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时间:2021-03-31 11:43:23 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媒介,以培养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1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 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 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 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 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 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 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 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 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 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 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 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 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 学校培养“具有_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 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 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 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_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 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 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和“写作能力差”两方面。 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 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 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 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 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 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怡当。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 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怡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 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 (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 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 合理。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 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_致。目前,我校对 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 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 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 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 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 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 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 炼。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 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 案,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 乎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改革的策略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加强毕业论 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 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 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 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 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 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 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 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和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 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 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 识结构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 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和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 水平⑴。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 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 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 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 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 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 教学实践中 ,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毕业论文各环节 延伸到曰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曰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 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 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 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 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 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 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 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 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 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 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 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 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⑴。这样就可以避 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此 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 业课在每_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_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 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 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 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2]。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 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在加强教育 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 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 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 “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 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 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 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 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 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 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 经历和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和平 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 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 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 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和自 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迅猛。但总体看来,存在“数量发展重于质量提升,规模扩大硬于体制机制改革,园所建设实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象。如何处理好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公共的、优质的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刻不容缓。没有质量的数量增长,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也将无法实现。

  要提升中国学前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加强研究。没有研究支撑,国家很难制定精准的质量提升政策。而研究中国的学前教育质量,又离不开对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发展方向的把握。本文分析了近十来年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本领域研究有如下三方面动向和趋势。

  一、师幼互动质量成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核心

  师幼互动(teacher~childinteractions)即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人际互动,具体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2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既可以发生在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幼儿与教师交往的所有一日活动中。

  随着各国教育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持续关注,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传统的质量评价方法中,对教室环境质量等物理因素的关注,并不能保证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过程质量的重要性;师幼互动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受到了研究者的日益重视。近10年来,研究者们日益强调通过师幼互动来反映学前教育的过程质量。美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对于师幼互动的研究从总体质量的讨论已经深入到对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质量提升等具体问题的探讨。纵观近年来教育过程质量的研究,可以发现,师幼互动质量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国际学界会把师幼互动质量看作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呢?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方面原因。

  首先,从儿童的发展角度来看,师幼互动质量决定着幼儿园经历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汉姆等人认为幼儿园经历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而这些学习机会即成人和儿童的互动经验,这些经验将支持儿童社会、情绪和学业的发展。而相关研究也证实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更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美国的—项纵向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质量和年幼儿童的学习有直接的相关。教师如果经常给予幼儿指导性支持、回应性反馈和丰富的语言刺激,幼儿能获得更多的读写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塞博等人在对美国弗吉尼亚州学前儿童教育项目质量进行评估中发现,高质量师幼互动中的幼儿,其读写能力比低质量师幼互动中的幼儿发展好。有研究发现师幼互动质量中的教学支持质量对儿童的数学能力发展有正向影响。汉姆等人对179名儿童进行了一项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时期的师幼关系能有效预测儿童从一年级至八年级的学业和行为表现,而且这种预测效果不受儿童的性别、种族、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M可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对儿童的发展不仅具有积极作用,更具有持续影响。如果幼儿获得了与教师积极互动的经验,这些经验能促使他更积极地适应未来环境,从而对今后的学业成绩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其次,从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来看,师幼互动质量能清晰地反映学前教育的过程质量。国际经合组织(OECD)将学前教育质量分为“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processquality)。反映结构质量的变量包括:硬件设施、资源、教师资质、师生比等因素。这些因素相对稳定,往往可以直接观察到。反映过程质量的变量包括:教师与家长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教师教学技巧、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等。反映过程质量的这些变量与儿童每天在幼儿园里的体验息息相关,但它们的浮动变化大,评估起来较为复杂。过程质量更关注教师与儿童之间互动的本质。由于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师幼互动来实现,因此,师幼互动质量是学前教育过程质量的主体。

  第三,从学前教育的总体质量来看,师幼互动质量是结构质量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中介。从各国不同项目的研究发现,教师资质、师生比、班级规模等结构变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存在不稳定现象。另一方面,即使这些结构变量对学前教育质量有影响,但它们对幼儿的影响都是通过日常的师幼互动得以实现。

