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论文
1.中国茶道精神的内涵
中国是饮茶古国,也是饮茶大国,有着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便是茶道精神。茶道精神是指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品格修养之道。.
自古以来,中国就重视饮茶对人的品性修养的重要作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四个字是对中国茶道精神的最早概括。此后,宋徽宗赵佶在其著作《大观荼论》继承和发展了陆羽的总结,将茶道精神凝练为“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八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茶道精神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今人对茶道精神多有概括。比较著名的有庄晚芳教授总结的“廉、美、和、敬”、六如茶痴林治先生的“和、静、怡、真”以及茶学家程启坤先生的“理、敬、清、融”等。本文选用流传较广的林治先生总结的“和、静、怡、真”作为当代中国的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
“和”: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指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相成、相辅相成与相反相成,表现为对立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茶圣陆羽在《荼经》中运用大量笔墨描述了煮茶过程中阴阳调和,指出煮茶过程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和谐统一的过程。宋徽宗对于茶道精神的和也有精辟阐述,指出荼可以达到“致清导和”的作用。几千年的茶文化实践证明,饮茶可以使人达到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静”:“静”是达到“和”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宁静的心态下,人才能真正精神内敛、反观内心、体悟人生、洞察入微,人才能在空灵虚静的心境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感悟“天人合一”的境界。古人对茶道精神中的“静”字多有体会,苏东波在《汲江煎茶》中有“松风忽作写时声”,戴昊的《赏茶》诗中“卧听黄蜂报晚衙”,郑板桥的诗句“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都描写了饮茶过程中的环境之静与心灵宁静。因为只有茶之为物,与酒不同,不在使人血脉喷张,而在使人平心静气,导引我们进入默想的世界。
“怡”:怡是喜悦、愉快之意,是饮茶过程中的精神追求。自古以来,煮茶品茗便被视为愉悦高雅之事。唐朝贯休有诗云“何时一重见,谈笑有荼烟”生动描写了友人之间饮茶谈笑的快乐情景。中国的茶道与曰本茶道精神不同。日本的茶道有着严格的仪式、繁琐的荼艺,在茶道精神上表现为*‘清幽寂寥”。中国的茶道不追求形式的芜杂,讲求内心的愉悦。饮茶可以配合对弈、交谈多禅、悟道、观月、赏花、闲看山水等等。饮茶或涤烦解渴,或去困提神,以达到怡情养生、怡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真”:茶道中的“真”首先指的是茶事之真,环境应当是真山真水,字画应当是真品真迹,茶叶应当是真茶真味,器皿应当是真陶真瓷;其次指的是饮茶过程中的真诚真情,在品茗过程中说话要真诚,待客要真心。
2.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构建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与情感意志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境况与氛围的总和。图书馆是人文重地,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发挥图书馆传播文化知识、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职能。研究表明,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建设暗合中国的茶道精神,应在“和、静、怡、真”四个方面下功夫,建设和谐、宁静、愉悦、真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
2.1 和谐的人文环境
中国的茶道精神讲求“和谐”的人文追求,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同样应当追求“和谐”,主要表现在图书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及图书馆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两种形式。
一般而言,公共图书馆应首选园林绿化优美'场所进行建设,使得图书馆的浓厚雅致的读书氛围融入清新幽雅的绿色景观。图书馆既和谐地融入了周边环境,又为绿色生态环境增添人文色彩。国家图书馆毗邻紫竹公园,碧波。方顷为我所用、翠竹万竿尽入彀中,是图书馆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的典范。大学图书馆不仅要选择自然景观优美之处,更应选址在校园中心地带,方便师生出入。图书馆不应建设在马路附近或者操场附近,也不应建设在音乐、美术院系附近,使得图书馆难以融入周边环境。图书馆的选址体现了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追求。
