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时间:2022-08-18 09:49:55 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精选7篇)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精选7篇)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篇1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

  在某种程度上,中美经贸中主要摩擦问题的出现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指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中,中方存在贸易顺差,美方存在贸易逆差。

  根据中方统计,在1984—1992年的九年里,中方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自1993年始转为对美顺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顺差呈大幅上涨现象。根据美方统计,从1983年开始美国出现逆差,2000年升至838亿美元,美国对华逆差在该年首次超过日本,并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近两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大幅上涨。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累计贸易顺差为2 381.3亿美元,据此估算,2007年全年顺差将突破2 500亿美元,冲高至2 600亿美元。中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发展正常经贸关系阻碍,同时也成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要求人民币升值、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借口。根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美国成为迄今为止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从近年来这一问题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其色彩的政治浓度要远远大于经济,从而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 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点仍将在纺织品进口设限、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市场经济等问题上。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贸易摩擦,这些给中美贸易关系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一)美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经济低迷与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形成强烈反差。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首季,美国经济仅增长1.3%,增速低于分析人士原来预计的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2.5%,是过去四年来的最小增幅,而住房投资下降仍是导致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强弱与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只要经济衰退或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并且会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手段,中美贸易发生摩擦不可避免。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会随着大选而呈周期性。 3.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全球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正如布热津斯基认为的“2015年美国将会失去世界霸权地位。”因此,美国不可能让一个日益壮大并可与之抗衡的敌人出现。因此,美国总是找出诸多借口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中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外贸依存度过大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导火线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用年进出口总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1978—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7%,比国民经济增长快7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10%提高到1990年的30%,2007年已超过了70%。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外贸依存度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就赶上了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表明了中国经济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 笔者还认识到,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伴 随着一些风险和问题。从中国一些产品对美国市场占有率来看,存在着过高的风险。如2005年,中国出口的玩具娃娃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可见,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大,在这种关系下,一旦美国挑起贸易争端,中国只能被动应付。

  2.出口商品结构低下,出口市场范围狭小 现阶段我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工业。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许多产品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出口后换回的只是少量的经济利益,甚至还不断地被指责为低价倾销。我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纺织品、服装、鞋类等。这些价格竞争力较强的商品一旦大量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种种限制。 3.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有待提高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条款,使我国企业面临贸易摩擦时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此外,企业的自我防护意识差,预警机制不完善也加重了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损失。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技巧。

  三、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对策

  1.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加入WTO以来,截至2007年1月虽然已有66个国家先后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套在许多中国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它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入到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而且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且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主要原因。 对中美双方来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度。因此,中国应在政治层面上对美国等采取歧视性措施的主要成员施加压力,迫使其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根据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在贸易过程中各方均能获利,但中美双方却并非如此。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实际贸易过程中,美国在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时设置诸多限制。显然,美国对华贸易的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和升级,降低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程度。

  3.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过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美两国经济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状况,但这种依存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一旦对美国出口减少将会严重影响这些行业的发展;第二,中美贸易在双边出口总额中的份额不对称,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都占到中国出口额的1/5左右,而美国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小。 因此,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我国应将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十分庞大,而且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在现阶段,扩大内需应将满足内需作为前提,满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包括贫困群体的要求。

  4.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从中国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因此,会出现所谓的贸易纠纷,但这并不代表中美贸易状况恶化。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包括贸易冲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冲突,这些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一条双赢之路,在中国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冲击,逐步消除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 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正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面对如此众多的贸易摩擦,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正视,在战略上重视,做到“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在充分把握和理解WTO规则的基础上,以科学和符 合国际规范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贸权益,弱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篇2

  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纺织品出口大国,美国是我国出口的一个重要对象,在20xx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并没有结束,中国迎来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后配额时代,美国以特保措施、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措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本文分析了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各有何影响,以及中美纺织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来给政府和企业以警示,使他们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论文关键词:中美;纺织贸易;摩擦

  实施了30多年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完全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中国是世界上的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迎来了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摩擦正以各种形式频繁发生,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并应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

