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课件,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那么应当如何写课件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1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二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二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 、教学过程(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7、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 、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
3 、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
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种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首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2页,看看这3个图形,然后回答“思考”方框中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动手操作: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撕一张纸,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个边的.对角。如何再剪一个△DEF,使△ABC≌△DEF?
(三)探究与巩固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
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不能,并说明原因。
3.观察与思考: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BC≌DEF
∴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D,∠B=∠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4.探求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找法
常用方法有两种:
(1)从运动角度看:
a.翻折法:一个三角形沿某条直线翻折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b.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c.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2)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a.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b.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c.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d.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e.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
(四)小结与练习
1.总结本课所学
2.练习:
1.△ABD≌△ACE,若∠B=25°,BD=6㎝,AD=4㎝,你能得出△ACE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吗?为什么?
2.△ABC≌△FED
⑴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⑵图中线段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请与同伴交流并写出来。
四、板书设计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运动法:翻折、旋转、平移
位置法:对应角→对应边,对应边→对应角
经验:大边→大边,大角→大角.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
五、教学反思
(略)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3
一、教材背景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12.1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概念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三角形的全等是初中几何部分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它既和前面所学知识练习紧密,又为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做准备,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
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数学思考
在图形的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3、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图形变化途径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5、教学重点
⑴全等三角形以及相关概念。
⑵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教学难点
寻找并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的方法。
三、教法分析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采用以自学辅导式为主,讲授法、发现法、分组交流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一系列有启发式、挑战性的为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规律,验证猜想,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充分提现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课前准备
教具:直尺、三角形纸板、同一底片的两张照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同一底片的照片两张、三角形纸板。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问题1:我们每个人手里的数学课本在外形和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呢?你能发现下面的里两个图形有什么美妙关系吗?(多媒体展示)
通过学生观察、猜想初结论后,教师板书课题(本环节约3分钟)
2、动手实践、师生互动、启发思维
问题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互相配合)。
⑴、把同一底片洗出来的两张照片上的图形沿边框剪下来,把剪下来的 图片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
⑵、取一张纸,将自己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⑶、问题3:通过刚才的体验,大家谈谈什么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如何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呢?
(本环节约6分钟)
3、动态演示,观察归纳,尝试体验(多媒体演示)
问题4:三角形在平移、翻折、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改变?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多媒体演示,给学生更直观的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是利用运动的方法寻找全等的一种策略)。
本环节约5分钟
4、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获取概念。
通过学生自学课本P31内容,理解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辨析能力,并能将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对应元素找出来,同时能正确的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强调要将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本环节约10分钟
5、启发猜想,合作实践,验证猜想。
问题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呢?对应边呢?(通过对图形的观察、以及演示,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并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本环节约5分钟
6、学以致用,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多媒体展示)
通过对三个练习题的讨论分析、总结得出根据文职元素寻找对应角、对应边的方法,从而配用学生对较复杂图形的识别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
本环节约10分钟
7、反馈评价,师生小结(多媒体展示)
问题6: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呢?
本环节有5分钟
8、回味知识,布置作业
未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堂的反思,布置阅读本节课内容后,分层次完成P33页12.1 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完成对三角形实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想过程,而这样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正真理解和把握,从而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经历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了数学活动的方法。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4
执教老师:xx
教学内容: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全等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在具体情境中,会使用全等符号“≌”标注两个全等三角形
3、会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
教学用具:幻灯、全等三角形、剪刀、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问题:在平面内,我们学过哪几种图形的变换?共同的性质是什么?今天我们在它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
(二)、新授
1、 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A、(幻灯)引出完全重合。
问题:同学们,你能举出生活中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的例子吗?
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充分肯定学生的思考与发现,教师可列举一些例子。
B、教师归纳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2、会使用全等符号“≌”标注两个全等三角形和找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A、学生活动:每位同学用剪刀把准备好的全等三角形剪下来, 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加深概念的理解。
B、教师活动:将剪好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贴在黑板上,标上顶点字母。
引出:(1)、△ABC全等于△A′B ′C ′,全等于用“≌”表示,读作“全等于”,记作:△ABC△≌△A′B ′C ′。
(2)、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顶点。
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边。
对应角:互相重合的角。
学生试结合图,在ABC△≌△A′B ′C ′中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C、师生活动:将叠合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一块沿任意直线作轴反射,摆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不同位置的组合图形,并指出对应元素。
D、(幻灯2)出示习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与同学交流,教师查巡学生练习的情况,最后师生归纳找对应角,找对应边的方法。
E、(幻灯3)归纳找对应角、找对应边的方法。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A、在各种不同的变换下得到图形中,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对应边、对应角不变,得出下面两条性质:
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性质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幻灯4)找出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与相等的角。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71页“练习”
四、总结归纳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2、会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5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二.教学要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三.教学重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四.教学难点:
命题概念的理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5、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一)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水错误的。像这样可以判断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教师: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就是结论。 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可以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了。例如,命题5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二)实例讲解
1、教师提出问题1(例1):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教师提出问题2: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再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 b,b> c, 那么a=c;
(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
(1)条件: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这是真命题。
(2)条件:如果a> b,b> c;结论:那么a=c;这是假命题。
(3)条件:如果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结论: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是真命题。
(4)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这是真命题。
(三)假命题的证明
教师讲解: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即只要举出一个符合该命题题设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在数学中,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例如,要证明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60度角是锐角,100度角是钝角,但它们的和不是180度即可。
二、随堂练习
课本P55练习第1、2题。
三、总结
1、什么叫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假命题?
2、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
四、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3.1第1题、第2题。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类比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8
一、知识点:
1. 全等三角形: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SAS,ASA,AAS,SSS,HL(直角三角形)
3.角平分线的性质:
⑴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⑶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二、经验与提示
1.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
①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②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③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④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⑤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⑥全等三角形中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
2.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的平分线是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4.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中点定义;
(2)等式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借助中间线段(即要证a=b,只需证a=c,c=b即可)。随着知识深化,今后还有其它方法。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 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初中全等三角形课件】相关文章:
全等三角形优质课课件(精选9篇)07-13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02-20
全等三角形教案09-07
《全等三角形》教学反思11-06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12-30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07-04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03-20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02-2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09-05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