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论文

时间:2024-08-12 15:27:46 论文 我要投稿

铁路安全论文【必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铁路安全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铁路安全论文【必备】

铁路安全论文1

  1 高铁领域内的规制管理应用

  规制管理由“规制”与“管理”两个概念组成,是政府通过对市场放任行为的管制来规范各个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影响市场主体对于资源的配置,从而更好地调控市场。现有的研究涉及对铁路等垄断行业的规制,认为铁路是集“自然垄断性与可竞争性”、“公共性与企业性”以及“外在性”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因此在对铁路进行规制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铁路行业的“准入规制”、“退出规制”、“价格规制”以及“普遍服务规制”等。但是,现有的研究对高铁行业的规制管理关注不够。一些成果更多地关注包括高铁在内的整个铁路系统自然垄断问题,如铁路投资、建设、运营线路以及运营票价等方面的垄断问题,而对于铁路尤其是高铁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规制管理研究得较为稀少。实际上,高速铁路(含动车)在建设、施工以及运营后陆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昭示着我们应该加强研究,提出高铁安全规制管理政策,促进中国高速铁路事业更好地发展。

  2 中国高铁安全规制管理现状

  高铁是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公共产品, 包括动车、高铁和磁悬浮高速列车等。它是一项投资巨大、对安全与环境要求非常高的民生工程,因而成为规制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旅客来说,乘坐交通工具始终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缩短旅行时间,尽快抵达目的地。也就是说,安全成了高铁运营中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安全,高铁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为此,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从硬件方面看,高铁在桥路轨道、机车车辆、牵引供电、远程调度、通信信号、运输指挥等专业技术方面体现出最新最高水平,使得高铁运行安全有了较为充分的保障,成为最为安全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从软件方面看,首先,高铁注重前期招投标与施工方面的规制管理。中国铁路建设招投标制度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并逐步形成了铁路工程质量与招投标挂钩政策法规。2002 年,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颁布了《铁路工程质量与招投标挂钩暂行办法》,要求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和监理招标时,招标人应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工程质量情况作为招标评标时的评审依据,对有关责任单位在评标时按问题性质扣分或取消3 个月至1 年的投标资格。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对整个施工操作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物资部门、试验部门不定期对供应材料的质量进行试验与抽查, 随时处理并报告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消化在施工过程中,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事后安全保障措施,形成事前防范应急预案,建立事故紧急救援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次生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业已发生安全事故的损失。

  3 中国高铁安全规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是规制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也是规制管理理论的重要方面。离开了安全保证,速度再快、乘车环境再舒适也无济于事。由于中国高铁建设及运营历史较短,在发展高铁事业中也会遇到许多难以规制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3.1 高铁工程建设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高铁运行的安全程度,它是高铁安全运行的前提,高铁安全首先来源于工程建设质量的过关,如果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高铁安全就是一句空话。有的高铁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哈大高铁线部分路段出现了超标准冻胀变化,引发了铁路路基变形,给高铁路基平顺性和安全性带来严重隐患; 有的高铁建成通车后遭到人为破坏带来了安全风险,例如很多高铁立交桥底部被超高货车擦得伤痕累累;还有的高铁涵洞与高速公路相距很近,缺乏必要的防护。

  3.2 高铁运营安全性能理论上不足

  高铁安装的信息系统能够让司机看到前方32 公里范围内的路况情况,从容应对异物入侵、地震、暴风雨、雷电等突发性事件。但是,温州动车事故的发生表明, 高铁司机无法看清前方32 公里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问题, 而且也无法及时通报给调度指挥中心以及后面的车辆。又如,高铁在运营过程中备用的应急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按照设计,高铁自身应该可以提供120 分钟的电源、通风功能,以方便旅客照明和使用空调。然而,所有的高铁故障中大多数应急电源都处于失灵状态,有时会给高铁运带来很多麻烦。

  3.3 高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

  3.3.1 法律法规不完善

  围绕高铁运行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国制定了《铁路法》以及《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然而,这两部法律法规实施的年份较早,当时中国尚未大规模地建设高铁,很难准确预测高铁的发展情况及其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安全与环境问题。例如,这两部法规不可能预测到旅客吸烟将会导致列车停车进而引发安全事故问题。

  3.3.2 安全技术标准尚未全部建立

  安全系统包括机车车辆诊断和实时检测系统、周围环境监测和诊断系统、通信系统、制动系统和机车事故救援体系等六大体系。而高铁事故的发生说明很多安全标准尚未达到高铁的要求。“7.23”温州特大交通事故中车厢内行李横飞现象的存在说明行李架在设计之初就存在安全缺陷,另外,时速普遍超过200 公里的车厢座椅上没有安全带同样会带来安全隐患。

  3.3.3 信息机制不充分

  迄今为止,关于高铁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人们对于何种信息应该对外披露以及对外披露的范围、程度怎样还缺乏明确规定,缺乏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机制,这就使得某些铁路局(公司)可以合法地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只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同时,针对一些高铁违规建设事件,群众举报无门或举报后得不到及时处置。

  4 中国高铁安全规制管理的建构

  为了让安全与环境规制管理产生实际效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与环境规制管理体系,减少高铁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危机事件的发生几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1 健全高铁安全规制管理法规

  一方面,要在《铁路法》中明确规定建立一个独立于铁路建设与运营系统的高铁安全与环境规制机构, 赋予该机构明确的职责与权力,使之在高铁安全与环境规制管理方面发挥第三方作用。另一方面,《铁路法》中要在总结境外国家或地区高铁的安全案例、结合近年来我国高铁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若干安全问题基础上增加安全规制管理方面的内容,明确高铁建设与运营机构在安全方面的承诺与相关责任。

  4.2 健全高铁安全标准体系

  将安全规制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在高铁机车及车厢研发上,要有完善的系统设计流程和明确的技术设计规范, 对机车、车厢、轨道、信号、接触网、站台乃至标志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进行规范量化,甚至对每一颗螺丝、每一根电线接头都要细化到具体操作员工上,以便可以进行责任追查。

  4.3 建立健全高铁安全监督体系

  首先,要对高铁设备生产、建设企业及其生产与建设项目实施定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明确检查内容,细化检查项目,规范检查方式,更新检查手段,努力排除高铁各种安全隐患,建设起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与运营监督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杜绝高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对监管机构及监督者本身加以规制管理,在强调赋予规制者相对独立的监督权限的时候, 不能忽视对规制者本身进行规制管理,应当规范各类监督权力的运作。最后,要完善高铁安全领域内的信息公开制度,使高铁招投标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高铁运营单位等真正把安全规制管理放在首位,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到首位。

  总之,由于中国高铁事业发展时间不长,在高铁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为高铁建设与运营提供安全保护政策依据,更好地规制政府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使高铁切实成为一种安全、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铁路安全论文2

  抓铁路安全要从管理入手、从制度入手、从思想意识入手,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堵塞安全管理漏洞,补齐安全管理短板,才能确保铁路企业长治久安。本篇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浅谈了个人对铁路安全管理一些常见的问题。

  1 铁路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观念方面

  1.1.1 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的不牢,当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安全退居第二位,施工进度、效益、效率优先,安全摆位不正,“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和安全管理的落实上出现了打折现象,在严细实的作风上出现了弱化,在认认真真的工作作风上存在差距。

  1.1.2 安全管理上好人主义还是不同程度存在,对在作业现场发现的违章只是停留指正教育,重人情因素多,不能做到处罚到个人,使违章着有切肤之痛,不能做到深究其原因,特别是对一些比较严重问题召开专题分析会少,发专题安全通报少,严格考核的少。施工现场为什么存在大量违章,就是我们看惯了,车间也习以为常,职工干惯了,没有去制止,没有去考核,一方面也纵容违章,伤害遵章守纪的职工,反思自己还是存在好人主义。

  1.2 管理能力方面

  1.2.1 安全管理常抓不懈的思想不能始终贯彻和坚持,安全的“三如”意识不够强烈。当前,铁路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安全保障措施不可谓不全,但安全问题还是频繁发生,惯性违章没有根本杜绝,主要就是因为在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上打了折扣。比如说:在历次安全大检查活动中,对于检查出的大量问题,没有及时对存在的每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倾向性、关键性问题抓住不放,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段上拿事不当事,不拿问题当问题,造成车间也存在同样问题,甚至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远之;也同样说明了干部在抓安全管理时,一般性的布置多,具体抓落实少,充分说明抓落实力度不够,安全履责能力不强。

