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案例
执教:肖培东
点评:何立新
教学背景: 2012年12月27日,浙江省临安市天目高中,“长三角语文教学论坛”。
一、中心句“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同学们,时至岁末,这节课我们需要回到近百年前北京大学的演讲堂里,去聆听蔡元培先生发自肺腑的演讲。先一起大声地把本文的标题读出来,预备起!
生(齐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师:这篇演讲词,同学们已经看过了,我想请问同学们,这篇演讲词里,哪一句话点明了蔡元培先生此次演讲的主旨和内容。你能找到是哪一句话吗?哪个同学说说看?
生1: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师:好,请你大声地读出来。
生1:予今长(chánɡ)斯校,请更(ɡēnɡ)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好的,找得不错。但有两个字读错了,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都容易读错。第一个字是“长”(zhǎnɡ),不读“长”(chánɡ);还有一个字读什么?哎,是“更”(ɡènɡ),自己加注音。
师:好,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予今长斯校”,读!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wéi)诸君告。
师:“为(wèi)诸君告”,三个字念错了。(微笑)
(学生标注)
师:好,一起再把这句话读准了。“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齐读):予今长(zhǎnɡ)斯校,请更(ɡènɡ)以三事为(wèi)诸君告。
二、告--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师:也就是说,这一次演讲,蔡元培先生要向在场的北大学子告几事?
生(齐):三事。
师:这位同学,请你读读看,告了哪三事?
生2: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再问你,就只讲了这三事吗?还有吗?
生2:他还有计划两事。
师:哦,还交代了他做北大校长接下来要着手计划的两件事情。哪两件事情?
生2:一件是要改良讲义,第二件是要添购书籍。
师:在文章的哪里?
生2:最后一段。
师:好,请坐。
师:我再问一个同学,就你了,你知道刚才这位同学为什么会这么快地找到答案?
生3:这个文章都有标号,标出的是“一曰”“二曰”“三曰”。
师: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有一些明显的标记--“一曰”“二曰”“三曰”,你还发现什么吗?
(生思考)
师:旁边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4:前面都有总体的解释。
师:你这句话意思是说,这几句话都是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生4:嗯。
师:好,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看。“予今长斯校”,接下来“一曰”,预备开始!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同学们,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些话都设计在段落的最末一句或者第一句呢?
生5: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词,他要让北大的全部学生都听到他说话的内容,所以,他就要突出这些重点。
师:这也就是说,演讲必须要突出中心,主题鲜明,是这个意思吗?
生5:是的,让大家快速明白。
师:因此,他就要把它放在醒目的位置,段落的第一句,让大家马上就能够抓住要领。这样的话呢,我们就必须把蔡元培先生的这十二个字真正地读到我们的内心深处去,再来读读,预备--“一曰”,一、二,读!
生(齐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很好。所以,演讲三“告”,“告”要告得思路清晰、中心明确,要让在场的所有听众都能很快地就记住这次演讲的主题,突出蔡元培先生要嘱咐大家的事情。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些内容,我们刚才是在文本上看到的,也就是在演讲稿上读到的。演讲的时候听众是没有纸质文章的,怎么才能让听众瞬时捕捉到这些核心句呢?也就是说在演讲现场,蔡元培先生又该怎样去突出这个中心,交代出这样一个清晰的思路呢?
生6:他可以通过反复强调他要强调的部分,或者用强调的话来讲明他要讲的事情。
师:反复强调?“一曰”“一曰”这样重复,是这个意思吗?
生6:是。
师:那你重复试试。
生6:一曰,一曰……(声音渐弱,感觉不对)
师:同学们,这样重复,演讲就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了。现场记录中,蔡元培先生并没有重复这些句子。我们再来读读,好吧。同学们把“予今长斯校”和“一曰”内容连起来读一下,好吧?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连得很快,没有明显停顿)
师:好,这么读的话,重点句是听不出来的。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生7:我觉得要通过明显停顿来表现。
师:对了,要想在演讲现场让大家听到你的演讲重点,你首先要在关键点上读出你的重音来。
师(范读):为诸君告。(“告”字读得稍重)
师:还有,三件事情,要让大家竖起耳朵听,事与事之间要不要马上连下去?