  可见,结构质量对托幼机构的总体质量的影响,是通过过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而师幼互动质量作为过程质量的主体,是结构质量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中介。

  综上可见,从过程质量而言,师幼互动是过程质量的主体部分;从结构质量而言,结构质量对学前教育质量产生影响,需要通过师幼互动质量来转化。因此师幼互动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这是师幼互动质量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核心内容的主要原因。

  二、研发和应用科学的师幼互动评估工具是当前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前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估需要科学的评估工具。自20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迅猛发展系列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应运而生。澳大利亚研究者整理了11种国际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M在这些评估工具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估内容,即对师幼互动质量的评估。

  根据是否聚焦对师幼互动质量的评估,将以上工具分为三类:仅评估过程质量、重过程质量和重结构质量。仅评估过程质量的工具包括: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2008)、学业萌发量表(The:EAS,2001)、照看环境观察记录表(The:ORCE,2000)、勒文学前儿童参与量表(TheLeuvenInvolvementScaleforYoungChildren:LIS-YC,1994)、教室行为调查(TheClassroomPracticesInventory:CPI,1990)。重过程质量的工具包括儿童照看者互动量表(ChildCaregiverInteractionScale:CCIS,2007)、学前儿童教室观察测评(EarlyChildhoodClassroomObservationMeasure:ECCOM,2004)和教室行为调查(TheClassroomPracticesInventory:CPI,1990)。重结构质量的工具包括学前儿童环境评估量表(:ECERS-R2005)、学前教育质量评估(:APECP,1992)和项目质量评估(学前教育版)(:PQAPreschoolversion,1998)。从以上分类可见,研发师幼互动评估工具是当前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科学研发基础上,研究者们使用以上评估工具,对学前教育质量,尤其是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

  在以上工具中,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是最新的一个评估师幼互动质量的工具。CLASS的出现大大地满足了聚焦师幼互动质量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需求。CLASS评估工具将课堂师幼互动质量分为情感支持、班级组织和教学支持三大领域。在三大领域的基础上又细分为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尊重儿童、行为管理、课堂效率、教学安排、概念发展、反馈质量和语言示范这10个维度。至今,CLASS已成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主流工具,它在美国最近的一些大规模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如美国国家早期发展和学习中心跨州幼儿园研究项目(NCEDLMS;和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我的教学伙伴’项目(NICHDMTP;一94一,MyTeachingPartner)运用CLASS等评估工具对美国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评估。

  在美国得到广泛运用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估项目。由于各国研究采用了统一的质量评估工具,国别之间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比较也有了可能。

  三、基于理论的学前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开发与验证是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现有质量的调研是为了在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提高质量。从近十年的文献中发现,研究并不满足于对质量现状的调查,而更关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的开发和验证。以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为例,现有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路径来提升质量。

  策略一:给教师提供师幼互动和儿童学习发展特点的知识提升质量。如斯考特给教师提供有关师幼互动及儿童的语言和读写发展的相关知识,结果发现这批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和读写的发展。策略二:基于实践促进教师反思提升质量。如巴格林通过和8名教师组成实践共同体,通过关键儿童观察、面对面交流、教师反思及研究笔记,收集师幼互动情况,并在实践共同体中进行改进,研究证明师幼互动质量得到了提升。M有研究让教师报告其与幼儿互动的关系,并反思与实际观察互动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升了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敏感性。策略三:改善师生互动中的客观因素提升质量。有研究认识到师幼互动质量中的教师时间投入的重要性,开展了“时间储蓄”(Bankingtime)项目,即“以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时间”为储蓄内容,教师每周定期与幼儿一起游戏学习,储蓄时间。结果发现,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更加紧密,幼儿各种能力得到增强,适应性问题减少。文献分析可见,质量提升研究逐渐呈现“基于理论模型开发改进策略,并通过实证进行验证”的模式。以质量提升研究中较为知名的“我的教学伙伴”项目为例。

