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7 10:23: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将学习带“[]”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下内容:

  1、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2、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3、在一个算式里有“()”,要先算“()”里面的运算等

  〖教学目标〗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先计算,再说出运算顺序)

  1、37+40-25 100-40+78

  2、36÷6×20 180×2÷90

  3、36÷(10+2)×5 360÷(12+6)×5

  请学生说出每个大题的运算顺序。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情境导入:“我们做的第3大题的第2小题也是笑笑姐姐做的`,她先算的是‘()’里面的,淘气哥哥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想不想看看是什么问题?”

  (2)出示情境图

  淘气说:今天我在数学报上看到这样的算式:

  360÷[(12+6)×5]

  怎么算呢?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算式有哪些运算?还有什么符号?

  (3)主动探究

  师:请把牛牛说的话读一读。“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师:智慧老爷爷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中括号。)

  师:请把题看完。

  (4)、4人小组讨论:你想到了什么?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又有‘[]’,要先算‘()’里面的,后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三、尝试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先口头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2人板演,全班齐练)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2、练一练。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略)

  五、教学反思

  【自我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能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者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计算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要掌握运算顺序,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孩子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这不但体现在教者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在交流各种运算法则时,有各自的想法,到后来,有的孩子可能连自己当初的想法都记不清了。这时,让孩子们“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而本堂课是“[]”第一学时,学生初次接触,要知道它的读法、写法,然后再通过法则引导孩子们进行计算。数学教学情境化则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本课以笑笑和淘气出题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四年级孩子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练习:

  (1)88210+1(2)88[2(10+1)]

  2.口算:

  3.填空:

  4.订正板演题。

  提问: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那么运算顺序是什么?(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除法即二级运算,再算加减法即一级运算;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脱掉小括号,再脱掉中括号。)

  (二)学习新课

  1.引出课题。

  提问:这两道题与板演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点:都是四则混合运算;不同之处:板演题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讲授新课。

  (1)小组讨论: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汇报讨论结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3)讨论例题。

  ①对例1提出问题: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算式含有两级运算,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试做例1。

  用投影仪进行订正,并请有错误的同学找出错误的原因,防止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 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 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 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 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 巩固提高

  1、 牛刀小试,投影出示

  (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56=90 678-299=379

  90-45=45 379+546=925

  2、 大显身手

  (1)295+326-483 420+191+78

  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数学24——2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 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探究新知

  师:小化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化还剩多少元钱?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要想知道小化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多练习几遍,一定要让学生扎实掌握。)

  100—2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

  100—(29+56)

  (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152—79—25 252—116+58

  152—(79—25) 252—(116+58)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 练一练

  第2,3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计算然后再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计算法则。)

  另外,2,3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像第三题可以连续减两次,也可以带上小括号。不论是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理由。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口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1)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2)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522-438=84三个月

  438+438=876960-876=84三个月

  3、小结

  4、练习

  (四)全课总结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

  (五)作业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

  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求和我们用什么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生:用加法九三,列式为7.45+5.8+4.69

  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

  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出示课件)小林买了两本书,一本单价是6.45元、一本单价是8.3元。如果小林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师:谁能说说“找回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

  师:根据给出的线段图,谁能说说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与找回的钱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根据上面的关系式,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方法一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方法二20-(6.45+8.3=20-14.75=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三个小数连加,可以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2:三个小数连加,还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列一个竖式来计算。计算时,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生3:小数连加的运算跟整数连加的运算顺序相同,可以一次相加,也可以两次相加。

  师:计算小数的连减,需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连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还可以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类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

  生2:计算小数的连减时,可以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求差。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

  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板书设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 =96(元)

  =96(元)

  答:一共要付96元。

  教学反思:

  一得:

  一失:

  一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37+26=76-39=605+59= 30×23=

  12×8= 27+32=48+27=4500×20=

  二、新授: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综合:12×3+15×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240÷6-2×1745-20×3÷4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840÷40-400÷40

  25×(30+20)(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2、(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维拓展:

  4. 把下面三组用字母表示的算式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⑴ a × b = c ⑵ x ÷ y = a⑶ y × b = x

