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减负出路在何出杂文随笔
中小学减负一直以来是一个重要话题,它不仅是中国孩子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孩子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国家一直重视解决中小学负担问题。教育部也几次出台政策,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因此,各地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来实施减负。比如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推迟上学,早放学,不上晚自习,不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与活动。我区实施减负政策以来,学生们真的减负了吗?以我所在地区的一所中学为例,学生推迟上学,早放学,不上晚自习。他们真的都在家里好好睡眠或做积极的户外运动吗?
学生甲说:“原来七点到校,现在改为八点到校,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父母上班早,不放心我自己在家,没办法又给我找了一个托管班。”
学生乙说:“早晨、晚上的时间,家长怕我进网吧玩儿游戏,或者没人监管出去打架,就给我找了一对一的家教。”
家长甲说:“我们上班很紧,平时孩子上学早,还能同步。现在孩子上学晚了,回来早了,有些不放心,非常担心孩子这段时间的安全问题。”
家长乙说:“孩子缩短了在校时间,空闲时间也未利用好,没办法又找了补习班和兴趣班,也算替家长看管孩子了”。
家长丙说:“高考不变,学习不可懈怠,缩短在校时间,其实我们家长很担心孩子的成绩以及在社会的竞争力,我还是希望孩子早到校,多学习,毕竟孩子需要刻苦和努力,来培养人格和性格”。
老师说:“孩子缩短了在校时间,课堂状态没有明显好转,状态不佳,效率不高,拖沓懒散。”
……
对于留不留作业,各方面也是莫衷一是,有的家长认为留作业是检查学生在学校学到什么的一种好方法,并确信他是否学会了。还有的家长说,留作业是教孩子更好地合理的设计时间。既巩固了孩子在校所学,又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学校也认同让孩子回家做作业,以便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做什么。但有些家长不同意留作业,说作业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生活太忙碌,他们需要时间与家庭成员相处与互动。
对于留不留作业在国外也一直是在讨论的话题,美国和加拿大,就在讨论“给孩子留作业是好还是坏”,早在2009年,美国的一项调查说,作业越多,学生得分越高,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七年级以上的学生,不适用于小学生。但最终留不留作业人仍未定论。
究竟留不留作业,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不可一刀切。适当留,这个“适当”如何把握,这就要看每个孩子的具体接受能力与精力。比如说作业不超过一小时,可是不同的'孩子,一小时的作业内容却完全不一样。所以,学校、家长应该把握好这个度,操作很难,但还需努力。
面对减负,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学生没有真正的减负,给家长增了负。缩短在校时间,家长增加了看护管理时间,条件允许的,自己管理。条件不允许的,送入各种辅导机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的干脆放任自流,让本该好好睡眠和学习的时间在网吧中度过,或在做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事情中度过。
因此,一些家长不堪现状。纷纷组织家委会,找学校协商,要求送孩子早到校,上晚自习。可是,学校领导也是一脸的无奈,学校只是一个育人的地方,政策是要执行的。事实上,国家的教育政策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相当好,我们的孩子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导致了孩子视力差,体质弱,能力差,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可是,出现这种现状,解决与不解决都会受到家长的异议。让我们静下来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已经走进了减负的怪圈儿。原因是,让学校给学生减负,最终导致家长变本加厉的给孩子加负。学生的负担究竟是谁造成的?我们是否反思过,单方面给学校、教师施压,似乎是不能对症下药。就像张三生病,给李四吃药,效果如何,自然明了。
之所以出现减负,家长不同意,减负推行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家长角度
1、家长曾受过不读书的苦,现在家里孩子少,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下全部赌,各种琴棋书画学习班,奥数班,不管家庭条件好与不好,她们都愿意在假日里,把孩子送到这些补习班和培训班里。所以,孩子在假日里像走马灯般出了这个班,进了那个班。假日比上学还累,还忙。所以导致学生在校时,精力不足,学习效率低,自然形成课业负担重,导致厌学不学。
2、家长急功近利,把孩子的目标就定在考大学,考名牌大学上。他们中有些人不会考虑孩子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品德,做人的培养。只是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书呆子型的“学习机器”。只会学习,其他能力一点没有,我们曾听过这样的事情,大学生不会剥鸡蛋,不会洗衣服,博士生因为飞机晚点,怒打工作人员等一系列不该发生的事情。当我们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去培养他们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比如与人相处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出现上述的奇葩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里我想插入一点题外话,曾经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则消息,有的家长怕高考影响孩子答题,竟然把池塘里的青蛙全部毒死。我就很不理解,我们的孩子都能高考,为何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没必要毒死青蛙吧!当我们的孩子问起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如何给孩子做保护环境这样的话题教育。难怪,我们会看见一些游客,在公园儿里把孔雀拔毛。因为他们在教育中只会知道为了应诚的学习教育,他们没有意识到除了学习之外,还有社会教育,品德教育,环保教育等很多很多的教育。他们最终走向社会,社会的复杂,需要他们去适应。我们为何不在他们成长中,让他们逐渐的一点点适应呢?
二、社会教育体制角度
高考一直是我们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对于中国家庭和孩子来说,也是最公平的,最快捷的选拔方式。一考定终身,已深入人心,每年的高考,看到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的各方面对高考的高度重视,不能看出它的国考的意义,几家欢喜几家愁,国人太重视了。目前还没有哪种考试能代替高考。所以,高考不变,想让学校、家长减负,确实很难。但是,我们的高考又不能取消,因为它毕竟还是中国每一个孩子最平等,最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减负,真可谓“欲罢还休”。
三、学校角度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机构,是机构可能就存在考核与评比。这无疑催生了学校“重视升学率”,因为升学率,毕竟是社会、主管部门及家长考量学校的重要手段。谁愿意把孩子放到升学率低的学校呢,尽管这所学校办的如何特色,培养的人才能力如何强,品质多高多适应社会,以后前途多么广大。但这结局都不如高考考核来的快。上面主管部门和家长是没有耐心等待的。我们都知道,培养孩子一生的能力要比高考高分低能强得多,可谁愿意等?周期多长?见效多大?哪个学校领导愿意做“把肉埋碗里”的工作。我们都很浮躁,我们等不起,所以,减负在学校也难。
综上所述,减负岂能是一个文件就能解决的吗?他需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权衡,协调。找出最佳的契合点。这个点,我们仍需探索,教育的改革,还需我们所有的人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