生:不要。
师:你要给他一个等待的机会,让全场适度安静下去后再说下一点。“一曰抱定宗旨”,是不是这样读啊?一起来读读看。“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师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节奏好,重音好)
师:很棒,再来,假设这一段读完了,读“二曰”也需要给出这么一个等待的时间。因此,在演讲的现场,蔡元培先生一定是通过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的处理来突出今天他要讲的内容,这就是演讲!这位同学再把中心句和“三曰”内容一起来读读看。
生8(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节奏、重音较好)
生8(继续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较好)
师:你看,这样的话,大家就听懂了,是不是?来,我们把掌声献给这个第一次给我们演讲的同学。
(生鼓掌)
师:同学们一起来,“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读):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节奏、重音好)一起来。
师生(齐读):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较好)
师:很好,所以,在演讲现场,他应该通过这样的演讲话语来突出他这次演讲的主题,大伙一听就记住了。演讲一听而过,所以,必须要表现出你鲜明的主题。因此,“告”要告得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PPT显示:
告--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师:再来“告”一次,好吗?“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生(齐读):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节奏、重音的处理越来越好)
三、告--直面沉疴、有针对性
师:好,你们看,“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加上这个“更”字?哪个同学说说看。
(生思考)
师:如果想不出来,就把这句话读读看。“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预备起!
生(自由读):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你说说看,这个“更”字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生9:强调。
师:强调,很好!同学们再想想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
(生思考)
师:接下来,我们再把文章读一下。老师先读前半部分,你们接下去。想想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告的十二个字。
师(读):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节奏、重音、语气好)“所以诸君”,预备起!
生(齐读):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师:“二曰”内容请一个同学来读。这位女同学,请你来读下去。
生10(读):二曰砥砺德行……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节奏、重音、语气较好,个别语句有点不熟)
师:有点难是吧,有些字读错了,大家找出来了吗?“颓(tū)俗”还是“颓(tuí)俗”呀?
生:颓(tuí)俗。
师:还有几个句子呢,读的时候把词语换掉了。注意,读的时候呢,一定要把字词看准。好,请坐。还有一节,同学们自己快速地浏览,然后思考。
PPT显示:
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强调这三事?
(生自由读)
师:好,哪个同学说说看,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
生11:因为,当今社会风气不好,然后大学生就应该有一个不一样的面貌来正面引导这个社会。
师: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当不好,所以,希望大学生能够挑起改变社会风气的重任。
生11:是的。
师:好,你给大家说说看,哪些句子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极差。
生11(读):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师:哦,你找到这一句话了,“亦以其道德沦丧”。
师:关于“道德沦丧”的句子还有吗?来,这位同学。
生12(读):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师:哦,这一句大家看到了吗?在“二曰”内容里面。“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时风气差,连贵为北大者都难脱流俗。所以,北大当时的学风、校风都是相当糟糕的,请坐。
师:请同学们再找找看,北大的学风、校风状况。
生13:当时北大人都“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都想着当官发财,没好好读书。
师:看到了吗,同学们?当时北大的学生有没有认真在读书?
生:没有。
师:平时都是在--
生13:“放荡冶游”。
师:“放荡冶游”。你请坐。来,后面的同学,你再来找找。还有哪些句子是说明当时的社会道德败坏以及北大学风糟糕的?
生14(读):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师:这句话说明什么?
生15:北大学子到这儿来求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功名利禄。
师:所以,这样一种内心情怀和功利目的的人,他是绝对不能研究好学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他是针对什么?对,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北大的现状而定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次演讲之前,蔡元培先生一定是对当时的北大以及北大之外的社会,做了很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来看这样一些句子,这就是当时的北大。
PPT显示: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 。
师:所以,蔡元培先生在演讲的时候,他不会像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那样平平淡淡的。说到这些现状,他的内心一定会是--
生16:悲痛,痛心的!
师:悲痛、痛心、痛恨的!我们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一生起立)
师:“方今风俗日偷”这句,你觉得蔡元培先生在演讲这句的时候,是不是刚才那位女同学给我们读的那样的感觉?
