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广东高考古诗鉴赏题(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4-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广东新会教研室 何勇涛

    2004年的语文《考试大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说,当前大部分学生对诗歌鉴赏是比较肤浅的,就是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对诗歌鉴赏也心存忧虑,毕竟古诗离我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今年广东的古诗鉴赏无论是选材还是题目的设计都是非常贴近当前中学的语文教学实际,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诗圣杜甫是唐代名人,《江汉》是名诗,但相对学生来说,对《江汉》还是稍嫌陌生。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区分度,才符合命题者的选材要求!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我们先看看本诗的背景。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徙的标志。

   诗歌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一腐儒”之前冠以“乾坤”二字,表明了诗人身在草野、心忧社稷的忧国之情。

    颔联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自己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颈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本联的落日,是咏怀而非写景。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权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尾联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然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诗的中间四句,情景交融,妙合无限,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从今年命题形式来看,一改过去一题两问的考法,采用了两小题分别从意境和感情两个角度设问的形式,但由于“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在传统诗歌中意义较为鲜明,学生较为常见,应该能够理出诗人把感情和自己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表明了虽然远在天涯,自己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的报国思用之情。再说学生对杜甫较为熟悉,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见仁见智,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应该都会给分,关键还是读懂,能够理解。这也充分体现了高考主观性试题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对今后的古诗教学也是一种导向。

 作者邮箱: 999hyt@sohu.com

[2004年广东高考古诗鉴赏题(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广东土话—广东歇后语

2.广东谜语及答案

3.文秘的常识题

4.广东谜语大全及答案

5.广东的风景周记

6.《等》阅读题及答案

7.小升初语文阅读题:风筝阅读题及答案

8.猫阅读题答案

9.太阳的阅读题及答案

10.关于路程应用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