  中美纺织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伤到他人的同时也会伤到自己,这对中国和美国都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一)对美国而言

  1.对美国的负面影响。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美国极有可能会遭到中国的贸易报复。中国的纺织品成品半成品不能出口到美国,美国国内的零售商和原材料生产商也不能正常生产,使其利润降低。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中国的劳动力价格较低,中国的纺织品价格较低,低价的中国纺织品在美国的销售受到限制,这样美国国内纺织品价格上升,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承担高昂的纺织品价格,对纺织品的需求降低,不利于美国纺织企业发展。

  2.对美国的正面影响。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困难加大,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无法在美国正常销售,中国纺织品在市场上的数量大大减少,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纺织品价格较低,在美国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中国纺织品数量的减少使得美国本土的纺织品生产商少了一个竞争对手,美国纺织品生产企业的销售量便会提高,利润提高,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也会得到改善。

  (二)对中国而言

  1、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配额取消后,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需求增加,中国的纺织品产量上升,由于纺织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大量生产资料涌向纺织部门,但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无法在美国正常销售,中国纺织品商人的利润和收入降低。纺织品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会导致中国的就业率降低。

  2、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对中国也有正面影响。它使得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开始思考,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正,积极设立科研部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走品牌战略,注意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竞争力。

  二、中美纺织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前文已经阐述了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那么何为中美纺织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产生,中美双方都有责任,不能把责任都推到美国身上,中国也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

  (一)从美国方面考虑

  1.美国自身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 中国是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自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大量我国纺织品出口到美国,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劳动力相对美国价格较低,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使纺织品成本降低,价格在美国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美国市场是高度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后,将导致美国国内纺织品价格的下降,纺织品部门的资本收益率会趋于下降,纺织品部门的产出将会受到影响。中国的纺织品对美国形成巨大压力,美国国内纺织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便会在公平贸易的政策下加强贸易保护。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导致中美纺织贸易摩擦。 中国纺织品占领美国市场,严重影响美国纺织产业,纺织产业工人收入降低,纺织业作为美国传统支柱产业,从事纺织业的美国劳动者人数众多,工会便会向政府施压,迫使政府颁布纺织品贸易保护政策。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争取更多的选票,也会制定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贸易政策。 3.欧美大环境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使得美对华加大贸易摩擦。 在20xx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纺织服装品数量大幅增长,这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引发欧洲对我国展开贸易战,如欧盟重启对华聚酯纤维面料反倾销调查,对纺织服装品要求产地证明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美国对华纺织服装品的态度。

  (二)从我国自身考虑

  1.中美贸易长期不平衡。 表现为中美双方国际收支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不同,美国用的是“原产地”原则。这就将中国从香港或者其他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都算入中国,美国用的是到岸价格,与中国的算法差了运费和保险费,美国也没有包括他们优势的服务贸易。

  2.国内纺织产业结构不平衡导致摩擦产生。 中国纺织产业结构不平衡,企业多以小型为主而且分散,缺少市场竞争力;大型企业大都缺少核心技术,跨国资源配置能力不强。中西部差距依然较大。配套原材料发展比较缓慢,普通纤维产品生产量较大,产能增长较快,而科技含量高、功能品种多样化纤维却比较短缺。纺织产品生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中,且竞争十分激烈;而高技术含量的纺织品生产较少。

  3.中国纺织品生产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渤海湾地区和山东。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纺织生产企业利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生产。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产品出口主要是定牌、贴牌加工,缺少自己的优势品牌。有些纺织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篇3

  论文摘要: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中美两国纺织品的长期贸易关系,从合作博弈理论、两国贸易现实状况两个层面,阐述两国只有实行合作、推动两国纺织品贸易从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实现有效率的合作均衡,实现纺织品贸易博弈的双赢。

  论文关键词:合作博弈;重复博弈;中美纺织品贸易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从非合作博弈转向合作博弈的理论层面分析 中美纺织品贸易长期进行,随着利益分配的变化,矛盾与冲突也将增多,形成重复博弈。但是为了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利益,双方合作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就越大,协议规定保护资源,违反协议将受到惩罚,从而保证了协议的执行,这就构成了经济社会长期合作的基础。

