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石门董村的杂文随笔

时间:2021-07-01 11:56:37 随笔 我要投稿

平原上的石门董村的杂文随笔

  石门董村的最早出现,是由祖上姓董的人先到达这里。到达后建舍修屋,耕种农田,并在村子边上修建了一个大石门而得名。因董姓人先到达这里,又是董姓人建的石门,所以取名石门董村。石门董村布局是这样的,村子中心建有生产大队党支部办公室(现在村一级行政区划为村两委,那时是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和石门董面粉厂及大队马号一字排开,沿村主干道向西走,经过董家车门大胡同,可到达六生产小队的小队部与场院、马号,再向西走出村可到达羊益公路,可去设在孙家集村的前杨供销社购买生活、生产必需品。

平原上的石门董村的杂文随笔

  从石门董村生产大队党支部办公室向南,通过村主干道过牟家大街出村可到达前杨十二中。向北,是二生产小队的队部、场院,从这里再上北一字排开著名的大胡同、魏家胡同、小胡同,在场院的南边有一口石板、砖砌的甜水井,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喝这个井里的水。大胡同向北可达三生产小队的队部、场院、马号,从小胡同向北可达二生产小队的另一场院和马号,从三生产小队场院、二生产小队场院再上北到达羊益公路,通向寿光县城。从石门董村生产大队党支部办公室向东有一排整齐、比碗口还粗的大柳树,这排大柳树再向东主干道北路边排成一列,这终点是村东经常干涸的一条南北小河,小河的西边、东主干道的北边是石门董小学,小学校长是王华伦,他是语文老师,还有爱打乒乓球的王勇老师,物理、化学老师是董朝玺,数学老师是李炳俊,他俩是民办教师。石门董村从公引来了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的线路,这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董老师、村医董朝宗等人完成的。过了小河再向东是隶属石门董村的小东家村。

  石门董村是方圆几十里的大村,大约有上千户人家、三四千人,为了村民购买商品方便前杨供销社在村里设了代销点,代销点先设在董家车门沿街一户人家,由一位姓董的老先生搭理,后向南搬到牟家大街西道边,代销点屋后有一个全村最大的水塘,全村下雨积水都排到这个水塘里。如今,这个代销点早以不见,在它的对面建了服务一流、商品齐全的石门董超市。石门董村董家车门实际上是一条南北大胡同,董姓的人在胡筒的两边居住。在石门董村董家车门大胡同、与从二小队队部向北的小胡同最有名。这董家车门南北大胡筒可谓历史悠久,在清乾隆年间因董家出了世代名医,这董家车门的南大门上方便悬挂了清廷赐名的行医金匾,一是朝廷表彰董姓名医,二是表明这董姓名医确有悬壶济世的能力,可惜这金匾已不知去向!石门董村董家大车门两侧住着几十户人家,北边西侧住着董子元家,他是一名老中医,师承山东省八大名医之一董愫书。东侧中段住着董子真家,他是晚清的武壮元,他家有一棵二百多年树龄、三个人合围粗的'大槐树,方圆几十里闻名。大槐树的主干已枯了,但大槐树枯主干的周边还有树干生长,春夏秋天,大槐树支起参天绿叶大树冠,参天绿叶大树冠的下面,是喜嘻玩耍的孩子,树下也有纳凉做针线活的大娘、大嫂、大婶们,参天绿叶大树冠下不时发出朗朗笑声,这笑声直冲云霄。

  这石门董村董家大车门可真大啊,几个小孩可贴在雕梁画栋的大车门上,同伴推着大车门走半园路线,大车门上的小孩不但掉不下来,而且还在大车门上悠哉悠哉。大车门的正上方悬挂皇帝赐的金匾,下面两个也是雕梁画栋的大门门框,门框座在两个大石礅上。早年间董姓人夜间有值更人员,在夜幕降临和旭日东升时,定时关大车门和开启大车门,后来,这大车门一直是开启的。而小胡同有名则是小胡同南面一户魏姓人家的北屋墙上,嵌着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砖,这“泰山石敢当”的石砖可谓大名鼎鼎。那“泰山石敢当”就刻在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上,镶钳在南面一户姓魏人家的北墙上,这石头四周长约六十厘米,不细看还真发现不了。这“泰山石敢当”是有讲究的,建筑时有补角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泰山石正如巍巍泰山能给人们的神圣感觉一样,人们敬仰泰山,歌颂泰山石,是因为这泰山石具有宁毁不折、坚贞不屈的高尚精神,这高尚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而艰苦奋斗,生生不息。所以,这泰山石啊就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是安邦定国的基石,是齐鲁文化的精髓,更是华夏民族的根,人们甚至还将自己的希冀与愿望寄托在泰山石上,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石门董村的“泰山石敢当”小胡同吧?!

