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陈子昂的修竹篇序 (人教版高一)

发布时间:2016-4-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初唐时期,梁陈遗风依旧笼罩着文坛。虽然四杰提出了重“骨气”的创作主张,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表示不满,但其诗体柔弱,风格也不彰显恰如陈子昂评价的那样:“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因此陈子昂从理论上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变革主张,精确而明晰的概括出唐诗发展的新方向。从而使唐代诗学得到突破,掀起了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高潮。

在《修竹篇序》中,陈子昂首先对前代文学进行了总体的历史评价。他认为五百年间的文章道弊表现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彩丽竞繁,兴寄都绝。他认为理想的诗歌样式是既有充实的内容,又有朴实刚健的风格。因此他借评析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来表明自己心目中的是个创作模式--“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而陈子昂之所以选择建安、正始诗歌作为其创作典范,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时期的作品都兼具“风骨”与“兴寄”。“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运用托物起兴、因物言志的方法,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我们知道建安时期的诗人多保守战乱之苦,因而他们的作品能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的灾难和人民的悲苦,能够淋漓尽致地抒发抱负未展、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也能够慷慨激昂地表达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他们的诗歌词彩壮丽而骨气奇高,形成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貌。“正始之音”的杰出代表应该是阮籍和嵇康,因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险恶,所以作家创作时不得不采用大量的比兴寄托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伤、恐惧、孤独、悲愤的复杂情感。建安的“风骨”和正始的“兴寄”以其内容的充实和挈合时代精神被陈子昂称许并学习。而那种形式优美内容充实又挈合时代精神的诗歌形式弥补了晋宋齐梁直至唐初诗歌的不足,也指明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陈子昂的《修竹篇序》对于唐前期诗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陈子昂以复古为旗,表现出较以前更为清醒的诗人自觉意识。在陈子昂之前,四杰就已经开始反对当时文坛上的宫廷诗风,提倡清新自然地文风。但是他们的目标不明确,并且不了解宫廷诗学的真正的弊端所在,故没有明确的革新纲领。即使他们中偶有继承建安风骨的诗歌也不知道,所以也就无法将其发扬光大。而陈子昂是第一个用精确的方法概括出五百年的文章道弊,并且明确地提出了革新的理想目标,指明创作的方法。其次,在《修竹篇序》中陈子昂树立了一种新的诗歌审美标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四杰虽已倡导“刚健”“骨气”的诗风,但他们主要是从外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并没有真正革除六朝以来的繁缛文风、而陈子昂不仅注意到诗歌要从外在形式上进行变革,而且更注重从诗歌内容上进行改革创新。他提出的方法是像建安、正始诗歌那样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让真情实意在诗歌中得以流露。第三,陈子昂的诗歌体现了创作与革新主张的统一。《感遇》诗三十八首,最能体现其创作的主张。其中,诗人或表达对武氏统治下的百姓的疾苦生活,或反映边塞生活。诗人通过对史实的叙述感叹,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其他的如《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等,都体现了诗人这种主张。 

周祥

[评陈子昂的修竹篇序 (人教版高一)]相关文章:

1.修竹赋文言文翻译

2.人教版高一英语课件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5.高一军训日记6篇

6.高一自我鉴定三篇

7.短篇高一英语美文

8.高一英语周记3篇

9.高一军训日记十篇

10.高一自我介绍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