生17:不是。
生17(读):方今风俗日偷……触目皆是……
师:停,感情还没注进去。你刚才说是痛恨的,就要把这种痛恨注入这个句子里面。
师(范读):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感情悲痛、语气加重)应该是有这么一种感情在这里面的。全体男同学一起来读一遍,“方今”,预备起!
全体男同学: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
师:停。“尤为恶劣”应该读好哪个词?
生:“尤”。
师:这个“尤”是更加的意思,所以,悲痛的感情应该在这个词上爆发出来。“北京社会”,预备起!
生(齐读):北京社会,尤为恶劣。(加重语气)
师生(齐读):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语气、语调较好)
师:好,请坐,再请一个同学来读。来,你来。
生18: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鲜不为流俗所染。(语气悲痛,语调较好)
(师生鼓掌)
师: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北大已经陷入了一种很糟糕的道德污染之中。因此,蔡元培先生强调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大学是干什么的?
生(齐):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师:所以,不明白大学性质,你在大学的行为就可能走向一个极端。所以,演讲,“告”要告得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把字字句句都落在在场的每一个北大学子心中,也会落在我们的内心当中。想想我们的社会,想想当时的大学,每一个学生在现场都会低下他沉重的脑袋去思考。
PPT显示:
告--直面沉疴、有针对性
师:来,一起读一遍。“方今风俗日偷”,预备起!
生(齐读):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鲜不为流俗所染。(感情越来越好)
四、告--古朴典雅、浅显易懂
师:对,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责。所以,这次演讲的每个字,每一句,都是蔡元培先生内心要对学生说的。因此,在场的学生,基于这种现状,他会去反思,他才有了触动。那么,同学们,再看这句话“予今长斯校”,刚才有同学读的“chánɡ”,老师说读为“zhǎnɡ”,你知道为什么吗?来,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19:这字是“校长”的意思。
师:哦,“校长”,同学们说是“校长”的意思吗?“我现在校长”?
生20:成为校长,做动词用。
师:哦,我成为校长,名字用作动词。那么,同学们可以看出来了,这一句有着很浓烈的文言气息。这就是这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蔡元培先生的演讲词是一篇有文言味道的演讲词,而当时正好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时期,这种文言文我们把它称作浅意性的文言文。那么,考虑一下:蔡元培先生用这样的文言语句在北大的礼堂里演讲,你觉得有什么效果?
生21:先生文言功底深厚,知识渊博。
师:还有呢?
生22:有高深的学问。
师:哦,看上去有浓浓的文人气质。
生22:嗯。
师:知识渊博、有文人气质,那蔡先生是不是把这些句子弄得很深奥很难懂的?
生22:不是的,还是能懂的。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段落。
PPT显示: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师:我们发现蔡先生在演讲的文言文里都用了些什么句子?
生(齐说):短句。
师:对了,短句便于帮助大家理解。当我们都能读懂这些句子的时候,可想,当时的北大学子就更加容易读懂它了。来,这位男同学,你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这个时候,你就是蔡先生,很有文人气质的先生。
生23(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
师:先停,记住,你读出的不仅是文字,还是蔡先生的文化,蔡先生的气场和风度。所以,读的时候,字字铿锵,非常非常有感觉的。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容有底止。
师:“或三年,或四年”,这个短句在读的时候,语调可以--
生24:稍微快一点。
师:懂了吧?这样的话,演讲的时候,语速就有一个快慢的变化。再来读一遍。“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预备起!
生(齐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节奏、语调、感情较好)
师:哎,把最后一个音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来,“则其造诣”,预备起!
生(齐读):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底止”稍微拖得长、慢)
师:这样,演讲词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所以,演讲不能用晦涩深奥的语言去演讲,而是用浅显易懂的。浅显易懂,文言词的注入又多了份纯朴、典雅。蔡元培先生的书卷气、文人气质和风度,也都能从这篇演讲词中烘托而出。
PPT显示:
告--古朴典雅、浅显易懂
师:好,再看,“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同学们,在这里蔡先生为什么要加一个“请”字?有想过吗?
