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好嘴杨巴》教学设计及点评

发布时间:2016-1-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体会津味语言特点。

2、揣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感受民俗文化中蕴含的大美。

教学重点:

品读奇字奇文,体会文章之妙,把握杨巴的性格。

教学难点:

对杨巴“圆滑世故”的评判。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梯级问题引导法  演读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听写四个成语。并请一个同学到台上来。四个成语是: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然后,让学生打开书158页对照一下,看有没有写错。之后,出示课件:我是------的人。供选择的成语是刚才四个成语。让学生造句。学生可能选贬义词,也有可能选出稍带褒义性质的“左右逢源”。老师指出:其实“左右逢源”也有贬义性质,指人办事得心应手,也指为人处世世故圆滑。然后,在学生黑板上写的四个成语旁画一个大括号,写上:世故圆滑。可是,作家冯骥才却把这四个成语一股脑儿全用到杨巴一个人身上,却丝毫不含贬义,大加赞美一张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在作家冯骥才的指引下,去一趟天津卫,欣赏一出好戏,品赏好嘴杨巴!(板书)现在,老师考验一下同学们的集体智慧,看能不能读好课题。提示:重音落在那个字上。齐读好嘴杨巴。(重音落在“好”字上)

二、诵读传韵味,引生渐入境。

   那好,我们就来看杨巴这张嘴究竟“好”在哪里?随便找一个同学,问:读小说你最想看的是什么部分?

以便引出高潮部分。好,现在,我们就直接领略小说的高潮。听老师读,同学们的笔和脑袋都不要闲着,圈点勾画精彩的词和句子。并出示课件:

 问题:

杨巴的好嘴具体体现在那句话上?这句话是在什么形势下说的?

之后,老师范读课文。(力求传达出文章的味道)

三、品读得文趣,度生悟妙境。

范读后,现在,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我来考验一下同学们的集体智慧。我说1、2,大家齐读。再看第二个问题:杨巴的这句话是在什么形势下说的?请举手。

学生找到文段后,引导学生齐读。提问:请用一个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学生会说出“怒”来。好,现在,老师让一个同学读出怒气来!(生读)好,现在在“怒”前再加一个字。引导学生填出“大”字来!再读,读出更大的怒气来!好,请看屏幕:

创造阅读:

将下面的两个感叹词放到对李鸿章的描写中去

1、啊             2、哼

现在,同学们默读,把这两个字加进去,注意:不要放在一起。指明一生朗读。如果读得不到位,再让另一个学生读。读后,老师引导:“啊”后李鸿章的心里话是什么?意在让学生说出“这上面这么多脏土!”那“哼”字后的心里话是什么?意在让学生说出“真是岂有此理!”李鸿章大怒,当时气氛如何?学生会说出“紧张”。那么,此时说话需要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勇气、勇敢等词。然后板书:敢说。

   好,敢说,我这样说行不行?“中堂大人息怒!那上面不是脏土,是碎芝麻!”“你说李鸿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会说拉下去打五十大板,甚至被杀。看来,这样说不行,那杨巴是怎么说的?再读杨巴的那句话。这句话那一句是关键?学生会找到的。那好,看老师这样读好不好?故意把“不知道”和“不爱吃”读得轻。引导学生重读“不知道”和“不爱吃”。揣摩“不爱吃”为什么重读。引出前面杨巴的心理描写。可见杨巴这句话说得很…….巧、妙等字学生会说出的。板书:巧说。问:那杨巴这句话在李鸿章发怒后多长时间内说的?三十分钟、三分钟……学生会说不行。会说几秒钟。引导找出前面的“立时”、“飞快”、“一转两转三转”。板书:快说。因为敢说、巧说、快说,杨巴赢得了一张好嘴。杨巴这句话说出后的效果如何呢?引出李鸿章的赏银。为什么赏?引导读李鸿章的心理活动。圈点李鸿章对杨巴的赞赏之语。找出“心灵嘴巧”、“机敏过人”、“聪明”。重点板书“心灵”、“机敏过人”。过人,过哪些人?过眼前的府县道台。找出三处对比的句子来。

   李鸿章夸杨巴机敏过人,这显然是一个褒义词。可我们在开始写的四个成语全含有贬义呢!这究竟为什么呢?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把这四个成语用在李鸿章身上试试。出示课件:

 把课始我们听写的四个成语填在空格上

----的李鸿章,极善于----,精于------,因此,在晚清官场浮沉升迁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他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学生填写后,教师进一步明确。这四个成语用在老奸巨滑的李鸿章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应该说这是对李鸿章的最好的道德评判。可用在杨巴身上就不是道德评判了。问:杨巴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引导学生思考杨巴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除了正常的生意外,还要面对来自官场的压力。这样生活实在是生活所迫啊!所以从这点上来说,他的“圆滑世故”只是生活策略啊!

