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惯培养计划

时间:2023-05-25 15:16:33 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五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习惯培养计划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五篇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 篇1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特作计划如下:

  一、让学生与好书交朋友。

  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低年级学生要选择阅读一些带图画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二、培养正确的读书姿势。

  正确的阅读姿势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要经常观察、提醒自己的学生,帮助他(她)们正确阅读。理想的阅读姿势是双腿与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椅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椅子应该有一个直的而不是斜的靠背,椅子的高度应该足以让大腿与地板平行或比平行稍高一点。

  三、要构建浓厚的读书氛围。

  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所以我们每个班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同学们自己把好书推荐给大家共同欣赏。另外,老师不要当“指挥者”,而要当“参与者”,要坚持陪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心得,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老师还可以同孩子定期举行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读书竞赛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内驱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四、掌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我这里要向学生介绍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一是精读法,包括比较阅读法、表达阅读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二是略读法,包括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三是快读法,包括无声视读法、一目十行法,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引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看书尤其要做一点笔记。因为小孩子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热闹就看看,没热闹就过去。这样他对书的理解是不够的。毛泽东在回忆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时,就总结了一个读书的经验:“不动笔墨不动书。”毛泽东读过的一些书,有很多加了眉批,就是在书的边上加了批注。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顺手记点什么,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将建议每位学生建立一本读书笔记,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贪多,当然首先他要选择比较适合他的、有价值的书读。在做笔记时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正如美国巴尔博士说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坚持每天读书,并将这一行为坚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自觉行动。到了那个境界,学生会定时无意识地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读。待习惯养成后,教师就不须为之操心了。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 篇2

  我是在三年级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的。在写作文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遇到了难题。孩子们普遍的问题是:句子写不通顺。我的指导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孩子们怕写作文,我更怕批那一厚摞佶屈聱牙的作文。通过一年的磨合与了解,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不爱读课外书。读书少成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阅读量的缺乏,自然就影响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写好作文,我选择了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个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单凭教材内有限的课文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就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不可想象,学生对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阅读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学生专心致志,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符合人们的需要,从而使人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认识它。并且当使人们产生兴趣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拓展眼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例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对话,想象人物内心的感受,体会鸟儿与树之间友情的'深厚,学习鸟儿的信守诺言。又如:在《乡下人家》一课教学的伊始,教师可以课件展示一组乡下美景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乡下的印象和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其意义和收效可想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代教育家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自然的变化的资料,并且进行分析整理,以备课上交流。又比如,我们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速读法。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讲质量讲时效。我们的学生不光要会精读,还要会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不良影响。

  四、成果展示。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写读书笔记、手抄报、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从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 篇3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摆正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好书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没有什么比好书带给孩子的快乐更温馨、更持久。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另外,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五、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我们得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热爱读书,主动读书,做个以书为友的好少年!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 篇4

  一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此次研究的对象的是63名五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探讨下,绝大部分同学说话写话能力都有所提高,大同学对习作有较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有还有极少数同学仍然处在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中,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有所减轻。大部分学生明白了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且知道了平时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了解了一些基本习作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能很快的搜集整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不过仍然还有依葫芦画瓢的“模式说”的。

  二 研究目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感情真实。

  三 研究重点、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为学生的'成功写作积累必要的生活素材。

  让随笔写作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以我笔写我心的痛快,让随笔教学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喜爱写作,善于写作。

  四 采取的措施1 成立“写作指导”小组,由喜爱写作的15名同学自由组成3个小组,分别对其他同学进行写作知道。

  2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赞美生活,书写生活。让学生明白作文同样来自生活,也只有来自生活的作文才能体现真情实感。

  3 适时开展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4 加大写作数量,每周写周记,每次活动写感受,跟随课文适当进行小练笔,力争一组一练。

  5 开展对手赛活动,达到整体提高。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 篇5

  不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很不好,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可塑性强,因此,这个阶段我们应当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养成注重效率、按时完成、及时订正的习惯

  既然数学是严谨的,不能一蹴而就,数学作业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按时完成,不能拖拉,做好后要第一时间交给老师或者组长。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又容易被其他事物或活动吸引,常常会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导致忘记做作业、赶作业以及没完成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让他补做,知识得不到巩固,学生容易忘记,也不能了解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要他补做作业,又会有新的作业,对小学生来说作业量又会太多,作业成了他们一种无法承受的负担,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所以,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应该要求按时完成。

  对于做错的要及时订正,订正后还要让老师检查后才算真正完成作业。对于课堂作业本,我的做法是每五人组成一个数学小组,选一人为组长,监督组里同学的上交、订正,每天放学前组长督促组里的成员订正好作业本,并把老师二次批好的作业本收在自己手里,实行组长负责制。

  对于数学作业,不仅要做得对,而且要做得快。有的学生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看电视、吃东西等,本来只需要很短时间完成的作业却花了很长时间,即使都做对了,效率也不怎么高。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平时成绩非常好,一到考试就考不好的原因吧。让学生增强时间观念,通过比对比快,培养比学赶超的精神。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改掉作业拖拖拉拉的毛病,逐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养成先看题后思考,最后下笔的习惯

  先看题后下笔其实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审题能力。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养成先看清题意,后下笔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题目没有看完就想当然的急于列式计算,导致错误百出。当我们要求学生再认真读一遍或几遍后,他们便恍然大悟,不需要讲解便会自己订正。由此可见,认真读题目,把题目读明白非常重要。读完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不漏字、添字,注意单位、条件、问题,理解意思,培养他们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

  读题后再思考,可以从条件出发,先求出什么,再进一步求出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要求出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哪个是已知的或未知的,再推导出未知的量。当思考过程完成后才开始写,这样既避免了出错的机会,又锻炼了数学思维能力。

  三、养成格式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格式规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但由于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的书写格式。

  具体的做法如下:写字要端正,一笔一画,做到规范工整;数字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是数学书写的基础,数字书写大小适中,横平竖直,线条流畅;作业的排列,竖式的对位要在同一直线上,不能斜着或错位看齐,也不能大概对齐就行了,数学要求准确,凌乱的书写影响视觉,还会导致计算失误;竖式、递等式、解方程、解比例的格式应按照课本例题;应用题的解答书写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养成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写的习惯,答完后还要写上句号;练习册和試卷上的每道题下面留给学生解答的地方是有限的,指导和督促学生根据每道题所给地方的大小,合理分配写算式计算回答的地方,做到布局合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全局意识。

  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有无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不重视,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盲目口算不列竖式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

  1.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验算的习惯。在计算中经常使用估算,教师指导学生估算的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预防和减少错误的产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口算的要口算,节约计算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3.笔算要仔细,不偷工减料。不能口算的要坚决笔算,笔算不能跳步骤,要给检查留下清晰的痕迹。

  五、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习惯,它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大脑,而且能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孩子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孩子自己去解决。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主要途径。孩子做家庭作业时遇到困难,家长切不可马上帮孩子解决;孩子做完习题,也不要老是由家长负责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等、靠、要的习惯。

  总之,数学的学习需要良好的作业习惯,小学是作业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小学习惯培养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作文:好习惯的培养01-28

培养学习习惯计划06-12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习惯计划07-12

培养阅读的习惯05-01

培养习惯作文12-21

卫生习惯培养07-28

幼儿习惯培养思路02-19

好习惯的培养作文10-15

关于培养习惯的名言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