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字音,整体感知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把握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了解插叙手法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两代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明白亲情需要互相沟通与理解。
【重点难点】插叙手法的作用
【自主学习】
1. 结合词语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抹( )眼泪 犄( )角 怦怦( )
脸颊( ) 攥( )住 树杈( )
2. 课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文章围绕着“羚羊木雕”写了哪三件事?(请根据地点、时间的变化来概括)涉及到哪些人物?
3. 人物的语言描写常伴随相应的动作和神态,无声地流露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请找出妈妈的两处动作或神态,来分析妈妈的心理。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第24至2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与第24自然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又没有说?
2.“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3. 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巩固训练】
1.注音、抄写词语两遍并记住。
攥( ) 逮( ) 怦怦(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我们俩形影不离。 形影不离:
(2)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合二而一:
(3)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仗义:
(4)我知道事情无可挽回了。 无可挽回:
3.辨析加点的叠音词,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1) 我的心怦怦跳了起来。
(2)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3)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个婆婆嘴……”
(4)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
(5)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4. 一般的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说,而本文却把发生在后的“查问羚羊”放在前面说,把发生在前的“赠送羚羊”放在后面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堂检测】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犄角( ) 寒颤( ) 树杈( ) 羚羊( )
怦怦( ) 恶心( ) 脸颊( ) 挨揍( )
着落( ) 攥着( ) 咽喉( ) 逮捕( )
2.“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写妈妈的逼迫、追查,表现了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的“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妈妈相同?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 “我”为什么把爸爸人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礼物送给万芳?插叙部分反复强调“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她的仗义表现在哪几件事情上?
[《羚羊木雕》学案]相关文章:
1.羚羊木雕课件
4.木兰诗的学案
5.《谈中国诗》导学案
10.《变形记》学案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