四、再读连首尾,精心探奇趣。

近期效果是得到李鸿章的赏银。那远期效果呢?读最后一段。问:文中说“杨家茶汤”改称做“杨巴茶汤”,杨七是不是没用了呢?删去前面的杨七的描写如何?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的巧妙。“杨家茶汤”的招牌还是如此,只是人们把它叫做“杨巴茶汤”罢了。那这好嘴杨巴的故事是谁转出去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百姓传出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名声传遍了津门。俗世中也就多了两个奇人。好,现在我们来填写下面两副对联。出示课件:

完成下面两副对联中的一副:

1、说俗世,道奇人,岂不快哉!

   赏奇文,品奇字,不亦乐乎。

2、杨七有绝活茶汤香透碗底,

   杨巴凭好嘴名声响遍津门。

五、走近冯骥才,拓展厚底蕴。

一、 写奇文:他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奉献了以中华民俗文化为内核的一道道精神大餐!如长篇小说《义和拳》、中篇小说《神鞭》、小小说集《俗世奇人》等。

二、作奇事:他全身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最后,以对联结课。

写俗世奇人高人一等,

救民族瑰宝情暖九州。

附板书设计:

         敢说

         巧说   好嘴→心灵

         快说       机敏过人

“奇”文“奇”教

--简评王在恩老师的《好嘴杨巴》课堂设计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个奇才,他的文章选材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况味。其文笔简约通俗,雅俗共赏。尤以小说的创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好嘴杨巴》就是他小说中一篇短小精悍的奇文。对于奇文的教学,如果流于传统形式,显然会大煞风景,影响了小说艺术品位。而实验中学的王在恩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却颇为精妙,真可谓“奇”文便有“奇”教法。

一奇:入导新颖,一反常规。

首先,教师是由几个课文中相关的词语入手,让学生理解并尝试运用,较为深刻地了解了其情感色彩。然后反过来一转,说“作家冯骥才却把这四个成语一股脑儿全用到杨巴一个人身上,却丝毫不含贬义,大加赞美一张嘴”。这样无疑会快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杨巴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这样设计入导既注重基础的积累,让学生学会了词语;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谓“一石二鸟”。

其次,一般探讨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思路都是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根据文本的内容归纳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而王老师却采用反向思维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特点。他先把概括杨巴形象特点的四个词语拿出来,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探讨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语对他形容,这样用反向思维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学习乐趣。

二奇:中间开花,直入高潮。

王老师在设计教学时,避免了小说的“解题--作者介绍--理清情节--归纳形象--探讨主旨”这一通常教学流程,而是直接进入小说的高潮部分,把高潮部分作为学习文章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再由中间的高潮部分的探讨转到首尾部分的学习,最后才引出本文的作者。这一“中间开花”式的教学方式,既凸现了教学的重心,又注重教材处理的整体性,可谓又一“奇”思妙想。

三奇:巧加语气,快速悟情。

一般对于文本的解读方式,都是老师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吟咏,在读文时揣摩其语气来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但是,有时候这样学生体悟的会很慢,再加上年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地位的不同,学生体验起来就更加困难。对于李鸿章的内心情感变化,学生不太容易快速而准确的把握住。而王老师,却在学生品读的之前,加上了“啊”“哼”这两个语气词,让学生填到他们认为适合的位置,然后再去体悟人的情感。这一加,看似不经意的一笔,但却会收到很大的效果:不光激发了学生的品读的兴趣,更容易引领学生快速的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立刻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之中。

四奇:过渡自然,行云流水。

纵观王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巧妙而自然。品读课题时,重点落在“好”上,自然的就过渡到教学的第二环节“好在哪里”的探讨;第二环节弄清楚“好在嘴上”,就自然过渡到教学的第三环节“好嘴具体体现在那句话上?这句话是在什么形势下说的?”的探讨;然后再用“奇人--奇文--奇才”这一程式,由课内人物到现实中的作者,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到对作者伟大人格魅力的感受,这样的设计思路让学生既学文本知识又学做人道理。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是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当然在设计过程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对于杨巴这一人物形象特点探讨还不够深入全面。其实文章的最后一节,就值得引导学生对杨巴的形象探讨。本是杨七、杨巴合开的“杨家茶汤”改称了“杨巴茶汤”,“杨七反倒渐渐埋没”,而“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却心安理得的认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试想如果没有杨七的一手绝活,李中堂怎么可能来到此地,杨巴也就根本没有表现好嘴的机会。可以说杨巴的成名,杨七是功不可没;他不但不心存感激之情,反倒说出如此冷漠绝情的话来,足见他身上还存在“小人得志”“过河拆桥”的市侩性格。

 

孙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好嘴杨巴》教学设计及点评]相关文章: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复习试题

2.初一下册英语第5单元课件

3.八年级下册英语4单元课件

4.高一英语第1单元课件

5.大学英语3第5单元课件

6.初三英语课件第11单元

7.七下英语第11单元课件

8.九年级英语第4单元测试题三套

9.初一下册语文第7课课件

10.材料力学第4章杆件的基本变形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