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苏轼的词既有大量豪放派的杰出篇章,也有不少蕴涵着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的婉约派的佳作。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用绰约的隐愁表达鲜明的个性。苏轼对传统的婉约词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让婉约之风得以高扬。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苏轼词风婉约典雅审美意境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其性格率真、孤傲、豁达、超脱,有理想,有抱负,有政治见解。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苏轼婉约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其婉约词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洗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苏轼现存词作中,婉约词数量远远多于豪放词,这些委婉含蓄之作,无论是抒发亲人,恋人间的深厚情谊,还是表现士大夫之流的闲情逸致,无论是对田园风格的尽情讴歌,还是对寄情之物的着力咏叹,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滋润着词人特有的审美意趣。苏轼的婉约之作,既是对传统婉约词的有益开拓,更是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创新!
风格及其根源
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
元丰二年,苏轼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用诗诽谤朝廷”之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一.苏轼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一)《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1]
“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
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不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作者这里描写的单相思之情是健康的,是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朴素。这首词没有一点前人词作的艳情成份,给人凄婉,缠绵的无奈之感。充分显示出苏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的革新。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略
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这首词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不思量,自难忘。”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认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痛之感。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
(三)(《洞仙歌冰肌玉骨》)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词中虽有“冰肌”、“玉骨”、“素手”、“钗横”、“鬓乱”等语,却并无妖艳放荡之意,而是将写景、叙事、抒情熔铸一体;一方面体现出作者感叹人生易老,美景易逝的怅然之情,另一方面又借夏夜的曼妙时光和宫廷生活的浪漫情调警示人生,展现了清丽高雅的词风。
苏轼在这类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不仅仅只有这两篇,如:《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3]等。《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中写到“云有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
二.苏轼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
咏物词是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通对具体事物的歌咏,来表达词人的具体感受。托物言情本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随着词的发展,咏物也渐渐的被一些文人墨客溶入到词的写作之中。苏轼以前咏物词特点是所咏之物和创作主体之间处于游离状态,咏物仅仅只是咏物,没有将作者的情感、精神融入所咏之物,达到物我交融的状态。咏物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苏轼婉约词中的咏物的作品虽然并不多,却达到了达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咏物与寓意的高度融合的咏物词的极致。
(一)《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4]
这首词上阕的大意是说在夜深人静时,缺月像是挂在稀疏的桐树之颠,有谁看到一个幽人独自来来往往,就像是孤鸿之影。下阕是说这只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却没有人能够体会,它不肯归栖于寒枝之上,只有栖身在荒冷的沙洲之上。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作者以孤鸿自喻,将满腹幽愤,尽借孤鸿形象和盘托出。孤鸿惊起却频频回首,抒发词人猝遭迫害,一腔怨恨无处倾诉孤愤,而拣尽寒枝却终宿沙洲,表明作者为人不随流俗。
(二)《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5]
这是一首借咏梅花,来抒发自己哀伤之情的的词作。上阕是写梅花的风韵神貌,梅花不怕瘴雾的侵袭,冰雪般的肌肤,神仙般的风致,它的美引起了海仙的喜爱,经常派遣使者来探望。下阕是写梅花的形貌,它的容貌天然雪白是不需装饰的,唇上红色不会因卸妆而消减。“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词人感叹爱梅的高尚的情操已随朝云而去。这首词写的是梅花却使人能很自然的联想到作者侍妾王朝云身上来。当时词人南贬时只有她不畏瘴疠陪在身边。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心灵更美好,赞赏梅花不畏瘴雾,实质上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
(三)《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6]
这首词以生动的笔墨描绘杨花的形象,并以杨花比拟自己的飘零沦落,隐约寄托词人对身世的感慨。它既是在写杨花,又是在写人。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不幸遭遇的唱叹,都融入杨花形象之中。从杨花的无人珍惜,从杨花的飘零沦落,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以及与词人相类似的某些人的不幸命运。真正做到了形中有神,形神并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东坡《水龙吟》起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王国维对此词也推崇备至,他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
这类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得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北宋婉约言情词,往往沉湎于一己的痛苦,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晏几道和秦观被称作“古之伤心人”,就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苏轼生性豪迈,在现实生活中倔强刚直,几乎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他写出来的相思别离的婉约词,自然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
咏物词贵在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无限深思的余地。在这首词里作者紧紧抓住了梅花的特色,用夸张的描写手段多方面烘托出它亭亭玉立的形象,这同时也是在写朝云的形象,两者相契合,浑然无迹达到了咏物词物我交融的极致。
苏轼的咏物词尚有其它名篇如:《浣溪沙咏橘》(菊暗荷枯一夜霜)[7]等篇章。
三.苏轼婉约词的基本特征--美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韵味无穷是意境的美感魅力所在。“韵味”是意境中蕴涵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物色﹑情感﹑意味﹑风格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作家们把美的语言、形象、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显的清新真挚、明丽净洁。跟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
(一)《点绛唇》(红杏飘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8]
开篇渲染如画般的春色,红杏﹑烟柳等最具代表性。写红杏更写其香,杏花的香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红杏飘香,更显出词人感受的真实。写翠柳,将其比作含烟﹑拖轻缕之状,既写出了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了垂枝轻拂之姿。词人用词典雅﹑精炼,描绘出如画般的春色。“红杏飘香,柳含烟翠,”与“芳草迷归路。”前后照应,相反相成。红杏香柳,属相思中的境界,如画般的春色之美令人神往;芳草迷归路,给人一种凄美之感。
苏轼婉约词中体现苏轼“以雅为美”尚有其它名篇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9],“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的暮春景色的句子:《江城子》[注2],“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描写的凄美的景物的句子等。
苏轼的婉约词中还不乏一些清新可喜的农村风情词,清丽妩媚,词情婉转,洋溢着生活气息、泥土芳香。代表作是他在徐州任上写的《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蓠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炒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这是多么温馨恬然的田园风光!这又一次拓展了婉约词题材,使宋词走出了花间小径,融入生活,有了清新气息和活泼生机。
总之,纵观苏轼的婉约词,他的真挚执着,他的沉郁深刻,他的多情多思展露无疑。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情熔铸出了深远的词境,直观地透露出专属于他的智慧、自由和乐观,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在我不断的探询和欣赏中,我发现以婉约豪放来判定一位词人,特别是一位空前伟大的词人,似乎有些牵强。我想苏轼也无心写豪放或是婉约,都是信手拈来,随感而发,直抒胸臆,作品的样式多样化,情感也是多样化的,他只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中一切美好并善于表达这种美好的人罢了。浮华落尽,平淡归真,让我们携一壶香茗,在下午两三点的阳光下,品味茶的芳香,感受词人的本色,走进东坡那至真至朴的内心世界。苏轼在婉约词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他既对婉约词惊醒了革新又使其发展。是到苏词时代,“人品”与“词品”真正结合。对后来的诸如秦观,周邦彦等众多词人影响颇深。使后词的创作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元好问的《中州集》之所搜集都是以苏轼为皈依。苏轼既是苏词的一代宗师,又是词史上的一个改革者。他的婉约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注释:
[1]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4页。
[2]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3]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3页。
李中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风格]相关文章:
1.苏轼宋词精选
2.古代苏轼的诗词
4.苏轼的自勉诗句
5.苏轼写过哪些诗句
6.苏轼题西林壁古诗
8.苏轼散文名篇
9.苏轼被写的诗词
10.苏轼的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