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1-01 11:38:42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七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l 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l 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l 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l 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书2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

  (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2)看2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

  (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

  (10)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交流结果。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1.寻找生物的家园

  栖息地

  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

  教后记: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l 能设计实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

  l 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l 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l 认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

  l 知道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l 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l 知道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体会到生存环境的丰富多彩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奇特有趣。

  l 想知道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容,爱提出与此相关联的问题。

  l 重视证据。

  l 意识到要爱护生命,要为生物的生存创设合适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

  方面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

  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明纸、水彩笔、鱼的图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xx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得30页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实验。

  (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

  (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

  (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17)学生介绍。

  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图上是什么动物?

  (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么现象?

  (5)交流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交流。

  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8)教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讨论给动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讨论: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需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外形

  适应环境

  习性

  教后记:

  3.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l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 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l 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l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l 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l 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l 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向右,那到底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能根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35页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多不多?

  (2)看书P36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

  (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不管有多少条,从图上看这些食物联系已经形成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比如图中的狐狸在食物链中处在什么级别?它只是一条食物链中的角色吗?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出示3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如果农民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3. 有趣的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 (动物)

  教后记:

  4.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l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l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l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l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l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l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教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电磁铁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两极变化;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主动对电磁铁现象进行研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2、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乐于合作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性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并且是可变的。在学生假设猜想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加以研究,汇报交流,总结出规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磁铁:

  展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办法?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师:老师能让它变成一根磁铁,你们相信么?

  演示制作电磁铁, 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师:你还想用哪些磁铁具有的特征来验证它?

  师: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磁铁么?该起个什么样科学的名字呢? 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电磁铁

  师: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 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三、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 、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 、估计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总结并且板书学生意见 :导线圈数、 电池多少、铁钉规格等

  四、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 1 、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 、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 、怎样记录。

  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总结汇报;

  师:你通过实验,发现你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比较了哪些数据?

  教师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五、了解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

  学生比较。

  师: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的原因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 请比较一下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要求:改进组装的电磁铁,使同组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

  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学生改装的经验方法。

  师: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

  六、全文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用处!

  指导学生看书第 44 页,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

  师: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⒈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⒉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⒊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⒋知道气候变化雨动物行为的关系

  ⒌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如流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⒍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危害

  ⒎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雨洪水;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

  人类活动与洪水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度季风气候。

  【讨论】P91讨论题得出:

  3、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4、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⒈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各半干旱气候区。

  ⒉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形成原因的分析: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⒊干旱气候的利弊: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⒋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如仙人掌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的做法。

  三、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讨论】⑴台风天气的感受和自我防护知识

  ⑵台风的利弊

  3、洪水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引发的原因:持续性的暴雨、台风,人类活动。

  【实验】植被护坡实验

  【为什么做】

  持续性暴雨和台风使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洪水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譬如黄河上游植被的破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频频发生洪涝灾害。由于上游泥沙的大量流失,黄河在下游也成为了地上河,使位于黄河下游的城市时刻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中。让我们来做这个实验,初步而实在地体会一下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怎样做】

  1、实验前我们应准备好一下器材:一个一侧为玻璃,其它三个侧面为木头箱子,接水桶,洒水壶,泥土,草皮。

  2、在箱子内两侧按30。角堆好泥土,在其中一个土坡上种上草皮。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

  3、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同样快的速度对两个坡面洒水。

  4、观察两个坡面上,水的流动速度、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的差别。

  【应关注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使用的土壤应是非沙质土,土壤的紧密程度和湿度要与自然状态相似。

  2、如果能使草皮在土坡上种植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或者直接实验整块的草皮,效果会更好。

  【学到了什么】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草皮的坡面有草的阻挡,水的流速慢,水的下渗就多,汇入水沟的水量就少。显然,如果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洪水的危害和发生频率增大。

  2、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知道怎样对相关的实验条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想进一步知道植被是怎样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的吗?植被的抗侵蚀作用是通过它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来实现的:一是植物的生长层(包括花被、叶鞘、叶片、茎),通过自身致密的覆盖防止边坡表层土壤直接遭受雨水的冲蚀,降低暴雨径流的冲刷能量和地表径流速度,从而减少土壤的流失;二是腐质层(包括落叶层与根茎交界面),为边坡表层土壤提供了一个保护层;三是根系层,这一部分对坡面的地表土壤加筋锚固,提供机械稳定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植物生长初期,由于单株植物形成的根系只是松散地纠结在一起,没有长卧的根系,易与土层分离,起不到保护作用。同时护坡植被的存在也为各种小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与气候关系密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使气候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科学教案 篇4

  教 学 课 题 :植物的生长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5、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终止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能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食物,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因。

  7、能表现出对太空种植粮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8、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9、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 学 重 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 学 难 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教 学 过 程 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按时浇水、防虫、除草……

  作业:课本练习

  教学反思

  略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猜猜老师描述的这是班级中哪位同学?为什么会毫不费力猜测到?