生25:有一种勉励的意思。
生26:尊重的意思。
生27:这个“请”字表达了他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件事情。
师:小小的“请”,很尊重孩子们,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勉励。因此,用这个“请”字表现出的是对听众的尊敬。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不知不觉地拉近了,这就是优秀演讲的秘诀了。再看看,蔡先生在这一段里面是怎么样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的?大家乐于听,喜欢听他的演讲。
师:来,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28(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
师:“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很有感情。这是在对孩子们--
生28:先进行夸奖。
师:夸奖。你们很棒!你们有长足的进步了!这就使当时在场的北大学生们心里听了非常的高兴。然后,再提点要求,要告诉你们三件要做好的事情。因此,我们讲,演讲还要注意“情感因素”。来,你给大家读一读,“士别三日”,开始!
生28(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师:嗯,不过,我还没有听出你要和孩子们拉近距离的感觉。要夸奖,你就好好地真诚地夸。
生28(再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
师:重音,“士别三日,刮目相见”,你在读的时候,把嘴咧开一点好吗?来,同学们,真心夸一下,预备起!
生(齐读):士别三日,刮目相见。(重音、语气把握得较好)
PPT显示:
五年前……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师生(齐读):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语气、重音好)
师:那你说,谁还不愿意接受蔡元培先生的教诲呢?哪个字感情很浓烈?
生29:“必”。
师:一个“必”字,承认大家都已经进步了,然后再慢慢地反省自己的粗陋之处。因此,我们说,演讲其实是一个情感交流,你只有与现场的听众有情感的沟通、共鸣,甚至打动他,你才能走进他的心田。所以,大家注意这个“必”字,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必”字加重,“矣”字拖长,情感较好)
师:所以,这是一种真诚的夸奖。再来看,第二节里面,哪个字要注意呢?
生:“苟”。
师:“苟”。来,这位同学,你来读读看。
生30(读):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
师:这个“苟”字,你觉得是什么情感?
生30:希望大家能爱惜光阴。
师:嗯,希望,那种深深的希望,深深的期待,就在这个词上面看出来了。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语重心长的,“苟”预备起!
生(齐读):苟能爱惜光阴--
师生(齐读):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师:很棒!再来看,联系感情是不是只说好话呢?不是,在指出社会的沉疴、它的弊端的时候,蔡元培先生又是非常的严厉的,“官阶大者,特别欢迎”,哪个词?
生31:“盖”。有痛惜的感觉。
师:对,“盖”,表原因,都是这么做的。“官阶大者”,来,预备起!
生(齐读):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师:愤怒些,痛惜些!因此,一个“必”字,是赞扬;一个“苟”字,有期待;一个“盖”,就很深沉地揭示出了社会道德沦丧的丑陋。因此,我们讲,这一“告”,告出的是蔡元培先生的语重心长、情感真挚。
PPT显示:
告--语重心长、情感真挚
五、告--正反对比、有逻辑性
师:再看到这句话,“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师:要让北大这么多学子、诸君完全听懂并接受蔡元培先生的这段劝勉是不容易的。蔡元培先生除了情感以外,还需要他很深厚的说理功底。我们看看,蔡元培先生是怎样让诸君接受他的告白,一起来读一读第二段“抱定宗旨”下面几节。“若徒志在做官发财”,预备起!
生(齐读):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师:“宗旨既乖”,这个“乖”是什么意思?
生:违背。
师:违背了这个宗旨会怎么样?再看看这段话前面的“宗旨既定”,你能告诉我蔡元培先生此处演讲用了什么手法?
(生思考)
生32:正反对比。
师:正反对比,再加上文中蔡先生所举的一些道德沦丧的例子,就使得这一告非常具有逻辑性。北大的学生一听,就能很容易地接受蔡先生的这一告。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注意正反对比,两种情感。正面充满的是希冀,反面则是深沉的悲愤、痛惜之情。“宗旨既定”,起!
生(齐读):宗旨既定……容有底止。
师(跟读):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六、三告,告出怎样的蔡元培?
师:就在这严密的逻辑之中,蔡元培先生的三告走进了无数北大学子的心田,北大也从此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所以,这三告其实包含的是蔡元培先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也从此奠定了北大的精神。所以,同学们,演讲是一门技巧,既要有针对性、鲜明性,又要注意语言风格、情感和逻辑严密。那么,同学们想过吗?通过这“三告”,通过这两个计划,你听出了一位怎样的蔡元培?
