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实施困难论文

时间:2021-07-03 11:17:52 论文 我要投稿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实施困难论文

  论文摘要:高中新课程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单一课程结构的传统,建立起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结构形式的课程体系。必修课具有确定性和基础性的特点,选修课具有丰富性和拓展性的特征,因此这种课程结构是科学合理的。它对于实现新课程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产生了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实施的困难,而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实施困难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程结构 必修课 选修课 合理性 实施困难

  基础教育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模式。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不同性质的课程。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过程和任务,选修课则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择的课程,选定之后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这种课程结构形式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单一课程结构的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以思想政治科目为例,四门必修课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化》《生活与哲学》,六门选修课模块分别为《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这种课程结构涵盖了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知识,而且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使学生既学习掌握基础性知识,又学习掌握拓展性知识。例如,学生学习必修课《经济生活》的基础知识,进而选修《经济学常识》,就能够从现实经济生活入手,拓展认识现在和历史上的经济生活、经济学现象、经济学家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国家和政治领袖的经济政策,进而融会贯通地理解掌握内涵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和理论,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这种课程结构表现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种既有合理性又适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课程设置无疑地应该按照新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加以贯彻落实。

  但是,在新课程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新的课程结构及其各门课程模块没有按照原始的设计进行实施,而是发生了课程实施的变异。新课程的实施准备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困。第一是认识不足。新课程实施条件下,学校和教师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担心打破原有的教学程式,增加选修课就是增加了教学管理的困难,因此缺少克服新课程实施中诸多困难的思想准备。第二是学校教师资源的匮乏。由于传统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的影响,各中学的教师知识构成先天不足,难以承担新课程中新增必修课和更多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尤其是无法满足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的选修课选择和学习的需要。第三是课程改革配套管理不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理念新、课程新、结构合理科学的特点,为此应根据新理念的要求,实行课程改革的配套管理,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依据课程需要增加教师资源。第四是没有把选修课程的权利交给学生,而是由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选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以及现有教师的资源情况代替学生选课。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知识的习得。为实现学生发展中的知识目标,重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并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呈现出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资源。而教材内容的选择又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原则,因此新课程体系中各个选修模块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新课程的课程理念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完成必修模块和学生选择的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是保证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程课程结构设计的初衷。新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生命价值观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生命,理解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生命,体现在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生动的个性追求、丰富的兴趣爱好。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丰富的选修课内容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学习发展的平台,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无疑是在保证学生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球村”的形成使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在人才,人才竞争的基础在教育。因此,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教育改革是适应和参与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客观要求。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动因也正在此。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才精心设计了新的课程结构,安排了选修课程,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各个选修课程模块涵盖的大量知识来培养学生。再以语文课为例,学生在学习必修课的基础上,可以在选修课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模块中进行选择和学习。这种课程结构不仅着眼于学生求知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和情感培养。因此,当聚焦于基础教育各学习领域中各科目各学习模块的设计、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时,不难想象,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模块时,当学生获得符合自己发展趋向的系统知识时,高中阶段学生的素质将会达到的境界。这恰恰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的内在要求。   因此,必须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切实解决课程结构中选修课的落实问题。

  首先要把选择课程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的设计来选择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现有课程结构提供的多种学习模块,根据课程管理的要求进行自主择课。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经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有助于自己发展的丰富的模块知识。这种学习从情境上看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从效果上看,是具有倾向性的积淀性的学习,因此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开设选修课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创造选修课的条件,学校领导要动员教师努力开设选修课,提供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加强课程实施的配套管理。建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结构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新举措,该举措的推出是经过科学论证和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既然设置了选修课,就应该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配备和储备相应的任课教师,使学生可以自由地选课,从而避免教育行政部门统一为学生选课(指定选修课)的尴尬局面,保证学生选修课程权利的实现,同时保证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但是按照现有的教师资源,确实难以满足学生选修课程的需要,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配、补充和培养各学习领域、各科目和各课程模块需要的教师。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我国教育投资和财政收入分配的矛盾。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也就是地方政府是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而经济实力相对最弱的县政府却承担着重要的教育投资责任,造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比例严重失调,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分配原则是国家拿大头,地方拿小头,而县乡只拿20%。这样的财政政策导致地方政府普遍缺钱。地方政府的财政普遍紧张,而教育的责任又在地方政府,所以教育投资必然受到影响。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恐怕难以一蹴而就。

  再次,改革、调整和完善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提高师范院校的培养质量,保证师范生学习研究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现有的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有一个专业方向,只能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专业划分非常狭窄,基本是线性的专业划分,缺少丰富的、综合的、拓展性的专业知识。仅就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言,调整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培养具有多方面素养的教师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师范院校培养人才的效率,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胜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可以节约成本。假如一位教师能够承担两门课的教学任务,可以减轻国家因为课程需要而增加学校教师编制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在这方面,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中小学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备执教两门学科的能力……每个教师每周必须执教24至28课时,完全中学教师每周工作量为24小时。实科中学教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介于两者之间。”当然,师范院校的课程调整也是技术性很强的问题,但是德国中学教师的培养经验具有启迪意义,或许也是我们的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的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2]陈永明主编,《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3]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实施困难论文】相关文章: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论文04-23

DIY特色课程计划的编制与实施论文01-2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与发展论文02-10

小学课程实施计划01-23

“医体结合”课程方案的构建与实施论文07-17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1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超越论文12-31

数据结构课程总结02-07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