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汉语课程革新分析论文
一、汉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随着改革的近一步深入以及我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内地日益密切的联系,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在新疆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汉语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同时也是新疆各地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难的瓶颈。汉语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合新疆本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对汉语课程进行改革不仅是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传播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提升汉语教学在整个民族教育教学中的比重,以此提高学生的良好素质、文化修养以及汉语综合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人们虽然认识到了汉语课在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在培养的方式及具体内容上,汉语教学通常对汉语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分析讲解和基本语音技能的训练关注较多,教学模式也显得较为单一,鉴于这种状况,进行汉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二、对汉语教学的回顾及所存在问题的阐述
由于功能的不同,巴音学院的汉语教学主要分为三大块,即公共汉语教学、专业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一)公共汉语教学
公共汉语教学课程开设对象主要以学院各专业少数民族学生(高职生)为主,自2006年起,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分层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师资。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教和学的效率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形式上看,公共汉语教学虽然已经进行了分层教学,但分层教学的层次并不十分清晰。基本上是按系分班、分层次的,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的基础水平来进行分层教学。且班级人数过多(以07级为例,每班人数都超过了60人),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这是一个大忌。人数过多往往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混乱,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定位不准。公共汉语的定位应该是辅助性的,是为过渡到完全使用汉语授课做准备,而不是彰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在测试考核方式上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试卷,而试卷测试灵活性不大,基本为本学期书本知识,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得到高分。
3.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语音室设备配备不全、各类多媒体教具的短缺)的影响,导致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同样的教材,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能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就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学内容过于划归统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虽然教师已经做了详尽的计划,但由于教材是相同的,教师往往是按部就班,没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二)专业汉语教学
专业汉语教学课程开设的主要对象为专门学习汉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自2007年开设本专业以来,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学习语言的硬件设施不到位,没有专门供学生用于学习语言的语音教室。
2.在教学中没能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过于突出第二语言教学规律,也就是说突出了工具性教学。
3.考核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力度不大,形式较为单一。
(三)对外汉语教学
2006年11月,学院首次大量招收外国留学生来学院学习汉语,此举开创了巴州对外汉语教学的先例。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北京语言大学编写出版的,此教材适合在北京等大城市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教材内容较多反应的是与这些城市文化背景较为贴近的一面,例如教材中经常提到的一些北京或其他大城市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巴州,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知识在理解上就只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的解释,这样的效果远不及耳濡目染的效果明显。
2.学生虽说来自于相同的国家,但以前所掌握的汉语水平层次不齐,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教学方法基本是填鸭式教学,亟待改进。
三、应对策略
(一)对于公共汉语课程改革的策略
1.按入学考试成绩,严格进行分层,打破系、院的界限进行分班。控制班级人数,以不超过40人为限。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应彰显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具体为教材的使用上不同,并不是用同一种教材制定不同的标准。比如我们分层时一般采用的是标准的HSK试卷,阅卷后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连三级都达不到,这说明他们的汉语基础比较薄弱,如果对这部分学生也使用《高职汉语》这本教材,无疑是揠苗助长。分层教学在统一指导的基础上,应有更大的主动性,不能要求所有班级采用同一个进度。
3.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的方法。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媒体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应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参与式教学、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
4.进一步完善考试与评估制度。HSK考试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我区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把HSK考试与学习者的毕业证书挂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HSK考试不应成为我院汉语教学的指挥棒,只能作为检验我们汉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且,即使对HSK考试而言,我们也要进一步改革,使之适应实用性汉语教学的需要。目前,HSK考试应增加口语与写作的考试,从而加强对学习者汉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学校自己设置的考试,也应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全面考查,促使学生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汉语实用能力。
5.分层教学与分级教学模式相结合,汉语是一个长期学习过程,而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仅就高校汉语教学而言,目前只有少数学校采用了分级教学,多数学校是学一年基础汉语,再加上一个专业汉语阶段。由于不重视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在通过了学校规定的HSK级别后就放松了汉语的学习,因此,要很好的贯彻“分级教学”,真正作到“三年不断线”,把汉语教学改革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来抓。
(二)对于专业汉语课程改革的策略
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以语言理论框架为主的汉语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修订,对长期以来已显得相对滞后课程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使课程配置、知识结构更为合理。要在强调基本知识、基础训练的同时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
1.加强课堂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们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调整课时量,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减少理论学时,增加现实语言问题分析、学术调查、教学方法讨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良好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辩论赛和社会语用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书育人,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组织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以“用教材教”代替“教教材”的框架模式,对所选用的教材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选文可以取舍和调换顺序,所教内容不要束缚于教材和教参的要求,不要苛求答案的“标准”与“统一”,不要只强调对全班和全年级学生的统一尺度的要求。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承认个体差异、尊重“差生”,注意分层教学。
5.考试考核上要有新的突破,评价要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把课程评价界定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这个评价一改过去对课程评重结果、轻过程,重考试测验、轻其他评价方法的弊病,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新理念,特别是要重视本课程的考试模式的改革。学生平时作业、专业及教学小论文以及其他教育实践活动分值占学生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分值占总成绩的70%。在期末考试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占总成绩的60%,分析题占40%。这样的分配比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运用能力。
(三)对于对外汉语课程改革的策略
1.结合巴州本地的人文风情,编写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对外汉语的讲义及教材。
2.在教学模式上,“以多向互动、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向传输”的教学形式。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宜过半,给学生以相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同学之间互动、合作探究,要注意养成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的模式,要注意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扎实搞好语言材料的积累,特别是字、词、句的积累。重视抓好语法知识教学,这一点,我们应理解为:不要像以前那样,以系统的专业知识去搞语法教学,而是以“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和“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的角度去学习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我们都知道,学习外语和“第二语言”,语法知识是重要拐棍,不了解构词、组词、句型等的语法规律,是学不好“第二语言”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抓好语法知识教学,特别要搞好有别于母语的语法教学。但是,我们也不能重蹈以往语法教学的覆辙。当然,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去完善。
【职院汉语课程革新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职院成教革新发展分析论文02-10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革新路径分析的论文06-27
论文:从汉语课程标准中看预科汉语课程改革06-1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革新的反思论文09-19
环境科学课程双语教学革新论文01-30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论文04-22
小学汉语拼音课程研究论文10-11
音美专业课程革新研讨论文04-01
横机工艺基础项目课程革新与实践论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