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风《长江》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3-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识记“曙天、浦口、千年万载、舢板、堆栈”等生字词。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反复手法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4.感受深厚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反复手法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深厚的民族精神。

教学思路及学法指导

一、按照常规自行预习。提示学生注意这是一首散文诗,诵读时要读出诗的感情和韵味。还要注意到是写黎明时分的长江,读时应处理好语速和语调。 

二、课上指定几位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全文,师生共同评点,适当结合对诗歌感情的品味。最后教师示范读一遍。 

三、在课堂上准备“练习探究”一,二的发言提要,要求写在笔记本上。如果需要分点来说,要将主次先后考虑清楚,避免观点含混不清。 

四、课堂讨论,教师相机指点,纠正整合,最后给出一个较完整的答案。 

五、布置课后完成“练习探究”四,并就第三题所提示的每人试举“重复出现”的一两处,说说自己的看法。文中写长江的“醒来”、“微笑”有多次重复,应指定学生注意联想和想象的一致性。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序号 11----001 组长签字

教学内容及环节                     

教师活动 学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导入新课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00公里,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余亿立方米。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学生听记重要信息。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同上。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指名学生简介,补充,听记重要内容(批注在课本上)。

学习生字词

    识记下列字词。

浦(pǔ)口   曙(shǔ)天     吹拂(fú)

舢(shān)板   驳(bó)船    堆栈(zhàn)

穿梭(suō)   粼粼(lín)    瑰(guī)丽

千年万载(zǎi)  哺(bǔ)育   湖泊(pō)

生在课文中批注、朗读、识记。

朗读课文,初读感知。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研读课文

1)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

明确:赞美自豪的感情。句子有“你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2)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文中那些语句突出了这样的特点?并且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来写这些景象的?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拟人、反复、比喻、象征(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生读、思考、批注、讨论、明确、记录。

学生阅读,找出句子、勾画、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第二课时 课时序号 11----002 组长签字

复习

导入 听写生字词。

浦(pǔ)口   曙(shǔ)天     吹拂(fú)

舢(shān)板   驳(bó)船    堆栈(zhàn)

穿梭(suō)   粼粼(lín)    瑰(guī)丽

千年万载(zǎi)  哺(bǔ)育   湖泊(pō) 两学生在黑板上听写,其他人笔记本上听写,互相订正。

研读与赏析

(1)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2)自己动手试给课文分分段,看看课文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提示表达方式帮助学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等。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抒情有直抒胸臆,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表现为托物寓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

(3)根据刚才的讨论,作者用了大量的抒情语句来赞美长江,但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作者对祖国美好明天的赞美,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

1)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描写长江来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旧貌换新颜的热爱赞美之情。

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

(4)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欢愉。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画出句段说明其使用的表达方式,并划分层次,说出分层依据。

学生讨论回答。

拓展与延伸    你能说说有关长江的诗歌、成语和故事吗?

明确:

诗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故事:

成语:鲤鱼跳龙门、波澜壮阔 气势磅礴

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长江  (象征) 祖国

醒来          新时代      拟人

繁荣          欣欣向荣    比喻

繁忙                 生机勃勃    排比

人民          幸福灿烂    反复

借景抒情

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了解有关长江的地理和人文知识。

3.完成词句品味积累题。  

武贵珠

[郭风《长江》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北师大版长江之歌课件

2.长江之歌的教案

3.北师大跳绳教案

4.七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

5.七年级政治下册《唱响自信之歌》教案

6.七年级政治下册《走近法律》教案

7.七年级政治下册《走向自立人生》教案

8.岳麓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9.七年级政治下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案

10.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根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