  MTP项目是完全基于CLASS评估系统框架设计。开发者基于CLASS评估系统的情感支持、班级组织和教学支持三大领域及十大维度,设计了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它包括三大资源支持系统:(1)视频资料库。包含了根据维度进行分类的、丰富的、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视频案例,帮助教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了解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是如何开展的;(2)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评估系统中的有效师幼互动的理论知识,并具体指导教师识别评估系统中的有效互动行为,及学习如何付诸实践;(3)个别化在线指导。由教师将自身的教学行为上传至网络,由师幼互动的指导专家根据教师的实际表现,按照CLASS评估系统框架,提供个性化的、持续的反馈和支持。

  随后研究者们对MTP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TP项目对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有显着效果。皮亚塔等人对113名接受MTP在线培训的幼儿教师进行考察,发现接受在线指导的教师获得了明显进步。他们的师幼互动质量明显优于仅仅观看视频资料库的老师们。在线指导的积极效果对于那些以处境不利孩子占大多数的班级来说,效果更加显着。29汉姆等人对参加MTP课程培训的教师们进行了跟踪,结果显示课程培训对提高师幼互动中的情感支持质量和教学支持质量有显着效果,且培训效果在各种职称教师上都得到体现。30可见,基于理论的学前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开发与验证是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发展方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基于经验和理论,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证验证,考察提升策略的效果,使得改进策略研究更具说服力,也更具推广价值。

  四、对加强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启示

  我国自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起,随着学前教育资源的增加,各地的学前教育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总体特点是结构质量提升较快,过程质量有待持续提升。学者钟秉林疾呼: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抓好普及与提高质量并重。他认为当前学前教育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为亿万幼儿终身发展和未来国家综合实力奠定基础,关键在于抓好普及的同时坚持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在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中,相关的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也亟待推进和丰富。

  我国现有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主要聚焦在探讨质量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现状及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路径这四个方面。M其中,对现状水平的调研,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局限于结构质量的调研中,对过程质量的考察较为少见。而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的研究,更多局限于对国外质量提升研究的介绍及其借鉴启示,或是对质量提升现实路径和实现方式的策略构想中,缺少相关实证研究。

  (一)积极推进以师幼互动质量研究为核心的学前教育质量研究正如上文所述,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质量研究重结构质量评价,轻过程质量评价。只有非常少量的研究开展了具有一定覆盖面的、既聚焦结构质量、又注重过程质量的学前教育质量现状调研。

  尽管我国研究者日益重视师幼互动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师幼互动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课题。但在学前教育质量的调研中,相比于大量以结构质量调研为主的现状研究而言,以师幼互动质量为核心或主要内容的现状研究较为少见。其主要原因在于过程质量研究的费时费力,如刘占兰等人对400个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耗时4年之久;项宗萍发表的研究报告是基于一项国际性研究,调研耗时近3年。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呈现了以师幼互动质量为主的我国学前教育过程质量,相对于结构质量而言,对于当时学前教育质量的反映更加具体真实。结果的呈现为之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非常充分的实证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正处于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周期中,在加强学前教育内涵建设,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尤其要积极推进以师幼互动质量为核心的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科学、精准地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

  (二)加强开发本土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总体来看,我国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的开发和使用方面,还处于引入和模仿阶段。随着国外托幼机构质量评估工具的引入,我国研究者也逐渐开始使用国际使用广泛的评估工具研究我国的学前教育质量。如有研究者利用工具对上海、杭州、贵州等地的师幼互动质量现状进行了调研;有研究者在结合国外评估工具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开发了相关的托幼机构质量评估工具;也有研究者借鉴国外ECERS的结构形式,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开发了《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还有研究者运用威尔逊四步法构建了《幼儿园教学观察表》,对幼儿园教师课堂互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表现性评价。M但总体来看,工具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工具尚需进一步完善。相比于国际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的研发和验证而言,以上工具缺少大量实证数据的验证。