  X – y = ax × y = b a ÷ b = c

  X + y= b b – a = ca +y = x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

  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 1+2+3=6、 6-3-2=1

  生2: 1+2+4=7、 7-1-2=4

  生3: 1+3+4=8 、 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学生列算式:7-2+3

  (板书:7-2+3)

  (4)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7-2+3=8

  5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板书: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表演

  (1)你们愿意把刚才看到的上下车情境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2)谁愿意把刚才看到的表演说一说?指名说: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还剩8人。

  (3)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列出算式。学生列式计算:7-2+3=8,再说出计算过程。

  2、老师也来说一道题,你们一边听一边写出算式,看谁听得最认真: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学生列式计算:5+4-2=7

  3、谁也想来说一道?先后让几位学生说说,其他的边听边列式计算,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4、第1、2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列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

  5、听算。(8道)

  (1)老师说出算式,学生边听边写边算。

  (2)集体校对。

  6、看算。(10道)

  老师出示口算题,学生伸出十指,边看边说边屈手指算。

  7、唱儿歌。

  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会,唱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好吗?(好)

  8、做游戏。(第4题)

  除了喜欢唱歌,你们还喜欢做游戏吗?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也是要通过认真计算才能找到好朋友的哦,准备好了吗?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小卡片,(答案)老师手中有你们的好朋友,(题目)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同学们都找到了好朋友,高兴吗?

  9、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端正,算得最认真。

  四、作业。

  第3题: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8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

  教学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三年级有43名学生,平均每人每学期用4本练习本,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多少本?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

  教师同样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怎么知道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2这就需要对解答的过程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常用的方法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不是正确。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上面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列的算式是什么等。每解决一个问题看一看与前面解答的是否一样,直到全部解答完。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第11页,自己解答题目:四年级有43名学生,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344本,平均每人每学期用多少本7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7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要求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这题要求的是新增加5台冰箱一年的用电数,即多用电的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且检验。检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检验的方法。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教师可以带着集体进行检验。

  第一单元

  2.做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并且进行检验。

  3.做练习三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把上面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第4题里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然后问:想一想,怎样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把所改变的题目写在黑板上:15辆汽车一年可以节约10800千克汽油,平均每辆汽车1个月节约汽油多少千克?之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5.选做练习三的第11*、12*题。

  这两题是选做题,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做,教师个别辅导。

  第11*题,可启发学生想:根据“每组人数相等。”这个条件联系前面的已知条件,就可以确定是把180个同学平均分成了9组(5+4组),每一组的人数是180÷(5+4)=20(个)。要求第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就是求5个组是多少人,即20×5=100(个)。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180÷(5+4)×5=100(个)。

  第12*题,可启发学生想:要想求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已知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60千克,求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这是我们刚学过的连除应用题,我们会解答。求出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400千克后,再加算一步乘以8,就可算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3200千克。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4800÷4÷3×8=3200(千克)或者4800÷3÷4×8=3200(千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练习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六(上)P63/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9~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数量关系,并联系用整数或小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用不同方法列式解答。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在计算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数据选择合适的约分程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

  教学资源

  本课建立在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来教学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通常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成乘法,再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PPT

  预习设计

  1. 回忆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以及分数乘除的方法。

  2. 2.5÷05×3.6 9.8×0.7÷4.9

  3. 自己尝试出一道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4. 在自己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哪些?还有 哪些疑问?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口算

  ÷÷11×6 ×÷÷

  2.认定目标

  1. 出示口算题

  2. 导入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连乘、除法,学会了计算分数连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计算。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0分钟)

  .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学习菜单:

  1.(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3.先分步列式,再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4、组内交流算法算理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

  1、交流列式理由

  2、交流具体计算过程方法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9分钟)

  1.试一试

  (1)出示:÷÷,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

  (3)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一练

  3.练习十二10、11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4.练习十二12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5.全课小结

  1、出示学习菜单

  2、巡视指导

  3、选择不同解法的板书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板书:=(升) ÷=8(杯)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

  板书:÷=(杯)×3=8(杯)

