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好牛鼻子谈谈《范进中举》有效提问设计的选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发布时间:2016-3-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牵 好 牛 鼻 子

--- 谈谈《范进中举》有效提问设计的“选点”

  前几天我参加了区的镇办优质课评比,课题是《范进中举》。这次讲课让我收获颇多,主要是领悟到了: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好方法之一。

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范进中举》,篇幅长,内容也颇为丰富。其教学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的人物形象,从而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初步备课时,我头疼了:说实话,一般情况下教学这篇课文至少得三个课时,可一堂优质课的要求是既要实现教学目的,又要长文短教,教得经济、学得活泼。那怎样才能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呢?在反复的研讨中,我感到,选择能够最有效地落实教学目的要求的突破点,是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核心所在。这个“突破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中的“牛鼻子”。那这堂课设问的选“点”又放在何处呢?

  要选准点,关键在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我感到,教学小说,一般提挈全文的抓手可从探究课文的中心事件中获得,因为小说主要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经反复琢磨,我决定以“疯”为主线串起课堂:先是抓住范进中举发疯这一精彩片段重点赏析其人物形象的塑造,然后通过报录人治疗发疯的方法以点看面,最后以当时能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噫!好了!我中了!”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作为全套提问设计的点。三个短句,三个感叹号,三个关键词,其中“噫 ”不是哀叹之声,乃是范进精神突然进入极度兴奋状态时的勃发之声;产生这个“噫”并随之导致发疯的因素,自然是那个“中”;而“中”所以能触发范进变态心理的本质原因却是一个“好”。一个“好”,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噫”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集中体现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题旨。我认为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一点,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教学提问设计方案形成了。

  抓住这个“点”,紧紧围绕小说的教学目的要求,我构想了以下教学提问讨论过程:

  在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先设一问:“范进中举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样可以抓住文中“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进行人物形象得品析后。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治疗这种疯病的妙法是什么呢?”借报录人之口让学生知道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重点思考:“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呢?”到这里,学生很容易地想到:“因为他中举了,太高兴了,于是喜极而疯!”这只是浅层次上的理解,我们的教学任务是深入地探究疯因。在同学争执之时,紧接一个提示:“对上述问题,你可否从范进中举时的一段断语中获得启示?”由此,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然后,抓住其中一个“好”,分三路先后追问:

  一、范进中相公回家,可曾说过“好”?发过疯?为什么?

  二、范进中举后有哪些变化?你从中能否看清并且理解了“好”的内涵?

  三、请你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围绕以上三个追问,依次分别铺设几个台阶,将讨论分析深入并浸透到全文去。讨论“问题一”时提问设计如下:a、范进进学后,丈人胡屠户态度如何?有过什么训示?范进对此态度如何?一你是怎样认识这一现象的?b、范进乡试回家,家中已是饿了两顿,又告诉你什么?讨论“问题二”时提问设计如下:a、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女婿的态度、语调完全不同,对照有关语句,领会它们的含义。说明这是为什么。b、众邻居们对待范进的态度上有什么变化?c、张乡绅为什么赠银子和房子给范进?

  在讨论以上问题时,始终抓住一个“好”字,让学生细细地从研究范进中举前后地位变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认识,在范进说出这一声“好”时,融注了他几十年来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的全部感情,也囊括了他看了报帖之后对前程展开的全部合乎逻辑的畅想。归根到底,一个“好”字,既将主人公,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又由此联贯全篇,并揭示本文反对封建科举制的深刻主题。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顺理成章。

在以上一串连环套式的提问讨论过去之后,最末,交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是谁使范进昔日受人奚落今日又平步青云?是谁使世人麻木冷漠又趋炎附势?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什么道理?”由于教学目的中所涉及的内容已大致解决,学生依据这个设问可以较快地归结本文的主题思想,从而激发起对封建社会那个毒害知识分子、毒害人民的反动科举制度的仇恨。

在我的这节课上,有效的提问设计让课堂教学进行地严密而又深入,学生在层层的思考中领悟到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于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可见,有效的巧妙的提问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就是我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的收获。

附:

《范 进 中 举》教 学 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语言触及人物内心世界。

2、形成多重对话,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得的世风。

教学重点:

1.体会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通过品读语言触及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揭示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高明的《琵琶记》里有这样一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看是什么意思呢?(早晨还是耕种在田的乡野村夫,晚上已经平步青云,登堂入室拜见帝王,贵为人上。)

是什么有如此大的神力能让人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科举制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考中举人的范进的生活变化。

板书课题:《范进中举》。

二、解题:

强调题目对文章里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文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

(一)解析“范进”:“进”的意思前进、进取,科举中又有进士一说,文中第一句也说:“范进进学回家”。这样看来,你估计范进的名字里有他的什么愿望?

(补充范进从20岁开始应考,年年进考场,经历了数不清的希望与失望,参加科考已成为范进年复一年的机械行动。可以说,范进把大半生的精力都耗费在了科举追求中!科举使他变得思想麻木、精神萎顿,除了“起承转合”、“子曰”“诗云”,他几乎别无所知、别无所能。他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起码的人格尊严;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靠嗟来之食养家糊口。然而就在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之时,命运之神猝然光顾。54岁的他不但考中了秀才,接着又一步登天变为了举人“老爷”!)

