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帕斯的诗歌意象(王军)
什么是诗歌意象?帕斯选择了一个由两句话构成的独特形象来加以阐释:它“重如一块石头”,“轻如一片羽毛”,它是对立物的结合。“诗人给万物命名:这是羽毛,那是石头。接着他突然断言:石头就是羽毛。这个就是那个。意象的各种成分并不丧失其具体的特质:石头依然是石头,粗糙、坚硬、穿不透,在阳光下呈黄色或沾满苔藓呈绿色,是沉重的石头。羽毛则依然是羽毛:轻飘飘的。结果这个意象显得违背常情,因为它违反了矛盾的原则,连轻重都不加分辨了。意象声明矛盾的实质时,侵犯了我们思维的基本原则。”
帕斯接受超现实主义对意象的定义,即意象在它的同步性中复制了一系列物体和情形,这些东西通常是被翻译成矛盾的或对立的。“多亏了意象,每对敌视的事物能够并存,互相吞噬,互相创造。”在《说:做》这首诗中帕斯把一串悖论的意象展示给读者:
诗歌
在纸上播种眼睛,
在眼里播种词语。
眼睛说话,
词语观看,
目光思考。
倾听
思想,
注视
我们的言语
触摸
思想的躯体。
眼睛
闭上,
言语打开。
因此评论家拉蒙希劳认为:“换句话说,对帕斯而言,意象实质上是自相矛盾的,意象所揭示的,既包含我们所代表的个体,也同样包括我们所拥有的自相矛盾的对立体。意象所揭示的东西与自帕美尼德斯以来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逻辑思想正好相反:它揭示了我们的同一性和我们的他性;它向我们展示,我们同时是自身和他者。根据帕斯的观点,诗歌经验类似于东方经验──对东方来说不存在对‘他者’的恐惧──及西方一些神秘主义者的表达方式。”
帕斯从一般的意象定义出发,认为诗歌意象指“诗人所运用的所有语言形式、句子或语句群,把它们组合起来便创造出一首诗”。同时在他看来,这一文字形式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其中包含着许多“相反的或不一样的意义”,“每个意象──或每首由意象组成的诗──都包含着许多相反或不同的意思,它涵盖或和解这些意义,而不是删除它们”。
……
为了找到帕斯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价值,有必要回想一下:意象是诗歌语言的基础,帕斯视意象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微观世界,只有人能译解人的矛盾性和荒诞性,因为“意象是人的属性的体现”,“人是他的意象:他自己和他者”。“意象的涵义则是意象本身:它不能用其他的话来说。意象自己说明自己。除了意象之外,什么词句也不能表达意象要说的意思。涵义和意象是一回事。一首诗除了它的种种意象之外没有其他涵义。”
具体到帕斯这个诗人,他是以最细微的直觉和最透明的视觉,用一种几乎是克制的语言,一种具有简洁意象的语言来完成对世界的表现。当他经历“顿悟”──这是他与世界进行接触的典型方式──时,这种内心的披露结果便成为一种几乎不可言喻的经历,只有用一种充满比喻和象征意象的语言才能表达。在《弓与琴》的后记《旋转的符号》中,帕斯将诗歌意象概括为“另一个我”,“诗歌不说:我是你;而是说:你是我的自我”。
(选自《诗与思的激情对话──论奥克塔维帕斯的诗歌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恋人
自学指导
一、艾吕雅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性诗人。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更多地具有幻觉性,探索人的下意识世界,甚至提出了“自动写作”的主张。这首诗就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幻觉性:“她”的形象,首先被“缩微化”了,小到能够“站在我的眼睑上”,这种想像富于童话色彩。既而“她”的身体,又不断地与我的身体重叠,头发、手掌、眸子,“我”与“她”几乎完全重合在一起,生动地传达了爱人之间的亲密。