  因此,从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发展动向来看,我国在紧抓师幼互动质量核心时,急需研发适合本土的、聚焦师幼互动等过程质量的评估工具,并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验证,提高评估工具的信度和效度。

  (三)加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基于理论的学前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开发与验证是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我国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前期的质量调研阶段。聚焦于提升学前教育过程质量的实证研究尽管少见,但已有研究开始涉及。如有研究者以评估系统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形成实践共同体,开展相关师幼互动质量提升行动研究,并获得了预期效果。从国际研究中得到启示,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中,应注重加强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间实践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共同体因强调合作关系、教师探究、经验的连续性和外部的支持,所以能有效提升教育环境的质量和表现,具有支持和改善教育质量的巨大潜力。在具体操作中,首先应注意加强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之间建立紧密的平等合作关系,持有各取所需、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鼓励教师主动探究,开展批判性思考,促进教师关于学前教育质量观念的改变和改善师幼互动行为。第三,需强调教师经验的连续性,开展持续性、跟进式的研究和培训,才能有效帮助教师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从而改进实践。最后,充分发挥研究者的外部支持作用,在实践共同体中,有效组织探究及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习的共同发生,支持幼儿园教师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综上,我国学前教育在加强内涵建设过程中,应紧抓师幼互动质量这一核心,加强本土质量评估工具的研发,形成过程质量和结构质量并重、科学而又全面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中,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引领作用,加强基于理论指导和科学验证的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验证方案,改进策略,有效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3

  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早期全面健康发展,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标准幼儿园供不应求

  现如今,虽然我国幼儿园总体数量较多,但是符合办园要求的标准化幼儿园数量却很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符合国家办园标准并注册登记的标准化幼儿园数量非常少,根本无法满足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因此,农村的幼儿入园率普遍较低,农村地区仍有大量幼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接受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不仅条件较差,而且幼儿园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幼儿园面向的是年龄较小,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的幼儿,如果幼儿园不能确保给予幼儿良好的照顾和正规的教育,家长就不会把幼儿送入幼儿园。

  2幼儿园分布不均匀、选址不科学

  现阶段幼儿园在选址布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园区分布极其不平衡。

  加之规模大、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在管辖范围比较大的乡镇上,方圆十里内只有在镇中心有一所正规的公办幼儿园,而其规模根本不够容纳乡镇上百分之五十的学前儿童,因此,在距离镇中心较远的地方,幼儿上学就只能去私人开办的小规模幼儿园。这种幼儿园的分布十分零散,大多分布在每个自然村的居民宅院或者废弃的学区里,在园舍的选择上基本不具有科学性,甚至有的幼儿园开办在荒凉的`郊外或污染严重的工厂旁边,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存在较大的伤害。

  3幼儿园条件差设备不齐全

  

  实地调查走访表明,在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开办幼儿园的条件、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能够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并达到标准的幼儿园只有极少数的县政府开办的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余多为办园条件简陋、非标准化的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大多数不具备户外场地、活动室、玩具室、保健室等设施,而且幼儿园内专门的图书馆、资料室、盥洗室、寝室以及教师教学用具也不充足。现代化的摄像机、电脑、多媒体设备基本没有,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开展。由于这些幼儿园教室为居民用房,必要的保洁、消毒设施较为欠缺,根本无法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与安全。

  4幼儿教师学历低、不专业

  

  目前,非正规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多不是正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而且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入职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学历和专业水平都较低。不仅如此,非专业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多不是国家编制人员,工作稳定性也比较差,幼儿园经常更换幼儿教师不仅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推进。由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都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而学费的高低又取决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适龄学前儿童数量和幼儿园办学水平,因此教师的工资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当前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又加上待遇较差无法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因而出现了幼儿教师大量流失的现象。