  (一)打破无效率非合作博弈均衡 在博弈理论中,一次性博弈虽然博弈双方都努力寻求个体最好的结果,运用各自的“占优策略”,但是这种非合作博弈导致进入“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僵局,得到的却是较差的结果,这是从个体理性出发所导致的集体非理性无效率均衡。因此一次性静态博弈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选择。 当一次性博弈扩展到重复博弈时,在有限次重复博弈中,每个阶段博弈出现的都是一次性博弈的均衡结果。有限次的重复博弈无法抑制投机行为发生,并不能使博弈双方都选择合作的帕拉托最优策略组合, 最终结果通常也是非合作均衡,不能改变囚徒困境的均衡结果,因而也不是有效率的。尽管有限次博弈也通常产生非合作均衡,但是囚徒困境可以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得到纠正。 长期性的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是一个与无限次重复博弈相似的随机结束的重复博弈,这种情况下博弈方分析和决策的思路与无限次重复博弈一致。因此只有推动合作、抑制投机行为,才能最终实现有效率的合作均衡。

  (二)验证合作对重复博弈的效用 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如果中美两国视互利互惠、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为最高价值,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与程序,在不损害或尽量少损害博弈对手切实利益或获利潜能的情况下,就能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与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同时,合作形成的良性博弈规则,在一段时间内有利于决策主受体良性互动与利益均衡协调的发展,为再次博弈、修正决策和适时展开新决策提供现实契机和合作的氛围。这是一种可持续博弈、共享互惠、共存共荣的长远决策。

  第一,重复博弈的得益综合各阶段。任何博弈中博弈方策略选择的依据都是得益的大小,这在重复博弈中仍然成立。但问题是重复博弈的得益与一次性博弈有所不同,因为它们的每个阶段本身就是一个博弈,各博弈方都有得益,而不是整个博弈结束后才有一个总的得益,因此博弈方是根据哪个得益选择,是根据当前阶段得益还是其他什么得益选择就成了问题。如果博弈方都是根据当前阶段得益选择,那么等于把重复博弈割裂成了一个基本博弈,重复博弈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重复博弈中博弈方的行为、策略选择不可能只考虑本阶段的得益,而必须兼顾其他阶段的得益,考虑整个重复博弈过程得益的总体情况。

  第二,重复博弈得益驱使合作策略。2005年诺贝尔经济奖的奥曼和托马斯谢林两位经济学家,通过重复博弈与聚焦效应等合作博弈论研究,指出冲突各方基于必须在未来与对手不断地打交道(重复博弈),基于重复博弈过程得益的总体情况,认识到“合作是有利于自身的好策略”,从而增加了合作的机会:在冲突双方起争端时,“强硬”与“让步”是两种可能的选择,双方均取“强硬”,则可能发生“战争”,两败俱伤。如果势均力敌的两方都坚信自己的实力,用“持久战”的办法尽可能拖垮对方,那么这种想法的结局导致“和平”与“合作”。

  因此,尽管存在冲突,长期共存是可能的,和谐社会的建立非但有其必要性,而且完全是现实的。合作博弈理论对解决经济冲突、建立长期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中美纺织品贸易重复博弈来说,竞争冲突的各方完全应该也有可能达成协议长期合作,以求得长期的稳定的收益。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从非合作博弈转向合作博弈的现实层面分析

  (一)合作的可能:国际化分工使两国相互依赖 商品和劳务市场是实现交换的最重要的平台,其发展程度决定了专业化分工程度。商品和劳务市场的特点就是多样化:多样化的品位,多样化的人类技能、知识,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交换提供了前提。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中,生产者不断生产产品,而消费者不断从相应产品中获得价值。在国际市场中,贸易双方 的商品和劳务、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市场都彼此依赖,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关系链,市场要求各方在共同意愿的基础上制定社会交往的规则。