  二、自主探究:1、观察我们的不同1)小组内选择2个人,观察它们的眼睛、鼻子、嘴、眉毛,看看互相之间相貌有什么不同?2)通过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预设: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

  性状人数性状双眼皮单眼皮有耳垂无耳垂前额V发尖前额平发际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向内卷曲

  2)讨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把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相貌特征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3)每个人的以上表中性状等征是不一样的,如果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呢?组合成多少种人?4)如果考虑更多的相貌特征,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我们班级里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全世界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

  三、拓展性活动:猜一猜描述的是班级的哪一位同学的特征?(根据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特点进行猜测)

  四、课外延伸: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理论指导:

  1、重视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尤其是一些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如发散思维等。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发散与聚合的交替状态,即创造性思维状态。

  教学内容分析:

  《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认识,二是识别水和其他物体,三是给物体分类。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体,初步学习对周围物体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体进行初步的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方法:

  1、探究体验法:本课在设计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积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小组合作法:在找水和给材料分类这两项活动中,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体。

  2、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通过摸、听、闻、看等观察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对比,从观察物体所得的特性对物体进行固体、气体、液体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汇总、提炼不同物体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并根据物体的特性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用来装四种液体)石头、树叶、白醋、红墨水、白糖水、水、活动记录表。

  教师准备的材料:课件、糖水、水、纸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水流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听水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一)填网状图,提取课前认知

  1、播放一段有关水的视频,填写网状图。

  2、讲述:现在我们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灌溉、发电、饮用、洗漱等;水和动植物的生命息息相关,没有水动植物就面临死亡;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水的视频,提取学生有关对水的认识填充网状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梳理。

  (二)游戏探究,培养观察能力

  1、刚才我们认识了水,现在来做一个找水的游戏。老师这有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可能是:石块、树叶、水、白醋、空气、红墨水和白糖水。我们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有哪些方法来观察辨认这些物体?

  2、提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辨认(预设:用手摸、用耳朵听、摇一摇)在辨认的同时要及时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3、出示活动要求:

  (1)、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活动有秩序,声音小,速度快,动作轻。

  (2)、学会使用实验用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3)、养成卫生好习惯。

  (4)音乐停止,立即停止实验。

  4、学生活动,填写活动记录表

  5、提问:在这些物体中,哪些是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的?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原因是什么?

  6、学生汇报并阐述理由

  7、提问:如果可以打开黑色袋子我们可以利用哪些观察方法来辨别?(预设:用眼睛看)下面请大家打开袋子,再来观察一下。

  8、学生活动并填写活动记录

  9、汇报观察结果并说明判断理由

  10、提问“如果可以打开透明袋子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法观察?(预设:用鼻子闻)

  11、学生活动填写观察记录,汇报观察结果

  12、提问:现在只剩下白糖水和水了,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分辨呢?(预设:用舌头尝味道)

  13、学生活动填写观察记录,并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辨别7种不同物体的活动,调动学生运用不同器官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做实验时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的所有活动中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物体分类

  1、活动:同学们知道了通过多种观察方法将这些物体辨别出来,真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把这7种物体进行分类,把你认为是同一类的物体放在一起。并请记录员在记录表的物体名称一栏用○、△、□等符号圈起来。

  2、汇报分类结果和分类的理由

  3、出示物体的分类及标准:液体:像水、醋、红墨水……没有固定形状的叫液体。固体:像石头、树叶……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像空气……同样没有固定形状的叫气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对物体进行分类,再充分交流和汇报。明确分类的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思考

  1、出示世界地图照片,问蓝色的表示什么?地球表面70%的面积被水覆盖着,看来地球上水很多。

  2、出示一段干旱和水被污染的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我们要节约用水、要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

  3、生阐述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播放水污染和干旱的图片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让学生思考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四、设计特色简述:

  本节课由流水声直接导入:

  1、在提取学生对水的认识,先给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水的视频再填充有关水的网状图。

  2、在辨别水的环节中我选择了小石子、树叶、空气、红墨水、白醋、白糖水和水7种物体,让学生逐步通过手摸、耳听、眼看、鼻闻和嘴尝等多种感官来观察和辨别7种不同的物体,在教学到鼻闻和嘴尝时一定要在知道该物质安全卫生的情况下。

  3、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物体:固体、液体、气体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第三个主题——“人与环境”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一篇是“|人对环境的需求”,第二篇是“人对环境的影响”。学习本课,是学习了前两课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人类维持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都来自于自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会观察,懂得辨别是非。他们的已有知识能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现场考察,搜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宣传活动,并畅想未来。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两则消息,展开辩论,懂得:为了自身的生存,保护环境花费再多的钱也值得。

  2、搜集资料,了解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都做了哪些努力。

  3、懂得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

  4、畅想未来的城市,懂得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两则信息,展开辩论,得出结论;搜集资料,了解人类与大自然相处都做了哪些努力。

  2、难点: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主题前两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板书课题,读课题,解课题。

  3、齐读课文的第一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二、阅读信息,展开辩论。

  1、齐读信息。

  2、组建团队:正、反两方组成两个团队。正方坐到1、2大组,反方坐到3、4大组。

  3、团队分工:找好队长、发言人,声控人、记录员。

  4、辩论开始。

  正反两方的发言人为自己的观点列举充足的理由,辩论过程中,记录员要记录好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

  5、写出结论。

  三、列举实例。

  1、列举 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用小卡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交互小卡。

  3、选出各小组代表发言。

  4、总结。

  四、设计宣传方案。

  1、阅读文中材料,并从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现象。

  2、团队讨论,确定主题、宣传方式、宣传地点。

  3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4展示成果。

  5、评价。

  五、作业:畅想未来的城市。

  要求:读文中未完成的对未来城市畅想的散文,发挥想象续写。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春天科学教案03-09

《气球》科学教案08-27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有关科学教案06-12

关于科学教案07-24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