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人教版必修)

发布时间:2016-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在我国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作了这样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而创新精神的源泉在于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对于思维的重要性,中外古今的名人志士也做过无数精僻地阐述。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也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则认为:“发展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应当始终放在首位……”思维如此的重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应对其高度重视。但是,一旦付诸于行动,就会发现这是一件相当艰难的工作,许多学者,教学一线的教师,曾就此进行过艰辛的探讨,发表过许多頗具启发性的见解,像“创设情境”、“设疑诱导”、“分析、比较”、“启发想象”等,都不失为真知灼见。但是,因材施教永远都是不失为真理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教法就应该有所不同。同样,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训练的实施,也应建立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盲目地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未必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究竟如何有针对性的实施思维训练呢?

一、 因人而异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之初,就应该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是初中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较之小学生,初中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原有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的优势,他们已经能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迅猛发展为思维训练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知识面的拓展,也为对中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中学阶段,常规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都可以适时地进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而个性的差异势必会造成思维能力的强弱、思维类型的不同。学习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语文成绩很一般,但其数学却相当冒尖;而有的学生又正好与之相反。造成这种偏科现象的原因当然

是多方面的,但是,思维类型的差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学生倾向于理科,是否与其抽象思维能力强有关呢?有的学生迷醉于文学的殿堂而留恋忘返,也许是因为他(她)更擅长于形象思维的缘故吧!因此,无论是“创设情境”,还是“设疑诱导”,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就是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因人而异。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扬长避短

学生思维能力上的优势,必然给其学习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擅长形象思维的学生,其想象、联想的能力必然很强,语文学习中,欣赏优美的诗歌,揣摩作品中的情景,对他们来说,不算难事,那么,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发挥其长处,把上述问题交给他们去处理;议论文学习中,逻辑思维训练占优势,我们又何不把文中高难度的问题留给善于归纳、分析、比较的学生呢? 

发挥不同思维类型学生的长处,在课堂上,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生又可能因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才能被肯定,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例如:我们班有位女同学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节期间写了一首稚嫩的小诗,教师发现后,对她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没想到,这位学生从此以后诗兴大发,时不时地创作出一首,虽然幼稚,但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她的带动下,班内现已经出现了好几位“诗人”。反之,如果教师对此类学生的思维优势视而不见,或勉为其难,在他们的思维弱点方面设疑,必然会事倍而功半。

2、 学长纠短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偏科”显然不能全面掌握应学的知识,将来也就不能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作为教师应以职业的敏感,把握学生各自的思维特点,学习中,既扬其长,避其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学人之长,纠己之短,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多给偏理的学生一点文学感染,多给与他发展想象、联想的机会;而面对想象丰富,多愁善感的学生,是否又该给他们适当加点分析、概括、归纳的练习呢?教师恰当、适时地引导,会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朝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

因人而已,有针对性的实施思维训练的前提,是充分把握整体学生的思维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细致的研究学生,备课过程中,努力发挥集体的力量,文科教师经常性地与理科教师交流,能促进教师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以便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策略,从而防止学生思维出现偏偏差,促进学生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 因文而异

不同的学科,思维的空间、领域有所不同。例如:数学较注重抽象思维,而在语文学习中,形象思维更多一些。就语文学科本身来说,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习内容,思维的训练重点也有所不同。有些文体,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性很强,可以在形象思维方面多做些努力。至于作文,本着求异创新的原则,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级中学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中,包含了这样一组文章:《我的“长生果”》、《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找书的金钥匙-数目》、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在学习时,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程序:预习课,让学生结合课文提示阅读课文,初步理清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总结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小组之间的讨论,学生最终发现教材的编排顺序是这样的:课外阅读-图书馆-数目-工具书。而这个顺序正好是指导课外阅读的知识序列。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调动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并发展这种思维的过程。

而在学习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要求学生编写课本剧,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演出观摩,加以评比。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很强,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能够夺魁,同学们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给人物配上夸张的语言、贴切的服饰、恰到好处的动作,一场惟妙惟肖的“闹剧”便出现在了观众们的眼前。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编排、演出的过程中,同学们大胆地发挥想象,巧妙地构思剧情,使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提高。教师也正是以此为契机,抓住小说这种文体所具有的形象思维空间去做文章。设想,如果在此类作品中,师生抓住抽象思维下功夫,那岂不是画蛇添足?

除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些常规性思维以外,还有一种很有价值的思维式,那就是创造性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善于创新思维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共同的成功秘诀”。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极高境界。无论对哪一种问题、哪种内容,都应相机设计训练内容,作文教学中,尤其应该突出这种思维类型的训练。如:面对陈腐老套的结尾,启发学生想一个合乎情理而又别具一格的新结局;写过的话题,是否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用过的题材,是否能翻出新意……经常性地进行这种假设,经常性的启发学生进行这种思考与实践,不但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日渐增长。

以上的几个实例足以说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思维能力训练,形式是多样的。究竟选取哪一种更合适、更有效呢?要从教材自身的特点去考虑,也就是说应该“因文而异”,文体不同,训练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内容不同,训练的形式也不会一样。当然,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虽然思维训练的类型各有侧重,但并不是说一种文体、一种内容只能进行单一的训练方式。例如:作文训练中,题目的拟定,属于发散性思维;评改中的分析、比较,则要牵连到逻辑思维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训练的方式也应该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因材施教,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应该是万变之中不变的一条。把握住这一条,并坚定不移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是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人教版必修)]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4.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5.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课件

6.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7.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8.人教版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9.人教版英语必修五第五单元课件

10.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