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教育对策分析论文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交流,了解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其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校园中的“特殊群体”的不良品德行为,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教学生不是教一时,而是教一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使其健康成长。
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特殊群体”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释义。本文认为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出于各种因素造成的思想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在行为举止上呈现出某种不良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如厌学的学生、“贵族”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有不良嗜好的学生、刻板读书的“书呆子”学生、只顾着谈校园恋爱的学生等等。这种“特殊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具有某些相近的心理活动和个性倾向,通常表现为多疑、敏感、自卑的同时又自大,因而造成了他们性格孤僻、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偏激,一般个人行动,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他们的抗压性都较差,一件常人认为的平常小事也许都会令他们在思想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会造成个别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实际上,他们在生活中与大多数学生没有什么差别,他们更多的“不同”源自自我感知,是他们心理上的落差使他们对别人形成了差距感,从而导致他们在行动上表现的“异于常人、与众不同”,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校园中的特殊群体有:
1 厌学的学生群体。
在学校里,不爱学习、厌恶学业的“厌学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在主观上存在学习理念,并且也曾为之不断努力过,但由于在入学前的多年学习中并未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入学后连续几次考试成绩不好,自己觉得没有进步便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另一类是主观上就不想学习、不喜欢学习,他们自身缺乏学习动力,但又迫于父母压力不得不在学校混日子凑合,这类学生在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混”,整日恍惚度日,基本都是上课睡觉下课醒。这两类学生虽然都表现出“厌学”之症,但其实质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类同学主要是因为缺乏成功的体验而造成自信心不足甚至丧失自信,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合理、科学地评价自己,教会他们给自己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目标,引导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令他们逐步树立“我能行”的积极信念。对于第二类同学,我们应当着重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片面的、有偏差的认识,同时在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贵族”学生。
在如今的校园里,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家庭条件好(其父母或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或经济收入较高)使他们日常穿戴十分讲究,花钱大方消费水平高,经常出入饭店和娱乐场所,他们的社交能力通常较强,喜欢结交朋友,其中也有不少人在学校中担任学生干部。由于他们人际交往面广,信息来源渠道多,所以通常比一般的学生知道的事情多,身边常有一批追随者,这些学生被戏称为是“贵族”学生。这类学生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因此多数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家庭环境一般的同学,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不骄不躁的美好品德;二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所充当的角色、正确理解学生的本职工作是什么,让他们回归到学生的身份当中;三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生活习惯,将他们的学生生活与父母的社会地位、家庭的收入情况正确地划分开来,让家庭不再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和基础,摆脱他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过分依赖;四是引导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学校、社会活动,令他们融入同学群体,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彻底改变他们那种“以我为中心”、孤傲骄横的品性。
3 家庭贫困的学生。
“贫困族”学生是相对于“贵族”学生而言的另一类完全相反的学生群体,在学生中约占 10%左右。与大多数同龄同学相比,他们的生活因为家庭经济困窘而多了一份艰辛和压力。由于经济上的困窘,他们逐渐养成了与经济有关的独特的个性和处世方法,通常表现为:个性上坚毅、刚强、不轻易向困难低头,既自信却又莫名自卑,他们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得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在生活上简朴,善于精打细算,但是因经济条件限制,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往往表现得消极被动,失去了很多与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我们应该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教会他们明白“人穷志不穷”,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面对人生所需的积极的信心和勇气。同时留心身边的勤工助学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勤工俭学,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又可以减缓一定的经济压力。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通过发放补助金等形式向他们提供物质帮助,也可与图书馆、食堂等部门协商,提供更多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4 有不良嗜好的学生。
调查表明,当前校园中学生的不良嗜好大体可分为两种:沉迷烟酒等物的学生和网瘾成痴的'学生。许多沉迷烟酒的学生都认为烟酒能满足他们许多的心理、生理需要。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事事都想亲自尝试体验一下,所以有些学生看到别人吐云驾雾就也想要试试吸烟的滋味。一些男学生把吸烟喝酒看成是有男子汉魅力的事情,他们用相互“敬烟、敬酒”来结交朋友,建立人际关系,以此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炫耀摆阔气的需要;一些女学生认为抽烟喝酒是给别人看的,会令她们不同于别人,显得很时尚、很帅、很酷;部分女生接触烟酒最初只是因为好奇,在朋友的“鼓励和劝导”下玩,慢慢地自然上瘾;还有部分女生是因为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所谓的挫折,多是感情受挫,借由烟酒来麻痹自己,用“没有伤痛的女孩是不会爱上吸烟的”这种成年人看来十分可笑的理由进行自我开脱。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宣传吸烟会导致的危害和后果,可以给学生观看烟瘾者的科教片,引导学生每天进行语言心理暗示:“我讨厌烟酒”、“我憎恨香烟和酒”,丢弃所有烟、酒及用具,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远离烟酒人群和烟酒环境,教师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培养自己自律、健康意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应用日益广泛和普及。部分学生整日沉迷于上网,他们在网上玩游戏、聊天,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这种无节制的上网行为,会令他们精神萎靡,影响学习。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未完全发育定型,可塑性很强,极易受影响,网上充斥了许多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乱七八糟的思想意识,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也可能悄悄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加强对“网虫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刻不容缓。在学校工作中,要加大对学校机房、学校附近网吧的管理、整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以振奋他们的精神,增强防范意识。
5“书呆子”学生。
所谓“书呆子”,是指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问题,都非常优异,但是性格通常内向,体质较弱很少参与文体活动,同时不善言辞、人际关系较差。每当他们对校园里的某些事情无法理解时,或在与人交往受挫之后,便会选择逃避,使劲地读书学习,寄情书本寻求精神寄托,逃避现实困难。久而久之,这类同学会对除了书本之外的一切事物感到漠然,人际交往能力会下降,将人际交往视为水火猛兽之类,由于他们缺乏与别人良好有效的沟通,导致他们对社会认知程度不够,极易造成思想偏差,产生过激行为。教育这类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鼓励他们多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特别是体育竞赛、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等,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和社会,帮助他们走出相对封闭的书本圈,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
6“恋爱一族”.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好奇加上浪漫的幻想,异性之间有好感是正常现象。但若在大学期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情爱”中,会带来十分不好的影响。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学生对人对己的认识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不知道如何才是爱。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尽早了解情况,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一味地批评他们,这样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要告知学生与异性交往主要不是寻找恋爱伴侣,而是了解异性,学会与异性相处,重点是培养友谊,发展自己。
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弱势群体,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困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上述“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中多留心、多了解、多掌握上述特殊群体的思想心理动态,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引导、管理,同时也要尊重、理解、关心,要宽严结合、张弛有度,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对症下药进行教育,唤起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争取从自省、自立、自信到自强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职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教育对策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论文06-21
高职教师群体特征的学生评教分析论文04-26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对策分析论文06-23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对策论文09-13
高职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论文07-04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论文08-20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论文07-03
关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的论文3000字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