生33:循循善诱的蔡元培。
生34:文采斐然的蔡元培。
生35:严谨认真的蔡元培。
师:严谨在哪儿?
生35:他这文章非常有逻辑性。
师:不但演讲如此,他做事情也很严谨。你发现了吗?他居然提出了两个小小的计划,是什么?
生(齐):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师:相对于现在的有些校长,我们蔡校长真的是非常的细心、严谨,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匍匐在“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上边的。我们还可以从这“三告”中“告”出有更多精神品质的蔡元培。有人就用这八个字来称赞他,来,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扬一下,预备起!
生(齐读):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师:加上点感情好吗?“学界”预备起!
生(再齐读):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饱含感情)
七、读好“三告”
师:“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堂课,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听懂他的“三告”,然后,读好他的“告”。在场的天目高中的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也把蔡元培先生的深深勉励融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读好这段话,预备起!
生(齐读,饱含感情):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师:真好,比前边第一次要读得好多了,真正地把蔡元培先生的声音提炼到自己内心。让我们记住蔡元培先生一个世纪前的声音。全体起立!一起来读一读,蔡元培先生最重要的声音。“予今长斯校”,然后读出“三曰”,预备起!
生(齐读,感情饱满):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师:希望这十二个字也能装载在你们的内心深处,为你们的天目高中争光,谢谢!
★实用文,要教出“实用”值。这篇演讲词,很容易教成北大历史课或者班会德育课,上着上着,就会和学生大谈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我在备课本上把“演讲”两个字写得大大的,然后我会紧紧地盯着它,直到它融进我的内心。我想起钱梦龙老师的“课前自问”习惯。他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总要这样自觉地问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我们还要把老师自问中的“课”字改成“文”字,即“我教的是一篇什么文章”。知晓课程意识,还要彰显文体意识。课程思维外,我们的教学思维首先是文体思维,其次才是文本思维。我很喜欢林忠港老师说的一句话:“对于演讲词而言,文体是纲,要用它提纲挈领;听众是灯,要用它照亮文本。”扣住文体来教学,彰显文体意识,这维系着我们的专业立场和职业尊严。
★读蔡元培和他的文字,总会神往那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各学派大师云集的北大,总会想起矗立在未名湖畔、苍松翠柏之间的那尊伟大的、永远为教育思想着的半身铜像,总会想起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那个痛心呼告的身影。“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百年前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的北大今何在?“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百年前的“三告”犹在耳边!《易经》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有时,回归才是一种出发。我们,能吗?教育,能吗?
★中山装,红色围巾,我用这样的穿着向这百年前振聋发聩的演讲致敬!到了课堂后半段,听着学生越来越好的演讲诵读,我真觉得回到了遥远的北大礼堂。窗外细雨蒙蒙,所有的树都静默着!它们也不喜欢透彻的分析!
★既要教出演讲稿的本质特征,又要教出“这一篇”的独特个性,这大概就是教学此文的难处所在。我在备课纸上排列着演讲的特点,比如鲜明性、针对性、逻辑性、感染性等等,我反复读着“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一演讲核心句,思维辐射状地朝向演讲的各个特点。没错,围绕“三告”,做足文章,就是它了!“演讲的时候听众是没有纸质文章的,怎么才能让听众瞬时捕捉到这些核心句呢?”这样一转,演讲词结构明晰、话题鲜明等特点就化成了真实的演讲诵读,学生就能借助语速、语气等的调整变化来表现演讲中心以及结构的特点,这就是在实实在在实践演讲类文本的教与学了。
★“我总相信,在沉睡的世界中,只有我的心为这千万颗太阳激动。”雨果的诗,我用来思考语文教学。语文面前,我们要做最真诚的思想者,它的门必定会为最纯洁的心开启。
--肖培东
“这是一篇演讲词,我就想体现‘演讲’,就想把它上成一堂‘演讲’的语文课。”肖老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肖老师始终紧扣演讲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悟蔡元培先生为何要如此来设计这篇演讲词。在课上我们可以反复听到这样的提问,如“为何这位同学这么快就找出了答案”,如“如果在演讲现场该如何体现这句话”,如“为何突出‘更’”“为何用‘请’字”等等。这些提问不管是针对字、词,还是句,我们都可以鲜明地体会到肖老师对于此文的文体特征--演讲词的关注。肖老师几乎没有我们所谓的“深入分析,深刻体悟”,他完全就是一个导读者,他遵循着这一文本体式的规律,引导学生反复地在诵读中体悟文本的内涵以及蔡元培先生的精气神。语气、语调的把握,重音的关注,停顿的控制,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读得一遍比一遍到位。清晰的文体定位上出了精彩,感谢肖老师在这堂课中的时时提醒: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有自己的使命。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中学何丹