  5幼儿园教学内容不当

  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而且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把握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幼儿园的教育也仅仅局限于为小学一年级打基础的朗读、识字、算数等方面。对于幼儿真正需要的绘画、音乐、舞蹈、折纸、讲故事等趣味性学习,以及能够培养幼儿审美水平、学习习惯、开启思维的方面却很少涉及。有的幼儿园甚至直接照搬小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泯灭了学生的天性,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没有太大帮助。更有甚者,教师为了节省力气,直接打开电视机安排学生看动画片消磨时间,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极小,而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长时间直视电视屏幕,也将对儿童的视力造成伤害。幼儿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需求,满足幼儿爱动的天性,给与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独自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6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关注不够

  

  虽然目前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政府部门,他们更加关注的都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而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一直不是很高。因此,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一直不是很完善,大部分负责管理学前教育的干部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于学前教育工作的监督也流于表面化,无法给与当地幼儿园和学前教育课堂改革具体有效的建议和帮助。没有了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幼儿园自身的建设也会松散的多,这就导致了幼儿园多而不精的现状。教育部门应多关注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制定相关的制度,对非标准化的幼儿园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对于达不到开园要求的幼儿园及时关闭,为幼儿入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7.结束语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力度不够,而且由于我国的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在经济较发达,对学前教育关注度高的大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幼儿园设备齐全、环境优良,教育水平较高,但在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部门和幼儿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水平都较差。而要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就必须提高对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责任的认识,就必须加强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设计、幼教师资培养、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4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城乡差距的存在,城市与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不能同日而语。用统一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衡量或指导农村学前教育不太合适,有必要建立适合农村学前教育实际的合理质量标准。

  一、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一)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含义对“质量”、“质量标准”的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确公认的界定,比较专业、有针对性或有通用释义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诠释。ISO9000(2000年)对“质量”的诠释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要求”指的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⑴“质量标准,’是将反映产品、过程、体系固有特性的指标和参数规定下来所形成的文件,是衡量产品、过程或体系是否合格的依据。当前,推动教育质量提高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成为必然要求。但是,教育质量不同于产品质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多维概念,与教育背景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质量标准不能与产品质量标准一样统一化。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准则和依据,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实践推动与未来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注定不能标准化、统一化。国外有学者曾指出:“在学前教育中,没有一个全球通用的质量标准。学前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为有差异的幼儿群体分别提供合适的教育条件,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所参照的标准也应当有所不同。学前教育需要合理的质量标准。

  对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理解,可以从公平性、科学性和理性三个方面展开。[3]首先,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公平性,确保城市和农村的儿童都能够接受学前教育。其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科学性。在衡量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时,一要评价学前教育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二要评价学前教育是否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再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理性。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施全面和谐的学前教育,也应当尊重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和特殊要求。因此,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是指为促进学前教育的稳步和谐发展以及保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应摒弃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估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增加对差异的包容与尊重的教育质量标准。

  (二)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指标学前教育质量指标主要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类。静态指标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静态指标的外显性较强,容易通过具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可靠的评价结果,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资质、园所设施、教育活动安排、园所管理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高质量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动态标准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部分,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更大,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行为、环境设施的利用程度、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等。

  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用大一统的方式去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的质量是不可取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指标设置、选择和侧重应根据地区差异而有所区别。用于发达城市的指标不能直接用于发展中城市,用于城市的指标也不能直接用于农村。即使在同一城市或农村,对不同的幼儿园,评价指标也应当有所不同。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指标是指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根据各地(或各区域)发展程度的不同、根据幼儿现实需要的不同而设置的各项指标。

  (三)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指标的特征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是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指标的设置能够充分体现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以确保儿童安全为出发点。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学前教育关注度的增加,学前教育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近几年来频出的学前教育机构安全事故从侧面对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提出了要求。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设置上做到杜绝安全隐患。一方面,园所设施、教学用品、校车等配置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也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其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能够满足家长与儿童的正常需要。一方面,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考虑家长的需求。例如,在指标的设置上如果一味地强调高投入,那么收费可能会超过一部分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或者占家庭收入比例过大,对有些家长来说是不太合理的;另一方面,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满足儿童的正常发展需要,各项指标的设置应该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再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具有可实现性。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的制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一方面,如果不合实际地制定十分理想的指标,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投入,超越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会有很多园所可能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被取缔,最终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设置的指标如果过低也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