  1.2.2 大局意识不强,在安全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低、懒、松、粗、虚”的问题。总是感到抓安全太苦、太累,一天到晚没完没了,成无功,败有过,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思想和精神都是处于紧张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安全的巨大压力,自己思想和心理准备不足,反映出自己在抓安全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顾此失彼;二是安全重点关键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起抓;三是安全敏感性不强,以往教训没有能够汲取;四是在一段时间相对安全平稳期间,对安全管理出现松懈麻痹思想,反映出精神状态在抓安全上精力不集中,而且沾沾自喜,安全的“三如意识”即如履薄冰、如做针毡、如临深渊树立的不牢。血的教训教育我们,安全第一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高、勤、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1.3 工作作风方面

  1.3.1 抓安全过程控制的不狠、不实,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关口前移,过程控制,安全风险的感知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事后分析、灭火,消防队队员角色太浓,事前不预警、过程不严管,只能是事后反思定措施,轻过程,抓制度落实和严格考核,说明工作作风缺乏“严、细、实”。

  1.3.2 抓安全规章制度落实缺乏严肃认真,缺乏一竿子查到底的精神。国家、总公司、路局、业务处的安全方面制度非常多也非常细,目前只是满足制定和细化一些规章制度,具体到制度在施工现场、在车间、在施工队、在班组、在岗位如何落实、落实多少?过问的少,检查的少,致使一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形同虚设,只是在墙上,在纸上,施工现场有些施工还是按传统施工方法、传统管理习惯,且有些是违章做法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主要是思想上存在“文件发了责任就落实了“的思想。

  1.4 执行力方面

  1.4.1 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学习的不够,指导安全管理有差距。铁路经过提速调图,高铁运行,新的设备、新的技术运用,路局市场主体地位新的管理模式确立,监督机制完善、外部条件变化及大量规章制度出台,没有认真去结合实际去考虑、去消化、去落实,只是满足下发、下传,没有去细化和督促落实,新的制度落实执行与具体的作业实际往往不适应,新制度落实其实往往要求我们管理模式改变,人员培训,成本增加,制度落实是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的。

  1.4.2 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安全主动发挥作用有较大差距。安全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如何杜绝职工两违,如何控制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除了规章制度,还需作许多其它方面工作,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必须创新,目前路局出台一系列考核制度,都是正面激励。

  1.4.3 安全风险预警针对性、实用性、及时性有差距。预警不充分、不具体,面上的多,实际的少,安全卡控出现空白。对一些边边脚脚的问题预想的少,有措施过于笼统和宏观,可操作性差,自由度大,主要自己在超前思考、细致预想有较大差距。

  1.4.4 安全主动作用发挥得不好,提出安全方面的建议较少。即使提出也没有坚持,好人主义严重,爱面子,怕得罪人,老是顾及人情,可是安全事故最不讲人情,失去亲人的痛苦,是终身痛苦,是永远不可弥补的痛苦,每次处理事故自己心灵都深深受到巨大创伤,所以说我们得到处分又有什么,如果能够避免人身伤亡事故,才能算真正履行一个安全监察人员的参谋职责。

  1.4.5 组织专业方面安全检查少,没有针对性。虽然每年都组织多次的安全大检查,真正组织专项和针对某一方面的检查少,特别联合专业科室进行专业检查少,只是下文件、提要求、要车间汇报,没有主动组织安全行车、劳动安全、特种设备、施工防护等专项检查,对主管科室人员布置检查上缺乏针对性,没有真正深入下去扑下身子去真正检查得少,致使隐患和问题没有根本消除,一线真正安全情况了解不实不细,没有做到任何事情抓具体抓深入,有些事得过且过、轻描淡写,领导不追不问,自己就放松自己。

  1.4.6 对主管部门的人员、对车间管理人员在安全问题没有做到坚持原则。往往是顾及面子、顾及相互关系,要求多、布置多、检查少、较真儿少、考核少,干多干少都一样,所以管理上失至于宽、失至于松,没有做到严是爱、松是害,没有做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2 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2.1 安全第一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树立的不牢。主要原因是受到没有进度就没有效益,就没有收入,成本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真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施工就受到影响,这种思想影响非常重,这种顾局部利益,忽视全局整体利益现象严重。

  2.2 在工作上要求不严。工作主动性差,有些工作是在被动的完成,思想上有懒惰思想,有些事情没有做到事必躬亲、抓深入、抓具体,没有用发展和变化的思维去抓安全,对安全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认识不到位,还是处于宏观管理中。

  2.3 好人主义在安全管理上和安全考核上不严不狠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是考虑人情多,在一些制度落实上抓不狠,抓不严,对惯性违章抓的手腕软。

  2.4 工作作风不扎实。面对目前安全责任大、要求严、生活快节奏、工作大负荷,特别是在人身安全时常发生问题,思想存在为难情绪,思想压力比较大,总觉得安全压力感和失落感非常大,工作超前性差,创新方法不多。

  3 采取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培育,召开违章分析会,用血的事故来教育他们,让职工、民工亲身受到违章危害。

  3.2 强化安全风险研判,实施安全风险预警,针对安全薄弱的地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严格落实作业标准。

  3.3 加强过程控制,深入施工现场,重点盯控,以严格考核、严格管理,用严格考核手段来制止违章。

  3.4 加强安全管理干部学习,提高认识,安全第一思想永不偏移,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贯彻“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扎实有效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3.5 组织安全管理干部深入施工现场加强包保和全过程盯控,按照履责要求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七勤,即脑勤、手勤、眼勤、鼻勤、腿勤、耳勤、嘴勤,对安全关键项点进行全覆盖检查。

  3.6 在安全管理上落实制度,严格要求,安全工作要抓好预警工作、抓具体、抓成效。

  3.7 抓好安全风险管理推进,把安全薄弱的地方加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敢管、敢抓、大胆管理,严考核,真正做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铁路安全论文3

  谈起安全风险管理,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新鲜事物,实则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地和各种风险做斗争的历史,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整体性、联动性、重要性毋庸置疑,可靠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预防、减轻甚至消除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风险的出现,是确保铁路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 用联系的观点认清安全风险管理

  (一)从外部联系上分析。国外普遍把安全管理置身于大的经济环境中去探索,以整体管理体制为背景去研究,侧重倾向于战略性研究。德、日、美作为高铁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代表国家,在安全管理模式自成一体,通过对德、日、美三国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结合中国国情认清当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德国“专业化安全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方法的探索中推行“车务、车辆、机务、工务、电务”等路网系统分开管理,使安全管理更加突出重点、技术管理更加专业、管理范畴更加合理,安全生产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日本“高技术型安全管理模式”。直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依靠不断的技术装备升级(如“新型运输安全系统”、“编组化自动化系统”、“摆式列车”),在全国大力发展标准轨、高技术、高安全的轨道交通决策。

  美国“集中化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管理环境特点相近的线路集中起来,便于抓住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同时发挥规模优势而通过集中投入来进行保证安全的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

  中国“安全风险管理”。吸收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把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与现有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融会贯通,并运用到铁路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中,这既是扭转严峻安全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全路安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从内部联系上分析。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谈推进中国铁路科学发展时强调,“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优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在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管理内容上一脉相承。从管理目标上,都是坚持安全发展,着力实现铁路安全稳定;从管理理念上,都是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调树立责任意识、问题意识、风险意识,牢固树立“三个共识,”从管理内容上,都是着力于构建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管理和保障机制。

  以运输段中间站现行推行的工作流程化管理方法为例,在纷繁复杂的各种铁路规章制度、标准化作业基础上摸规律、抓重点,以“庖丁解牛”式的工作方法,通过对以往车站大量工作方法加以分析,进行铁路行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从而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把日常工作细化落实成清晰具体的22项(有货运业务增至25项)站长每日工作情况完成表,29项月工作要求完成表。流程化工作方法是对安全管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做法的坚持、管理的完善和对安全工作新情况的创新,是传统安全管理的升华和发展。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全风险管理

