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的一写心得,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水墨画教学随笔,供大家阅读参考。
水墨画教学随笔1
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故事书,每一个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心琢磨,不断地发现改进。在此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在情境中,培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教学 “0的认识”,我编了个“兔妈妈过生日”的童话故事: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兔宝宝要送给兔妈妈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地里有4个萝卜)出题:地里有几个萝卜?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兔宝宝拔萝卜)现在地里还有几个萝卜?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现在地里有几个萝卜?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兔宝宝拔萝卜直到拔完为止)。现在地里有几个萝卜?那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导入新课:“0的认识”。对于活泼、天真的六七岁的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童话故事。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来导入,学生兴趣盎然。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内容,编一段故事,创设一种情景,在把数学问题融入到里面,来学习新课。
二、在操作中,带动思维走进课堂。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积累学习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的。老师应给以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学习《认识几和第几》时,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塑料片进行操作活动。学生摆然后教师提问:“一共摆了几个图片?”“从左往右数,第5个图片是什么形?”学生摆完后,对着摆好的图片叙述:“一共摆了5个图片。”(理解数5的基数含义)“从左往右数,第 5个图片是什么图形?(理解数5的序数含义)。通过摆、说这两个环节,理解了一个数所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又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可用圆片进行操作,使学生探索出数的组成规律,并能很快地记住某一数的组成。 如用圆片摆出7的组成: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能有序地发现7的组成有以下6种: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然后,来叙述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在游戏中,巩固新知,促进能力发展。
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在教学中适当的游戏形式,学生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位置》后,我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请一个学生当“火车头”拉响火车,让其余学生一起问他往哪儿开,再回答老师的问题,你排第几或你的左边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就复习了方位,又巩固了几和第几的知识。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孩子觉得学习也是快乐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操作中、游戏中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美,感受数学的美,快乐地学习。
水墨画教学随笔2
中国画笔墨的演进、发展用了上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专论起来有许多东西可讲。
毛笔、水墨、宣纸,单从技术层面说,没个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不去认认真真地练一练书法、踏踏实实地临些前人的画作,摆弄起来绝不会太听使唤的。但凡有所成就的水墨画家,无不在笔墨技法上造诣深厚,有着自己独到的功力。
另一面的问题是,笔墨远不是一切。人物画由于表现内容的特殊性,其自身的艺术规律也就显而易见。随着人物造型功力被推到焦点,画家抓取形象特征的敏锐,捕捉人物性格、气质的果断以及探索人物精神世界的睿智也便天然地成为了评判的首要标准。追索笔墨的文化渊源,确立笔墨独立的审美价值,探索个性化的笔墨语言,注重笔墨技巧的锤炼是积极和有意义的,然而语言毕竟只是语言,将其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就难免虚悬,于艺术无益甚至有害,“人们一厢情愿地给‘笔墨’注入了几乎无所不包的内容:生命、宇宙、道、气等等,等等。但是,事物有它自己的规定性,超出了这个极限,就不免带有些许江湖气。在人物画中,艺术形象的思想容量和笔墨的思想容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水墨画教学随笔3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墨笔画、白描画等。
我这里聊的是儿童水墨画教学,儿童水墨画教学目前大概有这么几种形式:一是不管儿童的年龄大小都跟着老师画梅兰竹菊或者山水等;二是力求水墨创新,让儿童玩些水墨游戏,搞各种技法弄出一些特效,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三是用水墨去写生,类似西画的素描、色彩写生等。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教学,至少也能让儿童了解一点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规律,为他们了解中国画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水墨画教学,如果一味的让儿童跟着老师临摹一些梅兰竹菊这类的画,很容易让儿童养成公式化的弊病,再说,老师的用笔一旦不准,以后要改掉这个毛病就有点困难了;或者老是让儿童玩一些水墨游戏,儿童学画很难有质的进步,对中国水墨画的了解也是较肤浅的,总让儿童认为,画中国水墨画就是用墨来随意的涂抹;如果老是对景写生,也很容易把中国水墨画画成西方的风景画。
水墨画教学,也不能为了技法而技法,也不能由着儿童随意涂抹,而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先放后收。这放与收,自然需要根据老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艺术修养了。
对于年龄、禀赋、学画时间有所差异的儿童,还是要根据水墨画学科性的特点进行递进关系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当然要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方法玩一些有水墨趣味性的游戏,增加儿童的兴趣。如果教授过多的技法,则会束缚了儿童的思维,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对学画有一段时间和基础的儿童,自然要引导他们学一些临摹和创作,让儿童观察体验古代大师们的用笔用墨,逐渐深入传统并学以致用,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各种元素。
再说,临摹是学中国画的必经之路,历代的中国画大师都得从临摹传统开始,可不要认为临摹传统是老掉牙的事(当然,不能僵化地临摹),只有了解传统才能谈发展。我们不能用西画的构成或者像画水彩画一样搞点效果,就认为是在搞水墨创新。“水墨画创新”看过去很高大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大部分的艺术家,画了一辈子中国水墨画,都创新不了什么新的水墨,儿童怎么做得了呢?