  因此,合理的指标应该是能够促使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最后,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能够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口变迁、社会流动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学前教育机构刚投入经费使用几年却不得不放弃,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很难弥补。所以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能够保证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园舍设备的较高利用率,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特殊要求

  对农村学前教育来说,适度满足幼儿和家长的需要,考虑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适当降低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标准以及师资要求,并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课程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要求符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和发展要求。

  (一)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度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抓住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了解农村幼儿的真实需求,适度关注农村幼儿的认知发展。农村幼儿缺少的不是“自发的、自主的、自选的、满足自身需要的游戏”,农村的幼儿在河里游泳,在山上追逐跑跳,在路边采野花,他们的游戏时间得到了充分保证,动作能力也发展得很好,心灵的舒展程度也比城市的幼儿好得多。衡量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标准不应是幼儿游戏时间的多少、动作能力的发展等,他们最需要的是做好“入小学的准备”,主要是在语言、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倾向于保证幼儿在入小学之前做好准备,给予他们必要的、有效的“补偿教育”,对他们的认知方面进行补偿,避免其在入学之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丧失信心并导致辍学。基于这样的思考,农村学前教育应该适度关注幼儿的阅读和运算以及幼儿的学习习惯。当然,在满足农村幼儿认知发展需要的同时应防止“小学化”,在两者之间做到平衡。

  (二)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当降低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中硬件设施的要求。我国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而在这些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左右用于学前教育。M这些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中少之又少,教育资源的缺乏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不可能赶上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农村需要的是普惠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保证每个农村幼儿都能“有幼儿园可上”是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如果按照统一化、标准化教育质量标准对农村和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大量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可能会因为缺少大型玩具或塑胶跑道等一些硬件设施而被判定为不合标准,许多农村幼儿就会面临“没有幼儿园可上”的窘境,最终伤害的还是幼儿的利益。所以,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对一些硬件设施的要求予以适当的降低。但是,降低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并不是一味降低不设底线,应当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中硬件设施的要求予以降低。

  (三)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度放宽对师资条件的规定适度降低学前教育师资条件的规定符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我国存在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有限的教育经费和资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上显得杯水车薪。就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资质和素养不能与城市学前教育教师相比。有许多农村学前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这些教师很可能没有幼儿教师资历证书;也有许多农村学前教师是小学或中学的转岗教师,在技能技巧方面相对欠缺。如果按照统一化的师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条件,那么一些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很有可能会被判定为不合格而导致其无法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继续生存或发展。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普惠性,保证每一个农村幼儿入园的权利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矛盾。现实情境决定了农村学前教师的认定和聘任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应适当地降低农村学前教师评估的标准。

  (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课程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学前课程能够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农村的自然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其认知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农村自然、亲切、朴实的民风和生活习惯也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农村的一些有趣的节日和仪式也能够使幼儿产生热爱家乡、亲近本土文化的情感。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倾向于选择、利用符合农村现实情境的乡土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学前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低,而农村幼儿的认知发展也需要得到关注。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农村学前教育现有的师资水平,也要对农村幼儿认知方面进行补偿教育,注意将高结构化课程与低结构化课程相结合,发挥农村学前教育的地域优势。

  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存在城乡统一现有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模糊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城乡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事业采取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办法。

  在学前教育管理实践中,各地普遍使用和参照的质量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验收(评估)标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学前教育的繁荣。但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标准也往往将城市和农村混为一谈,用“大一统式”的评价方式衡量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要知道农村幼儿缺少的东西和城市幼儿不一样,人的需要往往与“缺少”联系在一起,缺少什么就会渴望什么,农村幼儿渴望的是充分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尽管没有人会赞同“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反对农村幼儿做阅读和运算,这并非是在帮助那里的幼儿缩小与城市幼儿之间的差距,反而会导致原本就存在的差距继续扩大。?当前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忽略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以及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的需求差异,城乡统一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不适宜于农村。

