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坚持原则、当仁不让的人格。
二、理解掌握十几个词语的意义。
三、归纳“是、疾、止、见、过”等词的义项。
四、掌握文言句式“无乃…与?”与“何以…为?”。
五、理清课文层次,熟读成诵。
自主积累: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颛臾( )( )(2)社稷( )(3)何以伐为( )
(4)虎兕( )(5)椟( )(6)无乃尔是过与( )
(7)冉有( )(8)柙( )(9)固而近于费( )
二、孔子,名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时代人。他是我国伟大的_____家、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大量记载在《 》一书里。其特点是:词约义丰、言近旨远。
字斟句酌: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情况。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斜体字的用法。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3.你知道宾语前置句有那几种情况吗?能不能各举一例?
4.一词多义
1). 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孙膑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止
陈力就列,不能止者(《季氏将伐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尝与过宋将军 (《大铁椎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探究
1.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
2. 课文中哪里能体现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
归纳总结: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武力(板书:反对武力)。
引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两个比喻,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要自知、自醒。(板书: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自知、自醒)。
批评冉有强词夺理,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板书:为人真诚)。
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说明,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板书:以国为重)。
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板书:忧患意识)
拓展延伸
阅读比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季氏将伐颛臾》
子路、曾 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 后。曾皙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思考问题:孔子教育弟子的态度有不同,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小结:可以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时采用的语气两方面加以比较。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冉有、季路违反了他的政治原则,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评了他们,《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出了孔子对学说认真执著、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附:《论语》选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 爱众而新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木亏 也,于予 与何诛。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古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斋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