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的思考论文
社会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成为大势所趋,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大学生人数迅猛増加,而当代大学生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人才,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如何,是当前教育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要面对不同的群体处理相对高中时期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更要在大学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亲人的期望,实现自我成功的欲望也异常强烈,同时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种现实与心理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下是笔者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1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环境变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大学生入学后很容易产生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茫然无措,产生挫败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这个问题很容易在学生刚进入大学后的一段时间产生。
1.2恋爱与性方面的情感激荡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考虑问题比较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处理恋爱的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以致引起心理失调。另外,在性心理方面上许多大学生对性知识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出现性认识偏差,以至于产生诸如单恋、对身体变化过分关注、性早熟等一系列问题。
1.3人际关系问题
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处于青少年期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与人沟通,渴望被人理解。但是,有些同学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致使人际关系不和谐,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情绪;有些同学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有些同学由于家境贫困或成绩不够理想,也不愿意与人交往,因而感到孤独、寂寞,认为生活空虚、无聊、乏味。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乃至身心健康。
1.4情绪问题
大学生入校后,社会角色的转换引起许多的心理冲突。易出现的情绪困扰主要有:
1.抑郁。主要表现为对任何事都悲观失望、意志消沉、内疚等。轻度的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而严重的往往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焦虑。通常包括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罪恶感的増加等。有些同学在入校之后发现大学并非是像他们憧憬的那么美好,开始感到失望,过分担心将来,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3.自卑。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而这些大多是由于缺乏社交能力,学习及恋爱遭受挫折,家境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2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21普及心理学知识,奠定心理教育的基础
普及心理学知识有利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和特点,也有利于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应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和再教育,使他们能更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心理教育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为了尽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据现有的.人员实际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于大学生,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举办心理学专题讲座,利用各种传媒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学知识。开设心理学课程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自身的心理卫生,塑造自身健康的人格。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心理学课程主要有“大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学讲座是当前一种有效的心理教育形式,它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如对新生可举办“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专题讲座,对中年级学生可举办“心理健康与成才”专题讲座,对毕业生可举办“择业前的心理准备”专题讲座等。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宣传阵地多、宣传形式灵活等优势,广泛宣传心理学知识,拓宽心理教育渠道。
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心理教育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它对大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其中心理教育功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在新的世纪,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増强校园文化心理教育功能,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新任务。校园文化在高校中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教育,规范自身的行为。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形成乐观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也有助于培养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高校应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文化氛围浓、人才云集的优势,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注意突出校园文化的心理教育功能,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目前,许多高校正在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文学节”、“体育节”等活动都是很好的校园文化形式,很受大学生的欢迎,它们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不足,也是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3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
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助活动,可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青年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办法。也可利用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掌握和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应对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能力,以及各种心理求助的能力。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做到心理问题及早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为了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来源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处理好可能出现的情况。我校每年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测试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从中筛选出有症状的学生,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论文09-1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探析论文09-14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08-06
浅谈对心理教育的思考论文07-03
中职心理教育思考论文06-21
聋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思考论文06-21
高校学生违纪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论文07-05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论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