有关的文体知识。让文体知识像数学或物理的公式一样,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 作为记叙文来讲,学生至少要读出内容和主题,才能动笔做题。而内容可以结合记叙的要素来概括,主题则可以通过抒情议论句去把握。作为说明文来讲,学生至少要读出文章围绕什么说明对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而说明对象可以一看论点,二看中心句。说明内容呢,在自然段的中心句中就已经说得很明了了。作为议论文来讲,学生至少要能够找出论点,明晰结构。议论文的论点可以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论据的前面。而结构则可以通过分论点和关键性词句去把握。

在学生的头脑中,一看到记叙文,应该立即想到文章记叙了什么,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一看到说明文,应该立即想到文章说明了什么内容或阐述了什么事理。一看到议论文,应该立即想到文章发表了什么看法,是怎样论述的。而不应该文体不分,表述不准,甚至于张冠李戴,东扯西拉。  

四、 紧扣文体特征,在分类比较中区别易混考点。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明确不同的文体特征,就容易将相关考点混为一谈,甚至于张冠李戴,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譬如:问到说明方法,相当多的学生就会回答“比喻、举例论证之类”;问到论证方法,同样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就会回答“举例子、比喻、事实论据之类”。像这样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是由于学生文体知识混淆造成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要分文体讲述以外,还要将学生在不同文体中的易错点、易混点综合起来,设专题讲述。我曾针对上述问题,列了一个《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的使用和区别》的专题,通过概念、作用、使用范围、专题练习等环节的讲解和训练,学生才基本上分辨清楚。

此外,学生没有弄清概念含义,乱写错别字,这也是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譬如,学生通常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成“举列子”,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成“例数字”,凡此种种,数不胜数。问题就在于没有搞清概念的含义,死记硬背,学而不思造成的。 

五、 学会正确答题,在纷繁题海中总结一般规律。

文无定法,但不可无法。现实的问题是,学生阅读时答题随意,缺乏方法,答不出关键词,因而得分率低,对语文渐生怕意,以致于慢慢失去兴趣。语文阅读答题真的没有方法吗?不,只要我们细心去探究,用心去捉磨,就不难发现,阅读答题是有方法的,只是没有理科直接罢了。例如:

问到文章记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以结合记叙的要素去回答,最起码要答出陈述对象和行为。

问到这个句子作何理解,学生要冷静地分析这个句子的特点,采用了修辞的要从修辞的角度去分析,隐含有比喻义的要结合比喻义去分析……

问到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回答可以采用两步曲,即用该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加上这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性。

问到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那就只能从“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中去选择。

凡此种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只要学生能掌握并运用这些方法,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何愁阅读学不好呢? 

总而言之,虽然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法把握,它和语文中的其它知识点一样,同样是有方法可寻的。只要教者对症下药,授之以渔,反复训练,语文阅读教学就会呈现出一片明丽的天空,我们的母语就会成为学生们真正喜欢的语言。

                           (作者单位:咸安区凤凰中学)          

 

郭爱军

[目睹阅读现状,探究阅读方法]相关文章:

1.小说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

2.英语阅读八类阅读方法总结

3.阅读文言文方法总结

4.短文阅读答题方法

5.《阅读的愉悦》阅读及答案

6.阅读春片段阅读答案

7.阅读下面名著阅读答案

8.阅读《春风》阅读答案

9.目送名著阅读阅读答案

10.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