  4.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

  ÷×3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遇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全班交流得出:通过练习得出分数连除先转化成分数乘法再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有条理、按次序地分析解答。有的问题可以用分数乘法解决,有的问题要列方程或除法解决。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计算。

  作业

  设计

  三、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P48页

  第2题

  第3、4、5题

  四、家作

  《一课一练》P51页

  优生自主学习《走进数学王国》。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习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平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1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述,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 7.66-3.54-1.46

  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教材通过歌手大赛的情景,提出了“谁的总分高?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综合列式计算。从而导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具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经验,因此,根据原有的经验推导得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很容易。在基本练习中,学生能很快说出运算顺序,练习的难点在于计算的熟练和认真细致。

  在拓展练习中,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不是太熟练,对于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的过程更是不如意料中的顺畅。

  总体来说,基础知识的落实比较到位,但所花时间过多,从小数分步运算到小数混合运算的过渡浪费的时间较多,而对于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的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所花时间不够,难点没有突破。

  第二教

  课题:

  歌手大赛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6+54= 74-26=

  3.6+5.4= 7.4-2.6=

  2、递等式计算

  36+18+64 125-27-73

  二、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北京的天坛和故宫就是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天坛和故宫的图画,同学们欣赏一下他们的雄伟吧!欣赏完图片,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关于他们的信息

  北京天坛的占地面积约是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阅读信息

  师: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知道天坛公园的面积为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根据故宫的信息可以知道是把天坛公园的面积看成单位“1”

  师:信息有了,还缺少问题,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生: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老师和同学共同画线段图进行解析

  师:同学们拿出笔,列出算式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理由

  二、自主探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解决问题,感知运算顺序。

  老师巡视

  生1:先算天坛公园占地面积 。

  272× =68(公顷)

  再算故宫的占地面积。

  68+4=72(公顷)

  答: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72公顷。

  师:我列的综合算式

  272× +4

  谁和老师的一样举手示意(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看这道算式,里面含有分数并含有乘、减运算,我们称这样的算式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272× +4这道题先算什么呢?

  生:先算乘再算加

  师:对,从我们刚才的分式中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习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师:猜想:分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

  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师:谁能说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2.运用知识,练习巩固,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师:知道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拿出你的练习本试一试吧?

  1、1+ × ? ? ? ? ? ?2、× +

  同学们都能按顺序做题但对于第1题的答案会出现1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现象提出点评和正确写法。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下面的题错在哪里?

  幻灯片上出现两道题

  2+ ÷2+ ? ? ? ? ? ? ? ? [1-( + )]÷

  =1÷1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同学们能找出它们错在哪里。

  (同学说,老师修改)

  师:我们会做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那么再复杂一点的会做吗?(会)做题时我们不但要知道他们的运算顺序,还要做到认真计算。看下面的题,找四名同学做,下面的同学一组做一道。

  三、合作探索,发现分数运算定律。

  1.出示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做完了上面的题你们有点累,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部分名胜古迹吧!

  师:欣赏过后,你为我们的祖国自豪吗?

  师:老师带来了有关它们的信息,我们来看一下。

  截止20xx年底,我国拥有世界遗产30处,其中文化遗产占 ,自然遗产占 ,其它遗产占 。

  师: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1:先算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他们的和。

  30× +30×

  =21+4

  =25(处)

  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25处。

  生2:我是先算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世界遗产总分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30×( + )

  =30×

  =25(处)

  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25处。

  2.观察比较,发现运算定律。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0×( + ) ? ?30× +30×

  我们发现这两道算式是相等的关系

  30×( + )=30× +30×

  这就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的运算简便。

  师:我们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

  师:通过上面的例题,老师总结了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小秘诀

  知识巧记

  分数四则混合算,运算顺序记心间;

  乘加乘减无括号,加减在后乘在先;

  有了括号序改变,加减在后乘在先;

  混合式题算准确,明确顺序是关键。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坐好。今天,我们通过照片欣赏了咱们祖国的世界遗产,从中你收获了哪些知识?为了咱们祖国有更加辉煌的明天,你想做些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

  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一

  复习导入用竖式进行计算。

  (1)54 + 26 + 15 =

  (2)90 – 58 – 24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指导探索1.创设情景

  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情境图

  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学生讲故事

  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

  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46 – 28 + 35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

  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

  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列竖式进行计算加减混合,并比较那种竖式计算的简便。我能行:

  3.我有22个气球,放走了16个,又买了18个气球,他现在有多少个气球?

