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提 要:“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现在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以我校实施的文化教学改革为基础,报告教改过程。我们将《阅读中国》引入英语专业2年级的阅读教学,目的是通过加入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读物学习,让学生既能学习英语知识,又能掌握和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对本次教改收集了数据,研究方法有问卷、测试、访谈等形式,分别在教改前后进行。两次问卷的相关数据差异表明,通过教改,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有了迫切的要求。测试结果表明,教改对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访谈发现,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有了提高。通过教改认识到,英语教学还要注重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意识;《阅读中国》; 教学改革
1 引言
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各种媒体对外国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的介绍铺天盖地(王勇 杨晶 2009)。应该看到,在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既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精华,又要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然而,在现实交际、在国际交往中屡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从丛 1997)。单向导入西方文化,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中国本土文化需要通过英语实现“全球化”,如果中国学者不能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本土文化,文化对话可能成为自话自说,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听不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2011年郭 佳 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识培养第3期
那么,在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是否会对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及陈述中国文化的英语水平有帮助,在多大程度上产生积极作用?我们从2009年2月起在我校英语专业2年级学生中进行文化教学改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 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次教改的对象为我校英语专业2年级本科学生,总人数为183人。教改内容为在阅读课程中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阅读材料,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阅读中国》(Read about China)为教材。《阅读中国》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读物,括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各类英语文章,配有相应练习。阅读课程总课时为144学时,开设4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周学时为2。在2年级阅读课程中增加《阅读中国》并未增加学时,而是在原有学时中隔周安排该教材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既能学习英语知识,又能掌握和了解中国文化。选择在2年级进行教改的原因是我校在2年级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已有所了解。选择在阅读课程中进行文化教学改革而不是专门开设一门中国文化课程的原因有:
(1)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因此,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学习目标语国家文化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生只有通过具体语言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本次教改的结果如果与假设中的预计相符,我们会将教改扩大到全校大学英语教学。
3 研究过程
我们对学生在教改前后的中国文化意识和陈述中国文化的英语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测试与访谈。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文化与语言了解和认识的现状,测试受测者用英语陈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能力。访谈了解受试者更深层次的原因。问卷和测试随堂进行,问卷不限时间,测试时间为20分钟,要求学生不借助参考资料独立完成。访谈是在答卷收取分析后,在答卷者中分别抽取具有代表性的12位和18位受测者进行,仍按教改前后分别进行。数据收集于2009年2月份和9月份完成。问卷题目参考王振亚(1994)和钟华等(2001)的问卷题目设计。试题参照张为民等(2002)测试题目,分别为食物、民俗以及历史名胜古迹。选题依据为《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词典》(舆水优等 2000)与《实用汉英情景分类词典》(黄关福等 1995)。这两本词典都将上述3道选题列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分条目,同时它们提供的译文也是本次测试的参考答案。
4 结果分析
4.1调查问卷
教改前的问卷调查中发放问卷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教改后问卷的问卷调查中发放问卷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81份。教改前后的问卷内容大致相同。答案采用4级分级制。为方便统计,教改前后的问卷以下均称问卷1和问卷2。两次问卷的回答情况见下表:
在问卷2中增加1个问题:你认为英语学习中学习中国文化时的难点在哪里?该题为开放式问题,30.1%的学生认为他们对中国文化知识了解不够,47.8%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英语知识,5.9%的学生表示他们对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知识不感兴趣,16.2%的学生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或给出其他回答。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认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已经认识到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另外,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在英语学习中涉及中国文化。相关数据差异表明,通过教改,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有了提高,尤其对学习中国文化有了迫切要求。
4.2 测试
教改前后均发放测试卷183份,收回测试卷183份。为方便统计,教改前后的测试卷分别称试卷1和试卷2。试卷1和试卷2的内容涉及方面大致相同,但调换了食物、民俗以及历史名胜古迹的选题。根据上文中提到的两部词典中的答案,参考其他工具书,评判答案。
结果:第一道题,给出10种食品的英语表达式,试卷1可取的答案有34个,占18.6%;试卷2可取的答案有58个,占31.7%。受试对5种常见菜肴的处理多为解释性意译,试卷1可取的完整答案有27个,占14.8%;试卷2可取的完整答案有50个,占27.3%。介绍民俗,试卷1受试能用英语较完整地表达出所选节日庆祝活动的答卷有42份,占22.9%;试卷2有68份,占37.2%。在第三项介绍一处历史名胜古迹的测试中,试卷1可取的叙述有28份,占15.3%,试卷2可取的叙述46,占25.1%。由于试卷1和试2的题目有所调整,可能造成在评判答案时的差别,但为自然差别,并非评判者主观造成,因此分析结果时不予考虑。
4.3 访谈
分析答卷1后,笔者访谈12个具有代表性的受试,其中6位答题最佳、6位答题较差。在解释答题困难时,6位测试效果不佳者认为主要是平时没有接触过有关英文版的中国文化介绍,平时没有注意吸收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介绍。在谈到成功答题的原因时,6位答题最佳者列举的原因有:阅读过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英语书籍;经常浏览一些国内出的英文杂志和报纸,如BEijing Review, China Daily, 21st Century等;平时游览时注意看英文介绍,随时随地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补充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等。
分析答卷2后,笔者访谈18位具有代表性的受试,其中6位答题最佳,6位答题成绩进步较大,6位答题较差。6位答题最佳者中有4位也是答卷1表现最佳者,6位答题较差者中有3位也是答卷1表现较差者。在回答本次教改对他们的影响时,13位受试认为有帮助,其中5位最佳者、5位进步较大者、3位较差者认为本次教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语言能力,还有助于中国文化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到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同时,1位最佳者和1位进步较大者认为教改意义不大,只是多学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法;2位较差者感觉这种学习给英语学习增加了负担;1位较差者没有明确表态。
5 讨论
数据表明,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和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
当今世界,一方面,相对于以英语作为本族语的强势文化社团来说,汉语文化社团处于弱势地位。然而,我们没有必要一味认同和从属于英语强势文化,不需要完全依从文化中强势社团的语用规约,而是要超越这种特定文化。另一方面,在传承中国文化、加强跨文化交际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语言学习加强对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应当加强对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述能力的培养。于是,应该注意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潘洞庭说, “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不久,学科体系还有待发展……我们的精力应该较多地放在科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上,放在文化的思维模式建构上,放在两语或多语文化对比上,并将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向世界推介”(潘洞庭 2007:142)。
参考文献
从 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 2000-10-19(1).
黄关福等. 实用汉英情景分类词典[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7.
李文中. 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5)
潘洞庭.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 外语学刊, 2007(6).
钱汉东. 语文教学要弘扬传统文化[N]. 文汇报, 2006-06-19(3).
王 勇杨 晶. 数据驱动的研究路径在英美文化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学刊,2009(5).
吴锡平. 拯救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N]. 中国教育报, 2006-04-13(7).
舆水优等. 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词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张为民 朱红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1).
张祥龙.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J]. 国学论坛文萃, 2004(2).
张 蕴. 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J]. 教育探索, 2007(4).
Byram, M. & Morgan, C. Teaching and Learning Language and Culture[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4.
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In Pride, J.B. & Holmes, J. (eds.).Sociolinguist. Harmondsworth: Penguin[C]. 1972.
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andLanguage[A]. In R. Ahrens &H. Antor(eds.). Text-Culture-Reception: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English Studies[C]. HEI-delberg: Groos. 1992.
【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篮球教学中篮球意识的培养论文07-25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07-04
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篮球意识的培养论文07-06
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意义论文08-10
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12-06
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09-23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10-07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论文07-05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论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