  20xx年“7.23”事故对于铁路系统来说一场“地震”,国内乃至国际对中国铁路行业倍加关注,中国铁路急需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扭动被动局面。新一届部党组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第一位,2011年12月25日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进行总结讲话时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了提出的四点意见之首。

  我国安全管理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就事论事,救火不防火,只注重在事故发生后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二是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往往只将事故的原因归结为某一方面的问题,不综合系统分析。三是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人、机、环境系统对安全的影响,但片面强调从外部环境对职工施加标准和要求,没有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四是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注重预防型安全管理的技术步骤,使得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凸显。

  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相比,在“救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防火”:强调问题的超前防范;强调对问题项点的管理;强调安全隐患问题的辨识、分级管理、预警控制;强调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强调责任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防范和事后的风险危害控制。

  今年“7.15”钦北线K29+300~+320抢险和“8.17”抗台取得圆满成功,就是一次安全风险管理实践的成功典范。这得益于日常工作的超前防范,提前预警,在主汛期到来前开展各种防洪应急演练,识别隐患和薄弱环节所在,牢牢掐住隐患的“咽喉”,确保在真正出现险情时有备无患,从容以对。

  三、 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实施安全风险管理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因子的识别是依靠铁路运输部门大量原始资料的积累,一般是已发生且后果严重的行车事故的总结。从铁路运输系统的运作来看,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不仅与机务、电务、工务的配合密切有关,也与自身内部的管理制度、安全意识的疏密紧紧相联。车站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系列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更新、运量的增大、人员的变化等待因素的影响,反应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管理工作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对风险因子的识别和判断须“牵住牛鼻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防范要学会“弹钢琴”。

  (一)要找准风险源。安全生产不是通过技术、设备和文件来实现的,而是在于参与生产环节的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在于依靠良好的管理制度来保证,追根溯源要最终归结到管理问题。过去那种靠“人盯人,人管人”的管理办法已经影响和制约了铁路的发展。驻站防护员管理不严、施工登销记未认真审核确认盲目签认,班中违章使用手机,未认真监视信号,未及时立岗接车,防溜未按规定做好双防,调车作业对线路和车辆检查不到位,未认真落实要道还道制度等都属于威胁行车安全的风险因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其中忽视人的因素,管理基础不扎实、不牢固恰恰是安全管理中最大的风险源。眼睛要从“向外”转为“向内”,转变思想观念,从现场作业找问题、从管理制度找原因、从干部作风找根子,才可能使“安全第一”的理念真正全面践行

  (二)要找准作用力。

  (1)安全风险的过程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站段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强化过程管理可以有效抵御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站段可以采取“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式,加大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机制,围绕高铁、客车、正线、人身、施工、调车、装载等重点梳理安全风险项点,制定落实管控措施,进行过程追踪控制,形成闭环管理。

  (2)“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能力。安全风险管理成败的核心在人,安全管理最大的风险因子也是在人。责任意识不强、落实能力不强都会对安全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危险,安全风险管理应该坚持从“人”这个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出发,在注重对硬件——设备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尊重、关心和依靠干部职工,梳理、界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和标准,形成覆盖全员的责任激励机制和安全责任体系,不断激发干部职工自觉管理自我的主动性,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无为而治”。

  (3)企业文化的安全屏障能力。要运用文化的力量,增强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培养干部职工树立安全价值观,并自觉地转化为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找准支撑点。好的制度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落实,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抓落实、盯问题、追责任、快整改”的是把安全风险管理问题落到实处的支撑落脚点。抓落实就是重点检查安全工作中不落实的问题,把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逐条兑现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名职工、每一项工作。盯问题就是对任何安全风险和安全问题,都紧紧盯住不放,认真解决。追责任就是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狠抓责任落实,严格事故定责和责任追究,杜绝不定责的现象。快整改就是对于危及运输安全,特别是客车安全的问题,立即整改,不拖不延;对于已经整改的要组织复查,防止反弹。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将应对风险的关口前移到落实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处置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铁路安全论文4

  铁路部门是我国运输行业的组成之一,其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加强对铁路安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在交通行业中,公路与航空都在不断的发展,这对铁路行业有着一定竞争威胁,对其所占市场份额有着影响,铁路行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需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还要了解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从而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提高铁路行业运行水平及效益的有效措施,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铁路运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安全隐患,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以及风险控制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这可以有效的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安全运营事故出现的次数。在经济市场中,存的风险比较多,企业为了更好的运营,必须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方案。本文对铁路运输行业运营中存在风险的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

  2.1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铁路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客运高速与货运重载,由于运输形势更加复杂,而且有着较大的安全威胁,对铁路行业的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铁路安全事故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生产运输环节中,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铁路运输各个环节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铁路行业在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做好管理技术的创新工作。铁路企业应制定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为四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形成“纵深防御”的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对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管理的方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还要立足于全局角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细节优化工作,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效果的最大发挥。

  2.2加强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在铁路行业,还要做好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这可以调动人员发现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对铁路行业运营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在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这有利于强化铁路职工的安全意识。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奠定的基础,在安全文化建设时,首先要设置安全文化的导向,编订安全文化手册,加强宣传,还要制定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快达成。安全文化建设还要与铁路行业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保证安全理念与铁路部门工作理念相融合,这可以对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最好与专业的`咨询机构合作,这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层级及机制

  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铁路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岗位资质管理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铁路部门目前正处于管理转型期,为了保证其长远的发展下去,管理者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制定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管理、动态检查、过程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应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充分的发挥职能,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机制。

  2.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不长,将其应用在铁路行业管理制度中,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还降低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在应用与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完善工作,相关部门应合理应用管理方法,保证其效用价值最大化发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监管的设备性能也比较高,这可以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在现代化的铁路部门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更新工作,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输的安全性。设备都有限定的寿命,铁路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设备安全评估工作。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的配套升级和全面整合,使信息可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放大的效能。另外,可以运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手段,把握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计划和统筹,实现均衡生产保安全。四是开展技术创新,引入如气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分析手段,提高科技保安抗灾能力,实现“人防”、“机防”与“技防”综合治理。

  2.5建立持续开放的内、外部评估体系

  安全评估作为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铁路运输生产、项目建设、设备验收等方面得到了长期应用并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促进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改进,仍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制度化、专业化的内部评估制度和主动开放地接受外部评估,包括由政府法律法规强制的安全评估、行业组织的安全评估和积极自主引入的第三方或同行安全评估,综合利用这些评估手段,可以使安全风险管理各环节不断完善。

  结语

  本文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了介绍,还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为了提高铁路部门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管理人员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这也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在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后,对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约束作用,是提高铁路部门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铁路安全论文5

  1.矿区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1.1职工素质相对较低,业务技能相对落后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铁路运输安全最大的威胁,由于目前全国矿区铁路覆盖面广、点多分散,国家铁运部门对其管理有些鞭长莫及,不少企业根据企业发展形势招聘时要求不高,招收的年轻职工素质参差不齐。此外,由于我国的矿区铁路职工多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进修的机会非常少,这样长此以往,许多职工出现专业知识陈旧,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些因素导致矿区铁路职工整体素质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1.2现场隐患相对较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大部分矿区铁路运输系统较为老旧,有些设备由于企业在这方面成本控制较严格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这些不安全因素为运输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此外,矿区铁路多穿越村庄公路,有人或无人道口较多,线路难以做到较高的封闭性。沿线的村民等铁路相关知识匮乏,行人或机动车辆等抢道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

  1.3管理侧重事后处理,事前防范环节薄弱

  矿区铁路在安全管理上比较重视事故发生后的原因调查和责任认定,对事故责任人的较重处罚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以儆效尤的作用,但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起不到长期安全的作用。而矿区铁路安全管理上事前预防环节比较薄弱,对引发事故的小细节重视不够,安全防范意识停留在口号上。

  1.4基层管理水平落后,基层管理者能力欠佳

  矿区铁路基层管理方面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基层管理者的选拔任用缺乏资源,有些时候只能瘸子里面挑将军,导致基层管理者能力有限。有些基层管理者管理方法粗糙,缺少艺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2.提升安全管理的举措

