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不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而且交待了作者一段重要的心路历程--弃医从文,之前之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发展还有哪些重要阶段?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呐喊〉自序》,对鲁迅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呐喊〉自序》是作者为自己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二、明确学习重点
1、从鲁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发展入手,梳理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段落研读,扣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理解呐喊的缘由和目的。
三、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浏览课文:
1、序言中交代了作者人生经历和思想发展的那些重要阶段?
2、理解呐喊的缘由和目的要抓住那些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浏览是快速阅读,择其精要,要求大家读完全文用时不超过5分钟)
四、梳理脉络
1、明确作者人生经历的四个阶段:(请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
选择学医--弃医从文--寂寞苦闷--振作呐喊
2、抓住重点句子,明确作者选择学医和弃医从文的目的。
3、教师简要概括作者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摸索与探求--反思与抉择--反省与酝酿--超越与升华
4、衔接过渡
教师提问:作者呐喊的缘由和目的是什么?过渡到下一环节。
五、重点研读
1、学生找出重点段落,抓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自主研读。
2、研读第一段:
在朗读的基础上,扣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不能全忘却”的“梦”的含义。(步骤:读-找-交流)
点拨:鲁迅的“不能全忘却”的“梦”指他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愿望。
3、研读第七、八两段:
朗读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寂寞”的含义。
步骤:朗读-讨论-引导-交流-小结
引导:寂寞不是鲁迅的专利,古来文人多寂寞。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寂寞;诗圣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寂寞;亡国之君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寂寞。那我们如何理解鲁迅的寂寞呢?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及小结:没有寂寞苦闷,《离骚》也许不可能流传千古;李煜也许成不了词帝;杜甫也许难成“诗圣”。鲁迅也可能难以一出手就是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写出《呐喊》中一系列小说。可见,寂寞苦闷并不可怕,它实际上是一种积蓄和酝酿,它教会一个人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战胜自我最终超越自我。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鲁迅的“寂寞”(出示幻灯片并朗诵)……从鲁迅的寂寞苦闷中我们看不到“小我”,鲁迅的寂寞、孤独、悲怆是大孤独、大寂寞、大悲怆!鲁迅愈是孤独寂寞,我们愈是感受到他伟岸的形象、崇高的人格和救国救民之心之切!
4、研读“铁屋子”相关段落:
齐读(“铁屋子”一段),分析几个喻体的含义,归纳呐喊的第一个目的:唤醒民众。
5、略读“在我自己”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抓住关键句,明确呐喊的第二个目的:慰藉猛士。
六、课堂小结
学习方法概说:①从梳理脉络入手把握文章的内容;②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综合梳理脉络和重点研读两个环节的内容进行小结。(扣住《呐喊》“唤醒民众”的目的或意义过渡到下一环节)
七、延伸拓展
出示问题:
结合以前学过或课外阅读过、选自《呐喊》的小说,谈谈对《呐喊》意义的理解。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在今天还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幻灯片出示中学阶段的《呐喊》作品)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我们从《狂人日记》中看到了封建思想的血腥和丑恶;从《孔乙己》笑声中的悲剧嗅出了封建时代的陈腐和死亡气息。闰土木偶般的呆滞、杨二嫂的自私刻薄,华老栓抱着人血馒头像抱着新生命的愚昧,阿Q的健忘和“精神胜利法”,这一切都让我们警醒:不改造国民精神,中华民族难于真正崛起。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国民劣根性的强烈的批判精神永远是我们民族自警自省的不竭动力源泉!
八、结束语
从《〈呐喊〉自序》中我们知道,鲁迅为了圆他的“文艺救国、改造国民”的梦想,百折不挠,执著追求,有着精卫填海般的坚韧自信。我们可以借用爱国诗人屈原的一句话来形容鲁迅的心路历程,那就是“路漫漫……”,我也想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呐喊〉自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呐喊自序读后感
5.太史公自序教案
10.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