下午第一节课是来自浙江永嘉的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肖老师抓住“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一关键句,从实用文的角度别开生面地通过“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诸君”“告”几个词的剖析来串接全文,特别是围绕“告”字的分析,得出:蔡元培演说思路清晰,中心明确;演说内容直面沉疴,有针对性;演说言辞古朴典雅,浅显易懂;演说语重心长,情感真挚;演说逻辑性强。整个课堂在教师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和深度剖析中完成,充分抓住实用文的本体特点,从环节设置到炼字炼句再到信息提取,浑然一体,从容大气。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张选军
之前听过一些老师上这课,总觉得旁枝末节的东西多了些,讲北大的前世今生,大谈当今大学的现状,谈对蔡元培提的“三事”的理解、启迪等等,课堂热闹,师生言而无尽,乐此不疲。从德育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课是成功的,有思想,甚至针砭时弊,然而,回忆历史代替了咀嚼文字,热闹的讨论代替深情的朗诵,文字的美感、思想的碰撞、感情的炽热没了,语文的世界单薄而乏力。听完肖老师的“演讲”课,我们庆幸,文字的美感没有丢失,课文的灵魂没有迷失,蔡元培先生的思想那样深邃,感情那样炽热,其人犹在历史的隧道里用深邃的目光看着我们,看着我们今天繁华而浮躁的语文世界。我更愿意像肖老师那样“颔首”,乃至是“匍匐”着教语文,我不想离文字太远,也不想在功利这条路上走得太偏。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刘方旭
【名师点评】
细节见功力,慢中有奇珍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何立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培东先生2012年12月27日在浙江省临安市天目高中“长三角语文教学论坛”上的一堂公开课。课堂上,培东先生着中山装,系红色围巾,用精妙的课堂构思和绵密的语文逻辑,向中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百年前那场振聋发聩的演讲表达着敬意。
正如培东先生在其博文中说的那样,“知晓课程意识,还要彰显文体意识。课程思维外,我们的教学思维首先是文体思维,其次才是文本思维……扣住文体来教学,彰显文体意识,这维系着我们的专业立场和职业尊严”,培东先生紧紧抓住课文演讲词的文体特点,围绕蔡元培先生的“三告”,精准定位教学内容,课堂结构精致、细腻,富于节奏感,教学程序不紧不慢、张弛有度,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得到了具体落实,真可谓“细节见功力,慢中有奇珍”。
一、千淘万漉,吹沙见金:精准的教学内容选择
众所周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学什么)”远比“怎么教(怎么学)”更重要。换而言之,教学内容选择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学科属性的存亡和学科价值的高低。
语文教学必须回归语文学科本位,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过度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过于强调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轻视对文本语言材料的玩味涵泳,轻视对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认识和对作品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的具体理解和赏鉴。语文教学应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来引导学生透过“语音语调层”“意义建构层”“修辞格层”逐步走向“意象意境层”和“思想情感层”,不能以思想性取代文学性,把语文教学异化或泛化为架空文本、脱离语言的空洞抽象的、贴标签式的道德说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演讲词,教学时很多教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它教成和学生大谈特谈做人、做学问道理的历史课、班会课、思想政治课,从而失去这篇课文教学应有的语文属性和学科教学价值。
而培东先生则是“在备课本上把‘演讲’两个字写得大大的,然后紧紧地盯着它,直到它融进自己的内心”,在教学内容选择的细节上做足文章。小课堂,大讲究。纵观培东先生的整个课堂教学,皆以演讲词这一文体特征为出发点,紧紧抓住“三告”,引导学生从演讲词文本中的核心句入手,借助语速、语气等的调整变化,具体体会演讲词结构明晰、话题鲜明等共通特点;课堂教学还不断诱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篇演讲词语言上使用浅近的文言文,多用短句,巧用正反对比等手法的运用,深切体验蔡元培先生“这一篇”的独特个性。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句式特点、手法运用的赏鉴成为这堂课的核心内容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学科属性和价值在这堂课上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实现。
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缜密的教学程序设计
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必须用缜密、细致的教学程序安排来得以具体落实。教学程序的缜密、细致则又具体体现在教者对教学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细节的设计和把握之中。
钱梦龙先生认为,“教学细节,细而不小”,“一个教学过程如果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细节,这样的教学过程必定也是生动活泼,乃至是异彩纷呈的;反之,如果教学细节处理失当,则必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
