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事实还需雄辩-议论文指导(2)(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事实还需雄辩--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 导入

我们高中生写议论文最常见的方法是论点+论据+分析,而所谓的论据(书本89 页)就是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确实,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但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很多同学往往只是罗列材料,却不懂得去概括和分析材料,认为有了事实,就能自然地证明观点了,其实不然。有了事实,还须雄辩,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二、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优秀范文是如何概括分析材料的?

  一个观点引用多则材料

示例:(1)、(展示)汉代的霍去病,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强盛,在戎马中度过了一生。宋代的岳飞,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离妻别母,转战疆场,最后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屈死在风波亭上。文天祥,抗击当时的元兵进攻,坚贞不屈,被敌人抓住后,仍旧临危不惧,和敌人作了坚决的斗争,誓死不投降。…… 

问;这段话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在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这个片段中,作者选择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的事例,紧扣“为伟大的理想而斗争”这个中心极为精练地作了概括,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在议论文中,为了说明一个观点,往往需要举出丰富的例证,而这些例证又不能是材料的罗列,应当对材料进行分析,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议论文中的叙与记叙文中的叙完全是两码事!

议论文中的叙要的是概貌,目的是为了论点做证明;

记叙文中的叙要的是生动有文采,目的是为了感染人!

议论文的叙述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述,记叙的六要素不必面面俱到,内容上强调“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能很好地证明观点的内容加以叙述即可,其余的不管多么精彩都要舍得割爱。特别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事例,更应精简笔墨,做到:宁可用一句话写三个事例,不用三句话写一个事例。

根据文章论点的需要,对几段同类材料概括合并,再辅之以适当的分析,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样观点就鲜明突出了。

(2)一则材料论证不同观点

(展示)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成功的必要条件。”,

《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原来如此!” 

分析:王阿姨买哑人的刀,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哑人无言是处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分析:同是一则材料论证不同观点,简述材料和分析说理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材料要紧扣论点。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要善于分析材料

1、师:事实如果没有“雄辩”会怎样呢? 

请看我们熟悉的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问:一般来说,我们同学看到这则材料,都会想到这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用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 的,的确,文章中就说:“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2、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材料与观点的组合,能让人信服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对此材料,可能还有其他的理解。那么对于这则材料你还有怎样的理解呢?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师读: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很多人对此都抱赞赏态度,我却不以为然。试想,一个人已饿至将死,形容枯槁,还有何气度可言呢?这食物诚然是嗟来的,但有何妨呢?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暂忍一时之辱,以图有为于将来,有如越王勾践之为,留得青山,卧薪尝胆,方才有重振雄风之日,如此“大丈夫”不更令人击节赞叹吗? 

中国不是有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大家赞同我的意见吗?你看,大家经过我的一番说辞马上转变对这则材料的看法了

由此可见,事实如果没有雄辩就不能证明观点。 

三、有了事实如何进行“雄辩”呢? 

 1、问:你们用什么理由来证明我们自己刚才的观点呢?

请生思考,交流。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说理的呢? 

--分析饿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极具说服力! 

                施舍者的态度 :    蛮横和冷漠

板书:原因

               施舍的目的: 听命于他   目的之卑劣

3、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你看出“雄辩”需要注意什么吗? 

--需要紧扣事实材料,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使“雄辩”成为联接观点和材料的桥梁。 

四、“雄辩”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1.因果分析法: 

这是从逻辑的因果关系上对材料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方法,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如上面《谈骨气》中的这段分析,它是从态度和目的两个方面分析原因的。这样的分析就是因果分析。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

例:猪八戒之所以要打碎镜子,无非是因为镜子如实地照出了他的丑陋,而这正恰恰是他不愿看到的,于是,猪八戒愤怒地抡起了铁耙。这种闻过则怒地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的是闻过则喜的精神。既然容貌丑陋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不接受镜子直接真实的反映呢?并且,八戒完全可以在镜子的指引下正确认识自己,甚至施粉黛,正衣冠。     

    这一段文字,用因果分析法阐述了猪八戒打碎镜子的原因,指出应如何正视自己。

2.实质分析法:

就是分析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事物的属性、要害、危害等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面目,本质一揭示出来,说理的力量也就出来了。

例:战国时,有个南郭先生,此人不学无术。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就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冒充内行,领取俸禄。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緡王偏偏喜欢听独奏,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人没有生来就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老师;“充”字点出南郭先生的要害,南郭先生之所以“逃之夭夭,贻笑大方”关键的原因就是不懂“充”懂,骨子里本质的思想就是不思进取,只想以不懂“充”内行。

3.假设分析法: 

先提出一个确凿的论据,然后运用一个虚假的论据,先假设它是真实的,以推出相应的结果,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所以,假设分析一般是从反面来证明论点。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载:一富户遭强盗抢劫,一家大小全被堵在屋内,唯15岁的做饭婢女睡在厨房,悄悄溜走,唤来全村乡亲,擒贼救主。主人感戴婢女的恩情,要娶婢女为儿媳,儿子也同意,于是,当天就为儿子与这位婢女成了亲。有人问:“为什么办这么急?”主人说:“事不宜迟,迟则生非。” 主人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是明智的,假如他优柔寡断,迟一天,孩子大伯来了,会说尊卑不分;孩子他大姨来了,姑来了,老邻旧居来了,尊卑贵贱,门户高低,属相犯忌,择日良辰的说道全来了,这门亲事十有八九“泡汤”。

后一段议论,用假设分析法的行文思路,分析了这位主人之所以那样做的原因,而且仔细分析在这种假设情况下,将会出现哪些结局,从而证明原来做法的正确性。运用假设法分析,不仅能透彻地揭示事物的道理,而且能够因为你丰富的假设,使文章示增加了新鲜趣味。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段是从放弃攻打而有利于秦的角度来进行假设分析的。关联词语是:假使……那么…… 如果……那么……,其他句式还有“如果……就……”“”等。 

4.对比分析法: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第一段, 

当然,一段分析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辩性,令人信服!分析是架起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没有它,论点和论据不能互相渗透、交融,说穿了,议论文的本质就是要分析说理。因此,要写好议论文,须掌握好分析材料的方法和技艺。

另外还有比喻分析法等其他的分析方法,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了。下面我们就运用所介绍的四种分析方法来做一点练习,让刚才所学到的知识能转化为我们的能力。 

五、你能运用所学方法为你的观点进行“雄辩”吗? 

1.课件出示事例,请学生朗读。思考: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又用它在铁匠铺那儿换了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棵樱桃。出了城,师徒继续赶路,二人经过了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会很渴,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粒,彼得一见,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

   确立自己的观点,并概括和分析材料,写一段话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师可以出示参考观点:

1、“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关键句)--小事与大事的关系

2“懒惰会让人付出更多的代价,是成功的绊脚石”--根据材料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状来确定

3  彼得角度--“机不可失,要善于把握机遇”4、耶酥的角度--教育艺术和教育 方法

[公开课:事实还需雄辩-议论文指导(2)(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2.高一英语学法指导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5.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6.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7.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8.英语必修三unit2课件教案

9.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10.高一必修2生物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