二、诗歌中的“幻觉性”,带来了一种新奇的感受,但没有仅仅止于新奇,“幻觉性”与“抒情性”的良好结合,是此诗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第二节,“她”与“我”的重叠、同一,从外在形象转入了内在感受,“她”的眼睛、梦境都左右了我的生活,改变着阳光的颜色,“我”的感受、灵魂完全被“她”支配。最后,“我”又哭又笑,但说不出原因,恋爱之中复杂的心理感受,得到了准确的把握。
参考资料
艾吕雅(郑克鲁)
保尔艾吕雅(1895-1952),原名欧仁格兰德尔。自小身体羸弱,1912至1914年在克拉瓦德尔疗养院里开始写诗,深受拉福格的影响。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加拉,1917年与她结婚,1931年离异,她成了画家达利的妻子。他于1914年入伍,先作护士,后上前线,战争生活使他写出《和平颂》(1918)。同年,他认识了查拉、布勒东、阿拉贡,参加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运动,发表《兽与人》(1920)、《死于不死》(1924),尤其是《痛苦之都》(1926),显示了他的抒情诗人的品质。1929年,艾吕雅认识了尼丝,1934年与她结婚,直到她逝世。爱情使他写出《当前的生活》(1932)、《丰富的眼睛》(1936)等诗集。由于在1926年他参加了法共而被开除出超现实主义团体(1933)。30年代他参加反法西斯运动,他表示:“一切诗人都有权利和责任坚持,他们要深深进入别人的生活中,进入公共生活中。”1938年,他写出《盖尔尼加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抵抗运动,与子夜出版社合作,同阿拉贡一起建立全国作家委员会,发表了《诗与真》(1942),1943~1944年发表《诗人的荣誉》《痛苦的武器》《与德国人会面》,表明了他想同热爱正义的德国人共同战斗的愿望。战后,同样的精神促使他参加作家的聚会与和平代表大会。1946年尼丝的去世使他感到孤独。1949年9月,他在墨西哥认识了多米尼克,由此获得的爱情新生表现在《凤凰集》(1950)中。二次大战后他发表的诗集有《不断的诗》(1946)、《政治诗集》(1948)、《和盘托出》(1951)、《给大众的诗》(1952)等。他死于心绞痛。
贯穿于艾吕雅诗歌中的主题是一个“爱”字:爱情、爱生活、爱人类、爱诗歌、爱真理。“爱情是艾吕雅诗歌的主题,或更确切地说,是他诗歌的主要活力。”在艾吕雅看来,惟有爱情价值最高;爱情驱除了人们的孤独寂寞,并为人们照亮了能被人终于理解的世界。在他笔下,爱情具有活跃的生命:“一个幽灵……/我那超出了世界上全部不幸的/爱情/犹如一只赤裸的野兽。”(《死于不死》)艾吕雅歌唱爱情的伟力,以及它给夫妻生活带来的变化:“我在光辉灿烂中变形,正如人们把泉水倒进一只杯子中使水变形一样,又如人们将手放进另一只手使他的手改变了一样。”《恋女》刻画了对情人思念而产生的各种幻象:“她站在我的眼睑上,/她的头发混在我的头发里,/她的形态像我的手,/她的肤色像我的眼睛,/她淹没在我的身影中/好似天空里的一块宝石。”《稍稍改变的面孔》写出爱情失意而产生惆怅和忧愁时的感觉:“再见忧愁/你好忧愁/你刻在天花板的线条中/你刻在我热爱的眼睛中……”艾吕雅指出:“不由自主产生的诗歌,不管多么平凡、不完美和粗疏,是由生活和世界,梦想和爱情,爱情和必要性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它产生了我们的激动,它使我们的血具有火的轻灵。凡是人都是普罗米修斯的兄弟。”这段话阐明了艾吕雅对生活和爱情的重视,认为生活和爱情能给人以激动。关于生活,他写过不少好诗。《为了生活在这里》写道:“我生了一堆火,尽管蓝天抛弃了我,/一堆火为了成为她的朋友,/一堆火为了把我带进冬夜,/一堆火为了生活得更好。”《一刻的镜子》写道:“它使时光消失,/它给人们显示表象的纤细的形象,/它夺走人们消遣的可能。它坚硬如石头,”(《痛苦之都》)这首诗写出了时间的宝贵。《生日》写道:“生活长出新的叶子/从新鲜的草地涌出最鲜活的细流。/由于我们喜欢炎热天气就热/果实过度吸收阳光色彩在燃烧/随后秋天热烈奉承童贞的冬天。”诗人用热烈的语言写出了生活的美好和欣欣向荣,充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恋人艾吕雅不仅把自己的爱给予情人和生活,而且把它给了人类。他认为一对情侣的爱既给了他们幸福,也带来了大家的幸福,并且有助于人类的未来幸福。他说:“我们大家都将接近一种新的记忆。