  2.1加强职工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

  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不懂而为之,因为业务的不熟练导致盲目蛮干。要想解决职工素质较低这种现状,必须提高对职工培训的重视力度,加强职工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丰富、高效的培训,吸引职工积极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技能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平时的考核和用人唯才理念督促引导职工重视培训学习,积极主动学习。

  2.2强抓现场管理,消灭生产一线隐患

  矿区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深入现场,强抓现场管理,对现场设备要了如指掌。现场存在问题的设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坚决杜绝带病工作。企业对有利于提高生产安全的设备投入要舍得,清楚孰轻孰重,在这方面绝不可因为捡个芝麻丢个西瓜。同时,加强站场和线路的`封闭性和铁路沿线居民的铁路知识宣传,从主观思想上和客观条件上尽可能减少路外人员进入铁路的可能性,提升运输生产的安全性。

  2.3强化责任追究,做好履职追责落实

  矿区铁路要加强管理重处理轻防范的落后模式,通过强化责任的追究落实督促引导各工种和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无论大事小事,形成谁出问题谁就要买单的氛围。在日常管理上,不能抓大放小,对生产安全危害严重的大事自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一些容易引发事故等细小的环节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深入追根溯源,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并及时针对性的整改落实,将事故苗子扼杀在摇篮之中。

  2.4开展管理培训,提高基层管理能力

  基层管理是管理中的最后一层,管理的好坏重点就看在基层的落实情况。矿区企业要加强对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培训,通过教授其管理方法提升其管理艺术性。同时,加强基层管理者外出学习和拓展训练,促进其相互学习交流管理经验,提高其管理能力。

  3.结束语

  对矿区铁路企业来说,铁路运输的安全始终都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因地而异,各企业只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才能发现自身安全管理工作中还有哪些有待改进,进一步打造出更加安全的生产环境。摘要:铁路运输目前仍是众多交通运输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矿产资源等大宗货物运输方面。铁路运输的主要优势在于速度快,费用低,运行安全性高,但矿区铁路运输在管理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文章从矿区铁路运输管理的现状入手,浅谈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提升途径,对矿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铁路安全论文6

  1 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对安全生产方面的作用

  1.1 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的特点

  由于铁路运输的路程、耗时比较长,工作量也比较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因此,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与其他工程施工的特点不同。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工作需要严格细致,尤其在线路的运输管理方面要非常得负责,如果在线路设备方面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2 工务设备检查的监测制度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地铁路工务设备监测制度,进一步推动了铁路工务设备检查工作效率的提升。在铁路工务设备检查中,我国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动态的检查主要指通过添乘仪、轨检车等方法对铁路线路设备进行检查;静态的检查主要指通过对铁路轨道、路基和桥梁等方面的检查和养护,它主要是日常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对铁路设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以此确保铁路工务线路设备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1.3 作业与安全管理制度

  铁路工务设备方面的检测和维修工作与铁路运营的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在作业中能够按照要求作业,在工务设备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维修养护工作的规则,根据操作规则进行作业,然后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数据有差异,应该与相关部门联系,让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的管理与安全管理紧密相连,在安全管理中,主要分为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两方面。在行车安全中,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我国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在铁路全线设置了高端的测量技术,主要有对跨桥异物的防侵害系统技术,同时也有对自然环境现象(风雨雪)的检测系统,同时还在关键地点安装了视频检测系统。对工作人员实施了作业登记制度以及责任明确到人的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也确保了铁路设施的安全运营。

  2 提高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线路设备的质量

  对于铁路运营线路的设备,需要对质量具有严格的要求,主要对设备进行科学化地管理,并对其进行科学养护。对于设备病害的整修和检修工作要不间断地实施,确保铁路工务线路设备作业的质量达到优良标准,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铁路轨道的稳定性。在工务线路设备检测结束后,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制定修整计划,从基础上保证线路设备的质量。

  2.2 加强制度的落实工作,并不断地完善

  在任何行业,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以此确保行业发展的顺利进行,而在铁路运营中,作为国家的运营机构,为了确保运营的安全性,也应有它的制度,需要工作人员和乘车人员去严格遵守。铁路运营制度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为了让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需要铁路运营部门提出相关的落实办法。首先,让铁路运营工作人员参加“讲纪律、守规矩”的活动,铁路运营企业的相关部门制定为期一个月的“自觉管理”活动,让全体工作人员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同时安排一部分监督考核人员,对每个员工进行全面的监督观察,进而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每天及时填写上班记录,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找到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监督考核,对于表现相当出色的人员给予丰厚的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员工。

  对于设备的管理制度,更需要严格落实,因为设备与铁路运输的安全紧密联系,设备的安全性能够促进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在设备维修部门的管理中,要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对于每天负责检修人员的工作时间、地点、负责的项目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寻找第一负责人,同时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还要在设备检修工作中提供相应的操作工具,为了减少对操作工具的浪费,也要提倡工作人员要节俭,培养工作人员节俭的意识。

  2.3 提高养修工作的效率

  由于铁路运输线路的跨度比较长,运输量比较大,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增加铁路运输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工作人员采取合理有效的养修技术和操作手法。同时,还需要在速度方面进一步提高,如果发现线路设备出现了问题,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去维修,防止受损部分因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而引发其他的问题。在有效的养修工作中,需要坚持落实各种检修的操作规则,让检修操作规范化,提高检修的效率。

  2.4 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我国铁路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开通的运输线路也越来越多,那么,就会出现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在人员比较短缺的情况下,招收工作人员时,限制条件就会比较宽松,这就使得招收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在作业检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操作问题。由于铁路线路设备的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对于一些室外作业的工作,要靠工作人员的自觉性,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因而工作的质量无法保障。

  为了提高铁路线路设备管理的有效性,需要铁路运营相关部门对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强训练。铁路运营单位可以与铁路专业对口的高校合作,高校为铁路运营单位提供学习的环境,铁路运营单位定期输送人员去学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学习与铁路线路设备管理有关的新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让员工“走出去”,在开拓思维眼界的同时,还要将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引进来”,从而全面促进铁路运营线路设备管理的发展。

  3 结语

  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对于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而言,是一次发展革新的好机遇。在国家注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各种新的技术不断运用在各个行业的领域,在铁路工务线路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中,铁路工务部门面对的既是机遇,同时又是挑战,需要铁路工务部门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在安全管理水平方面不断提升,同时还要优化铁路工务部门的组织结构,从而降低铁路工务线路设备检修管理的成本。

铁路安全论文7

  资金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主要是指,铁路运输企业为了确保铁路运输业务开展的顺利和实现经营目标,并遵循责任分工的原则,通过建立各个职能部门来确保铁路运输企业内外部经营活动的有序化开展,以至于实现对各环节业务活动的资金需求进行审计、制约和考核,在资金风险控制的基础之上赋予各个职能部门资金安全管控的权限和职责,进而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企业资金制约化控制体系。

  一、铁路运输企业可能潜在的资金安全风险

  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潜在的资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金太过分散,致使资金整体利润率较低

  国内部分铁路局或路段,由于内部各级单位或智能部门设有单独的财务管理部门,并且开设有单独的银行账户,这些部门看似单个占比不是很大,但是将所有总和起来约占总体资金额度的一般左右,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比较闲散,因此,并不能提高整体资金的使用率,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

  (二)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让其有信誉受到影响

  部分地方路局,当下级单位多方经营周转出现问题时,一般会向当地路局申请资金用以经营周转。但是当借贷时间到期时,借款公司依然无法还款或缺乏还款能力,那么将会导致当地路局出现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商业信誉。

  (三)投资盲目性,导致投资效益较低

  铁路建设投资具有投资额度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从整体来看,投资资金的回报率并不是太高,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很难表现出来。目前,各个铁路局对一些中小型项目的投资都有一的的资金自主权,正是由于自主权的存在致使投资缺乏科学性,多数项目投资都比较盲目,难以实现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的目的,并且当项目整体经济效益不够好时,通常会导致没有后续资金投入,进而导致投资整体项目效益较差。

