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 叶荣滨(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一语文组)
依据目标,课前自学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领悟文中作者想暂时忘记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记,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矛盾情绪 。
2.语言运用的技巧。
难点:
1.为什么要联想到江南的采莲,为何要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
2.通感的运用。
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自学指导
1、 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作家、学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散文与诗的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生活。”他想用超然尘世的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是朱自清付诸行动的艺术表现。
2、 基础积累
(1) 给下列字注音:
迷糊( ) 煤屑( ) 蓊( )郁 弥( )望 点缀( ) 羞涩( ) 袅( )娜 宛( )然 酣( )眠 班驳( ) 峭楞楞( )
梵( )婀( )玲 媛( )女 鷁( )首 桂棹( )纤( )腰 敛裾( ) 嬉( )游 惦( )着
(2) 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曲 ( ) ( ) 折 ( ) ( )
娜 ( ) ( ) 颤 ( ) ( )
脉 ( ) ( ) 参 ( ) ( )
差 ( ) ( ) ( ) 纤 ( ) ( )
处 ( ) ( )
(3) 词义辨析:
幽僻 幽深
风致 丰姿
3、 活动设计:
(1).课前通读全文,背诵四、五、六三段,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
(2). 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请找出。
学后自结体会 自主设计课堂
一、【学后自结体会】
重点词句方面:
段章结构方面:
质疑问难方面:
【自主设计课堂】
1. 学习目标
2. 重难点
课堂推进,攻坚克难
1.请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
2.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
3. 为什么要联想到江南的采莲,为何要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
4.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 课文第2小节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 . 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
(3) . 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5.品味文章的语言: 比喻和拟人、通感的运用、动词和叠词的使用。
随堂训练,强化三基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②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③叶子出水很高,④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⑤层层的叶子中间,⑥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⑦有袅娜地开着的,⑧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⑨正如一粒粒的明珠,⑩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⑾微风过处,⑿送来缕缕清香,⒀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⒁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⒂像闪电般,⒃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⒅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⒆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⒇遮住了,(21)不能见一些颜色;(22)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甲.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⑩/-⒀/⒁-⒇
B.①-④/⑤-⑩/-⒀/⒁-(22)
C.①-④/⑤-⑩/⑾-⒃/⒄-(22)
D.①-②/③-⑩/-⒀/⒁-(22)
乙.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对这段话的其他安排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
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
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
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
课外迁移,提升能力
(二)阅读理解
白水漈
朱自清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漈(jì)。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①有时闪着些许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膌(jí,同“瘠”,瘦小)是一片飞烟而已。②从前所谓的“雾谷”,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③白光嬗(shàn变更)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④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形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帖帖的缩回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便是个老大的证据。
1.文中漏掉一个句子:“当那空处,最是奇迹。”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个句子应插在哪一处?
答:
2.请从文中摘录“最是奇迹”的语句。
答:
3.文中画线的语句从亮度上瀑布的什么特点?(请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
答:
4.对文末写到的“幻网”,分析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幻网”如同“雾谷”一样,是大自然在白水漈造成的自然景观。
B.“幻网”是作者对白水漈自然景象的客观描绘。
C.“幻网”是作者的主观想象和妙用创作手法的创造。
D.“幻网”不只是白水漈的客观景象,实际上已融入了作者的体会和感受。
高考链接,精彩回放
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4分)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 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1)研究途径: (不超过24个字)
(2)最终成果: (不超过12个字)
(2005年高考江苏卷)
(设计人:叶荣滨)附答案:
字音:hu xiè wěng mí zhuì sè niǎo wǎn hān bó léng
fàn ē yuàn yì zhào xiān jū xī diàn
多音字:qūqǔ shézhé nànuó chànzhàn màimà cāncēn chāchàcī qiānxiān chǔchù
(一)甲 B 乙.荷叶→ 荷花→ 荷香→ 波痕 丙 A
(二)1.③处。
2.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形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帖帖的缩回来了。
3.太薄了,又太细了。
4.D。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景物一旦写进文章,就戴上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高考链接:
(1)研究途径: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
(2)最终成果: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荷塘月色》教案8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荷塘月色》教案
10.荷塘月色教案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