培东先生是一个极其细腻、精致的人,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课如其人,《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教学程序的设计可谓细腻、精致到了每一个细节:从课文中心句“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演讲词文意,进而步步追问,让学生从课文明显的语言标记--“一曰”“二曰”“三曰”等中概括出演讲词的内容要点,体会演讲词的内容结构以及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共通特点;然后再用“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的问题,引导学生把阅读关注点从宏观的篇章结构的感知引向中观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依次领会演讲词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北大学风、校风的现实针对性;接着,培东先生充分运用诵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细致感受蔡元培先生演讲词运用浅易文言的语言形式,妙用短句和正反对比手法所产生的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功效;最后,课堂教学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教师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显现出的蔡元培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精神风范,领会演讲词中“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对于自身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整个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循序渐进、丝丝入扣、简洁清晰、浑然天成,有细节之实,亦有灵动之美。
再则,教学过程中每一张PPT出现的时机也都很有讲究:培东先生绝不用自己的意见的先行来取代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总是在学生充分地诵读感知和思考探讨后适时出现,显现出教者对学生个性阅读体验的尊重,看似不经意,实则有精细的设计和考量。
三、深入践行,循循善诱:细腻的言语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采用浅易的文言写作,具有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风格和特色。要真正体会作品的这一风格和特色,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深入品味演讲词的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从中细腻体味演讲人的思想情感。
培东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最为显著的行为特征就是学生丰富诵读实践的开展和诵读领悟能力的提升,琅琅的书声回荡在课堂上,语文智慧的火花燃烧在碰撞中:
①“告了哪三件事?”“只讲了这三件事吗?”“哪两件事情?”“为什么会这么快找到答案?”“你还发现了什么吗?”
②“反复强调?‘一曰’‘一曰’这样重复,是这个意思吗?”“这样重复,演讲就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了……这么读的话,重点句是听不出来的。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对了,要想在演讲现场让大家听到你的演讲重点,你首先要在关键点上读出你的重音来!”“再来‘告’一次,好吗?‘予今长斯校’,预备起!”
③“悲痛、痛心、痛恨的!我们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停,感情还没注进去。”
④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中的“请”和“更”,“尤为恶劣”的“尤”,“予今长斯校”的“长”等关键词语的意蕴及诵读技巧,以及对“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一短句的节奏、语调和情感的具体把握。
……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诵读不仅限于读准字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诵读指向了文本内容结构的显著语言标志--“一曰”“二曰”“三曰”及其表达功效,使得演讲词思路清晰、中心明确,指向了节奏、重音的合理处理对于演讲效果的具体作用,指向了对演讲者直面沉疴、痛心疾首的情感的深切体会,指向了对此篇演讲词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风格及特色的具体感悟……
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细腻而深入,充满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从容和期许,显现着培东先生“慢下来,活出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对其语文教学的影响。
不仅如此,从上面的具体教学行为中,我们还能深深领会到培东先生对学生内部言语能力的重视,善用追问,推动学生主动的言语实践,启迪学生的语文智慧,扎实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这堂课十分重要的一种价值追求。
“语文课,首先必须是文本阅读课,有琅琅的书声,有真诚的对话,有主动的揣摩,有深刻的反思,有精神的升华。”
培东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在教学实践中这样做的。
观其课,读其人,心有所感焉,故记之。
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清浅细微/诗人的美/语文的美--肖培东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案例(肖培东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4.我是演说家演讲稿
5.超级演说家激励语录
7.我是演说家励志文章
9.诗经氓课堂实录
10.《诗经》两首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