  (四)企业运营过程中资金使用率较低

  经笔者研究发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管理都存在粗放型问题,常会出现一边的业务活动资金比较紧张,而另一边的资金活动有比较闲置,从而导致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率不高,同时还存在资金浪费现象。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管理责任没有得到落实或者是责任制度不明确,从而导致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考虑如何节约资金,而大部分人或是缺乏责任意识或是知法犯法随波逐流。这种问题的特点与企业发展和铁路产业规模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管控问题的诱因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出现安全漏洞,受到经济风险的影响,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呢?经过笔者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发现,其问题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元化扶持经营模式

  多年以来,铁路运输企业的大部分业务经营活动都是由业主先垫付资金,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资金累计之后在还给业主。但是随着经济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若只是依靠业主垫付资金那么铁路运输业务经营活动将很难开展。为了能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这也就给铁路运输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新要求。铁路为了达到经营的目的,就需要通过自筹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大量的资金,还有就是向业主借贷的方式获取经营活动资金,资金安全风险也就出现这这里。

  (二)企业外部环境较为复杂

  社会外部环境多样性,常会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外部活动处于尴尬的为主,财务管理体系难以快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外部经济环境。针对这一诱因的`特点,铁路运输企业还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多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如果企业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变化形式,那么企业的经营活动将很难开展下去。

  (三)充斥着道德风险

  受到市场经济的侵蚀,各种经济运营问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不良的道德问题都将对我们的资金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例如,我们常见的债务关系严重扭曲问题,大量的合同违约、赊账等不良情况,这些问题纷纷进入市场当中,致使铁路运输企业的偿债能力还要局限于其他企业的商业性与,因此将会受到连锁牵连效应的影响。

  三、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设置专门的资金风险防范机构

  通过实践调研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机构,同时配置专业的风险防控技术人员,把一些威胁性极高的资金风险集中起来进行处理,使用一些防范措施来预防资金风险的出现。此外,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防范工作还应该联合多方部门联合开展,开展联合预防工作,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也应该密切配合,注重资金的使用措施和方法,并且从多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反应情况和工作细节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尽量降低财务风险防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二)及时掌握多方信息,创建企业

  资金风险管控信息体系企业想要做好资金风险防范和管控工作,就必须认识到企业资金风险的关键性,对多方的资金风险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并加以掌握,创建一个完整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体系。在落实企业资金风险管控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种设备的技术优势,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等,使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对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加工、反馈和存储。以致于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资金风险的危害性。

  (三)做好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管控工作

  企业内部任何员工的任何业务活动都将会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如果企业内所有员工都能够同心协力,工作完全协调化,那么企业的资金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就将非常有效。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强化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资金管控风险意识,彻底清除企业员工心中“自顾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消除传统工作模式下不理想的观念,创建全局风险观。企业在落实各环节工作时,也应该随之对工作进程进行风险评估,尽量让风险评估工作能够协调风险管控工作,进而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性和管控工作的关键性,并让其积极参与到管控工作当中来,为管控工作出方案或出力量。同时,企业的工作管理层还应该精心规划、分析和调查企业财务当前的风险管控制度,使用文化引导的方式实现双向化管控,从多个技术角度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以致于让企业所有管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问题不能存在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财务风险都将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就应该把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做到实处,从而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效率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建速度和变化速度的加快,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使用传统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乏力。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之下,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就应该贯穿整个运营过程,必须让企业内的所有人员都是认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和财务风险问题的危害性,创建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进而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实施监督和控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铁路安全论文8

  摘要:我国铁路行业正处在改革之际,铁路货运作为创造收入的主力军、铁路盈利项目的“领头羊”,铁路货运企业的责任重大,面临的风险也是错综复杂。因此,为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铁路货运企业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论述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路径,以期提高管理质量,规避安全风险,从而保障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铁路企业;安全风险;流程管理;职业素养

  新时期,社会对铁路运输安全与运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给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铁路运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必须要加强安全建设,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铁路企业应制订科学、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并督促安全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尽可能地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铁路职工的心中,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全员化,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针对铁路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降低风险因素对铁路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生产和运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众所周知,铁路运输的经济发展与风险是并存的,庞大的收益背后必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铁路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积极应对生产和经营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虽然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然而由于铁路运输的线路长,外界环境较为复杂,尚不能实现技术的全面覆盖,仍然需要依靠人力管理。因此,铁路企业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保证铁路运输的长治久安。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

  2.1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是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对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纵观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不难发现,领导的不作为往往是根源所在,部分领导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很多工作都敷衍塞责,推卸责任,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重要职责,无法深入研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致使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漏洞,上行下效,基层职工的工作态度松散,安全隐患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安全事故因而屡屡发生。要想确保安全风险管理落到实处,组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加强作风建设,肃清不良风气,营造廉政、勤政之风,使领导干部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用心发掘铁路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与之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全体干部都要行动起来,严格按照管理流程行事,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②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管理知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风险和事故的分析能力,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③制订绩效考核机制,将领导干部的业绩与管理工作挂钩,对干部下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的次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量等进行量化,通过绩效考核平台直观地体现出来,作为考核和追责的重要参考依据。

  2.2强化流程管理

  所谓“流程管理”,就是将铁路生产运营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每项工作都属于系统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管理,使之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作业,从而避免违规操作的发生,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要想实现流程管理,必须要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①实行岗位责任制,制订科学、简洁的作业标准,每个岗位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要对岗位职责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完全按照标准来执行。一旦该环节出现疏漏,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②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前后两个环节之间互相监督,共同合作,确保作业达到规定要求。

  2.3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

  提高职工职业素养是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为此,需要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①提高业务技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来促进基层安全水平的提高。②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对标。“学标”就是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进行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并熟知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时时处处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行动;“对标”就是按标作业,对标作业,保证对标不走样,作业不违规。要大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一章不违、精检细修”的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标、贯标、对标的自觉性。

  2.4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目前,铁路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客观情况的变化需求,保证安全需要思想工作与时俱进,发挥比以往更加强大的作用。鉴于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排解职工心理压力,调节职工情绪波动,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职工最关心、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的问题入手,解决职工面临的困难,把职工的心理、情绪导向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面。②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心态,增强职工自我控制能力,使职工以平和、冷静、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③尊重职工,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营造严格管理的良好氛围。这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④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通过打动人心、触动灵魂的文化熏陶与感化,唤起干部和职工的文化自觉、使命自觉,真正把安全作为全体职工的共同使命和共同追求,每个人都立足岗位,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不懈努力。

  3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这一理念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铁路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以优良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对待岗位工作。除了制订科学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之外,还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和基层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应对铁路运输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以营造安全的铁路运输生产环境,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宁宁,张长青.国外高速铁路安全立法及其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xx(2).

  [2]韩忞.浅谈项目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经营管理者,20xx(5).

铁路安全论文9

  铁路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运输线路,更是时代变迁的象征。当一列列火车在铁路上飞驰的时候,你会感叹:“啊!国家的科技真发达。”可是,随着铁路线的增加,它的安全隐患也增加,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铁路事故屡屡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拿生命“开玩笑”,常常不顾自己的安危跑到铁路上玩耍。前不久,一所靠近铁路的小学,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小陈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算得上“不良少年”。他和一群小伙伴结伴到铁路上玩耍,当时,不远处就传来几声轰鸣声,可小陈就像是没听到似的,自顾自的在铁路上奔跑。就在这时,火车开了过来,小陈来不及逃跑,先是被火车撞飞,形成一道抛物线,随后,又被火车碾压于火车底下。多么血腥,多么令人痛心的画面,这难道不是最真实的教科书吗?何必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去靠近这个可以随时让你丧命的火车轨道。

  爱护铁路,远离铁路,这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职责。铁路上的.火车来回不断,固然危险,但它却不能少。它能帮祖国运输物资,能搭乘旅客,它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火车没有眼睛辨识方向,但我们却有眼睛,我们可以去判断是否能够靠近。因此,我提议以下两点:1。不靠近铁路。因为,不靠近铁路,就是对自身安全和对铁路最好的保护和防范。2。对他人的不良行为及时制止。有些人因为想得到一定的利益,就去做违背自己良心的

  事——————盗卖铁路上的螺丝,这不仅会害了自己,也会给火车上的乘客和工作人员造成极大危险,还会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请远离铁路,不要在死亡的边缘上游走。

  铁路安全伴我行,这是一句多么清楚的话呀!生命是一簇火苗,而铁路最有可能是熄灭火苗的微风,铁路,在带给国家利益的同时,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也因此而消失,这不是铁路的错而是自身的错,请控制自己的脚步,远离那个地方,一切便可安好。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向社会呼吁:“铁路安全伴我行,携起手来筑平安!”