  20多年来中美两国越做越大的贸易额充分说明了中美贸易的互补性。美国企业将产品外包给成本比美国低的中国,从而节省的成本可以投资于新技术,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并在全球市场保持竞争力。国外输入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能够有力地促进国内该行业技术升级,在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中国的同时,美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发、制定标准以及优化产品结构。因此,国际化分工中的合作给中美双方都将带来更大的好处。 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美双方互为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互利双赢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大量实惠,同时,中国又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是美国企业海外利润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维护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继续鼓励、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和经贸合作的互利性是决定中美经贸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础,两国在长期的贸易博弈中保持“合作”策略,双方加强互信与合作,有利于双方的博弈赢得、有利于稳定和促进中美经贸关系、有利于共同的经济发展。尽管在这个重复博弈中的某一个阶段博弈中,还是要重视非合作博弈中的策略分析和选择,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中美双方在贸易博弈中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是有很大必要性的。

  (二)合作的必然:合作博弈正和结果实现双赢 本文从现实和理论上都证明:在中美纺织品贸易博弈中,两国的合作收益大于不合作收益,因此两国决策模型的理想选择应该是引致正和赢得的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有利于贸易双方实现双赢,这种双赢结果正是驱动双方进行合作的激励动力。 在2005年11月8日中美就纺织品贸易签订的协议,一方面使得美国对其纺织品行业实施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使其实现向纺织品一体化的顺畅过渡,并且在博弈效果方面美国还获得了有关人民币汇率等其他问题方面的进展;另一方面中国在协议期三年内的出口增长量以及市场份额比2011年都有提高,且美方明确承诺对协议外产品克制使用242条款。

  从协议内容看,中美都对此前各自坚持的立场进行了修正,双方各有让步,表明两国都对维护稳定的贸易环境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考虑,在较大程度上照顾了双方企业的利益,因而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协议。 事实证明,加强中美经贸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对新世纪中美关系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发展迅速,劳动力成本低,但资金短缺、科技相对落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大,资本充足,科技发达,但劳动力成本高。

  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审视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显而易见,中美两国的纺织品贸易博弈存在着合作的必然。 三、永恒的贸易博弈 尽管2005年11月中美达成三年期限的协议,但从WTO规则来看,“多种纤维协定”取消以后,美国可以用来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法律依据不止一个,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面临的不只是“242段条款”(有效期至2008年底),还有“第16条”(有效期至2012年)、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等多种保护主义措施,另外,劳工权利、知识产权、反垄断法等问题也有可能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中成为两国利益的冲突点。这些对于中美两国政府都是巨大挑战,因此,中美纺织品贸易的非合作博弈也可能随时发生,应对贸易壁垒,与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斗争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在这场长期与强势共存的国际环境和不公平的贸易规则下,与强势斡旋、争取本国公平贸易的利益,这是中美贸易之间一场永久的、不会有结束的博弈。中国需要认清自身在国际贸易博弈中的地位和形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中国纺织品及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优势、增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博弈力量。 从重复博弈理论和中美贸易高度互补的现实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尽管纺织品问题对中国与美国都很重要,但双方的纺织品贸易争端不应影响美国与中国长期的合作关系。

  双方有必要为了建立可持续博弈、共享互惠、良好合作的氛围而打破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僵局,也只有实行合作、推动两国纺织品贸易从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才能实现有效率的合作均衡,实现纺织品贸易博弈的双赢,增进两国各自的社会 福利。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施锡铨.合作博弈理论缘何能获诺贝尔奖[N].中国证券报,2005-10-26.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量的增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则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只有全面认清了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努力使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方面的负面影响减弱到最低的限度。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对两国经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两国间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会发生激烈摩擦;超过2%,就会引发报复行动;如国对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是政治问题。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借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拥有市场份额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三)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美国,钢铁、纺织业、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夕阳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按照古典贸易理论,美国应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中国进口,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但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论文http://毕业论文

