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测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9 08:50: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热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际测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热门]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1

  活动目的:

  1.通过室内、室外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的面积概念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计能力和互助合作学习精神;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热爱学校、保护校园环境的思想教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实际测量的方法,这节课就来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在教室内外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你们想解决哪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在教室里测量“地面的长、宽和面积”、“课桌面的长、宽和面积”、“黑板的长、宽和面积”、“窗户的长、宽和面积”以及“操场的长、宽和面积”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室内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测量

  要求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两个项目进行测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两人测量,一个报数据,一个记录。

  2.教师参与活动和引导

  学生在实际测量时,教师要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并适当进行一些引导,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有些疑问,如当学生提出黑板的长和宽不够量整分米时该怎么办?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量到最后不够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满5厘米的,分米数加1,不满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个小组完成两项)

  4.组织交流讨论

  (1)在实际测量时,你是怎样选择计量单位的`,为什么?你如何选择起点和终点?

  (2)如果给教室的地板铺上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大约需要多少块?

  三、室外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室内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去参加实际测量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各小组按规定的测量顺序到达测量地点,两人测量,一个报数据,一个记录。

  1.小组活动

  活动一:选择相距30米左右的两个物体,先用步测的方法测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段距离,看看步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差多少?

  活动二:选择100米以内的一段距离,先目测,再步测,然后用工具测量。最后比较目测和步测的结果与实际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各相差多少。

  活动三: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2.组织交流讨论

  用目测、步测和工具测量距离时,应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准确?

  四、评价体验,活动小结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然后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和小结,以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活动成功的喜悦。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每小组写一份本次实践活动报告,包括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数据和测量结果比较、分析等。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实际测量”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 ),小组成员( )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板书: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第一段划分出分米,并做出标记)

  提问:自制测绳选什么样的绳子比较好?为什么?(弹性小的好,便于测得准确数据)

  (3)小红旗:测量时,做为指挥信号、

  3、测量较近的距离、

  (1)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卷尺或测绳测量教室的长、宽

  (2)提问: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得出:测量时卷尺或测绳要自然拉直,不要用力绷得过紧,也不能放松使卷尺弯曲

  4、测量较远距离

  (1)说明测定直线的意义和作用

  当需要测量较远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只用卷尺和测绳就不行了、需要先在要测的.距离之间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分段量出这段距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使学生知道如果不先测定直线就去测量距离,就可能分段测时出现曲折,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2)测定直线、

  请同学们看课件“实际测量”、互相讨论:测定直线分几个步骤?总结

  ①把所测距离的两端(A、B点)各插一根标杆

  板书:(1)确定起点、终点

  ②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第三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三根标杆在同一直线上、B点标杆与C点标杆的距离应略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拔出标杆,钉上木桩并编为1号,起点为0号

  板书:(2)立第三根标杆

  ③用同样的方法再把第三根标杆插在D点……,钉桩,编号,使第三根标杆逐渐接近第二根标杆,它们的距离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板书:(3)反复立标杆

  ④把第三根标杆插过的各个点与A、B两点接起来就定出一条直线

  板书:(4)连点成直线

  (3)测定直线后,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两点的距离

  (4)小结、提问:测定较远的距离时,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测定直线?

  (5)室外操作:在校园里先确定两点,插上标杆,并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

  ①宣布测量小组,指定组长,明确要求,提出评比条件

  ②教师带领一个小组做示范、结合具体步骤讲注意事项、如标杆必须立直、让学生随着分段测量,把有关数据填入记录单

  ③各小组分别测定直线,量出距离、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

  ④总结评比情况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重点难点: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准备:

  测量记录表

  学生准备:

  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二、量一量

  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4、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

  1米1分米=1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再量一量。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汇报结果。

  四、试一试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五、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100厘米20厘米=0.20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1厘米=0.01米1分米=0.1米

  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实际测量、解决问题和交流做法的过程。

  2、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与同伴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测量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

  学习重点:让学生经历亲自测量、计算、交流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的过程,理解测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道理。

  学习难点:

  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喝水,那么,大桶矿泉水有多少瓶矿泉水,够一个三口之家喝多少天呢?