铁路安全论文10

  1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铁路安全教育工作中,把受教育者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的深入性与牢固性称为恒常性。目前,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铁路专业类的高职院校在铁路安全教育工作的恒常性上,还显不够,因此其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这种现状的出现,导致大批学生在其上岗后,需要企业进行时间较长的基于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强化教育与培养,随后才开始接触铁路方面的实际工作。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安全工作态度或安全工作意识未能牢固树立的学生来讲,企业方面突击性的集中安全教育的做法只能起到短时性的补救或促进作用,很难达到“入骨入髓”的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在校期间未能养成较好的安全习性,在安全习性上出现了严重缺失的学生来讲,企业所做的那种突击性的集中安全教育对他们拥有或建立起恒常性的安全意识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总有少数顶岗实习学生或刚上岗的学生会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方面。以上论述表明:为了使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顺利地、较快地成为一名安全生产的合格者,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开展铁路安全教育规范化、体系化的建设,并且通过建设的校园铁路安全教育机制,对铁路专业类学生持续而系统地开展职业教育阶段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的建立与培养,达到铁路安全教育恒常性的目的。

  2改进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铁路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中如何改进和完善铁路安全方面的教育工作,是摆在相关院校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铁路企业的安全相关工作,发现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以学校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为平台的铁路安全教育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可行的途径。要对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铁路专业的学生进行学生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教育,首先遇到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院校如何建设铁路安全文化的教育平台。铁路安全文化的建设形式可以参照铁路行业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可以从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和铁路安全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建设,整合院校已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对照建设需要,进行添置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要结合铁路类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铁路相关专业各自特点,通过教学过程设置和相关活动的安排,构建一种通用性较强的、针对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适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教育的模式和机制,促使学生的铁路安全教育系统化、效果恒常化。

  建立效果良好且可行的铁路安全文化教育模式和机制,并在这一模式和机制下建立起其执行组织,是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进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为基本的中心工作。便是本文所构建的一种通用性较强的、针对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适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模式。中不难看出,该铁路安全建设组织模式从上至下呈三级管理机制。第一级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二级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学生分会、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教师分会,第三级为铁路专业学生。

  一般型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模式通常情况下,所示的一般型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模式中的各级执行组织可按如下办法组成或建成:第一级的高职院校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由来自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团委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或建成;第二级中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教师分会由来自铁路企业的安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教育人员,以及来自高职院校教学部门的涉及铁路安全方面或铁路课程教学方面教师或人员组成,第二级中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学生分会由来自院校学生会、分团委人员组成;第三级的铁路专业学生由来自铁路专业的学生、就业于铁路行业的学生组成。各铁路类高职院校在应用的一般型铁路安全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时,其执行组织的构建工作和实际的人员来源可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

  3校企衔接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参照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关于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将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有效衔接。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并搞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的有效衔接工作,能显著地提高或巩固铁路专业毕业生对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视性及其恒常性。

  第二,如能实现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较好地进行衔接,无疑将有利于显著提高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和铁路企业各自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性和效能性。

  第三,如能实现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的很好衔接,将有利于促成校企一条龙式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形成,而这样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形成将直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性和效能性。所以,在开展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上,必须要充分考虑与我国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一体化衔接。

铁路安全论文11

  南宁铁路局梧州车务段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修订完善安全管理职责、工作标准、重点工作流程,通过全面排查车务段安全风险项点,动态更新《安全风险库》,将每条风险源、风险管控措施,根据岗位分工,纳入管理人员“一岗一月一表”,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时跟踪管理人员履职过程,实现了安全风险与履责监督同步控制,确保了全段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1 研判安全风险项点

  1.1 坚持全面研判 一是对全段各岗位的显性风险与潜在风险、共性风险与偶发风险、作业风险与管理风险,进行排查和研判。二是集思广益,发动干部职工共同参与风险研判工作,利用三个月时间全段性收集和征求意见3次,不断进行补充完善。三是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将全段41个车站分高普铁、进行细致梳理,经排查筛选,共汇总普铁车站共性风险8项63点;管内4个高铁站,贺州站汇总7项47点、梧州南站汇总7项34点、藤县站汇总7项31点、钟山西站汇总7项30点风险项点,达到安全风险项点全覆盖。

  1.2 坚持重点研判 一是根据四季环境变化,充分研判防寒除冰、防暑降温、防汛防台、防雷防火等季节性安全风险。二是突出生产重点变化,充分研判春运暑运、节日假日、专特重点、密集到发等运输生产重点安全风险。三是突出潜在风险防范,充分研判道路交通、单岗作业、休息备班、突发应急等非常态潜在安全风险。

  1.3 坚持动态更新 一是按照安全风险排查动态化、更新适时化、补充完善化的要求,坚持动态研判更 新 风 险 项 点 ,做 到 研 判 准 确 、更 新 及 时 、覆 盖 全面。二是根据安全风险细化卡控措施,做到安全风险项点变化,风险卡控措施与之同步调整,如:梧州车务段针对季节性特点对17项安全风险,按照条件变化进行预判,及时制定安全卡控措施。

  1.4 实行《安全风险库》管理 对研判的安全风险,由段安全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及时制定防控措施并实行《安全风险库》管理,实现了由过去《安全问题库》对问题的梳理分析到《安全风险库》对风险的研判和落实管控职责的转变,使各部门、各岗位明确了安全风险有哪些及由谁控、怎么控、卡控效果考核的标准有哪些,从而实现了安全风险问题的闭环管理。

  2 推行“一岗一月一表”落实机制

  2.1 “一岗一月一表”形成 依据岗位责任人职责、标准等内容,结合《安全风险库》一年中每个月的不同工作特点和要求,形成各月度预考核表,提示岗位责任人认真按照标准和要求履行安全职责,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风险管控制定的临时措施和每月安全生产分析会、安全专项检查和整治、专特运输任务及上级部门要求等动态变化,完善(增或减)次月安全检查预考核表内容及考评标准,由安全科录入车务段干部履职考评系统,形成次月正式考核表,通过逐级评判打分的形式,指导管理干部履行安全职责、工作标准。目前全段已制订完善了全段167位管理人员月度工作考评表,涵盖全段所有管理人员。由于“一岗一月一表”是以动态的修订和补充代替过去粗放、固态的干部月度量化考核,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变外在压力为内生动力,加强现场卡控的力度明显增强。

  2.2 开发安全履职考评系统 一是车务段在办公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下开发“一岗一月一表”安全履职考核平台,全段41个车站(行车岗点)均配备安装有安全履职考核平台的专用电脑,考评对象在完成履职考核内容后,及时在履职地点(科室、车间、车站),使用车务段办公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岗位检查》项下的“岗位检查(指导)记录单”,登记履职完成情况或检查情况,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同步录入,系统自动对应调取考评对象《履职考评表》的.电子数据,并在相应条目内记录,现场不再填写纸质《岗位检查(指导)记录》,监督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实时查看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确保了安全履职信息的及时性。二是为确保安全履职填记内容的真实性,通过锁定填报电脑IP地址,“记录单”不具备异地登记功能,《履职考评表》系统将如实记录考评对象履职完成情况、完成时间及完成地点,对多名考评对象同时同地发现同一问题时,只能1人录入,系统不支持1名以上的考评对象录入同一问题,有效杜绝了弄虚作假现象发生,确保了安全履职信息的真实性。三是考评对象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时,发现问题须当面向责任人指出,并按规定时间录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自动向责任部门(车站)相关管理人员反馈,责任部门(车站)相关管理人员组织整改完毕并通过系统提交后,系统自动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给发现人,发现人审核销号,形成闭环管理,确保了安全问题整改的实效性。四是车务段安全科负责每日收集考评对象履职情况及检查发现的问题,组织进行分析,对典型或重点问题立即组织追踪整治并逐级提报;对安全履职不到位的考评对象,进行监督提示,并将具体情况报告考评领导小组。五是每周一各科室(车间)负责人使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检查本部门考评对象履职的落实情况,加强提示并合理安排工作,以便考评对象按时完成履职任务。每月26日18时前,各科室(车间)负责人使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本部门(车站)全部考评对象的电子《履职考评表》的审核工作;车间负责人由安全副段长负责审核;科室负责人由分管段领导负责审核;行政副职领导由段长负责审核;党群管理人员(含车间党总支)由组织助理员负责审核,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由党委书记负责审核,审核人审核后签署审核意见。