  (四)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正如克里斯托弗·莱恩指出,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强国地位的上升,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会加速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因此,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应从战略而不是从市场考虑来推动,华盛顿不能阻止中国上升到强国地位,但多少总能控制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虽然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但对试图维持单极世界的美国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美国向来有运用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复合遏制的历史。

  (五)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1.出口商品结构过于集中。多年来我国出口属于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贸易利益远小于贸易增长,而且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容易授人以柄,成为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理由。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这更加大了贸易风险。

  3.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企业为了抢占出口市场而不择手段竞相降价,造成出口几乎无利可图,同时遭受外国反倾销。

  4.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中国在音像、出版、软件等领域存在较严重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盗版产品问题,在药品、化学品、信息技术、专利产品等领域的商标和技术侵权的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维护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努力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降到最低。

  (一)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加入WTO的意义之一,在于有利于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WTO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

  (二)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协商。

  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定期和不定期会谈,及时交流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积极主动的解决贸易争端。例如,中美两国于2006年9月启动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迄今为止共举行了四次就事关中美经济关系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有力的推动了中美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造成美国企业抵制。出口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单一的产品集中到某一个国家,即使产品没有低价倾销,也会对该国市场形成压力。市场的过分集中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因此,要进一步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的地区结构,在巩固传统的亚洲和北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洲市场,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和非洲市场进军,达到分散贸易摩擦风险的目的。

  (四)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很好地缓解贸易摩擦。为了减少我国近年来由于出口量持续增长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我们可通过海外投资扩大出口,这是出口企业必须重视的发展战略。这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减少中美间贸易摩擦的有效举措。

  (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

  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改变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更要求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融入到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缓解贸易摩擦。

  结语: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很可能是一个长期问题。与此同时两国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要双方抱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处理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中美贸易一定有更大地发展前景。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篇5

  摘要: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对美出口之路可谓是艰难坎坷,而要想扭转纺织品出口的被动局面,必须改变以往以量取胜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价值,改革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营销体系,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贸易摩擦;保护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

  一、美国为什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频频发难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 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谭劲松,中国纺织经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丁珏,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16).

  [6]Davied Palmeter A Commen tary onthe WTO Anti Dumping Code[A]Journal of World Trade,30(4),43-71,1996.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篇6

  摘 要:自2001年以来,中美纺织品贸易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额、出口增长率及在美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从中美纺织品贸易阶段性特征出发,拟纵观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归纳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情况,着眼中美纺织品目前的现状,探讨中美纺织品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美;纺织品贸易;阶段;前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040-02

  1、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纺织品贸易作为多年游离于自由贸易的特殊贸易品,呈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世界各成员国一起就纺织品贸易签署的协议,纺织品贸易可分这么四大阶段:关税管理阶段、多种纤维协定 (MFT) 阶段、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ATC)的纺织品配额阶段、完全的自由化阶段。

  中美纺织品贸易始于1784年,获得蓬勃发展始于中美贸易正常化以后。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经历1784年~1984年、1985~2001年、2002~2005年、2006~2008年以及2009年以后的完全自由化五个发展阶段。在1784年~1984年期间,由于中国经济不景气,同时美国不给与中国最惠国待遇,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呈缓慢增长;第二个阶段(1985~2001),中国纺织业大力发展起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与服装的生产国与出口国。在中国加入了“多种纤维协定(FMA)”,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下,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开始迅速增长,美国成为中国第三大销售市场。但在这期间,美国利用“多种纤维协定(FMA)”单方面采取行动限制纺织品进口。中美之间曾多次签订了中美纺织品协议,规定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年增长率1%~6%严厉的数量控制,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规模从1981年仅12亿美元到1995的48亿美元,2000年达到65亿美元的增长,这个阶段增长趋势较为缓慢;第三阶段(2002~2004年),中国成为世贸成员国,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下,中美纺织品贸易以2001年为转折点,这期间增长趋势则相对较快。2002年开始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纺织品出口额扩大至2003年的118亿美元,2004年224.07亿美元,增长速度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对美出口年增长率2003和2004年达到22.46%和22.2%,2005年高达53.91%。进口比重占美从2002年的15.65%扩大到2005年的25.12%。第四阶段(2006~2008年),中美纺织品处于《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结束,世界纺织品贸易实现自由化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大国,本应该回归自由化的纺织品贸易受到了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阻挠.中国纺织品处于完全自由化阶段之前的过渡期。

