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码头文化视角的滨水古镇旅游规划的机制建设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古镇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古镇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历史传统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由此引发古镇的旅游规划如何达到科学、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旅游项目设置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 滨水古镇虽然存在地域 。
关键词:发表经济哲学论文,经济与管理论文发表,经济方面论文投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古镇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古镇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历史传统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由此引发古镇的旅游规划如何达到科学、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旅游项目设置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
滨水古镇虽然存在地域性差异,但大多都依江、河、湖、海等地理特征衍生出码头及独特的码头文化。濯水古镇是承载渝东南历史发展脉络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载体,其所形成的商业街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贸中心的转移,商业地位逐渐下降。但长久积淀下来的传统老字号、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具有的特殊旅游开发价值,码头文化是集商贸中心、宗教信仰、商业街区、民居民宅等多形式并存的丰富空间形态,这种独特的资源价值,对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从码头文化的视角科学合理规划古镇的旅游资源,发掘其潜在的价值,是传统古镇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1濯水古镇的发展轨迹
濯水古镇地处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畔,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先的原住居民,大多以捕鱼和种植为生,到了明代洪武年间,朝廷下令“湖广填四川”,来这里定居的外省移民随之增多,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得集镇市场渐兴。古镇兴盛于清乾隆年间,开始名为“白鹤坝”,民国24年改称为“濯河坝”,1956年更名为“濯水”。因濯水古镇位于湖北、湖南、贵州、重庆等交界,而古镇中的阿蓬江是渝东南山区天然航道,自清代后期,渝东南山区的主要驿道、商道、盐道皆途经此处。在古镇阿蓬江沿江一线有各种大小的码头,而濯水古镇便是阿蓬江上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南来北往的船只到达濯水可以转陆路到湖北来凤、咸丰等地,也可以继续运转至酉阳、秀山进而到达湖南湘西及贵州沿河等地,濯水作为水路交通枢纽连接起了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的商贸线路。码头繁忙之时,每日数十船只沿岸停靠,来自重庆、万县的洋纱,运往施南、常德的桐油在此或卸船或启运。到民国时期,这里已是一个舟船相衔、商贾如云、店肆林立的商贸重集,与龙潭、龚滩并称“酉阳三大镇”。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路、铁路的快捷便利,古镇的商贸活动逐渐萎缩,昔日的热闹景象也随之湮没。
2濯水古镇的码头文化内涵
濯水古镇是船泊停靠转运人货的水陆连接点。而由此引申的码头文化不仅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具体形式看,码头是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的重要交通枢纽,而更为抽象的概念是码头促进了当地交往、流通、交换、信息、贸易、聚居和竞争。由于码头的兴起和繁荣,濯水古镇才有了昔日的繁荣。正是码头这一枢纽和支点,成为渝东南地区饮食、宗教、文学、艺术和建筑等等文化交流活跃场所。濯水古镇的码头文化传承的是一种历史的轨迹,我们在旅游规划中需要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抽象和具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展现濯水古镇不同时期历史风采。
3濯水古镇旅游规划中的'问题
3.1码头文化的设计不足
濯水古镇是黔江区近年旅游发展的重点,濯水古镇按照老街的原貌和历史文化渊源进行整体规划,采取旧址修缮、新建仿旧的原则进行修复、重建。从环境设计上虽然体现了土家族、苗族等传统亲水设计风格,但还是缺乏濯水古镇的自身特色,尤其在码头文化设计的挖掘上,没有体现出昔日码头文化的再现。长江流域的古镇码头,并不是濯水独家拥有,上游有长江沿江的古镇,下游有龚滩古镇、洪安古镇等,都有相同类型的景观,如何塑造濯水古镇独特性和异质性,使其成为濯水古镇旅游亮点,关键就在码头文化设计上。濯水古镇之所以成为明清的名镇,码头是古镇成名的重要因素,码头文化的设计恰能还原不同历史时期的码头场景,让旅游者感受码头文化的历史变迁。目前虽然濯水古镇每条步行街道全由青石板铺就,街道旁可看到土家族人推磨、碾米、休闲的雕塑,还是不足以从体验的角度感受不同时期码头生活。因此,针对濯水古镇的旅游规划设计,要充分增加码头元素设计,突显码头独特韵味,使人们通过视觉感官领略渝东南滨水码头的真实生活形态。
3.2码头文化内涵的缺失
码头文化内涵是古镇码头的人民的饮食、祭祀、竞技、农事生产等活动体现出来的无形的文化资源,它是通过建筑、戏曲、歌谣、语言、诗歌、号子等载体传承和延续下来的,它从不同角度记载着古镇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等。目前,濯水古镇大部分街巷已被仿制古建筑所取代,这些建筑虽然还原了部分码头历史的情景,但忽视了码头上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已经被看做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决定旅游产品的品位、级别及其生命力的首要因素。古镇的旅游资源不仅要打造物质形式的自然景观,还应加入更鲜明的人文资源带给旅游者更多的文化共鸣和文化参与,使旅游者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享受、乐趣、知识和情感。濯水古镇人文资源数量多、特色鲜明、文化品位高,有当地著名的后河戏、地方方言、民俗故事等文化资源夹杂在古镇生活中等待挖掘、整理和传播。
3.3码头文化缺乏产业支撑
濯水古镇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繁荣的历史,但随着商业萎缩,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建筑老化,古镇逐渐失去活力,成为现在的“衰败地区”,文脉切断,传统失落。濯水古镇处于少数民族聚集地有独特的地方性和唯一性,而使古镇的码头文化独具特色。这些特色对古镇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市场的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濯水古镇的商贸经济衰退,旅游文化市场不活跃,缺乏特色旅游文化消费,更缺乏旅游文化产业创新,并且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途径也遭遇瓶颈。而濯水古镇可以将码头文化融入到各类商业模式中,通过对码头文化的设计、加工、包装、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如结合码头特色开发垂钓、咂酒、西兰卡普制作等旅游市场需求的产品。利用产业支撑古镇不仅能展示码头文化旅游资源,又能树立濯水古镇旅游鲜明的特色。
【基于码头文化视角的滨水古镇旅游规划的机制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机制设计视角的信用风险论文04-22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论文10-05
基于生态保护的衡水湖建设规划研究论文04-16
社会成本视角下的文化建设障碍分析的论文10-02
社会成本视角下的文化建设障碍分析论文10-02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探析论文04-18
基于能力与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探析论文06-27
基于园林学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析论文04-26
特色文化旅游规划问题与对策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