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二)

发布时间:2017-12-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设计最优化。 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没有现成的路走,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如何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需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钱梦龙老师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大至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构思,小至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必须有一个‘制高点’,才能居高临下,统揽全局;执教时也才能够胸有主见、导有方向。”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制高点”,首先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育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增强教育的综合实力,促进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那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并巧妙恰当地呈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目标,点击兴奋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三峡》一文描写的是祖国山河的壮丽,但对没到过三峡的学生来说,就很难理解三峡的景色是如何的壮美,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声像并茂的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三峡美景,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设问:“此情此景,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这样就达到了引题激趣的目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质疑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创新始于质疑,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所在.而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几幅画面:骗子制新衣、大臣看新衣、皇帝试新衣展新衣。教师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的这一情景的部分,一边读一边想。读后,学生纷纷举手提出疑问,这样的新衣真的存在吗?骗子的骗术高明吗?骗人的手段害人又害己,为什么皇帝甘愿受骗,大臣们纷纷助骗,百姓们纷纷传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气?安排小孩的揭骗有什么用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有关情节归纳出各色人物的心理:皇帝爱慕虚荣,荒淫无度,也需要忠心的大臣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大臣们怕丢了乌纱帽,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都出于私心违心的说了假话,而孩子无私无畏天真无邪说了真话。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疑,学生悟出了作者通过皇帝的新装鞭挞了上层统治者的愚蠢昏庸和腐朽,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表达了对真诚的呼唤。这就做到了“有疑者又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确实,让学生置身于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得到情感的升华。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荷叶 母亲》一课,文章中“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一节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三副连续的动感画面:第一幅即荷叶护莲的图片;第二幅则是叠加风雨的声音,同时放大母亲坐在荷叶旁边的形象;第三幅则是风雨更大,红莲却不摇动的图片。学生看者这一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老师动情的朗读,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使自主学习

    常言道:“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益。”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任务。如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我们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然后分别围绕“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两个主题共同制成两组幻灯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毁灭的鲜明对照,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经的仇恨。同时,学生在收集、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前沿,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参与的乐趣与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五、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

    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与多媒体语文教学相媲美。在有限的时间里,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只是根据课文教学有选择,有目的地侧重录用用一些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使学生的事业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贮存在文件夹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有能最大限度地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网络提供的教学资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师,他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的教学信息。我时常浏览教育网站,搜索教学资料,为我备课提供丰富的、全新的信息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最新的教学动态。

    总之,信息技术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以直观形象的图案、真实的色彩、逼真的音响、适宜的光照直观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可感的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学习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同时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取代了课堂上教师繁琐的课堂分析,减少了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时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景之中,使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李泽光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二)]相关文章:

1.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5.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6.必修二数学课件

7.必修2英语第二单元课件

8.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学习计划

9.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0.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