  (二)学前教育质量标准趋于刻板趋于刻板的质量标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前教育的质量。当前衡量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方式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划分等级,如示范园、一类园、二类园等标准。在具体的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质量标准趋于刻板,学前教育机构的等级划分并不能反映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真实质量。一方面,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在评定学前教育机构时应当分别设置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的园所标准,但是目前我国仍用同样的评级标准去衡量、评价差距很大的城市学前教育机构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这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说不公平。

  另一方面,现行的学前教育机构级别的评定标准重点体现在静态指标是否达标上。“物质条件在我国各地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中所占权重高,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主要是评价学前教育机构的场地园舍、设施配置、教玩具设备等的数量和种类。,对物质条件的过分追求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园所类别的评定标准。用有限的资源和经费去进行场地设施的配置,必然会减少师资方面的投入。

  (三)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去背景化教育质量的相对性、动态化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应该从教育背景出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体现出去背景化的问题,在衡量、评估学前教育质量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普遍性和一致性,忽略了学前教育的背景。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总是不合情境地用师生比例、班级规模、物质环境、幼儿探索活动的发生频率等这些指标来衡量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遮蔽了农-34-村幼儿和家长的真实需求。同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将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动态指标的内隐性和评估的相对困难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在评估学前教育机构时对物质条件加权较高的问题。如此一来,各级政府便热衷于对能够反映所谓“高质量”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扶持,满足他们的各项物质要求。一些农村也盲目跟风,将主要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优质”学前教育机构中。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普通的学前教育机构得不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其发展状况和质量令人堪忧。当然,并不是说农村就不能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但是牺牲了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前景,专注扶持一个“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是背离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初衷和割裂了农村实际教育背景的做法。学前教育的质量标准要与文化、社会、幼儿生活的环境相一致,才能达到引导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建议

  (一)建立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征很明显,各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也大不相同。为保证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良性发展,在衡量和评估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时应明确城乡差异,提供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一方面,应注意明确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的需求差异。农村幼儿需要认知方面的发展,他们应该适当地接受阅读、运算等课程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来避免他们将来在学业上的失败。

  所以,对农村学前教育认知方面的教育活动不要加以过多诟病。另一方面,应区分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差异。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因为教育资源占有较少,物质设施和师资力量都不能与城市学前教育机构相比。明确城乡差异能够促使农村学前教育从农村的教育现实出发,确保农村学前教育的合理发展。没有差异的公平是不公平的,所以应明确城乡之间的差异,做到区分城乡幼儿的需求差异以及教育现状差异,提供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二)建立动态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目前,衡量和评价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方式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等级划分,但是在评定等级的过程中,对一些指标的硬性规定和要求影响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应当建立灵活的、动态的质量标准。具体来说,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该适当增加对农村幼儿认知发展、学习经验方面的评估和测量,可以考虑将“发展增加值”,即农村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和通过学前教育增加了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估指标。同时,不要“一步到位”地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过高要求,达不到便予以取缔,而是要在确保农村学前教育能够进行“保底式”教育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对其增加高一级别的要求,确保灵活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三)提倡超越标准化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盲目借鉴和运用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会带来诸多问题。我国尚有许多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包括一年学前班在内的学前教育机构,当务之急是确保更多的幼儿能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毕竟公平才是教育政策制度的首要价值标准。[12]运用不合实际的质量标准去限制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摒弃“大一统”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适当减少统一性的要求。农村的特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决定着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当是合适的、贴近实际的。根据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超越“标准化”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是保证农村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伯乐的重要性议论文03-15

读书的重要性议论文03-08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致谢04-20

伯乐的重要性议论文700字03-15

学前教育论文致谢(精选9篇)04-20

学前教育论文致谢词(通用12篇)04-01

议论文论据素材之实践的重要性04-30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致谢词(通用5篇)05-15

议论文论据素材:挫折对孩子的重要性04-25

环保的重要性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