  2、你能估计一下,下面的一桶矿泉水大约等于多少瓶矿泉水吗?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饮水问题

  小组合作:准备下面的矿泉水和测量工具。

  (1)测量出一个矿泉水桶的和一个矿泉水瓶的容积各是多少。算一算:一桶矿泉水大约等于多少瓶矿泉水?注意问题:

  1、测量时,壁厚可以忽略不计;

  2、测量圆柱部分的高,而不是整个矿泉水桶(或瓶)的高。小组汇报:

  第一组:我们组测得矿泉水桶的底面直径是2.6dm,高是3.8dm,可以求出它的容积是:3.14×(2.6÷2)×3.8≈20.17(升)

  矿泉水瓶的底面直径是6cm,高是20cm,可以求出它的容积是:3.14×(6÷2)×20

  =565.2(毫升)≈0.57(升)

  20.17÷0.57≈35(瓶)

  答:我们组求得一桶矿泉水等于35瓶矿泉水。

  第二组:我们组测得矿泉水桶的底面周长是8.2dm,高是3.5dm,可以求出它的容积是:3.14×(8.2÷3.14÷2)×3.5≈18.86(升)

  矿泉水瓶的底面周长是19.5cm,高是18cm,可以求出它的容积是:3.14×(19.5÷3.14÷2)×18≈546.7(毫升)≈0.55(升)18.86÷0.55≈34(瓶)

  答:我们组求得一桶矿泉水大约等于34瓶矿泉水。

  (2)测量玻璃杯的容积。算一算:一桶矿泉水可以倒满多少杯水?

  注意问题:

  1、要测量水杯的内直径和内高度。

  2、计算的容积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汇报:

  第一组:我们组测得矿泉水桶的底面直径是2.6dm,高是3.8dm,可以求出它的容积是:3.14×(2.6÷2)×3.8≈20.17(升)

  测得玻璃杯的底面直径是6.5cm,高是10cm,可以求出它的容积是:3.14×(6.5÷2)×10

  =331.7(毫升)≈0.33(升)

  20.17÷0.33≈61(杯)

  答:我们组求得一桶矿泉水大约可以倒满61杯水。

  第二组:我们组测得矿泉水桶的底面周长是8.2dm,高是3.5dm,可以求出它的容积是:3.14×(8.2÷3.14÷2)×3.5≈18.86(升)玻璃杯的'底面周长是20.4cm,高是8cm,可以求出它的容积是:3.14×(20.4÷3.14÷2)×8

  =265.3(毫升)≈0.27(升)

  18.86÷0.27≈69(杯)

  我们组求得一桶矿泉水大约可以倒满69杯水。

  (3)按每人每天饮水1500毫升计算,一桶矿泉水能满足一个三口之家几天的饮水需要?

  第一组:1500毫升=1.5升

  20.17÷(1.5×3)≈4(天)

  第二组:1500毫升=1.5升

  18.86÷(1.5×3)≈4(天)

  答:根据我们组的数据,一桶矿泉水也是能满足一个三口之家4天的饮水需要。

  2、测量土豆体积。

  (1)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土豆,一个盛有半杯水的水杯和一把尺子。

  用这些工具测量土豆的体积。

  先讨论研究方案,再操作。

  小组讨论,分工合作。

  (2)交流各组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步骤一:先测量出杯中水有多深。

  步骤二:把土豆放进杯中,再测量水面上升了多少。

  3.14×(10÷2)×(10-6)

  =3.14×25×4

  =314(立方厘米)

  答:这个土豆的体积大约是314立方厘米。

  (3)还有哪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可以用沙土代替水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也可以用小米等细小颗粒代替水来测量。

  三、巩固新知

  练一练:

  1、一个底面直径为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原来杯中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放进5个玻璃球后,水面高度上升为8厘米。1个玻璃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通过实际测量解决问题。

  (2)可以用水、沙土等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04-30

测量教学设计05-24

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03-22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05-08

《风的测量》教学设计07-20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04-11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05-08

《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设计10-28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