  2、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国内原因

  在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在一、二阶段由于一方面中国纺织产业起步较晚,产能有限,另一方面我国还未加入世贸组织,中美纺织品贸易规模、矛盾及摩擦都相对较小,中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不太突出。在三、四阶段,中国纺织业强大起来,到目前为止一直成为世界,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中美纺织品贸易在迅速扩大的同时问题日渐尖锐,特别是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执行晚期的新旧交替时刻。

  (1)市场的缺陷问题。

  对纺织工业市场已取消绝大部分的审批制,已经具有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但是市场机制体制仍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一,市场调节不够灵活,很多时候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其二,市场准入问题导致了投资过度问题。我国纺织行业绝大部分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各种纺织类的产品容易进入,导致了纺织业恶性竞争。当前国内绝大部分常规纺织产品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利润率越来越低。投资过热,重复建设太多,造成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的特点,利润率由过去的3.6%降到2004年的3.32%。市场缺陷带来了纺织品贸易恶性竞争和对美过度的依赖性。

  (2)纺织业的“三高”特点引发的中美矛盾问题。

  中国纺织业存在“三高”特点。一是我国纺织业及其出口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高。从就业来看,据统计,我国纺织服装部门的直接就业者就高达1900万人;二是纺织业出口对美国市场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服装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达20.14%,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依存度达到20%;三是中国纺织业对美出口增速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美纺织市场占有率增长速度。2002年以前,中国纺织品在美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几,5%~6%,2001~2002年稍高,平均占到9.2%。但自2002年以后,市场份额迅速扩张,从2002年的12.1%扩张到2005年的25.1%,市场份额以每年约3%扩张。另一方面表现为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速度快上。

  2.2 美国及国际的外部原因

  (1)美国贸易规则的二重性。

  从美国贸易历史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策略采取了双重标准原则。在有竞争力的产业里,美国是极力倡导自由贸易的,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能够挑战它们产业的一些产品,就积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世贸规则无不是美国倡导自由而又留有保护政策的缩影。

  (2)国际纺织产业竞争的剧烈性。

  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剧烈。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多是对美国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的大国。墨西哥、东盟、中美洲一些国家也都是中国现实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美国纺织品市场虽然巨大,但总容量是有限度的。中国要想扩大对美出口,就必须挤占他国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区域组织协定,美国会加大对加勒比地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进口。美国无论出于政治还是经济目的,都会对中国纺织品进行限制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 篇7

  【摘要】近年来,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日渐严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中美关系。本文分析纠纷产生的国内外原因,并深入探讨解决纠纷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美贸易;知识产权纠纷;原因;对策

  一、知识产权纠纷产生的国内外原因

  (一)美国方面的原因

  1.对华贸易中存在巨额逆差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中存在的巨额逆差是两国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的一大原因。美国国内普遍认为贸易逆差的加大将引发越多的失业人口。国内劳动人口就业不足,对外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并开始频繁制造知识产权纠纷,以期扭转逆差形势,保护其产品市场。

  2.美国知识产权产业受到中国严重威胁美国自从上世纪90年代经济重新崛起后,其知识产权产业一直是美国主要的经济来源,知识产权是美国赖以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所在。近年来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削减了美国的国内外市场份额,以及中国盗版、侵犯专利权等行为的加剧,损害了美国知识产权产业的经济利益。

  3.美对我国滥用知识产权

  “霸权稳定论”告诉我们霸权国会通过知识产权加贸易制裁的策略,对不进行高度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封闭本国市场,发展中国家出于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最终屈从于霸权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要求。美国作为霸权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和国际竞争优势,于是通过看似合法的手段滥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中国的竞争对手。

