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2-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初识文言文特点和寓言的特征。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在了解文言文翻译方法的基础上,对照注释准确翻译全文。

4.理解寓意,并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4.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4;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并说出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请学生尝试着概括出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戒作用。(简言之: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检测预习:

1.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明确】⑴韩非:战国末年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在政治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著述之中。在这些作品中他把法、术、势思想熔为一体,从而大大丰富了法家学说的思想内涵。这些作品传到秦国后,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受到秦王的重用

⑵《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2.检查字词

履(lǚ)  遂(suì)   先自度(duó)其足          吾忘持度(dǜ)      宁(nìng)信度(dǜ)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出节奏、人物的语气。)

2.学生朗读 (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3.老师范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翻译全文。

六、三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思考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提示:抓住动作和语言)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看出买鞋者是一个固执,迂腐的人。

文章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2.说出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巩固训练:

1.写出重要字词的意思。

履:鞋   度duo,量长短     置:放。   之: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座位。  

之:往,去。      市:集市。    操,拿。  吾:我。        反:同“返”,回去。

市罢:集市散了。     遂:于是,就。       宁:宁可。       信度:相信量的尺码。

无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脚。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⑵至之市,而忘操之。           ⑶吾忘持度。

⑷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⑸宁信度,无自信也。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置之其坐(坐通“座”)          (2) 反归取之(反通“返”)

4.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

(1) 至之市(动词,到)       (2)而忘操之(代词,量好的尺码)             

(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指“鞋”)

2.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八、布 置 作 业:

1.背诵、默写《郑人买履》

2.预习、背诵《刻舟求剑》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      市罢,遂不得履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看从中能得出什么道理。

二、检测预习

1.介绍作家作品

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

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2.检查字词

涉sshè       遽jù      契qì      矣yǐ     若ruò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出节奏、人物的语气。)

2.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3.老师范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翻译全文。

2.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 等待全班讨论。

五、思考讨论

1.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明确】寓意: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  获得预期的效果。

          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在揭示寓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写法评析:《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刻舟求剑》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对比议论发人深省。

六、巩固训练

1.理解重要字词

涉:跋涉,就是渡水的意思。     自:从      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这儿。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    

【从其所契者】从:依照,按照。所契者,雕刻记号的地方。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⑵遽契其舟           ⑶是吾剑之所从坠。

⑷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⑸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七、布置作业

1.熟背并默写《刻舟求剑》。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周建梅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的教案

2.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3.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4.《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5.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6.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7.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9.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10.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