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思想录(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特点,认识创新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课前准备

1. 解作者,读《创造学思想录》全文。 

2. 集有关创造的故事或道理。 

教学过程

a.导入课文 

1.关于创造的故事

故事一:某公司招聘推销员,考题是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一把梳子也没能推销出去,因为和尚显然不需要梳头发的梳子;第二个人推销出去了一把梳子,他劝老和尚用这把梳子来梳胡子;第三个人居然推销了一千把梳子,他说动寺院用这梳子赠给香客以保佑他们。这第三个人当然被录取了,并在后来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  

      故事二:以鞋类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某体育用品公司打算到非洲拓展市场,市场调查人员甲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鞋子在那里没市场。”市场调查人员乙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还没有穿鞋子,那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鞋子市场啊!”最后该公司毅然到非洲拓展市场并取得了成功。  

    用以上两个在无商机处创造商机的例子来导人创造性思维,从而进入文章。  

    (用这样的故事导入,一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跟创造性思维结合得非常紧,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说你所知道的创造的故事。 

3.结合故事,谈谈你所理解的创造。 

b.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参考: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

2、把无法理解的片段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c.深入探究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下面的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亚历山大。 

(2)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  

(3)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 

(4)建筑师。 

讨论并归纳: 

(1)亚历山大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求异性,对常见的、惯用的做法持分析的态度。他的求异性表现在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亚历山大使人们从习惯性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的思维具有变通、独特的特性。其实这则有关亚历山大的寓言也折射出与哥伦布竖鸡蛋一样简单而浅显的道理。  

(2)将无用的锯末变为有用的引火燃料,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发明者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有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把锯末与引燃材料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性加以比较,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现象。只有独具慧眼、观察敏锐,洞识其潜在意义,才能抓住时机,作出创造。  

(3)飞机场上人来人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穿着不同服饰的人,汇集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万国时装展。做为时装设计师在这里他才会有活跃的灵感,这时人脑以最优越的功能,加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注意力高度集中,想象骤然活跃,思维特别敏锐,情绪异常激昂。  

(4)在绿地间铺设人行道的做法是逆向思维,它突破了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常是先铺道再走人,现在是先走人,根据人常走的轨迹及路的宽窄来铺设人行道,既优雅自然,又满足了行人的需要。设计者在思维过程中把注意力转到外部因素,从而找到问题限定条件下的常规方法之外的新思路,也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将思维流向从侧面去扩展和推广或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如下的特点: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 

2.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中的“箱子”指什么?  

“箱子”指的是难以突破的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它使人们难以突破常规性思维的束缚,寻找到新的领域、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和新的办法。  

3. “看到画面之外”的“画面”在广泛意义上指什么?  

“画面”指直接呈现在眼前的可触可感的现象。“画面之外”指的是现象所反映的一些本质属性。铁轨火车是眼前所见之物,而“市场”、“竞争”、“分享”、“相聚”、“交流”是这个“画面”之外的东西。  

d.作业 

       摘录文中隽永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文章灵活多样的写法。 

教学过程

1.品味语言 

(1)小结本课的语言特色:生动形象,隽永含蓄,发人深省。具体表现在:

①运用比喻。如第1则“放松”,运用猴子因“痒痒”而表情“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发挥创造型思维时精神放松的必要性。又如“你的箱子”指的是在我们头脑中有许多无形的思维框架,即“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改换思维角度,打破常规,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桎梏,“从你的箱子中走出来”。 

②运用小故事来说明。如第2则亚历三大却能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原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富有传奇色彩。,发人深省。 

③生活实例,典型生动。  

如第7则,农民看“铁路”的实例,第8则“顺其自然”“铺设人行道”的实例,鲜活典型,颇为动人。 

④多引用名人名言。文中引用了毕加索、格奥尔基、怀尔特等名人名言,这些隽语引用恰当,生动形象,富有哲理。 

⑤多用设问句。如第3则“多问几个假如”运用了三个设问句;第8则运用了一个设问句。这些设问句,发人深省,有利于开拓思维。 

(2)运用你的智慧,给八个片段换标题(可用诗歌、成语、俗语、广告语等)。 

参考:“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我的地盘我作主”“我行我素”;“十万个为什么”;“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生动,无需换;“跳出井外”;“师法自然”。 

2.写法探究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小组讨论,集中交流。

3.补充拓展 

结合下面材料,同学们认为要有所创造,还必须有哪些思维或品质呢?

材料一:老师把蚯蚓放在讲台,让学生仔细观察几分钟,然后看谁能把蚯蚓得特点说得最完整: 

一个孩子说:“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能爬。”老师说:“好”。

一个孩子说:“那不是爬,是蠕动。”老师说:“你说得更好。”

一个孩子说:“我发现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老师说:“你观察很仔细。”

一个孩子说:“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老师说:“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一个孩子说:“我拴一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生命力很强。”

老师站了起来,很严肃地说:“你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你学习,勇于为科学献身。”

(师生讨论明确:创新思维还需要勇敢和冒险精神。)

材料二: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一天深夜,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试验。”卢瑟福不仅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早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恼火, 批评道:“你一天到晚的在做试验,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小组讨论明确:有思考才有新思维,学生阶段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学生应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作业: 

生活中处处有创新,试写一篇小短文,用实例、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用一句话概括短文主题。 

 

[创造学思想录(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2.《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3.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4.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5.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6.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7.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8.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9.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10.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