  (二)中国方面的原因

  1.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不完善中国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过程中存在立法不完善、刑法保护力度不够、行政处罚额度过低等问题,不能有效制止国内侵权和国外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国内制造销售盗版产品泛滥,而中国立法中只对盗版销售者给予处罚,因此制造、购买盗版产品现象屡禁不止。针对跨国企业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中国的反垄断法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不足以应对。

  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

  我国企业忽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保护,在专利申请及商标注册上缺乏意识。我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企业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无形资产的保护,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

  3.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不成熟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为对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能力。而我国的知识产权处于多头分散管理状态,专利、商标和版权,科技项目和成果,药品等知识产权均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导致政策和管理之间不衔接。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投入不够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少,缺少核心技术。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食品化学、药品等9个领域,在关键产业和核心领域的专利数量,特别是含金量较高的有效发明专利较少,并且相当一部分专利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二、我国应对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

  (一)企业层面的对策

  1.企业内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及时掌握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树立产权意识,在专利权、商标权等受到侵害时,积极寻求国内法和我国已经加入的国际条约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企业推出新产品之后,应积极向美国政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及时做好专利权、商标权等的国内外申请和注册,对外贸易中出现侵权行为,依照法定的程序加以解决。

  2.做好出口前的知识产权调查

  企业出口前应做好知识产权的市场调查。如企业可向美国进口商了解美国有关该项出口产品的专利状况,也可通过专利文献检索确定美国的专利权人是否在中国申请了专利,或是通过美国商标注册中心机构查询产品商标在美国是否已被注册。若发现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可通过签订相关协议,取得专利许可证等。

  3.提高企业应诉能力,建立预警机制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判断和诉讼谈判能力。面对诉讼时,首先应对诉讼前景进行评估,如能通过主张美方专利无效等方式赢得诉讼的,那就积极应诉,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行业组织的资源协调和整合功能,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谈判筹码。如果仔细评估后认为应诉成功率非常低,可以选择和解并支付一定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或进行知识产权的交叉许可。同时,应该树立起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大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预警机制。中小企业则可以依托行业协会,组建行业专利情报收集与侵权预警组织。

  (二)政府层面的对策

  1.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结合国情及国际发展趋势,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政府应借鉴相关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国情,补充完善《对外贸易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贸易环节的法律法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规范,使其能与TRIPS协议及其他国际公约接轨。

  2.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

  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制度,引导当事人倾向于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积极借鉴WIPO知识产权仲裁与调解中心的运用经验,包括调解的组织方式、运作模式、人员资格、调解程序、调解办法等调解规则尤其是调解中的保密性。调解对于那些极看重相互关系,注重保密或希望快速解决争议的当事方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3.完善知识产权仲裁机制

  完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中心”的有益经验,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仲裁机构。推广仲裁制度的法律文化,并普及到广大企业和相关机构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仲裁员队伍;推动和强化知识产权仲裁解决机构的专门化和国际化建设。

  4.制定激励创新的政策,完善创新机制知识产权纠纷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产业普遍缺乏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以及合理的创新机制,因此政府应制度出激励创新的税收、财政、科技开发政策,并积极构建创新体系的合理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及高科技开发的支持,通过国家干预形成合理的根本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结构,以弥补专利制度的缺陷。

  5.政府对知识产权进行宏观管理

  第一,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协助及双方的沟通,建立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在世界各地的驻外使领馆设立知识产权执法援助中心,负责有关咨询和维权事宜。

  第二,加强对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管理机关的投入及技术更新。从而达到加快申请注册的时间,节约申请注册成本的目的。同时,还要健全档案管理和文献查询检索制度,掌握国内外知识产权的发展水平,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咨询服务。

  第三,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的扶持力度。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常常不限于一家企业,因此全行业的集体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论文】相关文章:

中美汽车贸易探讨的论文06-01

浅析新疆贸易结构优化论文06-01

浅析贸易术语与仓至仓条款论文06-01

中美汽车贸易现状分析论文范文06-03

浅析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06-01

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06-01

贸易失衡论文06-03

中美交通对比论文04-12

国际贸易论文:贸易增长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