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自述:
《孙权劝学》教学初探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植“活”的灵魂,让语文课神采飞扬
盐亭县八角初中 金龙
课前准备:探究三国历史,收集相关历史背景,上网查阅有关三国史料,了解三国主要历史人物及功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教学重点:结合书下注释,扫除字词句障碍,理顺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能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探究
教学进程:
一 课文导入。
以<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媒体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三国有关历史与人物,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 简介作者作品。
检查预习,提出问题:《孙权劝学》选自什么书?编纂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人?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让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司马光及其著作《资治通鉴》相关内容介绍给全班同学。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 学生听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扫除字词句障碍,理顺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是 往事:过去的事 自以为:认为 (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3.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本课主要讲了孙权劝学这件事,围绕劝学这件事为线索,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求学生概述相关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交流)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四.拓展延伸,主旨探究
要着重解决如下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得出相关结论)
1.孙权劝学的动机是什么?劝学的方式方法有何特点?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2.吕蒙面对主帅孙权的劝告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吕蒙就学后的变化通过谁的评价来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首先,孙权为什么要劝告吕蒙加强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当时三国情势)学生分组探究,然后抽查几名学生回答。当时三国鼎立,群雄纷争,要在逆境中谋发展,国家要强大,急需人才,可以看出孙权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家的韬略!这正和我国改革开放后把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放在首位作为立国之根本何其相吻合!
孙权又是用什么办法让吕蒙接受自己的意见加强学习的呢?让学生交流分析: 孙权作为吴国国君,并没有仗势皇权采用棒喝的手段,而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去教育说服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作为孙权器重的军事人才,要对吕蒙委以重任,“当涂掌事”是吕蒙的角色地位,他的胜任与否直接关系到千万将士的性命及国家的安危!让吕蒙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孙权对吕蒙可谓是器重有加意味深长,在爱心的感召下,孙权为了打消吕蒙学习的畏难情绪,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要吕蒙学习的目标指向很明确,不是要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涉猎”见“往事”,要吕蒙通晓古今的战例,汲取成功的战例精髓,学用结合,增强军事才干!让吕蒙感觉到孙权的器重与期待,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孙权的建议。通过这一情景的切合,让学生交流分析,在现实生活中,要想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设置标准答案(这一细节的设计将文本的思想性发掘到生活实用性的方面,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于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然后教师抽几位同学就这一问题作阐述:生1:我们应该诚恳地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要让别人感觉你是真心帮助他自己。生2:劝告别人要注意方式技巧。生3:人与人之间交往需要艺术,需要真诚去沟通,这样的方式才会避免抵触,避免生硬。然后引导学生将《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的高明,《公输盘》中墨子对公输盘对楚王的言以大义,晓陈利弊,《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果敢英明接合起来,拓宽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既激发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生成了能力,在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交往的能力!这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言而喻的。
问题二:吕蒙文学角色探究
吕蒙面对主帅孙权的劝告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找出关键词剖析(辞学---就学),吕蒙这一态度的变化固然说明了孙权劝得高明,劝得有效,从吕蒙自身来看,我们又会有哪些收获呢?(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生1:吕蒙作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也拥有不菲的名望和地位,面对孙权的要求,尽管有借口和理由为自己推脱,但他后来还是听从了孙权的建议,说明了吕蒙的知错就改的好品格。生2:吕蒙对鲁肃的对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以看出吕蒙就学后确实扬眉吐气,在大都督鲁肃面前喜不自禁的自豪,以及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及评价(态度:“大惊”、“ 结友” 评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生3:吕蒙通过学习军事谋略,在鲁肃死后做了吴国的大都督,关羽攻打樊城水淹曹军,吕蒙乘关羽骄傲自满,派兵拿下荆州,诛杀关羽,其赫赫战功充分说明了学习对增强才干能力的重要作用!
生4:天资聪慧的方仲永五岁能诗,然而贪图蝇头小利,满足现实荒废学业,最终“泯然众人”的反面事例在我们身边一幕幕上演,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加强学习,增强学习的能力。
在肯定这几位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强调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是学习让张海迪身残志坚、意志坚强;是学习给了高尔基力量,让他战胜了童年的苦难;学习是面包,让精神的饥饿者免除困乏;学习是绿洲,让心灵的荒漠者充满希望,我们应该加强学习,发扬攻书莫畏难的精神,在科学的征途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陡峭,沿着科学的高峰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教学反思
以文本为载体,在前面指导学生了解了作者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相关文学常识之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扫除字词句障碍,理顺课文,理解大意,能够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深入文本,探究文本内涵及写作特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板块组合,通过化解问题,各个突破,以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的方式,营造课堂场效应,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有机结合,充分发掘教材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真正改变古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激活课堂,引领思维,达到高效实用的目的。教师在本节课中只是“引”和“导”的组织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引导时要充分结合文本内容,使文本学习与思想砺练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案例点评
新修订的语文课标强调说,“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节课在这方面基本上做到了。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地对文章内容产生疑问和思考,从上课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活跃,虽然每个人的积累和理解有所差异,但是也都能从不同层次上对文章有所感悟。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体验,主动学习。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把课堂上活,积极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激发了学生对认知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金龙
[《孙权劝学》教学初探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3.语文版小学课件
10.七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