  3 严格落实履职考评制度

  3.1 修订分配办法 按照奖优罚劣的收入分配思路,突出考评结果真实反映个人工作实绩的原则,组织修订完善车务段收入分配办法,根据每月安全风险管理岗位履职考评结果,对全段安全管理人员,将月度的评定结果与当月收入执行绩效挂钩,将1分值按照30元折算,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3.2 坐实考核依据 安全科根据考评对象电子《履职考评表》记录的履职情况、时间、地点,通过视频回放方式,进行抽查,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严格按规定进行考核。

  3.3 强化组织措施 考评对象连续两个月考评得分低于90分的,由考评领导小组进行约谈;连续三个月考评得分低于90分的给予诫免,并按照干部“能上能下”和路局干部奖惩办法的有关规定将考评结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动态管理。

  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严格考核,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各级管理者履行本职岗位安全责任要求的自觉性,还有效形成了促进全段安全生产的工作合力。如过去高铁栅栏外铁路安全保护区内路外安全环境较差,推行“一岗一月一表”机制后,有关科室和人员合力加强这一安全结合部工作:车务段纪委书记、安全副段长牵头每季联合地方护路办及站区单位对高铁栅栏外铁路安全保护区内路外安全环境进行联合排查整治;车间分管安全环境管理人员和车务段安全包保人员加大了对栅栏外路外安全环境风险进行巡查频次;组织力量及时清理栅栏外易被风吹动的杂物等,消除了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因数。

  4 结束语

  南宁铁路局梧州车务段通过推行“一岗一月一表”,有效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工作标准,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的自觉性,确保了安全风险项点全面受控,初步解决了安全管理职责、工作标准与实际工作脱节,与履职评价考核“两张皮”问题,在推动全段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铁路安全论文12

  摘要:我国是全世界铁路行业的领头者,高铁技术更是独行天下,而在铁路运输中,安全永远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在影响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的因素上,员工作业行为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就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员工作业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提升行车安全性的建议。鉴于此,本文首先就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继而对铁路运输行车安全中员工不安全作业行为予以论述,最后提出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员工作业行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员工作业

  0引言

  作业行为是指在完成工作任务中的所有任务表现,对于大部分的作业行为而言,都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习作和培训后在可以获得。从既有发生的几起铁路运输事故原因进行观察,工作人员的操作因素属于大头,因此从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作为行为出发点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对于提升铁路运输行车安全性具有十分严重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铁路运输企业员工作业行为与行车安全,分三部分开展详细论述,意在提供一些该领域参考,以下为具体研究内容:

  1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行车属于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对其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也众多,往往各个因素之间不会单独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是几个因素之间联动造成事故,但总体而言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还是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进一步分为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两者。其中外部大环境为整个特路运输系统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法律环境。内部小环境即铁路运输行车的内部作业环境,包括运输系统的社会环境,作业环境等,内部环境也可视作铁路运输系统外部社会环境在系统内的一种反映[1]。

  1.2人为因素

  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几起铁路运输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人为因素是导致铁路运输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致使因素,鉴于铁路运输本身所具备的特殊性,人在铁路运输系统的运作中具有主观能动性、主导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可对铁路运输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的人包括系统外人员以及系统内人员两者。其中系统内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以及群体素质均会对铁路运输行车安全造成直接影响。

  1.3管理因素

  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安全管理是使铁路运输环境、设备以及人员能够有效的组成一个实现预期目的系统。虽然从导致铁路运输行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观察,环境、人员和设备是直接原因,但是这些直接原因则是为管理要素所支配,因此也可以说整个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影响因素中,管理属于集成者。对铁路运输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安全法制、安全组织、安全信息、安全教育以及安全资金几个方面。

  2铁路运输行车安全中员工不安全作业行为

  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作业行为作为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已经发生的几起铁路运输行车安全事故观察,引起安全事故的员工不安全作业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心理因素

  每一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潜在性格,包括自付、好胜、冒险以及标新立异等等,而这些潜在的员工心理因素极易被管理人员所忽视,继而当员工在工作中成承受了和自身心理素质并不匹配的作业时,便会在作业中逐渐养成员工不安全作业的心理趋向,继而便会在某一个时间点爆发造成铁路运输行车安全事故。同时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也会因为一些主观上愿望因素,导致不安全行为手段的发生,如在工作中为了打发无聊而边聊天边工作,或是为了减轻工作量而简化作业程序等等,都会增加行车不安全性[2]。

  2.2违章行为

  当铁路运输行车中工作人员的日常作业得不到有效管理、充分监督时,或是管理人员在管理的实施中对于工作人员的心理想法考虑不足时,员工便会在长期作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出现懈怠心理,继而便会在作业中不断的爆发出一些违规行为,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2.3不良习惯

  铁路运输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长期单一重复同一项工作,在长年累月之下难以避免便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躁动、厌烦等工作情绪,继而在工作中就会出现精神不集中、打瞌睡以及走神等等不良工作习惯,导致整个铁路运输行车都处于高度安全隐患之下[3]。

  3提升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的员工作业行为建议

  3.1实施标准化管理

  首先需要在制度层面,建立起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的员工作业行为准则,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此实施准则,实现对员工作业行为的标准化管理。例如在铁路运输中的型号检查、机车检查、车机联控以及吊车作业等重要作业部分,或是清洁打扫等常规部分,都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高强度检查的方式避免员工出现懈怠情绪,以提升操作规范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3.2激励员工参与安全活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提升员工作业安全意识,即需要让员工经常接触到铁路运输安全行车的'相关知识和理念,而其中激励员工积极的参与到公司所举办的安全活动就是有效措施之一[4]。铁路运输企业应定期组织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同时要求员工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激励员工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接触一些铁路交通运输行车安全方面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员工的操作安全意识,继而可以在作业行为上严格基于操作规范进行,提升行车安全性。

  3.3强化员工安全行车培训

  在制度和思想层面实施员工作业行为安全措施后,需要在具体的知识技能上通过强化员工安全行车培训的方式,让员工可以切实增加自身在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相关领域内的知识技能,继而提升员工作业操作的安全技能水平,提升铁路运输行车安全性。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包括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包括实际操作中的实践知识,既要包括日常作业中的常规操作技术,又要包括面对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以保障在铁路运输行企业的作业操作中在面对所有运行情况时都可以做出最为正确安全的作业方法[5]。

  3.4加强监控和审查力度

  为保障所制定的制度能够切实的落到实处,员工所掌握的技能能够切实的发挥出来,还需要在员工作业的过程中,加强监控和审查力度。首先在监控工作上,可实施高频率实时监控模式,对员工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问题及时提醒,并予以记录,避免员工出现工作马虎的问题。其次,还需要定期进行审查工作,基于监控工作所获得的记录数据结合现场考核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基于考核结果实施精神和物质上的惩罚与奖励。以此来激励在自身的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的操作标准性、安全性,整体提升铁路运输行企业行车安全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员工作业行为影响予以简单阐述的基础上,具体对铁路运输中提升行车安全的员工作业行为管理可采取措施展开了深入探讨,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论: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三个方面,而在员工作业行为部分心理因素、违章行为、不良习惯则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可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激励员工参与安全活动、强化员工安全行车教育、加强监控和审查力度等措施予以有效改善,提升铁路运输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新国.介绍呼石化铁路专用线行车安全管理工作[J].化工管理,20xx,12(11):243.

  [2]董国帅.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浅谈[J].装饰装修天地,20xx,11(23):234.

  [3]程睿.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02(27):307-308.

  [4]张默晗.新形势下铁路机务安全管理分析[J].商品与质量,20xx,11(6):115.

