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 我国教材改革走向

发布时间:2016-7-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光明日报     2001-01-05     

 

    教材是教学所依据的蓝本,体现着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培养目标,它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到了更加关键的时刻,教育要走向未来,教材首先要面向未来。 

    做好21世纪课程教材出版工作 

      教育部在1998年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教育层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要取得的实质性成果之一是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仅高等教育教材就正式批准列项221个大项目,985个子项目,计划到2002年出版 1000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承担主要任务的高教出版社在几年中,已出资数百万元,使“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趋于完成,到2000年底,该社有近200种课程教材出版面世。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于国华认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应是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实验的产物,根据学科状况,课程教材的体系还应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内容应有不同程度的更新,蕴含在教材中的教法和学法应有不同程度的革新。 

      可以预见的是,“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几千种课程教材出版后,将形成一个崭新的课程体系,必将使我国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明显提高。   

    中小学教改推动教材革新 

      2001年,新一轮以课程、教材为核心的改革将在我国中小学中展开,改革内容包括:小学开设新型英语课;中学不修满社会实践学分不能毕业;小学增设法制和心理课。同时,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有关人士介绍,我国学生将告别难题,增加“研究型”课程,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将趋于综合,一门课程可以贯穿几种课程的知识;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强调学科的综合,高中教学则分科进行。整个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至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制定、实验和修订; 2005至2010年,逐步在全国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据悉,新体系将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后的课程结构将突出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新体系将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改革评价机制,避免考试中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理科教科书内容深而窄,难度为世界第一,小学数学课本深度高出国外两个年级,而科学、人文内容远远落后于欧美。为此,国家将围绕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总体要求,进行以课程、教材为核心的改革。 

      不难想象,中小学的这些课程改革,必然引发教材更新。众多教育出版机构将在这些新的课程教材方面展开一番新的竞争。   

    高中新教材扩大使用地域 

      2000年秋季开始,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青海7个省的普通高中新生第一次使用了新编教材。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由此开始了第二轮试验。 

      “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曾经在江西、山西、天津试验三年,取得了显著成绩。新课程计划建立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并按照优化必修课、规范选修课、加强限定选修课的原则建构学科课程体系。新教材还普遍增加了反映当代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适度的灵活性。教育部对江西、山西、天津做的调查资料表明,选修课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高达94.3%的学生希望上选修课,有68.5%的学生认为自主选择使自己的爱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68.03%的学生认为个性得到了发展,另有69.61%的学生认为知识面得到了扩大。 

      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地区的中等职校开始使用统一教材。江苏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将从2001年秋季开始统一使用语文、数学、综合文科、综合理科五门文化基础课程新教材,改变过去那种各学校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材各行其是的现状。新教材和教学大纲将淡化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及成人中专之间的界限,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实施学分制的需要。新大纲和新教材还将成为高校在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时进行考试的依据,从而解决了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大纲调整带来教材变化 

      自2000年9月1日起,中、小学起始年级开始启用新的语文教材。同时,一部表现出语文教育新思想、新理念的《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正式实施。新大纲改变以往语文教育的理念,强调文学教育的作用;对古诗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新大纲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突出体现在重视积累,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淡化分析操作,改变了以往每篇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大纲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语文教材内容的转变。新教材增加了邓小平的《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鱼化石》等一些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外国文学作品吸收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莱蒙托夫的《祖国》等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增加了科普类文章,如杨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等。 

      大纲要变,教材要变,这是改善语文教学的前提,也代表了其他各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充满希望的是:世纪之交的中国教材改革已经逐步踏上了一条自我更新的道路,这条路也许伴随着曲折,但却是中国教育迎来新世纪、养育人才必须迈出的一步。 

 

[世纪之交 我国教材改革走向]相关文章:

1.美术教材教案剪纸

2.日月水火新教材教案

3.合作是走向成功的道路阅读及答案

4.50句走向成功的励志名言

5.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语录

6.走向成功的励志名言大全

7.青春励志诗歌:《走向远方》

8.励志诗歌:《走向远方》

9.走向成功的励志名言

10.精选走向成功的励志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