图书馆中的人际关系包括管理者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以及馆员与读者的关系。由于图书馆的宗旨在于“一切为了读者”,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最为重要。由于馆员工作多属于重复性单调工作,无创新性与挑战性,馆员工作时多产生倦怠情绪,对读者态度冷漠。茶道可以帮助馆员消除苦闷、开阔心胸,甘愿为读者无私奉献,用真心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为读者创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日常工作中,馆员应当展现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可以协调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馆员良好的态度、娴熟的技能、亲切的交谈、积极的工作态度都可以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2.2 宁静的人文环境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静”既指环境的安静,也指心态的宁静。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也应当注重这两点,在追求环境的安静,也追求内心的宁静。
图书馆的选址应避免选在闹市之中,马路之旁,喧嚣的环境使得读者在图书馆之内无法静心阅读,图书馆传播知识的职能难以发挥。图书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手段,诸如采用隔音门窗和高分子吸音材料,在美化环境的消除外界声音干扰。图书馆内的声音也会影响他人的学习与阅读。在图书馆中应贴有“请将手机调为振动或无声”、“轻一点,再轻一点”、“静以修身,学以育德”等字样,提醒读者保持安静的环境。
宁静的心态是学习与阅读效果的保证,图书馆有义务从环境建设方面帮助读者建设宁静的心通往图书馆的道路两旁应种有枝繁叶茂的大树,使得读者在入馆前享受清凉与惬意,有助于读者心态的宁静。图书馆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可以使读者在寒冷或炎热的天气中迅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此外,图书馆内摆放绿色植物盆栽,一方面缓解读者阅读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绿色的生态点缀可以使得读者心绪平和,提高阅读效率。
2.3 舒适的人文环境
茶道精神追求“怡”的境界,“怡”解释为“愉悦或者舒适”。图书馆作为学习的重要场所,也应为读者营造愉悦舒适的人文环境。
愉悦舒适的人文环境首先体现在图书馆周边环境的宁静与优雅。有条件的图书馆选址于湖光山色之间、蓝天碧海之旁,读书之余可以饱览周边景色,可以游目骋怀,令人心旷神怡。
开放式的借阅方式,最大限度的让读者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最快速、最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图书是图书馆舒适的人文环境的又一要义。开放式的借阅方式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各书架距离要适中,使得多人在书架之间穿梭亦无拥挤之感;图书位置高度要适度,方便读者的存取与查阅;馆员工作台的设置尽量贴近读者,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柜台高度大约在75cm左右,过高容易产生与读者之间的疏离感,不利于舒适人文环境的建设。开放式的借阅方式使得读者直接接触大量图书,但可能为寻求某本图书却难以找到。图书馆应设置图书定位查询区,通过计算机的查询便可确定图书的精确位置,降低读者寻找时间,增强读者阅读愉悦感。开放式的借阅方式应同时配合“宽进严出”的出入方式。“宽进”是指允许读者携带书包入馆,方便读者学习。“严出”是指通过电子设备严格查处图书未经借出而带出图书馆。馆员在处理问题时应态度和蔼,充分尊重读者。图书馆应安装无障碍设计,开辟轮椅专用通道,且图书馆书架之间距离应满足轮椅通行要求,为盲人提供盲人专用区,提供盲文书或者书刊录音唱片,重视弱势群体的阅读权利,增强弱势群体的阅读愉悦感。此外,提供无线网络以及必要的公用电脑供读者查阅资料也有助于打造令人愉悦舒适的人文环境。
2.4 真实的人文环境
茶道中追求“真”,讲求真山真水、真陶真瓷。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也需要追求真实,正版图书、真花真草都是图书馆人文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除此以外,图书馆的“真”还体现在对学问的真学真练之中,求真务实之中。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有言“苦荼,久食羽化”。做学问的过程如同饮用苦茶一样,必须真学真练、苦思冥想,才能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图书馆在人文环境健身中应当努力宣传追求真学问的不懈精神,在图书馆的墙壁上贴上诸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欲求真学问,须下苦功夫”等名言警句,激励读者苦心求学,以求学问精进亨通之日。
3.结束语
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内涵是“和”、“静”、“怡”、“真”。其中,“和”是荼道精神的核心,“静”与“怡”是茶道修炼的必由之路,“真”是茶道追求的至高境界。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同样应当在“和”、“静”、“怡”、“真”四个字上下功夫,建设和谐、宁静、舒适、真实图书馆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研究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研究论文11-03
基于生态保护的衡水湖建设规划研究论文11-04
图书馆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论文10-05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论文05-29
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论文10-06
基于数据挖掘的数字图书馆检索技术研究论文11-06
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10-25
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导引和研究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