我们一起将说一种灵敏的语言。”为了建立这种共同的语言,他要“看到所有人的眼睛反映在所有人的眼里,要让说话像拥抱那样宽容。”他认为:“只要人们愿意,就会出现奇迹。只要我们愿意,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事。”他在《当前的生活》中写道:“一言为定我憎恨资产者的统治/但我更加憎恨漠然视之的人/不像我那样/我尽全力/向反常的人的脸上啐唾沫。”一旦法西斯猖獗横行,一旦侵略战争降临在法兰西的土地上,他就挺身而出。《盖尔尼加的胜利》愤怒谴责了德国法西斯狂轰滥炸,杀害无辜平民的暴行。本来,“妇女孩子在他们纯洁的眼里/有着春天的绿叶、纯奶/和时间/同样的财富”,而如今,“妇女孩子在他们的眼里有着/同样的红玫瑰/每人都流出血来”。诗人仅用一个红玫瑰(眼睛流血)的意象就写出了数以千计的平民被害的惨象,足以表现这场大屠杀的残酷和罪恶的深重。《美好的正义》歌颂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反对战争和贫困现象,诗歌写到:“这是人们热烈的法则/他们把葡萄酿成了酒/他们把煤炭变成了火/他们通过吻造出了人。”在艾吕雅所有的诗歌中,对侵略战争的谴责莫过于《自由》一诗了:
在我的练习本上
在我课桌和树上
在沙上在白雪上
我写上你的名字
在所有念过的书
在所有洁白篇页
石血纸或灰烬上
我写上你的名字
………………
因一个词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生活
我生来就认识你
要把你称作
自由
这首85行的长诗是一份诗传单,它通过抵抗运动成员的散发,传到德寇占领区的法国人民手里。它号召人民起来争取宝贵的自由。在诗人笔下,自由二字写在一切事物上面,刻印在人们的思想和记忆中。它尤其写在战士的武器上,写在大自然的真理上,写在死亡的台阶上,写在献身的肉体上。这首诗像进军的号角,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总之,诗人从个人生活和爱情的小圈子,走向反法西斯斗争和抵抗运动,丰富和扩大了自己的艺术灵感,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这是“从个人的狭窄天地向人类的广阔天地”的过渡。评论家认为,在写政 治诗方面,艾吕雅无疑独占鳌头,“他留下了最热烈动人的战争诗篇”。
艾吕雅的诗歌大半短小精悍,语言平易,明净流畅,格调清新。有人认为:“保尔艾吕雅是个天生的诗人,目光明澈,声音清纯。”还有人认为,他的诗“像诗人的呼吸一样自发和自然,说着最具有情谊、最普遍的语言。它用最普通、最常用的字句组成,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奇迹。它是火焰,照亮了元素、事物、梦想和人。”他的诗在现代派诗人之中是最浅显易懂的,并不因意象的跳跃而显得晦涩,因为他笔下的意象大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像其他超现实主义诗人那样运用过于奇特的、甚至一般人难以想像的意象入诗,语言尽量简洁。他反复强调:“我们只须用小量的文字来表达主要部分,而要用所有的文字来使主要部分成为真实。”艾吕雅的诗歌看似随手拈来,其实是经过诗人加工磨炼,反复精选的,以求用小量文字表达自己深入浅出的思想,并使之符合真实。
艾吕雅的政治态度虽然出现了重大变化,也离开了超现实主义团体,但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并没有放弃他早年使用的手法,这主要是指他运用意象的堆积来写诗。最明显的例子是《自由》,这首诗由几十个意象组成。大多数的意象是具体的,如练习本、树、雪、书、石头、血、丛林、沙漠、鸟巢等等,但是,有的意象是虚幻和抽象的,如童年的回声、大自然的真理、不掩饰的孤独、死亡的台阶、烦恼的墙、无欲的分离、恢复的健康、消除的危险、无记忆的希望等等。具体的意象与抽象和虚幻的意象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给;它们互相穿插,衬托出诗人不加选择地在一切东西上书写“自由”二字的热切情怀。具体与抽象和虚幻的意象的迭出完全是超现实主义者惯用的手法,只不过超现实主义者所选用的意象大多荒诞不经,几乎是毫无关联的,而在《自由》一诗中,这些意象似无关联,其实有联系;并且所有的意象是可以理解的,并不荒诞。正是由于这些意象具有真实性,所以,读者随着诗人的手上天入地,到过四五十个地方之后,抬头一看,自由这两个神圣的大字赫然入目,便不由得心中一颤,再回味全诗,于是所有的意象便兜上心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概念。可以说,《自由》是成功地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范例。
