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于用一种城乡对立的思维考虑问题,农村教学就意味着闭塞与落后、简陋,其实不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资源相对贫瘠的农村语文教学中拓开新的一隅,如何挖掘农村所独有的教学资源,成为每个农村语文教师新的抉择。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等,均是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的好素材。“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开始,老师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自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让学生把五彩斑斓的现实内化为情感顿悟,把学语文与生活完美地相融合。
一、采撷丰富的自然社会资源。
一切文学大师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是真实的发现者,他的作品也是其个性和审美态度的产物。故乡是文学一个永恒的母语,通常也成为一个人灵魂永远的栖息地,在农村中学生的视野里,农村所独有的简单的景致:青山、绿树、小河、古井、黝黑的石板桥、风雨中的小楼阁、低矮的屋檐、老屋......不再是他们视觉上的形象,已成为写作中可以撷取的素材,有时候也成为他们情感归属的寄托。在写作《启示》一文中,学生开始的思维模式固定在一些笼统而说教的事件中,我追问学生: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独有的触动心灵的东西有什么?学生把视野投到窗外,看到这般美的乡村,学生开始了心灵的探究,有学生这样写到:“在上学的途中,我看到一簇枯败的小草,已经布满灰尘,在这片草丛中有一抹黄色引人注目,那是一株小黄菊,她静穆着,在风中摇曳,一刹那,我楞住了,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原来,生活之美就蕴涵在平凡之中......”这样的习作来自学生的细心观察,来自于自身的丰富精神体验,学生阅读自然更能让他们悟尽自我,农村自然景致的美好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屏弃一些客观干扰,守得一隅精神家园。同样,农村丰富的生活画卷也在向学生打开,譬如“赶集、庙会”,内容以饮食、百货、游戏为主,有着浓厚的喜庆气氛。这些素材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里,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质朴无华天然的生动性,可是,也常与平庸、粗俗等因素沉浸在一起。对于这独特纷繁复杂的场景,学生的习作不仅选材要“严”,而且开掘要“深”,才能把这些独特的写作资源与个人内在感悟融会起来。
二、挖掘民间厚重的文化资源。
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它蕴涵着广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对于语文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民俗单元,如何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在学习此单元开始就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到民间去采风”,学生开始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关注起来,从传统佳节到地方特有的节日,从祖辈口中听到的典故传说到幼年唱到的童谣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例如传统节日:端午节,农村就有着独有的习俗,采艾叶、菖蒲,插在窗户上,能驱风辟邪。“农历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用地菜子、红枣、荔枝、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出来的鸡蛋,也包涵了一份浓浓的亲情,母亲在村口吆喝孩子回家吃鸡蛋的情景,都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因为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做深入探讨,有不少学生了解到许多本土的典故如“捞刀河的由来”“盐船山的故事”,他们增添对家乡的眷恋,发现一直生活的故土如此意蕴丰富。这样的语文实践交流活动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它是一次将乡土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语文学习相沟通的尝试,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去关注生活,关注语文,随之对现实怀有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不再是一个漠然的态度,更能提升农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丰富其成长过程中内心世界。
三、利用淳朴的民风熏陶学生情商
相对城市纷繁复杂的生活,农村有着特有的清新恬静,人文环境的淳朴,给身处农村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曾经把家乡比做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邻里的和睦比城市钢筋水泥的隔膜要温暖许多,朴实的农民那种勤劳、向上的本色,更让与之朝夕相处的学生心灵受到好的熏陶。而这种情商的存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如鱼得水,语文学习本来就是一种触及人心灵的领悟,能把农村独有的淳朴的民风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更能让学生守望一份真诚而单纯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农村教师,更应该有效的利用这种情感上的资源,在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在文本与生活的对话中,让学生秉承对真、善、美的世界的追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语文教师要利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风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寻常事物中体验生活的情蕴,引发学生在各个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艺术源于生活,而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应从课堂到课外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学生对生活有精微的发现和感受,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融会在一起,激发学生心中对于艺术、生活之美永恒的渴求。
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之浅见
内容提要: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地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语文规律,营造学习氛围;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学习;走出教材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显而易见,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地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并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因素一直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在“应试”这根魔杖的指点下,紧紧围绕着升学率这座大山,忙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把教材上的知识要点罗列成册,要求学生重复不断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这样的结果是:严重扼杀了农村初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阻碍了农民子弟语文素质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发展。”如何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现状,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因此,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成为每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紧张短缺的情况下,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且居主导地位并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意义和作用。教师们若能彻底打破旧的传统观念,理解新课程新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必将收到始料不及的效果。
本文将就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以下几方面谈谈笔者之见。
一、遵循语文规律,营造学习氛围
新课程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结合便就叫语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不断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作一定安排。早晨上课前半小时由语文课代表负责,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使学生在听觉中受到文学的熏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课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绘自然风光、忆自己童年、讲家庭亲情、说有趣笑话、诵优美诗词。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可组成学生评委,对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记入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单;晚餐的时候,我们可在校广播室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诗词评讲、散文欣赏等。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无形的课堂上得到潜移默化、坚持不懈,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听说能力,积累词江,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的美读习惯。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广泛阅读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可号召学生从家里、亲戚或朋友处借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通过适时的课外阅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具体指导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倡学中求疑。如在阅读世界名著《变色龙》时, 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性?为什么称:“变色龙”?围绕这一系列疑问,仔细阅读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如:成语接龙,名著朗诵,课外知识阅读竞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上。
笔者认为:农村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手段和方式与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主要区别于现代化教学设施方面,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村语文课程资源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如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等都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我们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写作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培养农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走出教材课堂,拓宽学习视野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泽东语)。农村语文教师的身边,还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课程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情风俗、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色。
例如在教学了《珍珠鸟》一文后,我们可组织学生去调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珍贵的动物?它们的生活状况如何?有没有遭遇人类的迫害?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作好记录,拍摄照片,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语文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课标的实践中去,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肖金林
[挖掘农村独有的语文教学资源(人教版 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6.农村体育教学论文
8.农村语文教学论文
10.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