我们所说的儿童水墨创新,应该是指:不能像以往老教条地跟着老师画虾、画竹之类课程。而是要让儿童更贴近生活,按一定的笔墨要求去画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且能够接受的表现题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表现属于他们的世界。
中国画,是用笔墨的辩证法去表现美、创造美,更不能像画标本一样,对着自然景物描摹——只为了画像对象为前提。而是要用人文思想、中国阴阳哲学、中国书法用笔等来表现自然事物。
比如:画一块石头,要让儿童明白,线条除了粗细外还有要有方圆;两块石头,除了有方圆外,还要有大小、前后遮挡对比;三块石头除了前面的要求外,还要有疏密对比等,也体现出了我们中国的哲学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再比如画树,不是去画树形的表象,而是借助树去表现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弯直、疏密、开合,黑白大小对比,等等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关系。
近代很强调中西画结合,其实,东西方的绘画思想很难结合在一起,只能说有些技法能否做一些借鉴。就像中医和西医也在谈结合,有些中医也结合着西医的思想去看病,就很难把病给看好,结果现在把中医给搞砸了,让西医占了上风。中国画也是类似,过多受到西画的影响,以至于现在许多的中国水墨画就不是那么地道了(当然,西画对中国画的人物造型还是帮助很大的)。
现在大部分美术老师都是受到西画的教育,对中国画还是有点陌生。因为中国画和西画的美学思想是有所不同,中国画是以东方哲学入画;西画则是以西方的科学入画。如果让只学西画的老师教中国水墨画,就容易像画素描一样去表现笔墨。所以,对没学过中国水墨画的老师,就必须多读点中国画论、中国哲学,学点书法,亲手实践设计一些课程,如果只会依样画葫芦地照搬一些别人的课例来上课,就很难胜任中国儿童水墨画教学。
这些儿童不管他们成长后是否从事美术这项工作,一旦他们欣赏中国画时,就不会像没学过中国画的人一样,老觉得中国画是黑乎乎的,什么都不像。他们而是会从中国水墨画所需要的辩证关系去欣赏作品了,就会和大师一起享受着艺术的魅力;假如他们成长后是从事艺术这个行业,那么也能为他们奠定了一定的艺术思想观。
我们作教育的,都希望我们的教学能为儿童的艺术成长奠定一定的艺术基础,将来他们想学中国水墨画时,不需重炒“回锅肉”。就像盖房子一样,先做好地基,如果哪一天需要再加层时,就可以往上接着盖,不要因为地基不行导致必须敲掉重来。
这就是我们少儿美术老师肩负的教育重任。
水墨画教学随笔4
水墨、毛笔、油画棒、彩色水笔、水分颜料,突然之间将这些东西放在了一起使用,学生接触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因此,从好奇心入手,激发学生的尝试和创作欲望,是本课一个崭新的课题。蘸上墨或是色,画在纸上,慢慢散开,再加一点水,那种湿润的虚幻的感觉,不就是天上的云、山中的雾、水中的涟漪吗?动手尝试加上丰富的联想,学生感受到的绘画材料带来的喜悦和新意。
水墨画最能体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其笔法与墨法的展现,产生神奇的渗化效果,很能吸引学生。教学中顺应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上挥毫泼墨,为学生当堂示范,为学生创造真切可感的视觉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再让学生自我练习。
学生练习前还有一个过度环节,设计一个共同参与探讨的过程。就是宣纸铺展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上面着墨绘画,你几笔,我几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放开手法,充分感受水墨在宣纸上的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大胆用笔,共同观摩,冲淡水墨画神秘色彩而敢于去表现。
在学生作业练习中,引导大家尝试运用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在宣纸上大胆尝试破墨、破色、破水的多种方法,了解宣纸的性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草蔬果大胆地抒发情怀。学生作业中的各种表现给予及时引导和鼓励,收到良好的效果。
【水墨画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05-10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通用9篇)04-29
《观潮》教学随笔11-14
《乡下孩子》教学随笔01-10
番茄太阳教学随笔09-26
小升初满分作文:水墨画05-06
《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07-14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论文07-30
小班幼儿游戏活动教学随笔10-08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