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说课稿(人教版选修说课)

发布时间:2016-12-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唐代诗人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有“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甚至有“孤篇压全唐”的赞誉。它的作者因此“孤绝横篇,竟为大家”。

    这篇充满美感诗歌,被安排在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候,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进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得到审美享受。

基于以上认识,再参考《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要“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是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其中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景、理、情兼美的特点。

《春江花月夜》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铺开,月是诗人跳动的脉搏,月光洒辉处,江水、沙滩、桃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镜台、砧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了一副幽美恬静、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落月摇情,情韵悠悠。面对令人如此心神荡漾的诗歌,课堂不能静若止水,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否则便会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那么何不为教学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美教、美学呢?

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教师是导游。“美在哪里?” 围绕这条主线,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美读、细品、探究。

     早读时我让学生充分预习这篇课文在此基础上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下面我说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一开始,我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唤起学生的无限情思。同时播放意境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学生去想象春江花月夜的美、体会春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我将这样导入: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遥远的未来……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充溢着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传世名作《春江花月夜》 。

  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读《春江花月夜》,便感觉尘世的喧嚣、生活的劳累远我而去,一种宁静、一种温馨,便如柔柔春水浸润着心田。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桨打碎了江中鱼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 

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 

    接下来进入课文的学习。首先是美读环节。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我首先播放名家朗读《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小声跟读,体味节奏、停顿。并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朗读是学诗的基本功,必修课和选修课都要加强这项训练。能够把诗味诗韵读出来,理解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春江花月夜》语言跳跃性大,更应加重朗读分量。

     学生听完朗诵后,再让班上的男女同学分上下句朗读。

    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美读,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有了沟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对诗中表现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沧桑之叹,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体悟,学生进入了“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的最佳状态,在吟诵过程中,语感语气有了,内容有了,思想有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接下来让学生细品本诗。

     首先是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是为后面的品悟作铺垫,因为只有宏观把握诗意,才能在微观上准确理解诗意,进而走进诗歌鉴赏的再创造的艺术天地,这是诗歌欣赏的规律。

   我会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春江花月夜》展现的优美意境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明确:月光下的景美、理美、情美。 

  细品的重点是从小处着眼设疑,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境,我会设这样几个小问题: 

  (1)诗歌中写了很多意向,那个意向是统摄全诗的,围绕它写了些什么?

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但大多数是零碎的,教师要及时总结。  

  (2)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生出怎样的感慨?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宇宙永恒,明月常在,生命个体虽然短暂却又代代相承的感慨,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特点。可以与《赤壁赋》中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情感相比较。

   (3)文章写到江月年年望相似似乎已经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呢?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而情感之美正是全诗最美的地方。诗歌中诗人虽承受相思之苦,却始终不忘相思,正是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不懈追寻,也是“哀而不伤”的具体体现。因而诗歌中的愁绪正如那青烟般的叹息,只是年少时的忧伤,不像杜甫诗歌中沉重的悲痛。而少年的情怀正是本诗最能激起学生共鸣的地方。

     最后是探究环节我会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哪些字眼和句子你最喜欢,谈谈你的理解。

    例如我可以适从景美、理美和情美三方面时点拨: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月共潮生,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泼的生命热情。)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问人类本源、明月长存、宇宙永恒的宇宙意识。)○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想念思妇,爱情永恒。)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这堂课最后,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鼓励进行个性化解读,激发学习兴趣。虽然学生谈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们已经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它能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更是使课堂教学从完全预设转向动态生成,赋予了课堂活力,使课堂异彩纷呈,活力四射。

    (三)课堂小结具有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的作用,因此在最后会再次强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阅读方法。

最后让学生在课外分析不同诗歌中月这个意象的含义。

总之,只有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美读、细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梅花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人教版选修说课)]相关文章:

1.人教版火烧云说课稿

2.小学英语人教版说课稿

3.人教版初中思品说课稿

4.圆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

5.圆的认识人教版说课稿

6.少年闰土人教版说课稿

7.人教版少年闰土说课稿

8.人教版初中思品说课稿推荐

9.人教版圆的认识说课稿

10.人教版《散步》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