  列混合算式进行计算?

  22 – 16 + 18 = 24(个)4.试一试、列竖式进行计算。

  38 + 47 – 65 =

  53 + 40 – 37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计算。

  73 – 39 + 46 =

  43 + 27 – 50 =

  42 + 50 – 66 =

  96 – 80 + 35 = 2.找书包。

  3.公共汽车上原有3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9名乘客下车,有12名乘客上车。汽车上现在有多少名乘客?

  4.公共汽车上原有2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13名乘客下车,有9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到了人民商场时,有16名乘客下车,有14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五作业

  第9页第3、4题。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46 – 28 + 35 =

  (颗)

  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得计算方法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容易掌握,但是限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混合运算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在具体运用中,常常出现运算顺序、计算错误等情况,所以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并要强调:加减属于同级运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交流汇报导学本的第一个问题;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印证导学本的第二个问题: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是什么?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设计意图】在这里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进行独立的列式,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4

  出示题目: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 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 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 自主练习5

  出示题目:用10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小旗用彩绸米,这些小旗的 用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最关键的是什么?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又有了预习作业的练习与尝试,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思维快的学生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在独立解答时,我巡视到许多学生已经用综合算式在计算,因有了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正确率较高。在全班交流时,我适时出示学生中的另一种计算方法:逐步计算逐步约分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优化方法,理解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学会了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但在课上的计算练习中还是发现少数学生计算时错误较多:有些学生没有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就约分,有些学生把乘数也写成倒数等。小结算法时我特意指名让这部分学生说说在类似的计算练习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通过这样的交流,这些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自学指导为学生自学指引方向。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学指导的指引下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重点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先求“6米里有几个2/5 米(即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再求“15的2/3 是多少”,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只要将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解决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达到了,所以说自学指导是学生自学的领航者。2.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有时很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计算教学,但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计算方法等,非常醒目;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做的题,尤其是典型错误,既起到了重点强调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书写。因为自己做的题随时都有被展示的可能,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书写也较以往更认真。3.教学过程中前后呼应。本节课不管是学习目标还是自学指导都做到了前后呼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解决的,接着在全班汇报交流中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最后归纳整理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再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出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还有哪个目标没达到。这样前后呼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建议。

  建议在教学应用题时,一定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做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提醒学生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

  3.需破解的问题

  在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忘记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以及约分不能约到最简分数的现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预算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有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预算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直尺不同颜色粉笔

  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这三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生回答后小黑板: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计算。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节约水资源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第21页图)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1)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A请同学们找到跟求航模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

  B请将求摄影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要先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气象小组有12人。那么也就是说摄影小组的人数是多少人数的几分之几呢?(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气象小组人数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1份)

  师:在这里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气象小组的人数)

  师:这里的单位“1”是谁? (气象小组的人数)

  (3)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生独立画图)

  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谁来说说数量关系?那么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吗?

  师: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摄影小组的人数)这里的单位“1”是谁?(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4)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4、改题再解答:航模组有3人,求气象组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小结:

  师: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师:针对综合算式,结合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而以此类推。)

  师: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6、书写格式: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7、学生看书,齐读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从而进行计算,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体现了教学以教材为主,灵活的使用教材,又忠实于教材,这样更能突出,这两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的代表性,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与教材例题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

  (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1、完成书22试一试以及数学书22页练一练

  第一题。请2名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强调: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的)

  2、完成书22页的数学应用2—4题。(写出数量关系或画图后再解答)

  3、出示数字故事(让学生讲一讲这一个数学故事,小组讨论每人一杯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中强调解题顺序与运算顺序的吻合,这样更能突出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知识回顾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师生小结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01-20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4-15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8-17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7-11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13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5-18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13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1-29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5篇)06-05