(选自《法国诗歌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思考与探究参考答案
一、“意象派”的诗歌,直接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试将庞德的《刘彻》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相比较,看看两首诗有哪些相似之处。
意象派诗歌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特别是将不同的意象剪接在一起的“意象并置”的手法,在中国古诗中更是常见。庞德的名诗《在一个地铁车站》就是“意象并置”的经典之作,《刘彻》中的最后一句:“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在末尾突然出现,也起到了类似的效果,与前面几行形成鲜明对照。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这种手法也得到了应用: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古道、瘦马等词汇,可以直接唤起强烈的视觉感,它们之间没有多余的语法关联,只是作为独立的意象被剪接在一起,构成一幅特殊的画面,传达出秋天离人的凄清、愁苦之情。
二、在你读过的诗中,哪些运用了通感的手法?试举出来,体会它们的妙处。
这是一道实践性题目,可让学生发挥个人的想像,独立完成;也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规定相同的题目,如“阳光的温暖”“时间的流逝”“鸟雀的鸣叫”“春天的明媚”“夜晚的寂静”等,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写出打破感官限制的美妙诗句。
三、在现代诗歌中,诗人常常会违反一般的语言形式,寻求一种超常规的表达方式。选择一些现代诗歌,挑出这样的语句(比如艾略特《窗前晨景》中的诗句:“又从一位穿着泥污的裙子的行人的脸上/撕下一个空洞的微笑,/微笑逗留在半空”),讨论这些超常规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
所谓“病句”,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诗歌中那些违背一般语言规范、充满新奇想像的表达方式,这方面的例句很多,可让学生翻阅相关的作品,自己去挑选、分析。譬如,艾略特的《阿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诗句:
“街连着街,好像一场讨厌的争议/带有阴险的意图/要把你引向一个重大的问题……”
“我是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
在这些诗句中,诗人采用跳跃的修辞,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建立联系:在第一句中,相互连接的街道,被形容为漫长的争论,一个城市人的现实经验被变形为一种心理、一种观念;在第二句中,“生命”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当说它被“咖啡匙子”量走,抽象的生命流失,也获得了具体的、日常的可感性。
[帕斯的诗歌意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3.高一诗歌意象意境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