  那时的人们走在“泰山石敢当”的小胡同,无论是上坡干农活,还是干完农活回家,都要在这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前伫立一会儿,以示谦诚与敬畏,祈求给乡亲们带来幸福、平安。现在啊因农村街道改造,早已不见了“泰山石敢当”小胡同,更可惜的是,那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砖也不见了踪影,令人惋惜!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石门董村全村村民在党支部书记魏光元的带领下,大干苦干巧干,收获了足够的粮食,村里才没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这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村镇是很了不起的。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有青岛市大型纺织厂的二十几名知识青年在石门董村插队落户,后返城。在石门董村过年很有特色,也真正有年的味道。石门董村的年是从墨香里开始的,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村子里几位老先生便把桌子抬到大街上靠在墙边,然后为各家各户写春联。

  这几位老先生的毛笔字极好,他们有着极讲究的狼毫毛笔,更有着古色古香的砚台,清水倒在砚台上,手里拿着墨块,轻轻研开墨,可浓墨,可涩笔。大红的纸裁好了,他们屏息运气,蘸满了墨,一副春联便一气呵成了。春联的词句他们是了然于胸的,有五言的,有七字的,楷书端庄,行书飞扬,大红的纸,油黑的墨,看着就喜庆。春联写多了会有人拿到集市上卖,因此石门董村的春联很有名。

  除夕的这一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春联贴上了院门、屋门、房门,人也展开了笑颜。石门董村里的长者倒背着手顺大街小巷端详,左邻右舍的忙碌的人们也忙里偷闲瞅上几眼,贴上大街小巷两边人家的院门上的春联,那些是谁写的大家一瞧便知,这也成了年下的一道风景。

  石门董村家家户户贴了春联还要贴门笺,也就是过门钱,“过门钱,过门钱。落门前。都是钱”,真是一种美好生活的寄托。过门钱是五彩的:大红、红、绿、黄、蓝,过门钱贴在门楣上面,贴在窗框上面。黄色的必须贴在中间,这是有讲究的,黄地要贴在中间,黄地,意即黄帝,是一份对先祖的尊重。过门钱贴上了整个院子一下子有了喜庆的色彩。阳光是金黄的,金黄的阳光照在五彩的过门钱上,红的艳红,绿的翠绿,真是充满了喜庆的色彩,一派新年新气象。

  傍晚的时候,开祠堂,请族谱,把族谱打开来,放到供桌上。上香,燃红烛,族里各家各户上贡品。在石门董的年夜里,族里长者须有三五人在祠堂守谱。族谱是从年岁长的、有据可考的祖先名讳记起,一代代往下续。族谱是不可以随便翻阅的,族谱旁边放一双干净的红筷子,有人想看了,需用红筷子一页页翻开来。族里如果有人家添丁进口,一年里只在年初一的下午把孩子的名字写到族谱上。写到族谱上的名字,名字里是有固定的一个字的,这个字体现了这个名字的辈分。是啊,家族不论如何庞大,儿孙不论在何处,有了这族谱,有了这习俗仪式,就多了一份凝聚力,就多了一份年味。守年夜人抽着旱烟,唠着一年里村里的大事小情,续燃起一支支香烛,迎来新年里石门董村的第一缕阳光。

  石门董村的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桌上摆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年糕还有做熟的鸡鸭鱼肉什么的,各家各户的人们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饺子,美美地吃着年夜饭,温馨、幸福极啦!天不亮鞭炮声便在家乡的上空震响,美丽的烟火也照亮了大年初一的夜空,大街小巷早有了人流,忙着去本族外姓的家中拜年去了……啊,极有年味的家乡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春天里石门董村人们的灿烂的笑脸,温暖着人们的亲情、真情,石门董村人们的日字也像那初升太阳一样红火,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如今的石门董村已步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列,种植蔬菜大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有小院的复式楼房布满村庄,石门董村这座历史悠久、充满生机的村庄,正走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平原上的石门董村的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上与下杂文随笔12-16

上邪杂文随笔07-04

城邦上的永远杂文随笔12-14

恋上云端杂文随笔12-22

舌尖上的童年杂文随笔07-03

逆流而上的杂文随笔07-04

闲来扯扯雨村非杂文随笔12-18

广袤沙上的泪杂文随笔12-11

站在宫崎骏的肩膀上杂文随笔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