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作者思想,品位文章的结构及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文本研习和探究式教学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观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 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导入: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史铁生《我与地坛》
2.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而活着”,学生发言(概括学生活着目的,暂不作评价),引导学生阅读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3.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多个领域(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均有著述,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1918年 反对一战入狱, 1955年起草禁核声明送各国科学家签名,1958年组织核裁军运动 。晚年致力禁核运动,创立和平基金会。
“我为何而生”,罗素以其一生的探索和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最单纯而又最强烈的回答。本文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
二..整体把握
请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思考如下内容:
1. 概括说出作者生活的三个目标
2.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 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这三个问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从文章结构上把握内容。
三.品味语言,试分析寓意深刻的句子
1.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见第一段末句)如何理解句中的“苦海”和“绝望”二词。
2.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见第二段)思考,何谓“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3. 爱情与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的境界,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见第四段)作者为什么还需要用同情心来支配他的一生?
4.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见第五段)作者赖以生存的三种感情给他带来了的是“苦海”和“绝望”,为什么还说“觉得它值得活”?
四.探究拓展
教师启发:人活着,无非是为自己,为他人。结合学生的发言“我为什么而活着”,试着进一步分析罗素的三个生活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 三个目标中,哪些是为自己,哪些是为别人?
2. 人为自己活怎样,为别人活又怎样?
3. 思考罗素的三个生活目标,对罗素的人生作评价和对自己启迪?(有此感受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学生的发言“我为什么而活着”,自我作一评价。确立正确的生活目的。
五.教师总结:我们活着,只要不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只要不迷失自己,丧失自己,以伟人提醒、启迪、鼓励、鞭策我们,做平常人。这篇随笔短小精悍,层次分明,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尤其是他对人类的关爱之情,特别令人感动。
六.齐读第五段,结束教学。
[我为什么而活着(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高二语文《师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