铁路安全论文13

  1强化班组的安全建设

  开展班组的安全建设,就是在客观为职工创造安全环境。班组的安全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环境建设、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安全设施建设等三项建设内容。

  1.1强化工作现场安全环境的建设

  工作现场是职工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工作现场脏、乱、差,环境恶劣很容易引发事故发生,所以要做好工作现场安全环境的建设,可以此为切入点,全面做好班组安全工作。在实际中班组的工作现场可分为工作区和休息区。工作区的安全建设要根据班组的工作性质,环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对从事行车岗位的班组,要侧重于现场环境的建设,突出工作场所卫生清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对于设备维修这种人员集中,物品又多的班组,要突出工作现场的各种工具、用具、材料、产品、配件要科学合理地定位摆放,用彩色线或隔栏加以区分,使现场整齐不乱,形成良好的安全视觉。休息区的安全建设除要做到透光透气性要良好、卫生清洁外,条件允许的可以在周边开设绿地、美化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促使职工心情愉悦从而保持一个旺盛的工作状态。

  1.2强化班组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有章可循,依章管理。建立健全班组安全规章制度是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站段要结合各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以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规章制度。制定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使职工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的约束力,因此其条款必须明确,约束力要强,便于监督,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以保证对事故有效的预防。班组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应由站段或相关技术职能部门依照生产和设备技术性能要求来制定,它是职工生产作业的行为准则,在实际中把它作为一把尺子,从动作行为上纠正职工的不良习惯,防止习惯性违章以及人为的设备事故发生,因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条款必须全面,表述准确明了、易懂,便于理解和掌握,并要根据生产过程的改进、设备的保养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改、补充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2深化班组的安全管理

  深化班组的安全管理就是在主观上为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创建一个严格的安全管理氛围,促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形成一种自觉的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体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因此,安全管理方面的失误和疏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班组实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才是深化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2.1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

  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试想职工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都不掌握,谈何安全生产。无数事实证明,职工只有通过不断地接受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熟悉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班组才能在整体上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为达到此目的,应采用以下几种做法。(1)坚持召开班务会。班组每天工作前要召集班组职工开班前会,在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时,要教育职工遵守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也可在一天的`工作完后开班后会,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研究整改措施。无论是班前会还是班后会,班组都要有会议记录,这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最基本且有效的,必须长期坚持的做法。(2)开展事故案例教育。班组必须经常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对照本班组在日常安全生产活动的情况,找问题、查隐患、制定整改措施。通过这类事故的案例教育,在职工的灵魂深处给予触动,消除侥幸心理,以此来增强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的意识。(3)班前的安全教育。目前,矿区铁路企业基本上都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即处、站段、班组三级教育。作为班组对新调入的职工,在上岗前要认真对其进行本班组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作业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其对本班组的工作性质、生产情况要求、安全作业标准及安全规章制度全面了解掌握,经考核合格才可上岗作业。对于特种作业的还要经上级有关部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2加强职业卫生防护管理

  首先要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实施有效预防有害物质侵害的措施,消除或减轻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和有害物质对职工造成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安全,防止职业病发生的目的。其次是要教育职工提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自我保护的认识,真正在思想上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2.3强化班组的安全监督、检查、考核

  扎扎实实做好班组的安全监督、检查、考核这项工作,不仅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得以落实,更主要的是强化职工形成自觉地进行安全作业的良好习惯。安全监督是指班组的群监员、青安岗,充分发挥好这些人的作用,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及时制止,还要组织班组职工参与班组安全生产目标、措施、规章制度的制定、讨论,对如何做好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安全检查是班组长组织班组安全员等有关人员对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综合检查,特别是重要节假时段,节假日人们容易对安全产生麻痹和疏忽时,班组更要加强检查,及时处理各种违章行为以及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班组开展安全检查,要运用好安全检查表、隐患整改通知书,把班组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到系统化、标准化,这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在安全考核上,班组要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班组的双基和内部市场化考核中,结合班组的实际情况制订班组考核细则,对因违章造成事故和损失者进行必要的处罚,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做到把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体现到每个人身上,能有效地促进职工自觉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摘要:文章针对矿区铁路基层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做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铁路安全论文14

  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1988年10年间,我国全路重大、大事故中,列车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末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国外早在60年代就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美铁道协会(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与会专家认为,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建议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并加大建设的投入。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

  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 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

  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铁路安全论文15

  探究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带动,铁路行业也不例外,铁路行业发展速度的逐步提升使得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受到了广泛地探讨,因此,本文探究了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铁路运输安全研究的框架体系,将这一框架体系分为了三个部分:安全保障体系、事故处理及救援体系以及安全预防体系,除此之外,还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相关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铁路安全论文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运输从业人员主观过错的影响

  运输人员主观过错方面的影响因素,是造成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最大隐患。目前,铁路运输从业人员主观过错影响安全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管理者抓安全工作管理不严、作风不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较为普遍;人员素质不高,思想、情绪不稳定;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摆正。

  (二)运载工具和运输设备失控的影响

  其是指铁路运载工具、运输设备和铁路行车设备,在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危机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的情况:铁路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较快,运输设备更新较大,而现场人员的技术素质跟不上,同时,一些新上设备缺乏相应的使用、管理、维修制度,责任不落实等;一些行车设备失修,维修费用不到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等。

  (三)铁路运输外部环境突变的影响

  铁路运输企业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危及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情况:一是自然环境的影响。所有这些异常的自然环境都会危及铁路行车安全,并诱发安全事故。二是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建议

  (一)安全目标责任制度

  每年初制定年度安全管理工作安排,确定全年安全目标并下达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及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推进计划和保证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岗位和个人。

  (二)岗位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1、“一岗双责”,即各级行政(业务)干部和班组长,在负责抓好安全管理的同时,负责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2、“一班全程”,思想工作制度,即班前看情绪,思想工作做在先;班中作业看表现,互相鼓励多提醒;交班看小结,找准问题有措施。

  (三)安全教育制度

  各站段每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季节性防范、违章违纪分析等安全教育活动。

  (四)安全信息反馈分析和通报制度

  各站段根据事故的种类建立信息的反馈途径,将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送到领导手中,以便做出及时处理,应对突发事件,事后要有安全通报。

  (五)干部职工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强化作业标准化的落实,增强干部的管理水平,干部以科室为单位组织业务学习。

  (六)班组管理制度

  由车站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班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双达标”一体化考核办法及班组长考核办法;针对行车工作的季节性特点提前进行各工种的专题培训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双达标一体化考核”,竞争上岗。

  三、建设实际的铁路安全文化

  (一)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1、通过安全文化的引导,使各岗位工作人员把安全生产的价值与自身的劳动价值和人生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崭新的安全伦理道德和行规范,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2、提升“法情并重”的安全管理理念。“法”与“情”都有着其本质的文化特征,以法为重心的管理,反映的是“个人本位”的文化特征,而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其文化特征是“人伦本位”,是以道德精神为背景,讲究群体氛围和群体关系,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奉献。

  3、提升“无为而治”的安全管理理念。“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强调自我管理,主张人在法规条文的规范下,尽情地、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二)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有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具体的管理方法作保证。机制创新的关键是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定势,引导职工们积极地为企业的安全工作献计献策,从而形成一个富有实效性的、多元化、立体化、全员化、自约化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铁路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建设。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促进铁路安全科学技术的繁荣。铁路安全科学技术要转换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第一生产力,就要利用安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唯有不断提高铁路安全科技水平,才能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营造安全的氛围

  要在工作的各个部门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建立起职工共同的安全需求和价值取向,使每名职工将自己的行为自然地用安全文化进行规范。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要注重抓好3个环节:日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动要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要与车务段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安全文化建设要用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着眼持久。

  四、研究结论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铁路要取得优势,就必须在改善服务质量和保证安全方面下功夫,其中安全是前提!

  (作者单位:王博,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陈森,齐齐哈尔铁路车务段)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铁路安全论文】相关文章:

铁路安全论文12-01

铁路安全论文08-10

铁路安全论文15篇06-14

铁路安全论文(15篇)06-14

铁路安全论文优选15篇08-11

铁路班组安全管理论文08-25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08-24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论文09-18

铁路安全论文集锦15篇06-14

铁路安全征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