(二)解析“中举”: 举人和昔日的秀才不可同日而语,一但中举,其父为(老)太爷,其人为老爷,其子为少爷,故有“一世中举,三世为爷”之说。中了举人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三、精彩片段,重锤敲打

(一)范进中举后怎样了?(疯了!)在文本中找到该片段,朗读赏析(强调认真听读)

教师激情导读:

师:捷报传来,他正在集上卖鸡,邻居找来向他贺喜,小说这样写:“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那身姿、神情,逼真地传达出那种因长期失望而产生的羞愧和怕人奚落嘲笑的微妙的精神状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范进灵魂深处的颤抖。因此,当他面对着那张实实在在并非幻觉的捷报,证实了那梦寐以求却又以为不可能到来的东西真的到来时,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量,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老弱的心灵,便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范进……(疯了!)

(在老师的解读中,暗含着对细节的品读,为学生的品读提供借鉴。如开讲中暗含着“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已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的品读。)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请同学们品读第五段:(对范进中举发疯到清醒的片段反复诵读、跳读。可先用体验性朗读或接着用情境性朗读,然后用品味性朗读,从细节中关照大义。)

学生朗读时,教师注意强调范进说的两句话:“噫!好了!我中了!”和“噫!好!我中了!”第一句感叹有“如释重负”的喜悦之情,第二句有 “欣喜若狂”的兴奋之感。

师:文中写范进发疯写得很有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而且用词生动、传神、细腻。同学们,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精妙?选择某一角度自由品析。

老师点拔,以下是学生可能会有的解读:

A.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贯穿全段,但又有所区别。首先写“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接着写“拍着手大笑”,这里饱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是范进联系自己身世后一种辛酸的笑。疯跑到集市的路上,他“拍着笑着”,对范进来说,这是一种彻底的放松。

B.写昏蹶的动作神态,“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虽是夸张的笔法,但深刻而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于人们心灵和身心的毒害。

C.疯跑的动作,用了“飞跑”来形容,就将范进喜极而疯的狂劲写得入木三分。

D.“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这一句更是写尽了范进的丑态,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二)怎样治疗这种疯病呢?

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这一个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四、辐射全文,理性透视

问题:“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呢?”

(一)抓住“好”字研读课文,把握全文故事情节,通过品读语言触及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师:在该片段“范进发疯”中,范进反复说“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深耕文本进行探究,范进反复说的“好”,到底好在哪里呢?”四人小组自由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预设:

A.邻居对范进的态度变好了,在范进中举前,母亲快要饿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送一口救命粮,没有一个人露面。范进的门庭真是冷落到了极点。然而中举的喜报一到,这群好象是被导演有意藏在幕后的人物,便一齐蜂拥而出,走向前台来看热闹、贺喜、劝慰伤心哭泣的老太太,还主动拿出鸡、蛋、酒、米来款待报子,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找回来替他穿上。

B.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好了,中秀才时只带了“一挂大肠、一壶酒”;而中举后却带了钱和肉,后头还跟着个小伙计。

C.范进的经济状况也变好,连一向没有往来的张乡绅也送来了银子和房子。

……

学生在发言时,如分析邻居及屠户的态度时,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的细节进行解读。

如分析邻居的态度变好了:

众人抢救发疯的举人老爷时:那“众乡邻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

这个“舞”字用在这里有明显的夸张色彩,意含讥讽,妙趣横生:手舞足蹈,漫无章法,这哪里是在正经救人,分明是谄媚奉承,殷勤作态。这时连那派头十足的阔乡绅张静斋也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是送银子,又是送房子,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庭真是热闹到极点。

如分析胡屠户的态度变好了时:

A.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揭示胡屠户的市侩心理,揭露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世俗习气,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B.“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管那只手隐隐地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这些细节描写,寓讽刺于夸张,可谓传神,把胡屠户的市侩无耻、趋炎附势和迷信无知的品性表露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C.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真实生动的细节,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加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D.“一路低着头”替中举发疯后的范进“扯了几十回”衣裳后襟,写出了他的谦恭、卑劣。

老师持续点拔:作者真是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是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与范进发疯有关联吗?

由此可以看出范进生活在一个世态炎凉、金钱至上、权利至上的社会。正是人们对功名富贵的这种态度,形成了一种恶浊的社会风气和强大的社会势力,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种引诱,又是一种挤压。这就是范进为什么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举业,到五十多岁仍不肯罢休,而一旦中举又突然发疯的根本原因。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一个“好”字道出了范进三十多年来苦苦挣扎的奥秘,范进在极度兴奋的瞬间呐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暴露出他性格中追名逐利的特点。

(二)分析范进自己中举前后的变化,揭示小说主题,科举制度的罪恶,从而引起我们读者的思考。

你认为是谁使范进昔日受人奚落今天平步青云呢?是谁使世人麻木冷漠又趋炎附势呢?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什么道理?

把握主题:科举制度不但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也毒害了世人的灵魂!这一点不但体现这一篇文章中,整个《儒林外史》都是如此。明确《儒林外史》的写作内容。

四、拓展延伸:

思考:做为21世纪的青少年,马上就面临中考的你是如何看待考试和学习的呢?

五、创读延伸,思维训练

范进中举后,连说“好”字,现在我们把“好”字让给备受奚落的正在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享受,孔乙己正在喝酒,忽接喜报中了举人……

请同学们自由想象,自编情节和细节,再现虚拟情境进行创读。

 

[牵好牛鼻子谈谈《范进中举》有效提问设计的选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相关文章:

1.《范进中举》课件

2.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教案

3.《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4.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5.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6.范进中举的阅读答案

7.范进中举教案模板

8.范进中举读后感精彩范文

9.范进中举读后感三篇

10.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